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山楼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尾山楼记-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积蓄,足够完成建楼的费用了。”  

  徐月盛说:“好,回去咱们再做商量。”

  回到家里,徐月昌和徐月盛先到客房见过何东涛,徐月昌指着徐月盛对何东涛说:“这是东院本家兄弟月盛,也是习武之人。”

  何东涛想抬手施礼,肩膀一阵疼痛,只好说:“到此打扰了,都为我受累,兄弟心中过意不去。”

  徐月昌说:“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客气,这样吧,咱们三人年龄相差不多,你二人又是习武之人,咱们三人就以兄弟相称,你二人认为如何?”

  何东涛说:“二位是东家,,我乃是冯家一个长工,怎敢和东家称兄弟?”

  徐月盛说:“我与大哥和你虽然素无往来,你在冯家这几年也是常有耳闻,你舍身取义忠心赤胆,我和大哥实在敬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11)
何东涛说:“惭愧,惭愧,冯家待我有救命之恩,主人遭此劫难,我却不能保全主人的身家性命。我怎敢与二位东家称为兄弟。况且,我本是江湖之人,更不敢高攀。”

  徐月昌说:“东涛兄弟言之差矣,你虽然出身江湖,但你一身正气,令人佩服,今日你我兄弟到一起,正是缘份,东涛兄就不必客气。”

  徐月盛说:“如今天下象东涛兄忠义之人实为罕见,请东涛兄不必推辞。”   

  何东涛被徐月昌和徐月盛一番诚意所感动,说:“二位恩公不嫌东涛卑贱,只好从命了。”

  昌拿了一个包袱,递给何东涛说:“这是你弟妹给你做的两身衣服,另外有二百块大洋,路上用着方便。”

  何东涛说:“衣服我带着,钱用不着那么多,有二十块足够了。”

  说着拿出两支枪,说:“这东西带在身上碍事,留在家里,也许贤弟有用得着的时候。我前一阵儿听说省城扩编政府军,我想去试试。”

  徐月昌说:“好啊,我等你的消息。”

  何东涛说:“我到上房拜见伯母,”何东涛来到上房,徐老夫人正和冯小泉聊天,一见何东涛进来,说:“东涛,听说你要走,你孤身一人往哪去?倒不如就在这里安个家住下来,安安分分的过日子算了。” 

  何东涛说:“承蒙伯母关心,侄儿已经和月昌贤弟说过,侄儿实在不能久住,请伯母原谅,只是我东家少爷在这里不知要添多少麻烦。”片刻,三人对天而盟,以年龄,何东涛年二十六岁,年长为兄,徐月昌年二十五岁, 徐月盛年二十四岁,均为兄弟,接着,徐月昌向何东涛说了前往冯家集的经过,徐月昌说:“林虎等一伙强贼全被五龙寨三寨主击毙,大师兄负了伤,不过伤倒不重,自卫民团弟兄死伤几几人,本想去面见大师兄,只担心报露身份,情况复杂,对你和孩子不利,,看到冯家大院场景很凄惨,我俩就回来了。不过……”徐月昌看了看何东部涛问道:“冯家还有其他的人吗?”

  何东涛 想了想说:“噢 ,一年前,东家曾休了二姨太太,只因为她与人私通。三年前生下一个男孩,东家就把她休了,不过,东家给她三千块大洋,从此没再来往。”

  徐月昌说:“那么说冯家确实没有别的人了。”

  何东涛忽然想起东家给他的布包袱,他拿过来递给徐月昌,说:“这是东家让我交给你的。”

  徐月昌接过包袱说:“这是什么东西?”

  何东涛说:“当时事情紧急,东家还没来得急说明,他把孩子和包袱交给我转身跳入火海。”   

  徐月昌打开包袱 一看,心里暗吃一惊,原来是冯家八百亩地契和二十万两的银票,徐月昌

  看后急忙重新包好,说:“东涛大哥,你是冯家信得过的忠义之人,我虽然是他的远房表亲,但是放在你身边最合适,孩子我可以抚养,长大成人,将来继承祖业。”

  何东涛说:“兄弟说这话就见外了,既然东家相托,是他知道你的为人,这儿也是最安全,东家放心,我是个浪迹迹天涯,四海为家的人,这东西我怎能带在身边呢。”

  徐月盛说:“这样吧,这些东西封存起来,孩子今年十岁,十年后成家立业我们和东涛大哥常保持联系,到那时,我们一起商议再做安排,你们看怎样?”

