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忽必烈笑道,“兀良合台,通传各军,言我辽阳驻军大破南朝水师,斩杀了数百,不,斩杀了上万名南朝士卒,取得了辽阳大捷。”
“是,皇上。”兀良合台会意地笑道。
“真金,关于辽阳守军的嘉奖就由枢密院制定。”
“是,父皇。”
一个时辰后,史玉琪又入宫汇报:“皇上,二千名火枪手已经训练完毕。”
“好,好,史将军辛苦了。”忽必烈表扬了一句道,“这两千名火枪手先编入大都南门守卫,由你指挥。”
“是,皇上,末将遵旨。”
到了傍晚时分,印天涯带着杨琏真迦和方晨乾来到宫中。
“杨琏真迦回来了?”得到消息的忽必烈立即道,“速传。”
“皇上,幸不辱命。”一进屋,印天涯便报喜道。
忽必烈笑道:“太好了。”
方晨乾、杨琏真迦跪拜道:“属下参见皇上。”
“恩,免礼,两位大功告成,朕自会嘉奖,赐座。”
“谢皇上。”两人谢恩后,在印天涯旁边坐了下来。
“方先生,给朕讲讲事情的经过。”在今日的三件喜事中,最让忽必烈高兴的无疑就应该是这一件了。
“是,皇上。”方晨乾起身道,“皇上。。。。。。”
“方先生,坐着说话便是。”忽必烈心情颇好道。
“谢皇上恩典。”要知道,能和皇帝坐着说话的无一不是权倾一时的极品大臣。
方晨乾坐下后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虽然方晨乾武功盖世,但在防卫森严的海都汗宫中,也是经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方才成功地将海都汗击成重伤,使得海都汗国不得不选立其子为上。
在抵达海都汗国后,杨琏真迦找到了当地的天涯细作,在这名细作的帮助下,方晨乾和杨琏真迦装扮成给宫中供应蔬菜的小厮,趁机潜入,在摸清地形后,又用大量的金银财宝收买了宫中的一名值事太监,了解到了海都汗的起居习惯。做好准备后,两人再次潜入宫中,将海都汗击成重伤,并成功地逃脱了护卫的追杀。事成之后,两人在那名细作家中的地窖中躲了近半个月,等宫中的搜捕松懈下来后,才离开了海都汗国,并找到了元军驻扎在西北边境的统帅那木罕和昔里吉。
海都汗重伤后,继位的大汗以及其它三大汗国的大汗全都同意了忽必烈的和谈建议,并和那木罕一起折箭盟誓,在忽必烈平定南朝之前,四大汗国均不会出兵东进,如违誓言,必遭长生天抛弃。
第557章 北进
第557章北进
驻守西北的元军主帅皇子那木罕代表忽必烈和西方四大汗国的大汗达成盟誓后,方晨乾和杨琏真迦便立即启程,返回大都。五万名元军精锐骑军则在那木罕和昔里吉的率领下,于三日后东进。
如此一来,元朝在西北部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只不过,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十万精锐的中路大军尚且不是宋军火器之敌,何况战斗力及人数都要略逊一等的西北元军呢?
听方晨乾讲完,忽必烈掐指算了算道:“大军行动缓慢,至少还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大都,虽然南朝军队攻克了洺州,但消耗很大,我军当有足够的时间在大都一带布防。”
方晨乾在回来的途中就听说了洺州失守的消息,此时听得忽必烈证实,心里不免暗自惊慌,洺州已失,大都还能保得住吗?尽管不懂军事,但方晨乾清楚火器的威力,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印天涯道:“方先生,杨琏真迦,你们一路劳累,就先下去歇息吧。”
“是,神尊大人。”方晨乾收回心思,和杨琏真迦一起向忽必烈行礼后,离开了皇宫。
九月中旬,修整完毕的大宋中路北伐军在吕文焕的指挥下,陆续收复了河北中南部的主要城市。九月二十一日,第十九厢吕师夔部、御林军第一师文璋部在火炮营的支援下,攻克了大都南部的重镇保州(今保定)。至此,在大都南部只剩下霸县(今霸州市)一座城池了。
由于无法破解火器,伯颜、阿术等一众元军中路军将领只好率领仅存的一万多名将士撤回大都,几乎就在同一天,那木罕带着其麾下的五万将士也抵达了大都。加上大都原有的驻军,总兵力一下达到了十四、五万,相当于围攻襄樊的元军总和。
从表面上看,元朝在大都的军队数量超过了宋朝的中路北伐军,忽必烈的底气似乎也足了很多,但大都乃是新城,其城墙的坚固度还不如洺州,所以,对于火器威力相当清楚的伯颜、阿术等人依旧是忐忑不安。
九月二十八日,我在洺州城的临时行宫中召开了继续北上的军事会议。
公孙小宸首先介绍了东、西路北伐军以及水师的情况。
