《穿越之帝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江。

    道法大师在江州与我们告别,自行南下,返回龙虎山,我们则依旧东行,直奔临安。和出来时相比,我们这行人多了公孙小宸和林莹,队伍着实壮大了不少。

    十月十五日下午,我们回到了临安。

    “这就是临安城吗?看上去果然气派壮观,一路而来,也没有哪座城池可以相比的了。”在城门前,方灵赞叹道。

    “恩,灵儿,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城里,有你熟悉的地方,有你熟悉的事务,你慢慢就能恢复记忆了。好了,大家进城吧。”

    前面打头的文璋问道:“公子,还是先去狮峰吗?”

    “恩,到狮峰。”

    “狮峰?”方灵道,“哥,我应该去过吧?”

    “灵儿,你想起来了?”我兴奋道。

    方灵摇摇头:“没有,只是我有此感觉,哥,你说过你是狮峰商行的东家,那里是不是我以前常去的地方?”

    “灵儿,狮峰商行就在你做事的红十字会后面,是你天天都去的地方,也算是我们的家之一。”

    进入城中,我们从偏僻的小路穿过,没多久便回到了狮峰。

    守候在门口的卫小四远远看见我们,便激动的大叫道:“公子,你们总算回来了。”

    到了门前,我们下马将马匹交给了沈墨,让他和周围的护卫先将御马带回宫中。

    我道:“小四,我们回来了,狮峰这里都好吧?”

    “回公子,一切正常。”

    “那好,你去把小七叫来。”

    “是,公子。”

    小七走后,我又对文璋说道:“文璋,你去下诚威镖局,将灵儿的二叔方晨邦接来。”

    一路上,我将我知道的事情都详细告诉了方灵。她听我提及诚威镖局,喃喃而道:“诚威镖局?二叔?”

    “是,灵儿,一会你就能见到了,各位,我们先上楼。”

    第一次到来的公孙小宸在门口看了看,暗自想道:“这并不起眼的狮峰商行看上去竟然隐隐约约有种龙虎之势,难怪皇上会将此作为行宫。”

    在楼上喝了一会茶,稍事歇息,就见商行的厨师前来通知我们,菜肴做好,可以吃饭了。

    我招呼道:“大家吃吧,这一个月来各位都辛苦了。小宸,你尝尝我们狮峰的饭菜。灵儿,你也吃,你以前总是说狮峰的饭菜味道还好过同乐楼。”

    公孙小宸自打从娘胎里出来,便一直生活在帝王谷中,过的几乎是苦修者的生活,哪里吃过如此美味的菜肴,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赞道:“好吃,好吃。”

    “恩,的确好吃。”方灵也道。

    当小七急匆匆地来到狮峰商行时,我们刚好酒足饭饱。小七见我果然安全返回,连忙行礼道:“公子安好?”

    我笑笑:“我很好。”

    “公子,下次出门还是将小的带上吧,不然小的天天想您呢。”

    接着,小七又和袁棘等人一一打过招呼,我也将公孙小宸介绍给了小七:“这是先生的师侄,公孙小宸。”

    “公孙兄,你好。”

    “卫兄好。”

    方灵迟疑了一下道:“哥,他是。。。。。。”

    “他就是小七,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我的,我的贴身随从。”

    卫小七见方灵的神态不似开玩笑,惊讶道:“方姑娘,你,你怎么不认识我了?公子,这是。。。。。。”

    “回头再说,小七,朝中有事吗?”

    “回公子,一切正常。”

    “那蒙古方面呢?”

    “公子,蒙古人那里小的就不清楚了,只是也没有听说有何大事发生。”

    “恩,你去通知陆秀夫、文天祥,让他们晚上进宫见我。”

    “是,公子。”

    我从怀里取出方晨异写给索无极的书信及同盟会的同盟令道:“小七,明日一早,你和云仲飞带几名御前侍卫,持此信秘密前往千岛湖畔,让索无极、索无魂立即前来临安见我。”

    “是,公子,属下遵命,属下这就去安排。”

    我将同盟令递给小七时,才发觉令牌上刻着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而且这狮子的图像还十分熟悉,好像和诚威镖局门前的那对石狮十分类似。

    相对于皇宫离狮峰的距离,诚威镖局就远得多了,又过了好一会,文璋才带着方晨邦来到狮峰商行。

    “见过呼延公子。”

    “恩,灵儿,这就是你二叔方晨邦。”

    方灵看了看方晨邦,小声地叫了声:“二叔?”

    方晨邦大吃一惊,颤声道:“灵儿,怎么不认识二叔了?”

    我简单地将事情经过讲述了一遍,之后又将老大方晨异的另一封信件交给了方晨邦,道:“方总镖头,这是灵儿父亲给你的书信,你看完就清楚了。”

    方晨邦心急如焚,急忙打开书信,仔细地看了起来。“好在灵儿无碍,呼延公子,多谢了。”

    “方总镖头,不必客气,我自会想办法治好灵儿的。明日我便会让京中名医汇聚狮峰,给灵儿会诊。”虽然我能让宫中御医前来会诊,不过,我也知道,连守护者都无法让灵儿完全康复,何况是俗世间的医生呢?

