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万磊一直住着自己的小宅院,瓦房一到雨天就难免漏雨,一漏雨就发霉,这也难怪赵雪儿不乐意住。不过她也知道,丈夫手上一有钱都四处乱花,还真没钱盖新房,她这是在旁敲侧击,让丈夫攒点私房钱好建新房。
“你个小鬼,花花肠子越来越多了。”万磊在赵雪儿的鼻子上刮了一下,就道:“让爹找一块大一点的好地,咱们不盖则已,一盖就盖最好的,回头我让蒯先生给咱们设计一座三层的大楼。”
“还三层的大楼?你有钱吗,真是的。”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了,赵雪儿白了丈夫一眼,没好气好说道。
“钱总是有的,实在不行,那就让咱爹先出,你加把劲,给他生个大胖外孙,就是花再多钱,盖再大的房子,他都乐意啊。”万磊一脸吃定你的表情,惹得赵雪儿又是一阵怒骂,大骂他是个吃软饭的大混蛋,爱占便宜的大**。
见赵雪儿气哼哼的样子,万磊更是大乐。其实,赵酒爷就赵雪儿这么一个女儿,他要建大房子主要还是想让一家人同住在一起,到老了也有个照顾。而外孙也是他最最迫切需要的,万磊自觉自己在努力给他造人,居功至伟的,他当然要有所表示啦。
当然,吃软饭这种事,万磊也只是想想而已,他再手黑手狠,也不会向自己的岳父大人下手。再说了,他并不穷,只是手头的资金流转得太快而已,只要把手上的一些股份卖掉,他立马就有几万银元,建个三四层的大楼足够了。他这么一说,不过是想逗逗赵雪儿,拿她开心而已。
正当万磊与赵雪儿笑骂之际,书房外传来几声敲门声,赵雪儿忙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末了还狠狠地瞪了万磊一眼。
“先生,大沽港来信,说南边的船队回来了。”来者是一名精忠卫,他面无表情地递上一份情报。
万磊接过来翻看了一遍,脸上笑意更浓了,道:“好,终于回来了,传令下去,给我备马,我马上前往大沽港。”
“是。”那精忠卫匆匆离去,赵雪儿瞟了那份情报一眼,没好气地问道:“去大沽干什么,这天气这么热。”
“江南的精忠卫大部返回了,我们去迎接他们,为他们庆功。”万磊把手上的书一放,随手就取过衣架上的那一套军服穿上,边穿还边道:“随便去船厂看看,看看轮船造得怎么样了。”
“你啊,这么热的天还穿这么严实的军装,也不怕捂出痱子。”赵雪儿还是没好气好数落着,不过也过来帮忙,帮万磊把扣子给扣好,并把配刀给他别上,这一副小妻子的作派也是十分自然了。
第322章 心黑手狠(九)
从北平到大沽,打马急行,半天的时间就能到。大沽港作为海港和海军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各种设施齐备,俨然已经是一座大港了,而港口上不但有军营,还有很多货仓和旅馆,虽然比不上北平繁华,此时却也是人头涌动。
江南的船队返航了,不只是把大部分精忠卫运了回来,还运回了数百箱书。通过传送带,这些书箱被从船上卸到了码头上,再由装卸工人用推车运到仓库去封存,全程半机械化,很少要人去背或者扛,所以在码头上工作也不算是什么苦差事。
码头上一派繁忙,码头边的餐饮区却是一片欢腾,这些年经的精忠卫三五成群地聚在小酒吧中尽情地喝酒,纵情地谈笑,述说着外面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在谈论着北平城内这几年的变化,毕竟他们离开太久了,现在终于“回家”了。
而在旅馆区,有几百男女老少有些拘谨地站在那里,等着拉待人员安排住宿,这些人还背着大包小包,看起来像是难民,不过实际上是明朝那边举家迁徙过来的名儒家庭。他们离开明朝来北平城,当然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来投靠的。
这些人衣着寒酸,很多还脸带菜色,不用问,他们都是在明朝混得不怎么地的穷书生,而且从他们的年龄上看,可以断定他们是屡次试不中的老秀才。毕竟明朝从洪武十八年就恢复了科举取士,十多年来数次官场大清洗,那些考上举人的都能去当官了,只有穷秀才没官当。
当然,考不中举人并不等于这些老秀才没文化,毕竟读了几十年的书,且不论学识有多高,那一笔字肯定是拿得出手的,因为明朝那边的学风就是如此,写得一手好字才敢自称是读书人,而字迹丑陋,错别字连篇的,连童试都考不过。
而这些人是来编书的,万磊也不用他们有太高的学识,只要能认真负责,足够细心,尽量不写错别字,这就足够了。当然了,检校员的水平要高一些,毕竟一部《华典》关系到北平行省的脸面,错别字不是说一个都不能有,而是尽量少。
另外,写得一手好字的人,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刻得一手好字,这也是刻录员必备的素质,毕竟《华典》遍好之后,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印出多部,用以颁行天下的。而油墨印刷当然要用到很多蜡纸版,这些都是要刻印工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好的。
除了刻印之外,还要排版和装订,《华典》作为一本集百家为一部的类书,要分门别类并加上索引,以便于检索,这个工程更是浩大。总而言之,编修一部《华典》堪比一场攻坚战,用到的“知识分子”也是数以千计,经费数以十万计。