“各位将军,目前,东、西两路北伐军在李庭芝、高达两位将军的率领下,和两地的元军依旧处于交织状态,但随着我军投掷弹数量的陆续增大,渐渐增加了攻击力度,使得元军只能龟缩于城市中,以防守为主。其中,山东境内的大部分城市已被我军收复,只等时机成熟,李庭芝将军、夏贵将军便会发动济南战役。西部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我军北上的步伐较为缓慢,但也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公孙小宸指着地图上的沿海海域接着说道:“水师在辽东半岛登陆失败后,李北洋将军认识到,不管是何特殊原因,我军水师的陆战能力还是远远不如元朝陆军,所以,之后再也没有选择登陆作战,只是不停地向缩在渤海湾内的元军水师发动进攻。元军水师统帅刘整在伤势略微好转后,立即坐镇军中,但也只能全力防守,对于元军的战船来说,只要一遇到我军的巨舰,便毫无还手之力,即便不算我军巨舰上的火炮威力,单凭超大的吨位,就不是元朝战船可以抗衡的。可以说,我军的水师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并将元军水师逼入死地,使其失去了还手之力。各位将军,以上就是我朝水陆各军的近况,至于中路军的情况,大家都十分清楚,在此就不重复了,下面请皇上指示。”
东、西两路大军虽然没有中路军所取得的成果辉煌,但也实现了从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并紧紧地拖住了元朝的两路大军,为中路军收复河南、河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位将军,到了今天,战争的胜负将不会再有悬念,没有人会认为,元军的铁骑能够阻挡我军的火器了吧?”我笑笑道,“在朕看来,就连忽必烈心里也一定会这般认为,尽管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还会嘴硬。”
吕文焕道:“陛下,就算蒙古人的先祖成吉思汗复生,也不是我军火器之敌。”
“恩,不错,火器非人力可敌也。各位将军,时至今日,我军在洺州之战中受伤的将士已基本康复,加上汴梁军区日益壮大,完全接替了我中路北伐军的守卫任务,因此,我中路军现在是兵强马壮,再加上火药监运来的军需物资充足,当是时候进攻元朝的心脏所在了。当前,我中路北伐大军拥有十万兵力,其中有火枪手两万名,骑军扩编至近万名,投掷弹三万两千颗,火炮六十二门,大都的元军人数虽然多过我军,但其综合战力却逊于我军,加上近几个月来,元朝朝廷为了筹备军费,不停地搜刮百姓的财富,导致民怨四起,从各地的龙牙反馈来的消息可以看出,元朝民心已失,因此,即将而来的大都之战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大都之战结束,我军再挥兵南下,击溃元朝东路军,收复山东,之后再西进山西、陕西等地,消灭元朝之西路军,一举光复我朝失地。”
说到这里,我喝了口茶水,缓和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道:“下面,朕宣布进攻大都的人员安排。吴松含将军、孟天翔将军、段东楼将军听令。”
“末将在。”
“三位将军,朕令你们三人担任前部先锋,吴松含将军率领第二厢将士居中,孟天翔将军率领忠顺军居左,段东楼将军率领兴复军居右,于十月一日出发,赶往保州,与驻守保州的文璋将军、吕师夔将军汇合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取范阳县(今涿州),一路攻取新城县(今高碑店市)。”
“是,末将遵令。”
“印应雷将军、赵淮将军。”
“末将在。”
“你们率领御林军第三师以及第十七、十八厢将士保护火炮营于十月三日出发,目的地保定。”
“是,末将遵令。”
“中路军的其余众将随朕于十月四日出发,洺州城城防交给汴梁军区。”
众人齐声道:“是,末将遵令。”
十月九日,当我率领大军抵达保定时,范阳、新城两县已被我军攻克,这两座县城的守军基本上没做抵抗,便在炮火中撤离。
保州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其历史悠久,是远古时期尧帝的故乡,到了北宋时期,保州成为宋辽两国的分界线,两国多次在这里进行过大战。金朝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大将张柔受命重建保州城池,规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自此奠定了保州城的基础。
忽必烈定都大都后,保州城便成为元朝京师的南部门户。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按照历史的进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只不过,这一切都因我的到来而改变。
在这座新城中,有一处建于唐朝上元年间的古莲花池。后经张柔扩建,名曰雪香园,并成为他的私家花园。最先攻入保州的吕师夔、文璋等人一致认定,这处花园具有江南特色,和临安宫中的格局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可以作为我在保州期间的临时行宫。
一走入雪香园,只见里面小桥流水,亭榭楼阁,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虽然莲花盛开的季节已过,但池中之绿叶与周边之造化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除了风景优美外,雪香园的十来副石刻也是大名鼎鼎,其中有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