    “晨邦谢过呼延公子,此等恩情我方家定当不忘,公子,家兄之意是让我诚威镖局日后跟随公子,还望公子多多关照。”

    “总镖头无需客气,灵儿之事就是我之事,今后都是一家人了,你只需尽力辅佐灵儿便是。”

    “公子,晨邦,哦,属下明白,公子,那属下就先带灵儿回去了。”

    “好。对了,林姑娘,你暂时先不用回御林军了,接下来的日子麻烦你和灵儿住在一起,做个伴吧。”

    虽然方灵已经不记得林莹了,但这半个月下来,两人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加上林莹武功不弱,心地善良,为人也十分心细,有她的照顾,我自是放心不少。

    林莹爽快道:“没问题,公子。”

    “恩,灵儿,你先和你二叔、林姑娘回去,这一个多月来,大家都辛苦了,回去后好好睡上一觉。明天下午,我们在此碰头。”

    方灵点点头道:“好的,哥,那我们先走了。”

    我目送方灵等人离开后道:“小宸,你先住在这里,不用拘束什么,只管将这里当做你家即可。全一,你负责安排小宸的住宿,至于今后有何打算,我们日后再议。修颜,文璋,你们各自返回自己的住所。先生,我们也该回宫了。”

    回到宫中时,已是戌时三刻(晚上八点半)。一进福宁殿,我就发现太后谢道清正在御书房内。

    “母后。”

    谢道清见我回来,一下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神情激动道:“官家回来了。”

    全玖也叫道:“官家。”

    “恩,母后,玖儿,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官家,这一次可让我们担心了。”

    “让母后挂念,是我之错。”

    谢道清慈祥地看着我道:“官家,看你说的,哪有什么错不错的。官家,做父母的,哪有不惦记自己子女的,只要你好好的,母后便心宽了。”

    说着说着,谢道清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流下了一行热泪。

    这次外出,因为逍遥亭内的意外事件,导致比预计的归期晚了一个多月,虽然在离开龙虎山时,我让沈墨回来告诉了谢道清,但并没有说明去处,我要是说了北上蒙古,还不得让谢道清等人急死了,加上时间又长,自然让谢道清、全玖等人担心不已。

    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家常话,却让我又一次感到了家的温暖。上次从大理回来时,我已经有了这种感觉,这种家的感觉让我心里十分愉悦,十分享受。虽然我呼延东海在宋朝可以说是举目无亲,但我同时又是赵禥,而且这个角色也深入我心,呼延,赵禥已经彻底溶为了一体,无法再分了。

    对于谢道清而言,她首先认可的是我作为皇帝的能力,是要我带领大宋走向中兴,到了后来,我能感觉到,谢道清更认可的是我作为她的子嗣。

    做父母的首先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安好,其次才是有出息之类的。

    我心里一热,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毕竟,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之人。

第392章 帝王学

    第392章帝王学虽然我心里也颇为感动,但两年的帝王生活还是令我学会了喜形不露于色,我淡然笑道:“母后,您但且放心,孩儿我已经长大了。”

    谢道清微微点头道:“恩,母后知道,官家已经长大成人了。好了,官家,你刚回来,明日又是朝歇日,今晚就好好休息吧,这一个多月来,朝事一切正常。”

    “知道了,母后,一会我见完文天祥和陆秀夫,便早些休息。”

    谢道清见我一回来就约见大臣,又啰嗦道:“怎么,刚回来就要会见大臣?官家,你得注意身体,要知道,你不仅是大宋千万百姓的皇帝,也是母后,母后唯一的孩子啊。”

    “母后放心,我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正说间,小七来报:“官家,文大人、陆大人到了。”

    “好,宣。”

    “官家,那母后就先回宫了。”

    “恩,玖儿,你送送母后。母后,明天晚上,我和玖儿再到宁坤宫拜会。”

    不一会,文天祥、陆秀夫随着小七来到御书房。一个多月不见,两人一看到我,自然也是十分激动,进屋后立即大礼跪拜道:“臣文天祥、臣陆秀夫参见陛下。”

    “免礼,两位爱卿,请坐。”

    “谢陛下。”

    “长话短说,这段时间朝中和蒙古有何大事?”

    陆秀夫首先道:“陛下,从蒙古方面传来的消息说,蒙古军队自上半年成立东、中、西三路大军以来,目前建制已全,三路大军分别在北方的山东行省、河南行省及川中一带集结,并展开了大规模的练兵活动,蒙古枢密院对外宣传,三路大军南下,只需两年时间便可荡平我朝。”

    “两年?”我笑笑,“忽必烈很有气魄啊。”

    陆秀夫道:“按照陛下的估计,蒙古人会在明年底或后年初发起攻击,那么这将是蒙古人第三次大规模南侵,俗话说,事不过三,看来忽必烈会齐聚力量,妄图一举攻下我朝了。”

    “恩,不错,对于忽必烈而言,西方四大汗国的独立基本已成定局,其它地区的战事也已结束,这一次南下,他们势必会全力以赴,和我朝一决雌雄,这就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陆爱卿,有关军务方面的会议我们后天朝会后召开。朝中政务呢?宋瑞。”

    文天祥道:“陛下,朝中事务基本正常,一切都是按着陛下的预想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截止上月底,今年的税收已经完成了九成,超收是绝无悬念了。”

    “好,深挖洞,广积粮,财力是未来战争胜负的前提和保障,是今明两年政务的关键。对了,贾似道那里呢,最近有何动向?”

