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西寨子乡的风俗,从初三开始,杨锐便跟随着父母,前往县城和市里拜年,而他的身份也立刻转变成了都是传说中的顶级人物:

    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说班级第一是青铜级“别人家孩子”,年纪第一是白银级“别人家孩子”,拥有省市一级奖状的是黄金级“别人家孩子”,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简直跨越了白金、钻石、紫晶三级,直萃神级“别人家孩子”。

    在南湖市或者溪县范围内,杨锐这样的“别人家孩子”完全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向披靡。

    什么校级三好学生,什么两条杠的中队长,三条杠的大队长,什么市一中重点班,什么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面对全国状元北大杨锐,连被秒都谈不上。

    他的光芒就能射杀你——若干年后,被神级“别人家孩子”击溃了心灵的男人回忆此情此景,满满的俱是回忆,充满了伤痛和裂痕的回忆。

    一路平推过去的杨锐,吃着别人家的白切鸡,撮着别人家的辣味螺,喝着别人家的汽水,倒是不觉得厌烦,毕竟,他的工作很简单。

    一般来说,拜年的开篇就是杨锐管吃,父母管聊,等“大人”们的聊天进入无聊状态的时候,就到杨锐出马了。

    锐妈经常性的问:“哎呀,你们家的小明真乖,期末考试怎么样。”

    这种时候,学渣级的小明就会被爹妈一阵训斥,学霸级的小明就被直接推出来:“你来给叔叔阿姨说。”

    但不管小明说什么,最终都会接触到杨锐的光芒:“好好学,以后像杨锐一样,考大学,上北大,拿全国状元!”

    炫耀的顶峰出现在了初六,市一级的中层官员们组织了团拜会,主要是市属较弱的行局的一把手和较强的行局的二把手,以及一些县镇的领导们集体去给市级领导拜年,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领导的负担,另外,这些原本没什么机会和资格给市领导拜年的中层领导,至少能混个脸熟。

    往年,杨峰与此类活动是绝缘的,他的年纪大,资格老,偏偏职位并不高,甘心于坐地虎的身份,甚至懒得去市里。

    但在84年的春节,杨峰同志意外的被邀请了。

    而杨锐同学,亦被点名要求参加。

    这一次,却是杨峰同志被自己家孩子的光芒给刺到了,回到家里,又得意又气馁的给老婆嘟囔:“不就考了个北大嘛。”

    ……
 第370章 烫吗
    团拜会是有中国特色的拜年活动,它既满足了大家拜年的习俗,又节省了拜年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是对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极佳妥协。

    伟大领袖通常都是举行团拜会的,将下属们召集起来,人手一杯清茶,团拜一下,拜年活动就算是完成了。下属不用再费尽心思的找机会拜年了,上司也不用忙忙碌碌的接待拜年者,将车轱辘话一遍遍的掏出来。

    市领导家里的团拜会规模也不会小,多则近百人,少则三五十人,位置可以说是相当紧张,大部分的副县长或者县委副书记都不会被邀请参加团拜会。

    本届团拜会的组织者是市邮政局局长王硕,他和市属机关的联络不远不近,位置刚刚好,偏偏又是新任市委书记王靖的老乡,于是被市委办公室请来负责组织团拜会。

    这个临时位置难得接触各个行局,也算是小有权利,更可以说是一种认可,王硕兴高采烈的接受了,接着开始头疼。

    一方面,团拜会要讲究亲疏远近,等于要给大家排排坐,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数量,但数量太多太少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团拜会也是要有话题的,如果让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谈工作谈感触,那就变成工作汇报了,大过年的谈工作,对官员来说即使正常,也不能说是舒服。

    当然,如果实在没什么聊的了,或者书记同志主动开口,那聊工作也是可以的,但作为团拜会的组织者,王硕是需要找一个主题的。

    在前一届市委书记的任上,因为书记崇尚孝道,于是一群人送礼聊天都是围绕着书记的老妈来进行的,基本顺序是大家向书记拜年并请老太太,老太太出现,大家再向老太太拜年并说吉祥话顺便夸奖老太太的儿子优秀而伟大,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向众人遍洒红包,众人笑纳,再拜再谢,退而归家,皆大欢喜。

    可惜,新任的市委书记王靖同志是烈士遗孤,尽管有一些远亲尚在,但谈孝道绝对是取死之道。

    想来想去,王硕决定从书记家的两个孩子入手。

    书记家的大儿子今年高一,据说成绩不错,在市一中读书,书记的女儿则在市一中的初中,今年该考高中了。而就目前的高考难度来说,市委书记的儿女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读大学。

    这让大家对高考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主题就是儿女了。”王硕定下这个目标,立刻开始找寻激励和偶像。

    偶像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去年的全国状元杨锐在南湖市是人人皆知的,这样的目标太高大,普通人估计也不会去攀比。

