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几年来,文天祥、陆秀夫等一大批年轻官员已经成长起来,陆续成为了咸淳朝廷的核心大臣。

    “各位,请坐。朕所说的第二件事情是有关临安城的防御问题。目前,我朝的御前侍卫人数已经增至一千两百名,这一次朕会带走一百人,另外一支百人队会长期驻守在火药监,剩下的一千人由侍卫统制蓝羽统辖,归太后节制,以保皇宫的安宁。至于临安城的城防,则交与临安提督赵宝将军全权负责,并组建临时性的卫戍部队,由临安军区第二厢,临安军区独立厢所辖的第十六军以及张贵将军所辖的五千名水师陆战队组成,这两万名将士归军务院及太后共同节制。”

    与此相关的御前侍卫统制蓝羽、临安军区第二厢指挥使赵宝、水师陆战队指挥使张贵等人起身道:“臣等遵旨。”

    “恩,请坐。第三件事,朕宣布此次御驾亲征的陪同人员,师臣、赵顺孙赵爱卿、陆秀夫陆爱卿以及江万载江爱卿,你们四人分别代表枢密院、政务院、军务院随朕亲征。”

    “是,陛下,臣等遵旨。”

    “好,各位爱卿,下面朕要着重说说有关军务方面的事宜,文爱卿及众位政务系统的爱卿,你们先行退朝。”

    “是,陛下,臣等告退,寿和太后,臣等告退。”

    我目送文天祥等人离去后,再次言道:“此次的襄阳大战乃是宋蒙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一战,如果我军取胜,则可乘势北伐,因此,所有将领务必遵守军令,勇往直前,不得有误。”

    “是,陛下。”

    “史岩之史爱卿,范文焕范爱卿。”

    “臣在。”

    “留守于临安的军务院由史爱卿暂且负责,你们两位协调我军所有的后勤补给,以保证前线将士的军需物资,同时需要安排好本年度的募兵工作,完成在九月份之前招募两万名新兵的任务。”

    “是,臣等遵旨。”

    “各位,朕决定成立一支由临安军区独立厢和部分水师陆战队成员组成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会从沿海北上,自山东半岛登陆,然后直插蒙古国的腹地,该部队朕取名为挺进纵队,其任务是在敌人内部搅个天翻地覆,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但同时又具有重大的意义,挺进纵队的成功,将会为我军全面之北伐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停了停道:“临安军区制置使印应雷、军区独立厢副指挥使韩靖听令。”

    “臣在。”

    “印爱卿,朕任命你兼任挺进纵队指挥使,加封上护军,赐金带一条,韩靖担任副指挥使,加封飞骑尉。”

    “谢陛下。”

    “两位爱卿,挺进纵队于五月五日出发,由北海舰队护送至登陆地。”

    印应雷道:“是,臣遵旨。”

    “接下来是西南部的四川军区、广西军区、苗家军区的军务安排,御林军参议田修颜听令。”

    去年七月,田修颜和公孙小宸从临安军事大学离开后,我便安排两人加入了御林军,并担任军参议之职。

    “臣在。”

    我看着这位姜央大巫师的弟子道:“修颜,朕任命你为钦差,于明日出发,快马赶至成都府,向四川军区制置使高达将军传达朕的指令,着其率领四川军区第二十二厢,和你一起轻装南下,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大理国内的蒙古军。为统一指挥大理之战,朕决定成立西南临时军区,由高达将军担任制置使,范文虎将军、洪源大巫师担任副制置使,汪立信汪爱卿担任军区参议,所辖部队为广西军区一个半厢的兵力、苗家军区及二十二厢共计三万五千人。在击溃大理境内的蒙古军后,部分人马就地组建云南军区,并驻扎云南,其余人随高达返回成都。具体方案朕已写好,密封于这两个锦囊中,第一个锦囊中的内容是有关收复云南的作战方案,第二个锦囊的内容是云南战争结束后的计划。”

    年轻的田修颜兴奋道:“是,臣遵旨。”

    我笑笑,让小七将两个锦囊递给了田修颜,接着道:“李北洋李爱卿听令。”

    李北洋大声道:“臣在。”

第460章 饯行

    第460章饯行

    “李爱卿,你们水师的任务是,北海舰队在护送挺进纵队登陆后,便在北部沿海一带寻找战机,一有机会就先将沿海的蒙古水师击溃,东海舰队余部进驻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夏口(今武汉),随时准备前往襄樊支援,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沿海海防则全部交给南海舰队。”

    “是,臣遵旨。”

    “李爱卿,请坐。”我笑笑继续点将道,“御林军副军长谢道临谢爱卿,军参议长赵淮赵爱卿听令。”

    “臣在。”

    “你们二人率领御林军第一师及火炮营于下月初二出发,赶赴郢州。”

    “是,臣等遵旨。”

    “至于江淮军区,暂且按兵不动,等挺进纵队登陆时,便出兵佯攻,以吸引蒙古东路大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挺进纵队的压力。远在海外的琉球军区及驻扎在济州岛上的我军将士则维持现状,待襄阳大战结束后再做安排。以上是各军区的任务安排,众卿还有本上奏吗?”

