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德道:“皇上,草民从小便被家父逼着学习兵法韬略,因而熟记在胸,至今未忘。不过,因为草民没有机会上战场,所以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两人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看似鲁莽的呼延德却是通晓兵法,长相斯文的韩靖却反而不好读书。我又一次感叹道,人不可貌相,放之四海而皆准也。
“呼延德、韩靖。”
“草民在。”
“明日下午你们前往军务院报道,具体职务待朕和军务院商议后再定。”
“是,皇上。”
“岳方,你们呢,有何需求?”
岳方道:“皇上,草民无一技之长,目前衣食无忧,足矣,并无他求。”
“好,甘于平淡,有时也是一种境界。”我笑笑道,“岳方,今后你们岳家有何需求可以让呼延德他们转告,朕会尽量予以满足。”
“草民谢皇上恩典。”
呼延德等人走后,袁棘道:“恭喜陛下,得此两员大将。”
“呵呵,多多益善。”
十二月中旬,临安军区副制置使王安节将军、第三厢指挥使吴松含将军率领整编第三厢一万二千多名将士抵达郢州。临安军区第三厢的到来,让蒙古阿术等人兴奋不已,虽然只有一厢的军力,却令蒙古人觉得,南朝的援军看来终于按耐不住了。
在收到消息的当天,元帅阿术召集了一次小型军事会议。
“各位将军,南朝临安军区的一个整编厢已于近日抵达郢州城,加上原先的数千人马,差不多达到两万了,这两万南朝将士毫无疑问是冲着襄樊而来的,所以,我军要随时做好围城打援的准备。”
一众将领齐声道:“是,大帅。”
阿术小声的“嗯”了一声,继续道:“大汗所制定的围而不攻策略就是希望能在襄阳城外尽量多的消灭宋军,这个机会很快就要来了。在这之前,对于襄阳的压迫不能放松,阿刺罕将军,你部继续每天砲击襄阳。”
“是,大帅。”阿刺罕道,“不过,我军的抛石机在连续发射后已有不少需要大修了。”
和任何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次数也是有限度的,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也避免不了保养,何况是在宋朝末年。
“这倒是个问题。”阿术想了想道,“阿刺罕,你军每日以一半数量的抛石机进行发射,剩下的一半,不管是好是坏,轮流大修保固。”
“末将遵命。”
“刘整将军,等第一批战船造好后,你率领我朝水师在小范围内尝试着和襄阳的水师较量下。”
“是,大帅。”
“各位,襄樊两地的陆路虽然已为我军所阻,但其水路还可通行,近些时日,本帅和史将军、刘将军仔细观察了襄阳周边的地形,决定下一步尽可能地封锁其水路的通行,并阻断襄阳、樊城之间的联络,也就是汉水上的连接浮桥。”
张弘范道:“大帅,要封锁襄阳的水路,非得刘整将军的水师不可,我等暂且无此能力吧?”
史天泽笑道:“张将军,要完全封锁水路,当然要靠刘将军的水师,但在战船打造好之前,我军并非没有其他办法,我等尽是北方人士,不谙水战,还是请刘将军来说说吧。”
刘整言语简单:“一般的水域都有涨潮或落潮之说,在落潮时其水位相对较低,可以于河道安置栏栅,以阻宋朝水师的大型战船通过。当然,在涨潮时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张弘范点点头,暗自想道,自己自诩为天下奇才,又熟读兵书,却没料到水战也有很多讲究。
阿术道:“史将军、刘将军说得不错,我们不能等到战船打造好之后再去封锁襄阳的水路,诸将听令。”
“是,请大帅下令。”
“阿塔海将军。”
“末将在。”
“你部继续完成万丈山一带的堡垒建设,并和白河城堡垒连接成片。”
“是,末将得令。”
“刘将军。”
“末将在。”
“船厂的督造事宜你交给水师总管张禧将军,你率本部人马在襄阳城南三十里的灌子滩立栅以阻其水路。”
“是,末将遵命。”
“怀都将军。”
“末将在。”
“你去趟樊城外的虎头山,传令阿里海牙将军、孔元将军,令其在虎头山也开始修筑城堡,同时在樊城迎旭门外的汉水之中,搭建实心台。”
怀都道:“实心台?大帅,恕末将无知,这是为何?”