“不错,朕就住在这里了。”
方灵高兴道:“没想到在这保州城内还能见到江南风光啊。”
陪同的文璋道:“皇上,灵妃娘娘,据雪香园的老人讲,扩建此地的工匠都是被蒙古人掳来的江南人士。”
我点点头道:“难怪和临安宫中的风景有几分相似。南北交流本来是件好事,但却应该在自愿的基础上,像蒙古人强行掠夺我朝之工匠,分明就是仗势欺人也。”
在保州住了两日后,我便率领大军来到了距离大都仅有百里之遥的范阳县。和保州相比,范阳县小了许多,大军只能在县城外安营扎寨。
说起范阳之名,后世之人知道的不多,但一提起范阳的原名,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涿县,汉末三国时期蜀国缔造者刘备的故乡。一千多年前,刘备在涿县卖草鞋时结识了关羽、张飞,并在桃园结义,演绎了一段佳话。
不过,在宋朝时,范阳县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558章 沁园春
第558章沁园春
范阳县(涿州)在宋朝的地位超卓,原因只有一个,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祖籍就在这里,也就是说,这里是大宋赵家皇族的老家,也是我这具身体,赵禥的真正故乡。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这范阳县就是辽国属地,尽管在宣和年间被宋朝夺回,但没隔多久又被金人所占,金国被灭后,所辖之地便成为了蒙古国的领土。
自太祖之后,赵家子孙却是无人到过,虽然我不是完整的赵家后人,但也颇为激动,毕竟和我融为一体的赵禥是宋朝自赵匡胤之后历代皇帝中第一位回到故乡之人。如果不是赵家老宅早就不知所踪,我一定还会大张旗鼓地去瞻仰一番,以示这大都一带的领土本就是我大宋之地。
在范阳县城以北大约三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黄村的镇子,这黄村镇规模极大,曾经是古代蓟县的县府所在,也是南来北往之人的交合之处。
咸淳六年十月十六日,文璋和孟天翔率军进驻黄村,并在黄村以北十里处的大兴村开始构建营地,作为我军进攻大都的基地,这处营寨极大,延绵数里,其最北端距离黄村近十里之地,离大都的距离也就是五十里左右。十月二十一日,十万北伐大军进驻营地,正式拉开了攻打大都的序幕。
十月二十五日,又一批投掷弹随着粮草运抵黄村镇。这批投掷弹的总数为四千五百颗,不同的是,其中有一千颗投掷弹的外形特殊,这批投掷弹外观略大,乃是火药监研制出的新一代产品,其威力约是原有投掷弹的一倍。加上军中原有的存货,我军的投掷弹总数便超过了三万五千颗。
有了这么多投掷弹,我底气十足,哪怕是在开阔的平原地带,元军骑兵从四面八方进行攻击,我也丝毫不用畏惧了。
十月的北方,早就进入了冬天。
当天夜里,一场大雪飘至,尽管不是暴风雪,但也比南方的雪大得多。
一夜过后,地上尽是银装索裹,无论朝什么方向看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显得洁白而又宁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场大雪来得快,去得也快。二十六日中午,天气一下变得晴朗起来,阳光普照,气温也立即回升,地上刚刚形成的积雪逐渐开始融化,似是在冲洗着大地。
二十八日清晨,我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带着三万大军离开了营地,向北而行。随行的大军中并无火炮,但炮营的主要将领全在其中。这是我军第一次进军大都,目的在于观察下大都城墙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由于大都附近的元军已经全部撤入大都城内,所以大军并未倾巢而出。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我令将士带上了二万颗投掷弹。
在距离大都城墙约莫四百米处,吕文焕一声令下,大军随即顿步不前。
作为后世的首都,我自是十分向往。我站在队伍的前列,举起望远镜,远远地看着这座北京城的前身……大都。
虽然大都的城墙高度稍逊于襄阳,但规模却是大了许多,城门两旁的城墙全是用大块巨石砌成,看上去十分坚固,竟是丝毫不亚于襄阳城的城墙。城外有一条数米宽的护城河,城墙上旌旗招展,隐约可见上面的人头攒动。
令人吃惊的是,正对面的大都城门竟然是开着的,连吊桥也没有收起,不过,我很快想到,在火炮的攻击下,城门开与不开并无多大差别。
片刻后,我对身后的吴松含道:“吴将军,上前送信。”
“是,皇上。”
单枪匹马来到近前,吴松含提气大喝道:“城上之人听着,我乃大宋军之先锋吴松含是也,奉我朝皇帝陛下之命,特来给你们大汗送上信函一封。”
城上的伯颜冷冷言道:“吴将军,你是来下战书的吗?”
“非也,非也。”吴松含边说边取出穿云弓大声言道,“伯颜将军,当日在襄阳鹿门山外,我朝皇帝陛下曾经写下词牌名为《沁园春》的下半阙词,并请你们大汗点评过。前两夜,天降大雪,我朝皇帝陛下触景而发,完成了整篇大作,命名为《沁园春。雪》,特地令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