“俞贞木,一家四口,暂时住05号房,小李,你负责领他们过去,同时帮他们填表登记,好让户籍科的人员帮他们入户。”人群的前面,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领着一帮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毕竟人太多,一时间还真不好管理。
“刘淳,一家六口,暂时住06号房,小兵,你。。。”那中年妇人还未发完,就见有四个身着黑色制服的精忠卫出现,护着一位身着深蓝色制服,头戴紫纱帽的男子。她一眼就认出来人是万磊,正想抛下手头上的事情过去迎接。
不过,万磊却是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接着就转向那些在原地等候的老学究们,道:“各位不辞艰辛远道而来,万某不胜荣幸,我们北平行省各级官员,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各位的生活,请各位不要有后顾之忧。”
这些人并不认识万磊,不过不敢多问,只得唯唯诺诺,万磊也不急于介绍自己,反正这些人已经入了他的“彀”中,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万磊自信,以自己“整治”人的手段,这些人迟早都是要死心踏地地效忠的。
“这位老先生,不知您来自哪里?”万磊步向一位头发斑白,看起来七老八十的老者,温言问道。
“老朽吴县人,姓俞名贞木,草字有立。”老者虽然年老,不过中气还是很足,只不过,他身后只跟了一个十几岁大的男孩和两个年纪不大的妇人,看来家道不旺啊。
“俞老先生是吴县人,吴县好地方啊,几千年的江南古镇,咱们北平城没法比啊。不过您老请放心,我们这里虽然简陋,却也是热情好客的,定不会怠慢了您老。”万磊轻轻地拍了拍那老者的手,让他安心。
“吴县是好,不过豺狼虎豹当道,民不聊生,老朽拼着这一把老骨头逃出来,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归葬故里。”老者的神情有些黯然,虽然为了活路背井离乡了,不过他还是希望落叶归根的。
“您老老当益壮,定能年过百岁,在你百岁之前,咱们一定能到吴县去瞧瞧,到时候,说不定我还要请您老给当导游呢。”万磊咧嘴一笑。
“呵呵,承公子吉言,若是能有重归故土之日,老朽就是爬着,也要给公子当导游。”俞贞木虽然老,但也没糊涂,他从万磊的话中听到了北平军早有进取明朝之意,这当然是他乐于见到的。
良禽择良木而栖,名臣择贤主而事,要不是想跟一个有前程的老板混,他也不漂泊北来了。而俞贞木的四周还有很多人,他们也纷纷暗自庆幸:自己这一次说不定还真来对地方了。
“您老一路辛苦,先回房去休息,明天一早,我们会安排马车送你们进城。城里面也安排有宅子供你们住宿。总之,你们什么都不用担心,安心住下就是了。”
“公子,咱们北来是找活计的,不是来当客人的,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只是这活计不知如何安排?”俞贞木问道。
“这个更加不必担心了,我们编修大典,所有人才不下千计,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量才授职,并发放薪金。就算是没有一技之长,只要是通文墨的,只要有短期的培训,造样能上岗位。所以,各位不敢没事做,就怕你们不想做。现在,就连各位总编的手下,还缺少助理,只要是博学多才的,都可去应征,待遇必定优厚。”
“这就好,这样我们就放心了。”众人连连点头称是,他们可是读圣贤书的,最爱的是面子,最讲究的是气节,宁可饿死也是不吃嗟来之食的。以后是自食其力,按才能和贡献拿薪金,他们也就没有多少思想包袱了。
安抚完这些新来的学究,万磊这才前往餐饮区,去见那帮豪饮的精忠卫们。不过这个时候,万先生来访的消息已经传开了,那些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家伙都找地方醒酒,而且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小广场上,就等万磊前来“检阅”。
而负责这帮精忠卫的是一位师级军官,叫李明远,他一直负责指挥江南地区的精忠卫,部下们都称他为首座,而他在精忠卫的官阶只比张妍低一级,负责的又是最重要的地区,可谓是位高权重。
李明远之所以能被派此重任,当然是因为他与万磊之间是生死之交,那年北平保卫战,他就在万磊身边一同拼死厮杀,还替万磊挡过一刀,有这一段生死交情,他当然就是万磊最信任的人之一。
算起来,李明远被外派出去几年了,这么长时间没见过万磊,不免有些生疏,而且他心底还真有些害怕起来,毕竟精忠卫是最讲究纪律的,而他在江南办事,有些事办起来还真不怎么守规矩,若是追究起来,他也是要挨处分的。