阿术笑笑,解释道:“怀都将军,在实心台上可以架上抛石机,迎旭门到浮桥的距离不算远,可以让抛石机直接攻击连接襄阳、樊城之间的浮桥,以断其联络。”
“大帅英明,末将尊令。”
“其余众将遵循原有计划,不得有误。各位,就快到汉人的新年了,本帅打算在月底发动一两次攻城战役,让襄阳军及襄樊两地的百姓过不好这个新年。”
“是,大帅。”
“过完新年,本帅估计郢州一带的宋军便会有所行动了,各位做好准备,不可有轻视之心。另外,本帅已向大汗求援,争取再调来一批抛石机。”
“末将尊令。”
咸淳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蒙古上都。
印天涯、刘秉忠兴高采烈地来到忽必烈的大帐中。
“大汗,上都新皇宫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印天涯一进屋就笑道。
“见过神尊。”屋里的帝师郝经道,“这比预计时间提前了整整半年啊。”
忽必烈也颇为兴奋:“很好,刘爱卿,这是大功一件,本汗会予以嘉奖的。”
刘秉忠跪谢道:“谢大汗。”
印天涯道:“大汗,可以择日搬入新皇宫了。”
“恩,印神尊,你挑选吉日,本汗也希望早日入驻。”
“大汗,本尊已经测算过,明年的二月二十五日乃是大吉之日。”
忽必烈爽快道:“好,就定在明年二月。刘爱卿,此事就交给你了。”
“是,大汗,臣遵旨。”
“刘爱卿,你先下去,本汗和神尊、帝师、真金、伯颜四人商议下当前的局势。”
“是,大汗。”
刘秉忠离开后,忽必烈道:“从阿术传回的消息看,南朝在郢州一带已经增兵至二万余人,明年应该还会有新的援军陆续抵达襄樊,对于这次的襄樊之战,你们有何想法?”
伯颜首先道:“大汗,此次南征宋朝,和以往我军远征西域的诸多国家都不相同,南朝城池坚固,百姓众多,粮草储备也很充足,易守难攻,我军在襄阳、樊城周边修筑城堡,采取长期困城的方式还是第一次。大汗制定的围城打援策略臣完全赞同,困而不打,围而不攻,一来可以慢慢消耗襄阳军的实力,二来可以吸引南朝的援军,我军则以逸待劳,一一击破之。我朝的军力强于南朝,但这次的襄阳大战,不仅是对我军长期作战的耐心之考验,更是对我朝后勤能力和内政的一次考验,所以请大汗耐心持之,不急不躁,徐而图之。”
忽必烈认同道:“恩,伯颜,你的见解在理,本汗对此已有准备,这次大战哪怕是打上十年,本汗也会坚持下去。自帝师回来后,我朝的内政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也是本汗认为可以打持久战的前提。”
真金道:“父汗,伯颜将军说得很对,我军将士虽然骁勇善战,但一向都喜欢采用速战速决的办法,在围困襄阳的持久战中,难免会有急躁的情绪出现,这还需要父汗多加引导。”
“这是自然,本汗会反复告诫阿术的。帝师,我军的后勤补给都没问题吧?”
郝经道:“臣在去年就已下令各级官府对于开荒耕种者给予奖励,各地有多余的良田可以租给汉人农户,并不得歧视,同时,臣下令让襄阳附近的南阳等地,进行屯田或者募民耕种,这也颇有成效,加上最近一两年来风调雨顺,我军的粮草供给毫无问题。”
“恩,帝师辛苦了。”
郝经喘了口气道:“大汗,这是臣分内之事。”
“帝师,最近身体还好吧?”
“回大汗,臣无大碍,神尊大人的良药还是很有效的。”
忽必烈点点头,又对伯颜道:“伯颜,三万怯薛军随时可以出征了吧?”
“回大汗,怯薛已成,随时可行。”
“恩,明年三月,东路大军余下的六万多名将士便可整编完毕,等二月份启用新皇宫后,你便先带五千怯薛军前往南阳坐镇,根据南朝援军的情况,逐渐向襄樊增兵。”
“是,大汗。”
郝经道:“大汗,阿术将军要求朝廷增调抛石机,臣已经集聚了一百架小型抛石机、五十架中型抛石机和二十架大型抛石机,就由伯颜将军一并带去吧。”
“可以,帝师,回回砲的进展如何了?”
第444章 战略布局
第444章战略布局
郝经道:“回大汗,到明年年中,大约五、六月份吧,应该可以制作出首批回回砲。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向臣保证,六月底之前至少可以做出十架,到明年的下半年就可以大批制作了。”
“好,回回砲的试制品本汗见过,的确远胜于我朝现有的抛石机。真金,本汗决定建立一支砲营,由亦思马因担任都指挥使,隶属枢密院,这事交给你去办。在首批回回砲制作出来后,便让亦思马因率领砲营前往襄樊,我东路大军中的所有抛石机也全都归属砲营。”
“是,父汗。”
伯颜道:“大汗,我军的抛石机一向归属各军,集中使用会不会。。。。。。”
忽必烈打断道:“伯颜,从阿术砲轰襄阳的事件来看,抛石机集中发射的效果更为有效。这点本汗认真考量过,就这么定了,亦思马因的砲营抵达襄阳后,由阿术直接指挥。”
“是,大汗。”
印天涯跟着道:“伯颜,本尊也认为大汗的决策乃是正确的,集中力量攻敌一点,在攻城时其效果确实要大得多。”
忽必烈笑笑,随即吩咐道:“伯颜,传令东、西两路大军,严密监视南朝四川、庐州、扬州三大军区的动向,但不可轻举妄动,最好让南朝朝廷认为东、西两地暂无战事,好从这三个军区调兵前往襄阳增援,以让我军在襄阳城外将其打掉,省得以后还要逐个击破。”
“是,臣遵旨。”
在谈完征南军的事情后,印天涯道:“大汗,杨琏真迦来信请示,何时可让方晨乾起兵?”