    陆秀夫见无人出声,便起身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上奏。”

    “陆爱卿,请讲。”

    “陛下,军务院于今日凌晨接到江淮军区制置使李大人的报告,李大人言及,襄阳会战乃是重中之重,我军应以最精锐的部队战之,除御林军外,大宋诸军当属扬州破虏军和襄阳黑炭团为最,近闻蒙古阿术率领五千怯薛南下,而陛下又意欲亲征,加上江淮军区短期内并无大战,是以李大人提议,将其麾下的三千破虏军调至郢州,以战怯薛。请陛下指示。”

    “这个李庭芝,哈哈。”我笑笑,随即想了想道,“好,以破虏军的速度,从扬州到郢州也就数日之间,既然李爱卿有此想法,那就让破虏军于五月二十五日之前抵达郢州吧,朕也想见识下我大宋军队的王牌部队。陆爱卿,会后由军务院传令江淮军区。”

    “是,陛下,臣遵旨。”

    我当然明白李庭芝的用意,战怯薛只是一个借口,调派破虏军至郢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来保护我。

    “各位爱卿,我朝自太祖帝立国以来,先有契丹辽人,后有金、夏,再有蒙古,三百年来,边境之地始终不得安宁,虽然我朝的经济势力超越了以前的汉唐,但由于先帝们大都采取了求和的外交政策,希望用银两、绢帛来换取和平,这就使得周边的虎狼之群得寸进尺,不断地蚕食着我朝的国土,以致到了今日,我朝的都城还在异族手中,成千上万的我朝百姓沦为蒙古国内的下等人,这不能不让朕痛心啊。至于个中的原委如今也不必再去追究了,朕相信,随着襄阳会战的结束,随着宋蒙大战的结束,这一切都将会成为历史。”

    我越说越激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众多因素外,在军事上也必须强大,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那么因经济发达带来的成果就会成为他人的盘中餐。汉唐之所以被称为盛世,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军队。因此,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将会作为我大宋王朝今后的永恒国策,只有如此,方可使我朝在综合国力上始终站在世界的顶端。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朕也喜欢和平,但和平不是靠金银财富就能换来的,无论是今天的蒙古,还是以往屡次犯我大宋的辽、金、夏,朕认为,只有将他们打败打残,让他们臣服,才能使我朝一劳永逸,才能使我朝得到相对久远的和平。”

    我的话音刚一落下,就见贾似道带头鼓掌赞道:“陛下圣明,陛下之言,实为立国、强国之本,有陛下高居庙堂之上,我大宋王朝的未来必会更加辉煌。”

    范文焕接着赞道:“陛下,能够书写我大宋辉煌的,唯有陛下也。臣借用陆大人之言,只有像陛下这般神人方可带领我朝走向中兴。”

    我哈哈大笑道:“各位爱卿,朕上应天命,带领我朝走向中兴,书写我朝崭新的历史,而你们在座的每一位,更包括我朝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是顺应天命,一起来辅助朕创造我大宋王朝未来的历史新局面。”

    “臣等誓死跟随陛下,完成中兴大业。”

    “好,众卿家,退朝。”

    说到最后几句时,我突然想起了以前所受的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这个帝王算不算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呢?我的这些臣子们又算不算呢?

    或许,这句话该改一改了,历史是由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如此,可能会更为确切吧。

    五月三日中午,我在袁棘、方灵的陪同下,来到狮峰商行,召见了索无极、叶东升等人,就我离开临安后龙牙的安保工作做了指示,并让他们和锦衣卫密切配合,维护好临安城的社会秩序,同时,我还说道,凡是有对大宋不利之人,可以先行扣押,不必通过临安府。龙牙安保部的另外一位骨干姚朝辉早在十天前便已被我派往大理,通知舍利空、舍利畏做好起事的准备。

    约莫谈了两个时辰,我才和方灵回到宫中,在福宁殿和全玖汇合后便直接前往宁坤宫。

    谢道清及一众嫔妃们早已在屋里等候,就连挺着大肚子的杨淑妃也在其中。

    “官家来了。”眼尖的秋妃第一个叫道。

    “见过官家。”众妃子一同起身相迎。

    “免礼。”我笑笑道,“见过母后。”

    谢道清“嗯”了一声,指着空位道:“大家都不用客套了,直接上桌。”

    在一旁侍候的宫女们很快便端上了酒菜,并给众人的空杯中倒满了中华御液。谢道清举杯道:“大家一起举杯,今日的家宴是为官家饯行,这第一杯酒我们一起敬官家,共祝官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众人一同举杯道:“敬祝官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我一饮而尽:“谢母后。”

