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一带的中路大军乃是我朝军队之主力,如果因火器之故,全军尽墨,而又不能将灌子滩大营攻破,那会不会得不偿失呢?”阿里海牙紧皱眉头,稍事停顿后继续道,“在南朝的火器面前,我军的伤亡情况很难控制,末将认为,我军可以全力出击,但如果,如果。。。。。。”
“阿里海牙,有话就说,朕恕你无罪。”
“是,皇上,末将之意是说,如果情况不对,我军当回撤北方,从长再议。”阿里海牙勇猛善战,一直崇尚进攻再进攻的战术,乃是元军之中一位不折不扣的猛将,连他也有这种想法,可见元军对于火器恐惧的地步是何等之甚。
老将史天泽道:“皇上,阿里海牙将军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我军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可行之法,如果南朝军队敢于追击,那正好可以发挥我军野战的优势,如果他们顿足不前,则再行商议。”
忽必烈看了看阿里海牙和一众将领,没有表态,独自沉思了一会后才慢慢言道:“各位将军,朕决定,明日集聚大军,再攻灌子滩。”
对于一众将领的意见,忽必烈大体认可,但让其最终做出攻击决定的却是一个多时辰前的青阳岗之约。
在忽必烈看来,不说别的,仅凭那半阙词就显露出南朝皇帝的野心,存在着这样一位对手总是让人不放心,况且,倘若任其发展下去,当火器普及之时,己方将无法抗衡了。当然,忽必烈无论如何想象不到,我所念出的半首词,乃是抄袭而来的。
众人见忽必烈神情坚决,遂异口同声道:“是,皇上,末将遵旨。”
“阿术将军,伯颜将军。”
“末将在。”
“你们二人布置各军之任务。”
“是,皇上。”
就在元军调兵遣将之际,我回到灌子滩大营后也立即召集众将,就接下来的任务进行了商议和安排。鹿门山营寨最多还能经受住一轮火炮的袭击,明日一早,我军的火炮即可将其彻底击毁。
对此局面,忽必烈的应对招数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议论,大多数将领都赞同了方灵的看法,忽必烈当孤注一掷。
襄阳大战发展至今,已经完全偏移了历史的轨道。作为穿越者,我先知先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但对于火器我却有着坚定之心。
“目前,在襄樊一带一共有元军十多万人,和我军人数大致相当,根据大家刚刚所议,朕以为,忽必烈接下来的做法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集中所有兵力,再度强攻我灌子滩大营。上月,阿术、伯颜已经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攻击,结果惨败于我军的火器之下,所以,这一次如果还想攻打我大营,势必会集聚更多的兵力,依靠人海战术,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或许才有一线希望。这种做法就是灵儿所说的孤注一掷,倘若能将我大营彻底击垮,那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也是值得的,因为我军的火器和朕都在灌子滩,倘若失败,则元军的伤亡人数至少是上次的一倍以上,对于我军来说,这就达到了当初制定的围点打援的目的。第二种做法是回撤到白河城营地,不过,这种做法只能是过渡性的,因为白河城大营同样经不起火炮的轰击,所以最终还是要回撤到北方。”
我喝了一大口茶水,继续道:“第三种做法就是直接回撤北方,这点可能不符合蒙古人的性格,所以,哪怕要撤退,蒙古人也会在撤退之前和我军大战一次。”说到这里,我突然站了起来,豪气大发道:“对于忽必烈而言,这一种做法或许是最有可能的。但是,在没有找到克制火器之前,他们应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城池为防或者逼迫我军在野外进行决战,才为正道,而意图强行拼命一击,只能让其伤亡惨重,这种局面将直接导致我军在未来收复北方时,其兵力会显得不足。”
“当然了,忽必烈如果发动强攻,我军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我朝的火器还不够完善,上一次若非投掷弹在最后关头发挥作用,或许就会进入到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虽然我军不怕近战,但会极大地增加我军将士的伤亡,这就有悖朕的初衷了。好了,下面朕具体来说说各军的任务。”
“火炮营克里特将军。”
“末将在。”
“火炮营一分为二,二十门火炮置于大营后五十米之处,我军火炮的有效射程范围在八十米至二百五十米之间,这二十门大炮的主要任务是轰炸攻到我大营前的元军士卒,或者是击毁对方有可能出动的抛石机,另外十门则做好明日出征继续炮击鹿门山的准备。”
“是,末将遵旨。”
