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中学的学生们来说,抄题做几乎是自然而然的。
杨锐将他的笔记本翻了翻,习惯性的道:“三角函数有时候确实让人晕头,不过,只要把正余弦正余切这些弄明白了,做题也简单。”
王国华“咦”的一声,道:“哎呀,你小子,怎么着,你弄明白了?”
杨锐哑然,道:“算是弄明白了吧。”
他堂堂金牌补习老师,要是连这样的基本知识点都弄不明白,还怎么混饭吃。
王国华不信:“你数学才考了2o多分吧,难不成全是在三角函数上得的?”
数学是大老虎,许多乡中的学生平均分连二十都没有。尤其是那些最近几年才开始读书的学生,若是不下大力气从小学补起,见到二元方程都吃力。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曾参加了82年的高考,得19分。
杨锐摸着下巴想了想,看四周没有别的学生能听到两人的对话,遂道:“我考试的时候怯场,考前背下的东西全给忘了。不过,我还真知道几个特别的法子。”
“不信。”王国华实诚的很。
杨锐也笑了,道:“那我把我学的法子,说给你听听?”
“那就听听。”王国华稍稍来了点精神,这年月,学生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因为资料很少,高水平的老师也很少,只能四散打听消息,互相帮助。
“这个叫六边形记忆法,你先画个六边形……”杨锐拿过王国华的纸笔,边写边说道:“从左上方这个角开始,依次写上私n,cos,cot……然后,就有这么个规律,你看我给你说,第一,对角线连接的两个三角函数值是互为倒数。第二,每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的乘积,比bsp; ; ; ;王国华听了几句,眼睛就瞪圆了。
这种总结性的记忆方法,别说8o年代没有,就是有也没有充分的传播途径。
恢复高考至今,才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别说学生们摸不清门道,老师也云里雾里的。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怎么教?谁都说不清楚,以至于各地教育局都要组织教学小组,拉一些稍微清楚点的,然后对各地教师进行再教育。
若是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大约只有少数大城市和教育重镇的某些重点中学能在所有的教学科目上达到平均水平,至于西堡中学这样的乡镇中学,全靠早些年毕业的中专生和高中生来教学,其中水准最高的竟是一名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他因为已经结了婚,在77和78两年高考落榜以后,就只好放弃深造,留在了学校里。
用高中毕业生来教高中学生是这个年代的乡镇中学和厂矿中学里,再常见不过的景象了,至于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王国华如饥似渴的听着杨锐的讲解,在他心里,所谓的“六角形记忆法”已然是某种秘笈般的存在了。
太神了。
王国华拼命的做笔记,恨不得将杨锐说的每个字都写下来。
……
第4章 摸底考试
接下来两天,杨锐一半时间用来抄写和整理试卷,一半时间用来浏览深藏在自己脑海中的论文和书籍。
他做研究僧的时候,读书和实验还是相当认真的,也曾妄想过毕业以后专职科研。但是,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生物系研究生要找一份真正的研究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不甘心做临时工喂养小白鼠或者洗烧瓶的话,科研与研究生简直形同陌路。
现在却不同了。
不提他脑海中已有的大量论文和书记,光是他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些熟的不能再熟的理论和实验,就足以把他送入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
杨锐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充分的利用它们。
缓慢的,精细的,最大化的利用它们。
与杨锐沉默的思考和抄写工作不同,王国华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摇头晃脑的背诵题目。
他越背越觉得有效果。
尽管杨锐给他的许多题目都很简单,可遇到新题的时候,偏偏总能用老题来套用。
王国华不知道这是经过后世题海战术考验过的经典例题,但他知道自己绝对长分了。
这种感觉对一名复读生来说,就像是兴奋剂一样。
整整两天时间,王国华坐在杨锐旁边,除了偶尔问他两句以外,谁都不理,啥都不干,就是一门心思的背题。
