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不定我能帮他解决这事呢?”杨锐看着手里的罐头若有所思,食品与生物学联系紧密,他以前尽管没有研究过,相关的论文总是瞅过两眼的。当年虽然没记住,现在可都在脑子里存着呢。

    锐妈自然是不信的,笑笑道:“你舅把市罐头厂的人都请来看了,行了,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
 第13章 工艺危机
    大舅和杨父到街上逛了一圈,提了一瓶汾酒回家。

    看到杨锐回家了,大舅很高兴,摸摸他的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根钢笔递给他,道:“听你说要继续高考,大舅支持你,这支笔是厂里的,我以前的笔还好着,就给你用。”

    钢笔肚大头细,黑色笔身,深蓝色的笔夹,泛着幽幽的光。杨锐也没多想,说了个“谢谢”就接了过来。

    锐妈一把夺了过来,生气的道:“怎么给啥就拿啥呢,孩他舅,拿回去给晓枫用,她也快考学了。”

    “枫儿有了。这是我给我外甥的,你别抢。”大舅段华又把钢笔拿了过来,交到杨锐的手里,给他握住了,道:“你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大学出来,给咱家里争光,给你爸妈争光,也给你自己争一个好前程。你看大舅,还有你爸,我们都吃了文凭的亏,要不然,哪里还用得着窝在乡里。”

    “我可没吃亏。”杨父不乐意在儿子面前失了威严,说:“当年文斗武斗的时候,我要不是文凭低,弄不好就是少数派,指不定要了老命。路是自己走的,命是天注定的,想太多没用。”

    锐妈气的一巴掌拍在杨父肩膀上:“有你这么当老子的吗?尽说丧气话。”

    “我说的是实话。算了,咱们喝酒,喝酒……”杨父拿了两个小酒盅,认真的倒起酒来。

    锐妈没办法,让杨锐把钢笔收好,又道:“别听你爸的,死老头子的脑子不会转弯。你好好读书,毕业以后找个好单位……”

    做娘的啰嗦起来,谁都插不进去话。

    杨锐只好乖乖的听着,杨父和他的大舅哥默默喝酒,挤眉弄眼的碰杯。

    在饭桌上,杨锐也慢慢回忆起了更多的有关自己的身份信息。

    他的爷爷杨山是抗日小鬼,也是西寨子公社的前公社书记,而他父亲杨峰则是现任的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两代人将西寨子乡经营的铁桶一般,乃是彻彻底底的乡镇土皇帝。

    不过,杨家两代人都自律甚严,讲究的是“舍小家为大家”,不仅没有从后院一般的西寨子乡捞好处,时不时的还会捐款捐物给困难群众和军烈五保户,以至于家庭财产还不如普通的乡镇职工。前任杨锐也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才会在高考失利以后选择极端做法。

    另一方面,杨锐的外公段洪昇就开通许多,不仅自己在国企任职,还把一大家子人都拉进了本市的各个企业。当然,这也是时兴的做法,不仅不应谴责,更是全家奉献的表征。

    作为段家老大的段华在6o年代入厂,选的是当时最吃香的西堡肉联厂,对当时的人来说,加入肉联厂不仅代表着稳定的工资,更代表着能够得到肉食和油脂,在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年代,西堡肉联厂是比县财政局还难进还实惠的单位。

    即使到了8o年代,西堡肉联厂仍然是市内乃至省内极好的企业,尤其是办了自己的罐头厂和皮革厂以后,福利可谓是豪华,职工们不仅能以便宜的价格拿走腔骨之类的下脚料,定期还会分到猪肉、下水等产品。最诱惑外厂人的则是罐头厂质检出来的次品,不仅不要肉票,还会以五成以下的价格出售给职工。光是这一项,就足够肉联厂的女婿们打三个丈母娘了。

    不过,偶尔出现一点此等品,自家人分分也就行了,数量太多却会影响到营收。

    身为罐头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杨锐的大舅段华对不良品问题是头痛已久。

    奈何排骨罐头本身就是一种较新的品种,他找了几个大厂,请人家帮忙,也没有解决问题。

    这一次,段华是想通过杨峰,找一名更厉害。

    酒过三巡,段华缓缓放下酒杯,说起了正事:“总厂换了党委书记以后,逼生产逼的太紧,这次得找个实实在在的。你在省畜牧局认识的人,能不能给介绍一个专家?”

    杨峰尽管只是一名正科级的乡党委书记,他的长辈和朋友却不少,且多有在省市一级任职,段华被上面压的厉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家妹夫。

    “限定了时间?”杨峰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三个月内要见成效,现在还剩下两个月。你说说,技术问题能这么解决吗?”段华揉着自己圆乎乎的鼻头,摇头道:“当初弄这套生产线的时候,就派了几个毛头小伙子到青*岛学了三个月,现在好了,良品率一降再降,到最后,改进工艺的事又落我头上了。”

    “良品率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怎么最近催起来了?”