    至于激励的对象,自然就是水平相似而略逊的别人家孩子了。

    王硕联络了几个人,先将有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人家决定下来,才列出名单,互相讨论团拜会的名单。

    这张名单其实更像是推荐制的,而王硕就像是主持人。

    初五。

    杨锐跟着老爹,来到市委大院对面的机关小学。

    小学早就放假了,校长专程而来,给各个行局的头头脑脑们打开门,又烧起炉子泡上茶,让大家在这里等。

    杨峰嘴上说不喜欢这种场合,且卡着时间过来,但到了地方,却露出了八面玲珑的一面,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一会儿就与之打成一片。他能在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位子上一坐不起,自然是有缺陷的地方,又有厉害之处。

    杨锐换了身没那么显眼的夹克配毛衣,想着不要那么突出。

    到了地方一看,除了他以外,其他的同龄人要么是西装,要么是中山装式的学生服。

    杨锐当时就震惊了,拉住老爹问道:“咱们现在不是84年来着?怎么一个个都西装革履的。”

    好不容易有一个教育儿子的机会,杨峰倍感珍惜,站定在当场,道:“你在北京没看到人穿西装吗?现在市里的裁缝店都会做西装了,改革开放就要有新气象,省里领导前段时间都换上西装了,咱们南湖市也不能落后,明白了没?”

    杨锐显然不明白,道:“你们都是穿中山装什么的,怎么偏偏学生都穿了西装。”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你们代表年轻一代,穿西装,我们代表老一代人,保守一点也没关系。”杨峰说的摇头晃脑,满面笑容。

    杨锐嘴角咧了一下,问:“那为啥我穿夹克出来,你不告诉我?”

    “咱们是西寨子乡的,又不是市里的,你穿什么西装,行了,你们年轻人多聊天,别拽着我了。”杨峰一甩手,丢下了默然无语的杨锐。

    杨锐转过头来,果然发现其他同学都用看乡下孩子的眼神看着自己。

    “还好有准备。”杨锐想了一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表,戴了起来。

    手表是上海牌的,现在还算是流行,好一点的价格也要上百元,比起一身中国式的定制西装还是有多无少。

    大院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免不了的势力,看到杨锐的手表,脸色才稍微好了些。

    一会儿,就有男生主动过来和杨锐说话。

    互相通了姓名,发现眼前这位就是杨锐,男生的眼神大变,连忙叫过朋友来认人。

    杨锐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虽然只是在几个中学生面前炫了一下,但真人炫耀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想想以前做补习班的老师,荣誉都是学生的,辛苦都是自己的……

    “杨锐?”一声惊喜的叫声,打破了杨锐的感怀。

    “吴倩!”来到杨锐面前的,正是西堡镇邮政所的“吴家妹子”,她和杨锐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只是工作早了不少。

    杨锐领稿费寄期刊的那段时间,没少和吴倩打交道,此时见了,亦是惊喜非常,左右看看,问:“你怎么来了?”

    “真不会说话,你应该说,见到你真高兴。”吴倩接着拽了一句英语:“nicetomissyou。”

    “你学英语了?”

    “不学没办法,你们都考学出去了,我也不想一辈子都在邮政所里,正好有培训的机会,就去了,这次也是被所长派来帮忙的。”吴倩说着笑了起来,问:“我的英语说的好不好?你听懂了没?大学里是学英语的吧,对了,你以前就会英语。”

    吴倩一口气说了一堆话,旋即不好意思的双手掩嘴。

    这个动作,首先是毫不犹豫的凸显了她的胸部。

    杨锐看了一眼,赶紧目不斜视,一个个的回答道:“大学里上英语课,你说的挺不错的。”

    “那你说什么意思。”

    “很高兴我错过了你。”杨锐说了一句笑话。

    “应该是很高兴见到你。”一名戴着眼镜的男生走上前来,向吴倩打了个招呼,接着冷眼看向杨锐。

    吴倩笑了:“杨锐是在开玩笑呢。”

    “说不上。”眼镜男依旧盯着杨锐。

    刚才围在杨锐身边的几个人,也好奇的看着他们。

    杨锐挠挠头,对吴倩道:“咱们到边上聊天。”

    眼镜男却是抬起手腕,说道:“你那是上海表吧,我看你刚才特意戴上了,没意思,你知道吗?你看我这块,瑞士的瓦斯针,我平时都懒得带。”

    杨锐叹口气,好心情顿时没有了,心里满是对低端真人炫耀的愤慨。

    “瓦斯针是瑞士名表,是第一支登上珠穆拉玛峰的手表。”说话的男生用手抚摸着手表,好像自己刚刚登上了珠穆拉玛峰似的,又道:“传说炮兵戴着瓦斯针手表,手放在炮管上,炮弹发射的震动,都不能让这个表走差一秒钟。”

    “烫吗?”杨锐轻声问。

    “啥?”