忽必烈道:“神尊,方晨乾那里有多少人马?”
“大汗,约在两千人左右。”
“两千人?”
印天涯微微点头道:“人数的确不多,大汗,南朝在小皇帝登基以后,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他们天道盟招纳会员是一天比一天难,不过,虽然人数仅有两千,但据杨琏真迦所言,这两千人都是以一当十的高手。”
忽必烈想了想道:“让杨琏真迦继续练兵,兵在精不在多,天道盟地处临安附近,人多了反而目标大,等南朝从临安军区及御林军中再次抽调军队前往襄阳增援时,方晨乾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临安。”
“好,大汗此举可行。”印天涯道,“到时本尊也会派出天涯高手相助,争取先拿下临安,即便不成,也要让南朝朝廷及其百姓产生恐慌与不安。”
“具体计划到时再议,各位,随本汗去新皇宫看看。”
又是新的一年。
在一场漫天大雪中,临安城迎来了咸淳五年。
由于战争之故,军务系统及相关部门的官员只放了三天假,大年初四便已开工,其余部门也会在正月初七开始上班。
新年的三天中,除了大年之一我在大庆殿中接受了百官的朝贺以外,其它时间都在福宁殿的御书房或者作战室中度过。
大年初四一大早,我便在延和殿召开了咸淳五年第一次军务会议,就各军区的任务做了安排。
“各位爱卿,战争时期,大家辛苦了。”
“陛下辛苦。”
我示意大家坐下,开门见山道:“印爱卿,你先说说临安军区兵力的分布情况。”
“陛下。”印应雷起身道,“我临安军区共有四厢之兵力,吴松含将军所部第三厢驻扎在郢州,赵宝将军所部第二厢驻扎在临安,张顺将军所部第一厢则分为三处,一部分在郢州,一部分在琉球省,还有一部分驻扎在济州岛,剩下的就是刚组建不久的独立厢,目前正在集训中。”
“好,朕知道了。各位爱卿,朕打算在今年年中御驾亲征,御林军会随同前往,临安军区的独立厢另有任务,临安城的城防交由赵宝将军的第二厢,你们觉得如何?”
“陛下,不可。”几乎所有的大臣全部出声反对道。
“这是为何?”我不明白为何全体反对,愣了一下道,“临安身处内陆,北有扬州军区,东有东海舰队,难道蒙古人会越过襄阳直接抵达临安吗?何况临安军区第二厢还有一万多精兵呢。”
贾似道干咳一声:“陛下,临安乃是我朝之行在所,虽然远离前线战场,但只有一万多将士守卫确是嫌少,假如,假如有意图不轨之人暗里造反,那就很可能会陷临安于危险也。”
“是啊,太师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
在我的记忆中,南宋末年根本没有什么起义造反之事,也没有篡党夺权之事。
“各位爱卿,自朕登基以来,我朝气象万千,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哪会有多少意图不轨之人呢?”
眼下的南宋局势确是如我所言,朝廷官府逐渐走向清明廉洁,百姓生活趋于稳定富裕,自然鲜有聚众谋反者。中国的百姓本性谦和温顺,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一般都不会走上谋逆之路。官逼才会出现民反,况且朝中也没有敌对势力存在,我自是放心。
陆秀夫劝道:“陛下,还是多留些部队在临安吧。”
我知道贾似道、陆秀夫等人的好意,的确是为了江山社稷,倒不是为他们自己着想:“李北洋李爱卿。”
“臣在。”
“水师陆战队成员目前一共有多少?”
“回陛下,直属水师指挥部的水师陆战队一共有八千人。”
“八千?”我暗自想道,印应雷北上会带去两、三千陆战队成员,还有五千暂且没有用武之地,这五千名水师陆战队当可一用。
一念至此,我道:“李爱卿,倘若朕亲征襄阳,你便令张贵统制率领五千水师陆战队队员进驻临安,与赵宝将军的第二厢一起守卫临安。”
李北洋道:“是,陛下。”
“恩,此事就这么决定了,临安城还有御前侍卫,锦衣卫,临安军事大学的上千名师生,还有千万忠于我朝的百姓,朕相信不会有问题的。”
众人见我语气坚决,也不敢再劝:“是,陛下。”
“好了,下面再来说说当今的时局。目前的主战场襄阳城外有蒙古中路大军八万五千人,根据来自蒙古的情报,其中路大军还有六万多人正在南阳一带集训整编,预计三、四月份即可完毕,同时,蒙古已经招募了数万水师,由刘整之族弟刘涛、刘翊负责训练。朕认为,这六万大军一旦集结整编完成,便会出兵襄阳,蒙古水师也会逐渐参与到襄阳之战中。因此,最激烈的战斗会从四月左右开始。”
我停了停继续道:“为此,朕决定,当蒙古中路军全都集中到襄樊一带时,我军便要实施预定计划了。第一,四川军区、广西军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