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猛将-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劲,眼看就要“拿”下程道口大圩寨了。在炮火猛轰时,王光夏躲在地道,一遍又一遍地向200里以外的主子韩德勤拼命呼救。他满以为“韩主席”会“星夜驰援”,可是“韩主席”迟迟没有回音。王光夏气急败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围着发报机团团转。好不容易盼来了“韩主席”复电,没料到却是冷冰冰的几个大字:
  “援兵不至自理。”
  这王光夏哪里“自理”得了?眼看大势已去,全军就要覆没,他骄横一世,终究是个小妖,外面枪声越来越激烈,不由得心惊肉跳,急忙去找心腹13团团长密谋脱身之计,可他一进门,当初信誓旦旦的13团团长只留下一堆衣服,人早已溜之大吉。他更加恐慌,便也学了手下的“先例”,换了衣服,带上十几名残兵,钻进另一条早已准备好的秘密“逃命通道”;就在19团突入圩寨的当儿,他从地道“脱险”,孤身逃出了炮火纷飞的“生死之地”。
  程道口一场攻坚战,王光夏那些“就是老蒋和汪精卫都想不出”的“地乌龟”全部成了虚设,两个团全部被歼,毙伤190余人,俘1230人,什么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战马、电台,全部拱手“送”给了新四军。胡炳云来到中间的大圩寨时,战士们正在打扫战场。这时陈军长也来了,老远就喊着胡炳云的名字,然后要他陪着一道巡视战场。胡炳云跟在军长屁股后,哪有心思陪军长巡视战场?心里还一劲地后悔不该让那个小妖王光夏溜掉!巡视完毕,陈毅传令在全军嘉奖19团。胡炳云说:
  “军长,奖什么?王光夏都他娘跑掉了呢!”

11.与英雄的3师7旅的故事(3)
陈毅哈哈大笑,猛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跑掉就跑掉好了!这个小妖,还会扇阴风点鬼火,兴风作浪的!他再来,你就再消灭他嘛!”
  果然不出陈毅所料,一年以后,即1943年春天,王光夏果然又向淮北进犯了。可他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陈毅为他安排的命运,在洪泽湖畔的山头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被击毙在这个小山头上。
  程道口攻坚战后,陈毅代军长在战役初步总结时,指出:“19团此次表现基础好,战斗作风亦佳,只需要:一、政策领导,二、战术教育加强,可为华中各军之冠。”
  不久,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发布训令:
  “3师19团团长胡炳云、政委刘锦平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对于程道口战役有决定意义,特传令嘉奖。”
  胡炳云说:“我与陈军长是四川老乡,他太看重我啊!”
  刘少奇说:“我们都看重你的将才!”
  (2)
  1941年7月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后,胡炳云率19团住在东沟、益林一带,一面加紧训练,一面做群众工作。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3师黄克诚师长决定,利用这短暂的整训时间,举行一次全师大比武,由各团派一个连队参加这次比武竞赛。
  结果,全师共有27个连队参加比武竞赛,比武的地点定在羊寨。
  19团2连参加了这次大比武。参赛前,胡炳云亲自作了动员:“你们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要为全团争光!”