语文老师来上课了,他背例题;英语老师来上课了,他背例题;自习课,他背例题;课间休息,他还是背例题。
西堡中学的老师水平不好不坏,但王国华知道,这里没有一个老师,能把自己的单科成绩提高3o分。
王国华决定相信杨锐。
两人的异状,自然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而每当有人问起来的时候,王国华就用一句话打:“我在杨锐的学习小组里,学的新法子。”
然后接着蒙头背题。
有人问杨锐,他也只说是学来的新方法,并不做特别的说明。
要用语言说服别人是很困难的,他和王国华的关系不错,熟知他的秉性,又做了有针对性的演示,搞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方才取信于其。
他不想再来一次了。
就用王国华来做示范好了。
周三。
摸底考试如期而至。
回炉班全员68人,将教室坐的满满当当。
教室出奇的明亮。
虽然只是平房,可按照后世的概念来看,也是南北通透,挑高四五米的大宅,就是内部装修寒碜了一点,水泥抹灰的黑板,无靠背的木条长凳,硬实的夯土地面……
杨锐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
摸底考试不像是高考那么正规,总共七门功课,只考其中的五门,一天考完。分数倒是和高考统一,语文数学各12o分,物理化学英语各1oo分。1oo分的政治和5o分的生物不用摸底。
总分69o的高考,要想上大学,理科最少要35o分,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分数才有希望。
而在西堡中学,能考3oo分的就算是尖子生了。
杨锐以前的分数,只是2oo出头,在应届班里排中流,在回炉班里就排末尾了。
语文老师将散着油墨味的卷子下来,就坐在讲桌上,虎视眈眈的盯着下面。
卷子纸很薄,略有些泛黄。字迹深浅不一,全是手写的,倒也看的清楚。
整套卷子都没有选择题,第一部分是拼音题,要求把拼音组成的句子翻译成文字,简单的像是小学生题目,但只有2分。
第二部分是常识填空,十二道小题是12分,却是让杨锐颇有些为难。好在他有记忆可供搜索,总算把五经是哪五经这样的填空给答上了,至于鲁迅的抒情散文集是哪一篇,就只能胡乱作答了。
之后的阅读理解,语言结构,以及文言文,作文等题目,不复习也能作答,杨锐掐着时间将语文卷给答了,自己计算一下,有关课文的题目肯定是溃不成军了,但阅读理解和作文等大题或许会多些分,综合以后,兴许还能及格,和他以前的成绩差不多。
“叮铃铃”的铃声适时响起。
语文老师仍然坐在讲桌上,扫视着四周,威严的道:“所有人停笔,班长把卷子收起来。”
一名女生应声而起,自后往前的收卷子。
到了杨锐这里,她明显停留了一下,似乎是在浏览他的卷子。
杨锐有点意外的抬起了头,不客气的把她浏览了一遍。
记忆里,这个叫做刘珊的女孩子是个跳级生,高一时与杨锐同班,要说有什么印象的话,只是学习不错,皮肤白净的普通女生。
但现在,杨锐可以肯定的说,记忆错了。
什么普通女生,你有见过臀围能把绿军裤绷成牛仔裤,大腿又能把它还原成嘻哈裤的普通女生吗?
不用看穿着保守的上身,就凭这****美腿,放在后世的校园里,已是一流的美女了。
再过一两年,眉眼长开了,再稍稍化个妆,换套显身材的衣服,妥妥的性感美人儿。
不知道要便宜哪个不解风情的男人了。
杨锐可惜的摇摇头。
“装神弄鬼。”女孩子突然来了一句,挺起腰肢,继续向前。
杨锐不明所以,眼神却不由的追逐着她的步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杨锐一边看,还一边安慰自己,就当是看模特走台步了。能穿绿军裤显美腿的模特,3o年后也少见呢。
刘珊把卷子收齐了,跟着语文老师一起,送到她的办公室。
再回来,杨锐无聊的四处张望着,同桌的王国华依然忙碌的背诵例题。
看到王国华如此认真,刘珊不由脚步一顿,拐了一个弯,颇有些气势汹汹的来到杨锐面前,道:“你这是误人子弟!”
“什么?”不仅杨锐诧异的抬起头,周围的学生也都看了过来。
刘珊满脸鄙夷,说:“我看了你的语文试卷,最多只能及格。你自己都是这样的成绩,还教王国华新方法,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
杨锐张张嘴,无言以对。
这要解释起来,太复杂了。
“说不出话了吧。”刘珊得势不饶人,抢过王国华的笔记本,道:“别背这些东西了,也不知道人家从哪里找来的野题骗你。别看有一年时间来复习,时间过的快的很,不知不觉就到了,你问问班里的老生,背题的法子谁没听说过,根本没用。”
刘珊是个面冷心热的性子,在班里的威望挺不错,她一说话,立刻有好几个人帮腔。
“那是你们的题不行。”王国华也问过杨锐相似的问题,此时极力帮他辩解。
刘珊“哼”了一声,笔直的大腿踩在桌腿的横档上,断言道:“班里这么多同学的题都不行,他的就行?”
转过头来,刘珊的语气低沉,对杨锐道:“你要搞小圈子,随便你,我不能看着你拿别的同学的前途开玩笑!”