    “这第二杯酒嘛,我们一起祝愿官家平平安安,早日归来。”谢道清说到这里时,眼中已经有些湿润。数年来,谢道清对于赵禥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从当年极力反对理宗立其为太子,到现在的全力支持,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其中的原因乃是此赵禥非彼赵禥也,当然了,这一点是谢道清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

    我又是一饮而尽,安慰道:“母后放心,我乃神人,有上苍的庇护,自会平安返来的。”

    “恩,不错,这点先帝说得对,母后也早就相信了。”谢道清举起第三杯酒,却是对着方灵道,“灵儿,母后这第三杯酒敬你了。”

    “啊?太后不可,怎么着都该灵儿敬您呢。”方灵有些不知所以,只觉心里一慌,哪里有太后给自己敬酒的。

    “灵儿,母后知道你武艺高强,这次官家亲临前线,安全问题就交给你了。所以嘛,这第三杯酒。。。。。。”

    方灵这才恍然大悟,笑着打断道:“太后,就这个啊,灵儿还以为有啥办不到的事呢,太后尽管放心,这么多年来,灵儿一直是哥,啊,不,是官家的贴身保镖,就连袁先生也称赞过灵儿的武艺呢,太后,只要灵儿有一口气在,自会护得官家周全的。”

    “好,灵儿,那就干了此杯。”

    方灵连忙举杯道:“太后,灵儿敬您。”

    谢道清喝完后将酒瓶盖好道:“明日一早,官家便要启程北上,今晚的白酒就喝到这里,下面只许吃菜。”

    全玖道:“太后所言极是,剩下的等官家凯旋后,我们再饮了。”

    谢道清点点头道:“官家,在你离开前,还有一件大事需要你来定夺。”

    “大事?”我愣了一下道,“母后,朝中之事我已经和母后商议完毕了啊。”

    谢道清见我一脸茫然,笑道:“不是国事,是家事。官家,你这一去也不知要几时方能返回,再有两月,杨妃便要临盆,这肚子里的孩子还在等着你给取名呢。”

    我“哦”了一声道:“母后,这个嘛,我早就想好了,我们赵家这第一个儿子就叫做昰,赵昰。”

    “赵昰?”谢道清和杨妃默默地念道。

    我点点头道:“不错,就是昰,昰字上日下正,我的意思是要我赵家后人像太阳一般正直,且高高在上,永不衰落。”

    谢道清言道:“好,这个寓意好,母后赞同,就这么定了。”

    我套用了历史上杨妃之子的名字,赵昰。

    历史上的赵昰(公元1269-1278年)乃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在其弟弟宋恭帝赵显(南宋第七位皇帝,全玖所生)被元军俘虏后继位,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

    1278年4月,在逃往途中,赵昰被卷入海lang,虽经年逾70的江万载奋力救起,但江万载自己却不幸被海lang卷走,赵昰因此染病,不到一个月,便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第461章 晋升副帅

    第461章晋升副帅

    吃到半响,杨妃突然问道:“官家,您怎么就确定臣妾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讪讪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龙天子,这种事情当然清楚了。”

    方灵扑哧一笑,跟着道:“是啊,杨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错,本宫也相信。”谢道清道,“官家,你这次离开皇宫的时间会很长,批示朝中奏折的工作量自会加大,因此我提议让秋妃来协助皇后一起处理奏折吧。”

    在我的嫔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笔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对于政务最有兴趣者,我点头道:“好,秋妃,朕离开临安之后,你来协助皇后处理公务。”

    秋妃兴奋道:“是,官家,臣妾一定会好好协助皇后的。”

    对于这次的亲征,虽然我准备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征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样,在兴奋、激动之余,却也有些紧张。

    回到福宁殿,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和全玖连番亲热后,才在疲惫不堪中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枪炮声。

    “战斗开始了?”我连忙穿上衣服,从床旁拿起黄金手枪,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却只闻声响,不见人影。我有些惊慌,连喊数声,“来人,来人。”但我的声音很快就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覆盖,根本传不出去。我检查了一下手枪,大着胆子向前走去,约莫走了十多步,就见浓烟中出现两人一马,在前面奔跑之人身着宋军军服,我一见之下,便立即惊讶地大叫道:“菱杉。”

    乐菱杉听见我的声音,急忙掉头朝着我所在的地方飞奔而来,在她后面十多米处,却是一位身着黄袍,手持强弓的蒙古大汉,那蒙古大汗骑在一匹通体呈枣红色的战马上,神态淡然,不紧不慢地前行着。我虽然没有见过此人,但脑海中却一下浮现出“忽必烈”三个字。那“忽必烈”见乐菱杉已经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声,张弓搭箭,大喝一声道,“流星赶月。”随即,一支墨绿色的羽箭射了过来。

    我“啊”了一声,也没有想到用我手里的武器射击,只是下意识地上前一步,然后一个急转身,将乐菱杉搂在怀中,而就在这一瞬间,那支速度极快的羽箭已经离我后背不足一米之处了,羽箭带起的劲风刺得我后背隐隐作痛,我暗道一声,“吾命休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