    段华蒙了一口酒,道:“市局要来检查生产线运转,还要做产品评级,厂里急了呗。”

    “厂里急就让他们急,怕他们不成?咱老段家就那么好欺负,他想泼脏水就泼脏水?你要拉不下面子,我找李大头说去,他这个厂长,咱还帮了忙的……”锐妈的彪悍瞬间折服了杨锐。

    国企大院长大的女人,果然是无所畏惧。

    段华一脸苦笑:“不是李大头的事,是总厂下的文件。新来的党委书记是从轻工局下来的,年轻,有背景,估计是来接老厂长的班的。这家伙弄了个口号,叫庸者下,能者上。罐头厂的良品率不提高,我这个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就是庸者,他的人就是能者了。”

    罐头厂是肉联厂的分厂,所有的人事安排都要听总厂的。党委书记的职位权重虽然远不及厂长,但在书记本人有背景的时候,级别却很能挥作用。

    “良品率低的,是排骨罐头生产线吗?”杨锐听到这里,突然问了出来。

    “是那条。”段华以为杨锐只是好奇。

    “那现在的良品率是多少?”杨锐一边追问,一边思索着。

    “75%刚过。”

    杨锐暗自摇头,又问:“要过关的话,良品率得多少?”

    “行啊,知道关心舅舅的了。”段华笑了两声,还是答了:“要过关,最少要8o%的良品率,说不定得85%。”

    85%的良品率都很低了,市场经济的话,这样的罐头厂都很难存活。

    杨锐慢慢点头,在脑中比较着各种相关论文的优劣。

    有关排骨罐头的论文,集中在8o年代末,9o年代初。它是一种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产品,是一些肉类联合企业为了解决积存较多的带骨肉而做出的尝试。

    不过,八十年代的排骨不值钱以至于积存,不代表排骨一直不值钱,当它的价格上扬以后,排骨罐头也就自然而然的销声匿迹了。

    向来迟钝的学界要晚五六年的时间,才会开始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就是说,大舅现在请来的高人,多半还得从头研究。

    这时候,锐妈又担心的问了起来:“要是不能过关,你真会下台?”

    “可能性很大。”段华仰头又是一杯酒,辣的咂嘴道:“韩小子,就是新来的党委书记,叫韩森的,这家伙爱用盘外招,有点门道。厂长老了,不爱管事,我要是被市局点了名,他估计不会帮我争。”

    “歪门邪道的走不远,不是还有两个月,我明天就去宜城找老茅,给你抓个厉害的专家回来。”杨父断然做出承诺,也是察觉到了危机。

    “好,好。我把技术科集中起来了,只要专家到了,立刻改进生产工艺。”段华满满的喝了一杯。

    还在搜索相关论文杨锐装不下去了。

    他是很不看好大舅和父亲的计划的。专家不是神,若是没有已知的结论或研究,专家也只能重新总结和研究,这需要时间。

    其次,工厂调整生产工艺也需要时间。

    两个月时间,要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自然是极艰难的,需要机缘巧合。

    杨锐不能看着大舅拼运气。

    记忆里,短缺经济的时代里,大舅送来的肉食和折价品可是杨家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如今的杨锐,能够继承一副好皮囊,也得感谢大舅的资助。

    要不然,依着两位固执的杨书记,挨饿虽不一定,受的苦肯定要多的多。

    想到此处,杨锐不再遮掩,蘸着水,在桌面上划了一条线,道:“大舅,你们排骨生产线的工艺是不是先先预煮,再油炸,然后切块,装罐,封口杀菌,最后包装?”

    他说一个词,在线上划一个点,正好对应生产线的流程。

    “你怎么知道?”段华惊讶坏了。如今是信息匮乏的年代,而非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网络不说,就连书和期刊也很少,人们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是食品厂的员工,面粉厂的技术员也许根本不了解罐头厂的事儿,杨锐又没去过罐头厂,更是没地方知道去。

    杨锐一脸纯洁:“去年暑假,我不是去省城,在三舅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老往图书馆跑,有市图书馆,还有学校的图书馆,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说排骨罐头的,我还做了点研究……”

    他不光解释了获得信息的渠道,还给以后铺了路。

    段华可没意识到这些,哭笑不得道:“你还做了点研究?行,那你说说看,研究了点啥?”