“御林军谢道临将军、赵淮将军、文璋将军、张世杰将军。”
四位御林军高层将领大声道:“末将在。”
“御林军负责守卫我大营前的护栏,分为上、中、下三层,任务是消灭攻到大营前一百米之内的元军步卒,具体作战方案由文璋将军、张世杰将军商议后报谢道临将军和赵淮将军。”
“是,末将遵旨。”
“第六厢指挥使朱焕将军。”
“末将在。”
“在元军冲到我军护栏前时,如果第二十军无法阻挡敌人,你部作为反击部队,将敌军逐出。朕知道,你们第六厢也是江淮军区的王牌步军部队,善打恶战,这次就让朕开开眼界。”
朱焕道:“是,末将尊令。皇上但且放心,第六厢将士是不会给皇上丢脸的。”
“恩,好。”我点点头道,“姜才将军、孟天翔将军。”
“末将在。”
“破虏军和忠顺军作为机动部队,在发生短兵相接的战斗时,哪里有危险,你们就前往那里。”
“是,末将尊令。”
“公孙小宸,派人通知夏贵将军,让其派出一个半厢的兵力,今夜前往灌子滩大营东面八里外的寒水潭附近驻扎,到时听令行事。”
“是,皇上。”
“江爱卿。”
“臣在。”
“在大营前百米开外再多置障碍物,多挖壕沟,以防蒙古骑军。另外,今夜让斥候扩大巡视范围。”
“是,陛下,臣遵旨。”
“各位将军,不管忽必烈会不会强攻灌子滩,都需要做好准备,到夜间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回去后,各自做好全体将士的战前动员工作。明日一早,除了火炮营只需出动十门火炮之外,其余出征人员照旧,御林军将投掷弹全部带上,第六厢则作为接应,在青阳岗一带待命,以防我军炮轰后,元军突然发起反击。”
一众将领齐声道:“是,皇上。”
第507章 大会战(二)
第507章大会战(二)
七月六日凌晨,还未等我军出动,就见多名斥候陆续返回了大营汇报道:“蒙古人出动数万大军,向我大营而来。”至于到底有几万人马,竟然没有一名斥候能够说清。经过众斥候的验证,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比上次蒙古人攻打灌子滩大营的人数要多很多。
“看来忽必烈是要孤注一掷了。”我下令道,“各军进入指定位置,准备战斗。”
约莫两刻钟后,大批元军抵达了灌子滩外。此时,天刚放亮,我仍然站在原来那座隐蔽的箭楼上,向外看去,只见三百多米外,忽必烈在印天涯、阿术等人的簇拥下,立马扬鞭,亲自指挥这场战斗。
“这个距离也不算太远,要是有一把后世的狙击步枪就好了,只需‘蹦’的一枪,就可轻松地将忽必烈击毙。”我暗自想道,不过,也只能想想而已。
元军的进攻战术和上一次并无多大区别,首先行动的是弓箭手,近万名的骑射手排成松散的阵型,在一百多米开外向宋军大营射出一支支羽箭。
“又是弓箭。”我哼了一声道,“传令克里特,火炮,射击,目标,正前方。”
在我身后约三十多米处的克里特站在一座高台上,这出高台虽然不大,乃是整个灌子滩大营中的制高点。见到我身旁的公孙小宸挥舞着蓝色旗帜,克里特随即下令道:“各炮位,预备,目标,正前方一百七十米至二百五十米,第一队,炮管角度五十二度,第二队,五十九度,第三队,六十八度。”
下面的炮手看不见外面的情况,完全按照克里特的指示行事,各炮位的主炮手纷纷下令,调整好火炮的发射位置。
“填充炮弹。”
“点火。”
“第一队,放。”
十息后,克里特继续下令:“第二队,放。”
又十息,克里特再道:“第三队,放。”
炮弹在元军骑射手群中炸开,尽管准心偏差很大,炸死炸伤之人并不算多,但也引起了骑射手的惊慌,特别是爆炸后的烟雾四起,让一众骑射手们失去了射击的方向。
蒙古弓箭手稍稍消停,步军发起了攻击。最前面的依旧是蒙古的神力军,这些大力士们有的一手持盾,一手握着战刀,有的却是双手持盾,分别护住前方和上方,直向大营冲去。每名神力军士卒后面跟着两、三个普通刀盾兵,这些刀盾兵的盾牌可就小了很多。
谢道临、赵淮半蹲在护栏的中间层,见敌军冲来,两人相互点了点头,由谢道临下令道:“众军听令,点燃火绳。”
九十米、八十米。
“放。”谢道临气聚丹田,大声喝道。
随着御林军副军长谢道临的一声令下,上、中、下三层的火枪手一起扣动了扳机。最下层的火枪手采用的依旧是传统式的三段式射击,枪声连绵不断,而卧在上、中层的御林军将士则是采用的自由射击方式。
近万支火枪频频发射,其声震耳欲聋,不过,元军士兵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枪声,远不像第一次进攻时的那种惊慌失措之态。
在靠近大营护栏时,冲在最前面的神力军三三两两地集聚在一起,以一名手持双盾的士兵为核心,形成一个个小型防御体,这倒有些类似后世的坦克,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一时之间,最下层的火枪手竟然发现自己找不到攻击的目标,火枪的弹药无法穿透这种大型盾牌,只能伺机射向敌军的双足,但元军士兵的双足在不停地移动,神力军士兵们又时不时地将盾牌下拉,使得空隙出现的时间若有若无。
好在中、上层的将士还能从神力军盾牌的缝隙中找到射击目标,不过,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对于元军而言,冲到近处时相对安全,位于七、八十米处反而更容易被火枪射中,这就使得元军士卒的进攻速度一下加快了。