  部队集中羊寨比武。这次比武内容很多,不仅比“武”还比“文”,除了考军事技术外,还考政治、考文化,并且,考题还怪得很,比如考官指向天空某颗星星,你要立即说出它的名称,考官说出某颗星星的名称,你要迅速找到这颗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识别天空中的星星,是为了辨别方向。因为每项内容都是根据战斗需要设置的,这哪里难得倒英勇善战的红2连。
  比赛共进行了10天,在这次大比武中,19团2连获得了全师第一名。
  黄克诚高兴地说:“胡炳云会打仗,还会带兵。”
  (3)
  1942年1月10日,19团夜袭汤集敌据点,第二日又来了个伏击,杀伤大鬼子、二鬼子几百人,并砸了鬼子3辆汽车,战士们乐哈哈地说:“胡团长带着我们以胜利的方式告别1941年。”
  谁知除夕这一天,团部机关却遇险,差点被“摸”了。
  这天先是北风呼啸,接着,又飘起了雪花。虽是新年之际,但淮阴以北据点林立,鬼子恣意横行,国破家亡,老百姓哪有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偶尔传来几下稀疏的爆竹声,却更增添了这寒冬雪天的凄凉。除夕之夜,胡炳云带着团部机关和警卫连也没有过年的气象,200余人迎风冒雪,来到淮阴以北的史老庄宿营。
  住下后,胡炳云接到侦察员的报告,敌人有可能在今夜偷袭史老庄。这时寒风裹着雪花漫天飞舞,天气异常寒冷,众人刚到史老庄,十分疲乏,胡炳云犹豫了一下,心想这么冷的天气,又是除夕之夜,敌人大概不会来吧。于是他说:
  “告诉警卫连放好哨,其余人员原地休息,待天亮后再转移。”
  然而,这天夜里,敌人还真的来了,从淮阴城内出来的200多名鬼子和伪军,在半夜时分摸进了史老庄,此时胡炳云刚躺下还没睡着,突然外面“叭”的响了一声,他立即坐起来问:
  “是什么响声?”
  在门外的哨兵随口答道:“大概是谁家在放爆竹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1.与英雄的3师7旅的故事(4)
其实这是敌人进村后的枪声。由于误听为爆竹声,因而延误了突围的时间。等到敌人进村后“乒乒乓乓”又是砸门,又跳墙,闹得鸡飞狗叫时,胡炳云才猛然意识到,已被敌人堵在村子里了。这时,团政治处主任石瑛在电话中急促地说:
  “团长,我们已被敌人堵在屋里,我的门被鬼子封死了,出不去了。”
  幸亏胡炳云反应快,几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你赶快从后墙上砸一个口子,从后面出去。”
  随即,他和警卫员也猛力砸开一堵后墙,冲了出来。很快,警卫连和团部机关也都冲了出来。但敌人已逼近了,转移是来不及了。于是,他们就地展开,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与敌人“对打”起来。结果,这一仗,从半夜打到清晨,又从清晨一直打到下午,他们滴水未喝粒米未进,与敌拼杀得难解难分。直到傍晚时分,敌胆怯新四军的夜战神威,才不敢恋战,扔下几十具尸体,匆匆忙忙地撤走了。
  就这样,胡炳云和战士们“过”了个新年,后来,众人谈起这次过年,大笑着说:
  “从古到今,没有人在除夕之夜干砸墙而出的事情,真是晦气。”
  石瑛说:“幸亏胡团长主意多,叫我们砸墙,不然,我们就都过不了新年了!除夕砸墙是吉意的事情啊!”
  陈毅则说:“胡炳云打仗很灵活,反应快。”
  (4)
  1943年4月,粉碎敌人的淮涟大“扫荡”后,19团到皖东北的段庄圩子、山子头一带休整。
  在休整期间,3师师长黄克诚去军部开会,途经19团驻地,他对19团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在淮海区坚持战斗一年多,并圆满完成任务予以表扬,嘱咐胡炳云抓紧健全编制,补充给养,振奋士气,搞好训练后,就去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开会了。
  7月,在开完会返回师部途中,黄克诚又到19团住了两天。住下的当天晚上,他找胡炳云谈话,说:“组织上决定调你到7旅任副旅长。”
  胡炳云这一“提拔”后,与原来他多年同级的战友,先后与他一起搭档过、已调20团团长的王东保告别。王东保见着他,打着哈哈说:
  “老胡,以前我们见面是握手,现在要敬礼啦!”