  何东涛说:“我看月盛兄弟说的正是,就这样定了吧,”  

  徐月昌说:“好吧,我先收着,孩子成家立业时,咱们一定如数交还给孩子。”

  何东涛说:“一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12)
又过了十几天,何东涛伤口基本痊愈,这天早晨,象在冯家一样,水缸里挑满了水,里外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又把牲口喂好,这时,徐月昌也已经起来,一看何东涛忙禄的样子,说:“大哥伤还没全好,不能干活。”

  何东涛笑了笑说:“你不让我干点活,我快受不了啦。”说着放下扫帚,和徐月昌来到客

  房,何东涛说:“我来日子也不少了,伤也养好了,一家人待我,我就不说了,今天我也该走了。’’

  徐月昌说:“大哥,我有个想法,你如果不嫌弃,就在马尾山村住下来,置家买地,用不了多少钱你看怎样。”

  何东涛笑着说:“是啊,我倒是想过,可是,我不是一个安分之人,从小父母双亡,是师父把我抚养成人,闯荡江湖十几年,贤弟心意我领了,何况我下山时,师父曾教诲,男儿有志要报效国家,师父教诲至今不敢忘记。

  徐月昌说:“人各有志,既然大哥执意要走,我也就不再勉强,一会儿我给大哥打点一下。”   吃完早饭,徐月徐老夫人说:“东涛说这话就见外了,我徐家和冯家虽是几辈子的远亲,但是,从来没有中断过,冯家遭难,我徐家无力相助,深感惭愧,孩子在这里,理应把他抚养成人,日后也有个交代,你既然要走,我也不便强留,今后在外面有不如意的就回家来,这里就是你的家。”

  何东涛感激地说:“侄儿记住了。”

  冯小泉一听何东涛要走,拉住何东涛的手说:“东涛大哥,你可要常来看我呀。”

  何东涛说:“在这里听奶奶的话,好好念书,我会常来看你,放心吧。”随后,向徐老夫人说:“伯母保重,侄儿告辞了。”

  这时徐月盛走了进来,一见何东涛说:“听说大哥要走,不能多住几日?”

  何东涛说:“正要准备到你那边向你辞行,正好你来了。”

  徐月盛说:“我没有什么相送你的,我给大哥做了三把飞镖,大哥随身带在身上以便防身。”

  何东涛说:“谢谢贤弟。”说着接过飞镖一看,说:”贤弟的手艺果然不凡,只恨你我相见太晚了。”  

  徐月盛说:“大哥,一路保重。”徐月昌牵过一匹枣红马,放好马鞍,三人一同出了村。徐月昌说:“大哥,请上马吧。”

  何东涛接过缰绳和马鞭,上了马,两手一抱拳,说:“二位贤弟,后会有期。 ”

  “后会有期。”兄弟三人依依不舍洒泪告别。

  送走了何东涛,徐月昌和徐月盛兄弟二人回到家中,徐月昌说;”我想趁眼前这两个月到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情况。”

  徐月盛说:“我陪大哥一起去吧。” 

  徐月昌说:“你就别去了,家里的事情少了你也是不行。”说着话兄弟俩进了客房,徐月昌想起何东涛留下的两把枪对徐月盛说:“月盛,东涛大哥来时带来两把枪,你拿去用吧。”

  徐月盛说:“你留着用吧,我带着那东西不方便,我这飞镖不比那枪差多少,再说枪那东西动静大。”