霎时间,杨锐有种自己是反派的感觉。
他意识到,自己把问题给想岔了。
要做这个学习小组,要做“老师”,他先得人一等,平庸的答题,平庸的做事,是当不了领头羊的。
先,得用自己的成绩,把这些学生给压服了。
虽然不准备把他们都收入学习小组,但若是连一个班的学生都搞不定,又何谈桃李天下。
“我明白了。”杨锐忽的站了起来,高人一等的身材,立刻给人以压迫感。
刘珊盯着杨锐的眼睛看了几秒钟,突然有点羞赧的躲开他的视线,道:“你明白什么了?”
“数学考试,我会好好答题的。我的学习小组有没有用,等成绩出来,咱们再辩论,怎么样?”杨锐的语气自信十足。
“嗯?”
刘珊仰看着杨锐棱角分明的侧脸,突觉莫名的心慌,鼻腔里“嗯”了一声,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杨锐看着她匆忙的步伐,不由摸着自个的脸笑了。
这个看脸的世界啊,真是饱含着满满的善意呢。
……
第5章 快速答题
课间休息一刻钟,卢老师就带着卷子进门了。
学生们各就各位,相当自觉。
杨锐给钢笔重新吸了水,又将草稿纸铺好,准备大干一场了。
他想清楚了。杨家本就是本地的大族,自己又是乡党委书记的儿子,尽管老爹不在本镇掌权,那也是隔壁家的土皇帝。而他作为隔壁家土皇帝的儿子,在西堡中学的同乡数不胜数,要说振臂一呼涌出五百壮士,那是有点夸张了,可真要用人的时候喊一声,叫出一二十个蛮横小子随随便便。
闹到街面上,本乡本土出身的派出所警察也得帮忙。
我都是这么牛的乡镇官三代了,我怕什么啊!
我又不欺男霸女,又不欺行霸市,成绩变好了,谁还能把我抓起来问东问西不成?
就是想切片,如今又有几个医院有这份精力和财力,他们研究气功大师还研究不过来呢。
如此闭塞的穷山沟,曾经千人武斗都打完两天了,县里才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实在是无足轻重。
相比之下,还是践行自己的计划比较重要。
杨锐是个喜欢按计划做事的人,做实验如此,做补习老师也是如此。虽然他不免会更改计划,但那也是用一个计划取代另一个,他是很少去做走一步看一步的事的。
所以,当饱含着油墨味的卷子到了杨锐手里的时候,他立刻就进入了忘我的答题状态。
补习老师也是要常做试卷的。但凡有名的套题出来,什么黄冈的,井冈的,景阳冈的……通通都要自己先做过,否则遇到奇葩的题目,学生来问时无法回答,所谓的金牌名号可就丢了。
杨锐平日里有时间就做理科的试卷,数学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数学和英语两科,是补习学校的摇钱树。
英语不用他教,数学自然得纯属无比。
如此做个几年下来,杨锐虽然不能把数学卷子做出151分来,度却是飞快,大部分的题目扫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了,偶尔遇到陷阱题,也就是揉揉手腕的时间,即可完全解答。
同样做题快的还有同桌的王国华。
他不在乎摸底考试得多少分,他在乎的是自己三角函数的题目能得多少分。所以一拿到卷子,先就奔着三角函数的题目去了。
他想证明杨锐的方法有用,那样的话,他的数学就有希望及格了。
在82年,数学及格是绝对的高分。
不久前的高考,全国高考数学的平均分连3o分都没有,而被录取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也只有4o多分。
事实上,哪怕是3o年以后,高考理科生的数学平均分亦不过8o分左右,还不能达到15o分卷的及格线。至于高考文科生的数学平均分则往往在6o分到7o分之间。
整套卷子,一共有五道三角函数题。
这是卢老师特意比照着82年的高考卷子出的,费了不少的心思。其中,第一部分填表题有两道三角函数共两分,填空和解答各一道共6分,接着是一道大题8分,总计16分,占卷面分数的13%。
若能全部达出,达到平均分轻而易举。
王国华莫名的感觉兴奋。
尤其在他做出了头两道小题以后,竟而有种势如破竹的感觉。
高考数学,本来就重概念轻技巧,几乎所有的题型都可以用通用解法完成。王国华背的又是再经典不过的三角函数题型,两相叠加,做的竟是畅快淋漓。
“这道题见过!”
“这道题做过!”
“这题好像有两种解法!”
王国华从前是看到数学就头痛的人,如今却是恨不得多几道题。当然,是多几道三角函数题就可以了。
这时候,他才有空去看左侧的杨锐。
这一看,王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