不过,李明远的担心有些多余了,万磊虽然看起来铁面无情,不过那是对违法犯罪之人,对自己的弟兄,他总是大肚能容的,北平军的弟兄们只要不明着违犯军规,平时犯点小错误,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当然,不处理不等于不管,一些违纪的将领,万磊总是会用各种办法敲打对方的,比如说调职,比如说降职,严重的还会免职。不过,北平军中的将领个个都是人精,没有谁傻到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毁掉自己的前程。也就外派在外面的精忠卫们,会时不时地犯一些小错,毕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他们是身处敌营危地。
“都别傻站着,想喝酒的继续去喝酒,都开怀来喝,谁要是没喝醉,今晚就罚他去站岗。”万磊扫了这帮家伙一眼,笑骂道。
“啊,对,不醉不归。”这些精忠卫哄然大笑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几年不见,万先生还是那般平易近人,还是那般没有官架子,不拘小节。。。
精忠卫们一哄而散了,只有李明远被留了下来,万磊挥挥手,示意他边走边谈。
“这一次弄了多少书回来?”万磊最关心的是这个,毕竟修书也是要有底本的。
“一千四百多万册,这一路上,属下还派人归类过了,除去重复的那些,还有两百七十万册,合为十七万部,不过有些孤本残缺不全。。。”李明远如实答道。
“嗯,这就好,有这几百万册书就足够了。”万磊点点头,睇去嘉勉的眼神,道:“这几年辛苦你了,不知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不管是继续军还是从政从商,我都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这个,属下暂时还没想好,属下自己还是想留在精忠卫的,毕竟属下熟悉这里,不过家父想让属下早点成家,好给家里留个后,所以。。。”李明远有些为难的说道。
“你爹早盼着抱孙子,这是人之常情。这样吧,我先给你放几个月的带薪大假,你在家好好陪陪父母,同时娶个贤惠的妻子。至于以后干什么,想好了再来跟我说。”
“属下明白了,谢谢先生挂怀。”
“自家兄弟,不说这种话。”万磊拍了拍李明远的肩膀,笑道:“看上了哪家姑娘,跟我说,我替你当媒人。”
第323章 心黑手狠(十)
一次性从明朝手上拿“抢”到了一千四百多万册书,除去重复的,也有二百多万卷,不得不说,这一次是大收获,万磊让人整理出书目,再与明朝廷给的书名一对照,发现所缺无几了,而很多朝廷没收藏到的书,这里也有了。
虽然两百多万卷书看起来很多,不过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字,因为这些书大多是毛笔抄写而成,字体十分大,空当也十分多,厚薄也不一,很多书一本才区区千八百字而已。
比如说,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每一回就是一卷,全书加上一些插图,合起来就是一百多卷,装起来足足半个书箱,不过算起来,这部书最多才八十万字而已,用油墨印刷,就算只印单面,也就几百页。
再比如说,那些诗集词选什么的,一页纸只抄一首五绝,厚厚一本,其实也不过是诗三百的水准,除去那些彼此重复的,如果真的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类的都集中起来,最多也就几百万字抄完了。
真正难抄的,是那些道藏和佛经,那些都是大部头,而且都是一些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万磊索性先不管这一部分,让那些道士和和尚自己捣腾,以后再补在后面。
满打满算,就算是把天下所有图书都抄集起来,也就三亿字左右,以每张大页刻录三千字算,最多就是十万张印版,每一百大页装成一册,那就是一千册,再加上部首的索引和部尾的插图,那就是一千一百卷左右,算得上是恢宏巨制。
这一浩大的工程,如果只是少数几十个干,那一辈子也干不完,但是万磊准备动员不下一千名学者,辅助人员更是多达数千,这么多人合力编写一部类书,几年之内定能完稿。
完稿之后就是刻板,之后交付印刷,万磊准备一次就印出几百套,力求北平行省每一个县办的图书馆和中小学校中都放上一套,作为工具书,以备随时查阅。
而编写大典的同时,万磊也会让人摘抄一些经典文章编辑成一些小行册,印发给百姓,充为日常的文普和科普读物。至于那些古代的科技文献,那更要分类集写成册,印出来给中学与大学的学员们选读。
总而言之,编书的目的并不只是编写出一部大典,同时也是在向百姓普及文明,这才是编书的意义之所在。若是束之高阁,那编出来的大典再大也是没有意义的。
“万公子,北平图书馆本有藏书近百万本,加上新运来的这近八百万本书,北平图书馆现有藏书八百九十二万本,足足装了十五个阁楼。由于藏书过多,图书堆放得太密集,若是发生火灾,那后果不堪设想,不得不防。”负责图书管理的刘璟不忘提醒万磊,他来北平城的时间最久,已经彻底地接受了北平行省公民的身份,不再有其他多余的想法。
“嗯,你提醒的对,这样吧,那些还没开封整理的,就先运到库房去,我会安排精忠卫专门看守。那些开箱整理过的,按珍贵程度,分别存放到各级藏书室去,分开来收藏,就算是发生火灾,也不至于全毁。”
“图书馆内部要注意防火和防盗,特别是收藏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