  徐月昌说:“你不要,我先收着,这荒乱年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转眼已近五月,这天,徐月昌来到东平湖麦田,一看麦子长的比想象的还好,麦杆棵棵都象小手指头一样粗,麦穗就象谷穗一样大,摘下一穗数了数麦粒,足有一百多粒。直乐得徐月昌简直要跳了起来,心想,这一百亩麦子没有白花钱,再过几天,就可以动镰收割了。  

  他看完了麦田,回家找到徐月盛,高兴的说:“东平湖的麦子长势喜人,过几天准备收割,咱得仔细的筹划筹划。 。。

1(13)
徐月盛 一见大哥徐月昌高兴的样子,说:“看你乐的,怎么个筹划,说说。”  

  徐月昌说:“收割运输,打场一起来,一定要把麦子赶到雨季之前结束,一刻也不能耽误,”

  说到这里稍停了停,接着又说:“我就担心雇人会有麻烦。”

  徐月盛说:“雇人能有什么麻烦?”

  徐月昌说:“到那时候,家家收麦子,连人带车马雇不着怎么办?”

  徐月盛说:“大哥不必担心,大旱年头,麦子成熟早,每家那几亩地用不几天都收完了,到那时,还愁雇不到人和车马?即是家家都忙于收自家的麦子,那湖湾镇人多地少,年年种的是山坡地,几乎没有种麦子的,雇人有的是,湖湾镇离东平湖麦田又近,要多少人都不成问题,在那里雇人连车马加运输全解决了,麦子一进场,家里的佃户可以雇来,只要把时间安排恰当,抓住时机定好工钱,问题不大。”

  “对,就照你说的办。”徐月昌:“你在家替我先张罗着,我到湖湾镇走一趟。”

  湖湾镇是一个一千多户的小镇,人多地少,前面是湖,背面靠山,这年一开春就盯上了东平湖这块宝地,就等这些大户财主们前来雇人干活。徐月昌这天到湖湾镇,镇上的轻壮汉子就围了上来,徐月昌顺利的雇下三十个短工,十辆大车。十天以后,徐 月昌一看麦子已经成熟,正式开镰收割,恰恰这时徐月文放假回来,全家人收拾好库房,徐月昌和徐月盛两人一个在家管收割运输,一个负责打场,一边收割,一边运输,接着打场,入囤,当最后一车麦子运进场里,只见太阳西沉,最终日头落入乌云。徐月昌知道情况不妙,至到伸手不见五指,最后一场打完麦子入到囤里,已经是过半夜,此时,只见乌云密布。正是四更天,一阵雷响,由远而近,拂晓的时候,滂沱大雨自天而泻。从此,东平地湖又是一片汪洋, 此时,徐月昌看着满囤的麦子,不知是喜,还是忧,一头躺在床上,竟然三天末能起来。月昌夫人有些慌了,徐老夫人说:“没事的,让他睡吧,他是太累了。”

  一天上午,有佃户前来交租,徐月昌说:“大旱三年,你们一亩地不过百十斤,我今年时运好,又承蒙众乡亲协力相助,才有今年的好收成,我这里感谢诸位,根据咱祖上的训导,凡是大旱三年当年租子免三成,都是自家兄弟爷们,麦季租子就免了。”顿时佃户们拍手称赞。

  徐月昌接着说:“不过,我有一桩事儿,想求大家帮我个忙,我明年准备建座楼,需要大家出点力,工钱照付,只是让大家多辛苦了。”

  佃户们都是本村和邻村的农户,一听徐月昌一番话,欣然答应下来。          

  这天徐月昌和徐月文兄弟俩算完一百亩麦子的收成,徐月文高兴的说:“当初全家都反对买地,以为这是拿钱往水里扔,大哥这个险冒的值。”

  徐月昌说:“和老天打赌,就这一锺子买卖,再不会有第二次了,明年建楼再加上几年的积蓄,足够 用的了。”

  徐月文说:“大哥,楼不建不行吗?”