    “回陛下,贾似道依旧十分低调,最近的朝会都是由太后主持,对于太后的旨意,贾似道倒是都表示支持。”文天祥犹豫了一下,接着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我笑笑:“宋瑞,说吧。”

    文天祥小心翼翼道:“陛下,既然陛下已经能够完全掌控全局,何不将贾党,贾党一网打尽?”

    我想了想道:“两位爱卿,你们都不是外人,既然今日宋瑞问起这个问题,那朕也就说说朕的真实想法吧。首先,贾似道的党羽遍布我朝各地,要一网打尽,牵涉面太广。随着贾似道的低调行事,这些人也知道,风向变了,他们这些人可都是政治上的老油条,近一年多来,他们也都在秉承朕的旨意行事,而且也没有触犯我朝律法和官员行事准则,朕可不想来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至于这第二点嘛,简单而言,就是在朕这一朝,可以有许多三号人物同时存在,却不会有实质性的二号人物出现,今贾似道作为虚拟的二号人物,朕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

    先不去为贾似道的功过做出定论,无论哪朝帝王,都不喜大臣们结党营私,但历史上的党派之争却从未断过,即便如唐宗宋祖这般英雄人物,其朝臣还不是一样会分帮结派。

    纵观宋朝历史,相权独大的局面时常有之,原因就是在于作为二号人物的首相权力过大。身为皇帝,我是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不管是贾党,还是其他什么党,都不能独大。

    朝内朝外,不少人都在猜测,谁会接替贾似道成为我这一朝的新一任首相,对于此事,我认真思考过,在我这一朝,不会再设拥有实权的首相职务,贾似道不行,文天祥等同样也不行,我可以允许相位上数人并存的局面,但不会再赋予任何人首相之大权。所以,留着贾似道这个无权的首相,也是我能接受的。

    帝王学是一门平衡学,对统治者而言,无论哪一派过于强大,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宋朝的这两年里,我深深体会到,岳飞功高震主,军权在握,且又无法做出姿态让高宗帝放心,自然就会成为高宗心里的一根骨刺,这才有了秦桧使奸,高宗顺水推舟,冤狱发生。

    两年来,对于官场上的很多事情,哪怕是不平之事,我都能习以为常,而这些事情要是放在后世,我都会愤而斥之。就像贾似道,要是在后世,我有权的话,估计就会直接将其毙了,现在我却会考虑得多,倒不是考虑正义与非正义,而更多的是在思索,是否对我有利?

    君弱臣强,这位帝君便会时刻提防着手下的大臣,生怕他们造反或者是“被造反”。所以宁肯错杀,也不愿意放过,至于外敌环绕,也会暂且放在一边而不顾。君强臣弱,则会导致整个管理层无法实施皇帝的政策纲领,最终只能让皇帝认为大臣们个个无能,因此,只有君臣庆合,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向富强。

    我不管文天祥、陆秀夫是否明白,笑道:“好了,这事不用再议了,贾似道嘛,朕心里有数。”

    “是,陛下,臣陆秀夫还有一事。”

    “陆爱卿,请讲。”

    陆秀夫言语直接道:“陛下,今年陛下外出的时间过长,让大臣们猜测不已,臣以为,陛下当适可。”

    “这事啊,君实,宋瑞,朕认为,治理国家,当以制度律法为基础,朕的任务是决定方向和国家大计,而具体实施就要靠大臣们齐心协力,按照制度去执行,同时也要有律法作为监控,如果事事都要朕亲力亲为,那就会导致君强臣弱的不利局面,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不是什么好事。”

    “是,陛下。”

    “两位爱卿,今日就到此,后日朝会再议。”

    我在御书房看了看全玖留下的数十份奏折,问道:“玖儿,这些奏折急吗?”

    “官家,不是很急,但玖儿和太后都认为需要官家过目。比如,其中有一份是农业部尚书赵葵的奏折,内容是因为赵大人身体不佳,请求辞去尚书一职。”

    我记不住历史上赵葵的去世时间,愣了下道:“玖儿,宫中御医给赵爱卿检查过了吗?”

    “官家,上月中旬,赵大人偶得风寒,之后便时好时坏,经御医检查,认为是年岁已高,身体机能受损之故,其身体状况很难复原,可能没多久了,连太后也亲自去看望过赵大人了。”

    “玖儿,将赵爱卿的奏折找出来,朕要看看。”

    “官家刚刚回宫,路途劳累,今时间不早了,要不明日再看吧。”

    “没事,朕今晚就只看这一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