“九连,每人一颗投掷弹,目标,最前面的神力军。”文璋见状,立即改变了战术。对于投掷弹的使用,我事先有过交代,要尽量省点用,毕竟数量不多,加上刚刚运到的,整个大营中也只有不到五千颗。
一百颗投掷弹相继在元军前沿炸开,这下立即将其防御阵型打乱,随后便被火枪一阵乱扫,顿时令元军死伤无数。远处的骑射手又时不时地被火炮压制,无法做到及时支援。
稍稍靠后的吴松含得到文璋的示意,急忙率领一千余名弓箭手,以抛射的方式射出一轮轮羽箭。这种群攻的射击方法也让元军损失不少,正前方有火枪,上方有羽箭,一下变得狼狈不堪。
前排神力军的倒下,让元军第一次进攻的速度稍稍放缓,不过,还没等护栏上的御林军松口气,后面的神力军又结成新的阵势,向前冲来。
我边看边道:“元军的这一次攻击看起来很坚决。”
“是啊,哥。”方灵道,“忽必烈这是孤注一掷,不破不休。”
在三十门火炮的轮番轰击下,蒙古的骑射军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伴随着每一轮的爆炸声,总有不少人落马坠地,但因为没有接到退兵的命令,军纪森严的蒙古骑军只能坚持下去。趁着火炮发射的空隙,偶尔射出一轮羽箭,由于形不成箭雨,威力也就小了许多。而神力军结成的阵势多少还是有点用,将士的伤亡率较上次降低了不少,这一点也是元军针对防御火枪的一次重大改进。
元军一次比一次接近灌子滩大营,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也让御林军消耗了数百颗投掷弹。
不过,神力军的数量终究有限,这些大力士们几乎都是天生神力,阵亡一个就少一个。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蒙古刀盾军开始暴露在大营前,成为了御林军枪手的活靶子。
三层护栏上的火枪手不停地点火,发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大营外数十米的范围内,元军士兵倒下一批,接着又冲上来一批,简直就是锲而不舍,用“英勇顽强”来形容这些元军将士丝毫不为过。
这时,只见又一批刀盾手从后面冲了上来,这批人虽然穿着同样的元军军服,但个个身手敏捷,似乎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刀盾手。这群士兵冲到前面后,弃掉手中的小型盾牌,同时捡起神力军掉在地上的巨盾,虽然没有人能够手持双盾,但两人一组,一人持盾向前,一人持盾向上,瞬间又构成了一个个防御阵。
袁棘言道:“刚刚冲上来的这批刀盾手虽然没有神力军将士的力量大,但对于力量的掌握却是更胜一筹,显见是有武功底子的。”
“那就不是普通的元军士兵了。”
袁棘颇为肯定道:“陛下,很有可能。”袁棘的判断毫无差错,这批数百人的刀盾手乃是蒙古的怯薛军。尽管北方人身材普遍强于南方人,但也不可能有很多的大力士。
在征得忽必烈的同意后,阿术和伯颜制定了出动怯薛的计划。
数百怯薛以巨盾为掩护,带领大批步军冲向大营,距离一点一点地缩短。被大盾所遮掩,火枪手的射击目标又开始出现了盲点,在元军距离二十多米处,谢道临下令,位于中、上层的火枪手对准稍远处的元军射击,位于下层的御林军在文璋的指挥下,又一次扔出了投掷弹。
“轰、轰。”投掷弹的爆炸声在大营前响起,将最前面的巨盾防御阵炸得支离破碎。几乎就在投掷弹爆炸的同时,护栏下层的火枪手扣动了扳机,数千支火枪平射而出,顿时将前面的元军打成了马蜂窝。
在这次进攻中,有一小部分怯薛军将士无意中发现,在和投掷弹接触的瞬间,如果提前一步,是有机会将投掷弹用盾牌弹开的。然而,投掷弹并非只有一颗,这颗被弹出,那颗却又爆炸了,而且,御林军将士在投掷时,已经基本上算好了爆炸的时间,这种批量性的投掷就让元军士卒很难抵御了。
不过,对于如何防御火器,元军也是一次比一次有经验。
战斗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时辰,尽管灌子滩前的元军死伤无数,但忽必烈丝毫没有退兵之意。这时,一直无言的印天涯看了看剩下的骑射军,突然说道:“大汗,南朝火炮的发射间隔逐渐增大,我军的弓箭手当很快有用了。”
忽必烈道:“恩,神尊所言不差,阿老瓦丁及其子富谋只就南朝的火炮进行过研究,认为炮管的耐热度是有限的,最多再过一刻,南朝的火炮就需要歇息至少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就是我军的机会。”
果不其然,又过了一刻钟左右,印天涯道:“大汗,南朝的火炮基本上停止了。”
“恩,伯颜,传令骑射军,全力射击。”
“是,皇上。”伯颜双腿一夹,纵马上前,亲自指挥骑射军,向灌子滩大营射击。
第508章 大会战(三)
第508章大会战(三)
半个多时辰轮番的炮击给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