  “嗨,老王,我们还是老搭档!”胡炳云真诚地说,然后,“啪”的一声,他给王东保敬了个礼。
  两人哈哈大笑。
  (5)
  1945年夏,国民党桂系第7军与日伪军默契配合,向淮南路西根据地大举进攻。
  为了给敌顽以狠狠打击,新四军临时成立了一个反顽作战指挥部,由谭震林任指挥、彭明治任副指挥,调4旅、5旅、7旅参加作战。谭震林定了个“围城打援”的战术,4旅(欠10团)围赵庄,5旅围王子城,“引”敌李本一“出兵增援”,7旅打援,意在“干掉”李本一。
  赵庄、王子城一被包围,李本一果然中计,立即派176师前去增援。176师一出动,胡炳云也令19团迅速插向黄瞳庙、大桥一线进行阻击。结果这个176师虽然厉害,但遇到7旅,也是撞上了对手,被阻击后,一次又一次地猛攻,打得个个骨头散了架,最后还是被19团击退。
  李本一知道遇上了真正的对手,急调手下“猛将”曹茂琮率171师赶来增援。
  这个曹茂琮是个有名的亡命之徒,平时一脸凶相,开口就是一口脏话,一打仗就发疯,他本人没什么后台背景,就靠着这浑身的二愣子傻劲、狠功夫,“打”到了师长的位置,在桂军内部,绰号叫做“疯得傻”。 。。

11.与英雄的3师7旅的故事(5)
这次“疯得傻”率部增援,一上阵,“场面”就大不一样,手下十几个士兵抬着一口棺材前后“跟”着他,他往东,棺材被抬着往东,他往西,棺材被抬着往西,他快走,棺材也快走,他慢走,棺材也慢走,这副棺材就像他的影子似的,跟着在他的屁股后。这倒不是他的手下士兵耍出什么花招,而是他要亲自督战,带着棺材以示自己“决一死战”的决心。这副棺材是他在出发时在淮阴城花大价钱买了抬来的。这一别出心裁的举动,成为了战场上的一个奇景!
  但是,他的手下除了几个“二愣子”外,其他人并没有“激励”起来,暗中还讥笑他“棺材师长”。可这个曹师长浑身上下仍是大有“不打赢这一仗决不生还”的狂妄劲头,一交火,就嗷嗷叫,俨然一头“旷世猛将”。
  “棺材师长”来势汹汹,但是7旅却是新四军的劲旅,胡炳云也不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面对“疯得傻”的“棺材师长”,不慌不乱,配属7旅配属的4旅10团投入战斗,配合19团进行正面阻击,说:
  “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然后,他又命令20团立即出击,说:“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曹顽左翼发起猛击!”
  胡炳云暗暗决心要把那破棺材烧了。
  20团一上去就将其拦腰截断。
  19团、4旅10团一起上,3个团猛冲猛打,171师顿时乱了阵脚。171师一乱阵脚,“疯得傻”曹师长就慌了,一打听对手是有名的7旅,开始进攻时的骄横气势锐减了一大半,再一“查”对方主将,是大名鼎鼎的“胡老大”,急得直搓手:“遇上对头了,遇上对头了。”
  这时,胡炳云令10团、19团乘机发起攻击,与20团前后夹攻,打得171师哭爹喊娘,仓皇逃命。那名贵的棺材跟着“疯得傻”“棺材师长”在阵前晃动了一下,一声炮响,烟雾一散尽,“棺材师长”忽然就“失踪”了,这棺材被几个士兵抬着,又转了几转,怎么也找不着它的主人了,抬棺材的士兵立即明白师长已经开溜了,纷纷骂开了:
  “就知道棺材师长是个假把戏,害得我们肩膀都压红肿了,去他娘的!”
  结果,把那名贵棺材往臭水沟里一扔,他们也逃命去了。
  这次战斗毙伤敌300余人,俘敌600余人。这大棺材最后被几个战士发现了,说:“就这家伙晃来晃去,害我几次瞄准都打偏了!”结果,就一把火把它烧了。
  7旅在黄瞳庙击溃敌顽援兵后,胡炳云又立即率部配合4旅围歼赵庄之敌,当他们赶到赵庄时,4旅已与被围之敌打得火热。顽军虽被包围,但困兽犹斗,仗着火力强还有坚固的工事依靠,使劲地顽抗,硬是拒不投降,还想“固守待援”。他们没想到消灭他们的“援兵”的部队都已经赶过来歼灭他们了!