    “解决排骨罐头突角问题,有四种方法。”杨锐的表情,就像在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似的。

    其实,在他眼里都差不多。

    ……
 第14章 技术解决
    某项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何,在网络时代以前,是一个困扰众多研究者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小众课题,除了研究者之间互相联络以外,就只能通过翻遍新出版的期刊一招来解决了。

    在8o年代,这种问题变的更困难了。因为国内已经闭关苦练政治十多年了,除了马克思理论,外国有什么新的现,就不再是翻遍最新几个月出版的期刊所能解决的了。另一方面,国内以前是否有相关的研究,由于研究者断档和资料缺失的缘故,也很难确认。

    所以,当杨锐说他看到了一本期刊,有解决罐头突角问题的方法,段华是有些相信的。

    不过,杨锐毕竟只是一名高中学生,段华只是稍稍挺了挺腰,就平静而认真的问:“哪四种方法,你说说看。”

    锐妈锐爸也好奇的看向儿子。

    “第一种方法是增加罐头本身的强度了,我印象里,好像可以换更好的马口铁?”杨锐故意说的含糊了一点。

    段华并不意外的点点头:“可以用9op的马口铁换8op的马口铁。还可以用进口的马口铁,日本的调制度最好,比美国人做的还厉害。不过,我们这样的小厂子,没外汇。”

    说到最后一句,段华有点自嘲的端起酒杯。

    82年的外汇金贵到中央大员出行都要精打细算,县级机构等闲都想不到去用外汇。

    杨峰知道的东西多些,也端起酒杯,主动和他碰了一下,道:“你们厂不是有向欧洲出口白条肉?听说卖的还不错,总有点外汇留存吧。”

    “留存也是留存给总厂的,我们分厂哪能要得来指标。换国产的9op也不太可能,多花钱可不是本事,再说了,国产马口铁也紧张的很。”段华说的很自然,西堡肉联厂6o年代建厂,到了现在,已是集屠宰、冷藏储运、熟肉制品等一系列的肉类联合工厂。罐头厂却是初建,营收不错,也只是个小字辈。

    这种国企大家庭里的争权夺利,外人是插不上口的。

    杨锐也不觉得用更好的材料就能解决问题,就国内的经济状况,新产品开都是捡着低成本去的,何况是旧有产品的修正。

    像是做研究生时,面对企业客户那样,杨锐微微一笑,道:“那我就继续说第二点了。”

    “哦,你说。”段华因着杨锐的变化,自己无形中也变的严肃了。

    “第二点是汤汁温度。控制好温度,就能缓慢释放压力差。资料上应该是8o多度,究竟怎么样,估计要做一些测试。”杨锐不能直接读出资料里的数值,于是尽量缩小范围。

    不过,不同的生产线和设备,适用的温度自然也是不同的,总是需要工厂自己调试。厂家的售后服务和厂内的技术科的存在意义也在于此了。

    段华却是挠头了:“测试哪种温度更好……有点困难啊,厂里缺乏人才啊,总厂主要是屠宰分割,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西堡罐头厂是西堡肉联厂的新建厂,意思是它没有多少老人撑场面,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生也轮不到它,段华这种已经是最高水平了。

    因此,哪怕后世一名普通研究生就能做的简单比较测试,西堡罐头厂也是老鼠拉乌龟,无处下手。

    杨锐摇摇头,道:“第三种是依靠预煮,还有装罐调节,尽可能解决突角问题,这个应该配合其他方式一起。预煮充分,装罐的重量合理等等。”

    “这个我们有做,但预煮的时间,装罐的程度,确实难以确定。”段华此时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真正开始探讨技术。

    “预煮时间和装罐程度可以继续调节,至少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吧,应该与汤汁温度连在一起,做些测试。”

    “对的……这个我回去以后想想办法。”

    杨锐的父母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眼前的场景哪里不对。

    杨锐挺满意的,夹了一口菜,笑道:“最能提高良品率的是第四种方式,在此之前,我先问一下,厂里杀菌用的是杀菌锅吗?”

    “对,gt7c3型的,我们也叫杀菌缸。”

    “立式的?”

    “对。刚装好的罐头放进去,高温杀菌,然后喷水冷却,最后装箱运走。”大舅现在没有考校的意思了,完全是在探讨技术。他已经确信杨锐是真的看过相关论文的。

    杨锐装作回忆的样子,想了一会,道:“这种型号的杀菌缸,是从下往上喷水冷却的吗?”

    “嗯?对,是的。”

    杨锐恍然大悟状:“那就没错了,要明显提高良品率,就得把立式杀菌缸换掉,换成卧式杀菌缸。”

    “为什么?”

    “书里只给了答案,说的不是特别详细,我自己想了想,你看是不是这样……”杨锐摆出一副好学中学生的模样说:“如果从下面喷水,水会在下面积存起来,下面的罐头肯定会先冷却,上面的后冷却,对不对?而且,下面积存的水多了,浮力逐渐增大,上面的罐头就有可能浮起来。”

    段华毕竟是在现场做了多年的,边想边点头:“没错,下面的冷却快,上面的冷却慢。上面的罐头确实有可能浮起来,这样的话,上面的罐头就没有被完全浸入冷却水,会冷却的更慢。”

    杨锐继续深入,道:“我记得书上说,温度不同,也会造成压力差……”

    “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