  徐月昌说:“是啊,我也不想麻烦这桩事,可是,你没看到春天冯家被强贼残害的情况,万贯家产,几代人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我想好了,这座楼上下三层,能攻能防,可进可退,内外相通,设有暗道密室,还能通往安全地方的通道,避免象冯家困在院内不得安身。”

  徐月文没再说什么。过了一会儿说:“赶上如今的年月,大哥一人太辛苦了,我什么忙也帮不上。”

  徐月昌笑了笑说:“你呀 ,读好书比什么都好,家里的事儿你不用操心,如今民国了,虽然不兴科举应试,明年毕业也在政府里谋个职。唉,不说了,那是以后的打算,说说眼前的事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1(14)
正说着,徐月盛来了,一见面便风趣的说:“看你哥俩乐的,大旱三年,别人家的麦子一亩才百十斤,大哥这一亩可顶别人十来亩的产量,是不是又要准备明年再到东平湖买他一二百亩呀。”

  徐月昌说:“和老天爷打赌,就这一锤子买卖,以后别再想了。”

  徐月盛说:“大哥,这么多麦子压在库房里,是不是处理一部分?”

  徐月昌说:“昨天我到县里走了一趟,和一家粮店说好了,今年麦子由于天旱,比去年定的价格还高, 麦子成熟的又好,以上等价收购,我先卖给他五万斤,等年前年后再卖个好价钱。”

  徐月盛说:“行,要不几个库房积压的太多,不便管理。”

  徐月昌说:“明年春天建楼我决定了,忙完这一阵儿,你帮我跑跑木材、砖石,建楼材料。”

  徐月盛说:“这没问题,跑外的事儿包在我身上,大哥把资金准备充足就行了。”

  这时,惠儿跑到徐月文身边说:“二叔,奶奶叫你。”

  徐月文一把抱起惠儿说:“奶奶叫我什么事儿?”

  惠儿凑近徐月文耳朵说:“奶奶说你了,让我来叫你,说你来了这么多天了,也不陪陪你媳妇。”

  徐月文笑了,来到上屋,只见月文夫人正和徐老夫人聊天,徐老夫人一见徐月文认真的说:“月文,家里的事,有你大哥照料,你放假回来多陪陪自家媳妇,你媳妇身子八个月了,眼看就要当父亲了,要学会体贴媳妇才行。”

  徐月文放下惠儿,说:“是,母亲大人,尊命就是了。”说着扶着媳妇回到自已房里。

  正当立秋这天早晨,东方迎来第一片朝朝霞的时候,徐家大院里传来一声响亮的男婴哭声,月昌夫人疲惫的脸上乐的象开了花似的对惠儿说:’快去告诉奶奶,……”

  “不用了,我听见了”说着徐老夫人走了进来。

  惠儿一见奶奶,笑着说:“奶奶,奶奶,我二婶生了个小弟弟。”

  徐老夫人说:“看把你高兴的,一夜没睡觉。”

  惠儿说:“你快看看吧,小弟弟可好看了,白白的小脸蛋,和婶子一样俊。”

  徐老夫人走到床前,抱起小孙子说:“我徐家又添了一个创大业的。”说着看了看月昌夫人,“如果惠儿她弟弟活着也是三岁了,”

  月昌夫说:“娘,你又提那事儿,”

  徐老夫人立刻察觉自已说的欠妥,忙改口说:“惠儿和你娘一夜没睡觉了,回屋睡一会儿吧。”

  月昌夫人说;”娘,我不累,她婶子刚休息,我去给她婶子做点吃的。”

  原来惠儿两岁那年,生了一个男孩,刚满一岁,正是冬天回娘家,路上是受了点凉,谁知道,娘家村子里正流行麻疹,没过三天,孩子就咽了气。月昌夫人也大病一场,两年过去了,再没提过这件事。

  这天下午,徐月文从济南回来,看到儿子,高兴地对媳妇说:“孩子象你一样俊,你给他取个名字吧。”

  月文夫人说:“我哪有这个才呀,你是文化人,就给儿子取个名字吧。”

  徐月文说:“娘会取名字,大哥两个孩子都是娘取的。”

  正说着,徐老夫人领着惠儿走进屋里,徐月文对娘说:“娘,给你孙子取个名字吧。”

  徐老夫人说:“你墨水喝了两大缸,还让当奶奶的取名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