  7旅投入战斗后,与4旅两支劲旅一发威,随即就攻进赵庄,歼灭了庄内大部分守敌,少数残敌逃脱。
  胡炳云率领7旅连战两场后,在黄瞳庙北侧一线待命。
  这时,5旅已解决了王子城内的守敌。谁知李本一在第一批增援王子城的513团被5旅击溃后,又匆忙派上两个团再次赶来“增援”。可当他们赶到王子城,方知为时晚矣。城内的“增援对象”已被消灭,无援可增了。结果,正在他们不知如何复命时,发现了掩护5旅撤退的14团正在向北撤离,于是立即尾随14团,紧追不舍,一心要来个“为友报仇”。
  正在休整的胡炳云一听这伙顽军铁心要做“跟屁虫”,便决定再打一次阻击,斩断14团后面的“尾巴”。他立即命令20团团长王东保带领全团上。
  王东保做过政委,又当过军事主官,也是智勇双全,率领全团一追,拦在这伙追兵的前面,就地展开,上好刺刀,准备好手榴弹,布置好了一个口袋。然后,他派几个战士赶到敌人队伍前,大声喊:
  “来增援吧,我们在这里!”
  这伙敌人正好被14团撵得一肚子气,立即转而追踪他们,结果掉进了20团的“口袋”。随着王团长高声断喝一声“狠狠打”,追得“最积极”的死得最早,前面的敌顽纷纷倒地,后面的还没回过神来,王东保就率全团端着明晃晃的刺刀,跃出掩体,猛冲过来了。敌兵见到这副阵势,掉头就往回跑,20团乘胜追击,一直把他们赶过黄瞳庙以南才罢休。
  这次反顽作战,新四军3个旅配合,胡炳云的7旅唱主角,打出了7旅的威风,使我淮南路西根据地得以巩固。
  (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胡炳云指挥7旅攻打淮安城后不久,根据党中央的部署,3师进军东北。7旅将士告别了淮安城,部队出发前,黄克诚师长找胡炳云谈话,说:“陈老总让你留在苏中工作。”
  就这样,胡炳云离开了能征善战的7旅,奉调苏中军区。
  他从淮安乘汽艇经高邮、邵伯到达苏中区党委驻地兴化。此时苏中军区新编3个旅,9月,他被任命为新2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1分区司令员。
  3师7旅是一支强悍的部队,在东北战场上成为39军的“老底子”,号称“东北四虎”之一。多年后,胡炳云对自己在7旅的战斗岁月还怀念不已。但善战的他带领苏中军区新2旅很快也成为了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劲旅。
  

12。李堡之战(1)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华野7纵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姬鹏飞任政委,胡炳云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3月,国民党军对苏中进行第一次“清剿”,苏中军区1分区和9分区遭到较大的损失。为改善苏中斗争局面,11纵决心集中31旅及94、95团、纵队特务团及1分区部队发起李(堡)拼(茶)战役。
  李堡至拼茶一线,位于1、9分区交界处,地处要冲,向来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李堡驻敌为79旅237团及还乡团约900余人,堡内防御设施坚固,与两边的据点,每隔一里就有一个碉堡。因此,打李堡就是在碉堡林立的“梅花桩”阵地里“挑肉吃”,要吃“肉”却风险不小。
  4月3日拂晓,炮兵首先以山炮、平射炮向敌堡及障碍物实施射击,还乡团大乱,可是正规军79旅237团却乱而不慌,有人还嘲笑还乡团:
  “看你们这些土包子,怕什么呀?”
  “炮火这么猛烈,发发要命,怎么还不怕啊?”
  “嗨,大白天的,###不敢上来,要打也要等天黑!”正规军老练地在“土包子”们前“当老师”。
  原来,这时11纵虽然号称野战军,过去一直打游击,最多是打上一场防御战,多是游击中的运动战,攻坚战还打得不多,一旦要发起对敌总攻,也是选在黄昏或拂晓,在敌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