    “炮弹发射的时候,手还放在炮管上,烫不烫?”杨锐做了一个手摸炮管的动作,像是真的在征询似的。

    周围几个人都认真的考虑起了这个问题。

    ……
 第371章 蜀道
    笑声在几秒钟后响起。

    “是有点烫啊。”少年人总是喜欢关心军事的,在场的还有人的父辈或祖辈在军队里供职,被杨锐一提醒,就明白过来,故意大着声音道:“要是刚打过一发炮弹,估计要好几秒钟才能烫熟。”

    “手烫熟了,瓦斯针还能用,这才厉害。”另一位不甘落后的补刀。

    戴着瓦斯针的少年脸色发白,不知所措。

    杨锐咳嗽了一声,道:“现在以讹传讹的事太多了。”

    “就是,手摸着炮管这么离谱的故事也信。”旁人不知道杨锐是在花式解围,顺手又补一刀。

    戴着瓦斯针的少年就此成为众矢之的,杨锐哑然失笑,也不再去说什么。

    吴倩站在旁边,好奇的打量着杨锐,一会儿嘴角溢笑,问:“大学生都是你这样的吗?”

    “哪里有一样的人,肯定是各有不同。”杨锐说完停了一下,想想又道:“你要是说共性的话,相同的地方大概也不多。”

    杨锐心理年龄都是30岁了,接受的又是后世的教育,自然与80年代的大学生少有共性。

    吴倩遗憾的点点头,道:“我还以为上了大学以后,就能像你这样。”

    “哪样?”

    吴倩脸一红,想了会儿,道:“像你这样挥洒自如,还有……能用自己的钱买上海表。”

    杨锐愣了一下,笑了,说:“这两个要求,好像不用上大学也能达成。”

    “那上大学有什么用?”

    “啊……”杨锐按说是有很多可说的,但面对吴倩,却是有点说不出来了。

    短暂的冷场后,吴倩嘟嘟嘴,小声道:“就算什么用都没有,我也想上大学。”

    “你想重新参加高考?”杨锐换了个位置,让两人有相对单独的空间说话。

    “我也不知道,我上班都一年多了,这么久都没看过书了……算了,我也就是随便说一句。”吴倩稍微有点慌乱,片刻后调整过来,笑道:“我是看你们回乡以后这么风光,有点嫉妒,真的要我考,我也没耐心了。”

    看起来,吴倩也是被别人家孩子给打击到了,杨锐一笑而过,道:“高考本来就不需要耐心,需要的是冲劲,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没人敢说一年就能通过高考。”

    大龄青年重回大学,刻苦复习一年时间,考上大学的故事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已经是84年了,再过几个月就是高考时间,别说这么短的时间难以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再多一年时间,要和武装到牙齿的学生们较量,也不一定能赢。

    不像是刚刚恢复高考的时间,那时候全国都没有几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学生,大部分的考生要么是在乡下当知青干活,要么就在城市里工作或待业,除了少数文学青年会写写画画以外,很多人数年不摸笔杆子的都有。

    而从84年往前推,学校恢复正常教学工作已经小十年了,从初中开始接受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们,在高考的战场上,显然不容易被打败。

    杨锐自己的基础好,还要复习几个月的时间,其他人自然要复习更久,才有鲤鱼跳龙门的可能。

    吴倩知道答案,偷看杨锐一眼,又道:“如果有你帮忙复习,也要一年时间吗?”

    她也是临时冲动,问了出来。不过,话一出口,吴倩就有些后悔。

    但是,她也分外的期待杨锐的回答,小心脏怦怦的直跳。

    杨锐果然有些迟疑,须臾,道“不是也要一年时间,是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考上。”

    “哦……”

    “现在是2月了,今年的高考可以参加一下,但考上的几率不高,明年考入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恩……我可以帮你找些题,策划一下复习的计划,如果你需要的话。剩下的,像是在西堡中学那样,一边学习一边上课,大概是做不到了。”杨锐说的颇为诚恳。吴倩是一个院子长大的玩伴,他能给留在西堡镇的锐学组成员帮助,帮吴倩一把也是举手之劳。

    当然,还得要吴倩愿意才行。

    大龄青年参加高考,或者说,任何人参加高考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即使再精明的经理人,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而就80年代的高考成功率来说,将之称作投机行为,或者赌博行为也没什么问题。

    年轻人输得起,左右不过是一次考试,浪费了些时间和精力,大龄青年就不一定输得起了。

    吴倩虽然还不到20岁的年纪,但她要参加高考,自然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成功尚好,失败的话,成本可不低。

    吴倩沉吟道:“那就要两年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