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探西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探西游-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错了! 八戒和白马尽管都是汝职; 但绝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八戒的汝职级别绝对要比沙僧的大职级别高!
  
   西游记最后有个排名; 唐僧排在佛级别的倒数第二名; 孙悟空是最后的一个佛; 排倒第一; 取经队伍中只成就了这两个佛。也可以说他们是最后来的; 也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的; 这无所谓; 反正成佛了。
   孙悟空的后面; 紧接着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排在所有佛之末; 观音排在所有菩萨之首; 单单只从级别上讲; 孙悟空是混到前面去啦。
   观音菩萨的后面是一大排各种菩萨的名称; 最后的倒数三名分别是: 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八戒是净坛使者; 沙僧是金身罗汉; 白马是八部天龙; 这三位都不是菩萨的级别; 为什么名号还要后缀菩萨两个字? 这就说明尽管他们不是菩萨的级别; 但他们绝对都是享受菩萨待遇的!
   八戒和白马都是汝职; 也就是副职; 唐僧、悟空、沙僧都是正职; 是正职大还是副职大呢? 当然是正职大; 但前提是: 在同一个级别上; 正职比副职大。否则的话; 你会认为副省长没有正乡长大滴!
   八戒属于哪个级别的副职呢? 他是菩萨级别的副职! 比沙僧要高; 沙僧是罗汉级别的正职; 比白马要高; 白马是罗汉级别的副职。
   
   猪八戒捞到了实惠; 可喜可贺!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美差; 管吃管喝; 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
   寺庙的正当收入有三: 香火、功德钱、供品。
   猪八戒没权利管香火、钱; 因为这是由正职菩萨管的; 但八戒他管供品; 因为他是副职菩萨嘛。相当于如来佛的税务财政副总管; 这已经很不错啦。
   猪八戒的本事确实不济; 臭毛病又多; 但他实在; 肯卖苦力; 象猪八戒这样的人; 只有跟着如来这个级别的领导才有出头之日。其他低级别的人对他都不公。
   猪八戒会种地; 在高老庄的产业;都是他耙田种地换来的; 但丈人老头子居然以他长得丑为由把他赶出去。
   猪八戒会烧饭; 取经路上除化缘外; 都是猪八戒烧的饭; 他们都不会; 却说猪八戒最贪吃懒做。
   猪八戒最懂生活常识,过通天河时知道怎样试水深浅,知道怎样使马蹄履冰不打滑,但他们都说他最呆最笨。
   猪八戒取经十一年总共只积攒了四钱五六分银子(合人民币约45元6角),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舍不得买了吃,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的,却被孙悟空恶诈去了; 银子的下落不明不说; 还给他扣上个攒私房的罪名! 钱呢?
   
   还是如来知人善用; 知道他的食量大; 知道他没别的目的; 当和尚只是为了混饭吃; 所以如来抹杀了他打妖怪的功劳; 打击了他的投机取巧心理; 又给他多吃会更实在更卖力。
  
   猪八戒的食量大; 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 猪八戒被吊了几日,饿得慌了,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这呆子即吃了半锅,这是饿极了吃的。
   到如来处; 吃了大餐出来; 肚子是饱的; 陈家庄的人又请他们吃。三藏不吃,孙大圣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在如来处都是吃的好东西; 不饿。
   2。 因为大家都不吃; 八戒不好意思了; 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 他再不愁吃喝了; 当然没有以前那副穷样了。
  
   可是大家坚持要他吃; 家家户户都来送吃的; 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那时节挑担子卖苦力; 没人请他吃; 今天是架云来的; 不饿; 却都来请他吃; 只略动手; 就吃过八九盘; 这八九盘应该是有半锅或小半锅的; 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若不是唐僧止住; 真不知他还能吃多少!
(81)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 一直是众说纷纭;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 (或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并没有什么寓意。
   2) 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 讲的是佛道并重; 或是以佛证道。
   3) 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 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 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 修心说。心生则魔生; 心灭则魔灭; 讲的是如何养性收放心的学问。
   6) 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 养身怯病(魔)之道。
   7) 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 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 惩恶扬善说。
   10) 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这些吧。
   
   所谓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这些说法哪一条是的? 哪一条都不是的! 
   以上这些说法; 西游记中确实都函盖了有; 时不时的都有所体现; 这只能叫: 西游记从侧面反映了有如上现象; 但却都不是当做自始至终的主线来写的。
  
   西游记自始至终的主线; 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开头; 唐僧师徒因为种种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经; 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也好; 虚情假意也罢; 反正是朝着目标出发了。
   过程中; 他们遇到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面对环境的恶劣; 敌人的攻击; 上级的压力; 内部的纠纷; 他们都挺过来了。
   故事的结尾; 皆大欢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圆满成功结束的。
  
   所以; 西游记的主旨写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这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起因、经过、结果; 无一不是紧紧地围绕着这条主干在写。其他的; 诸如上面的那些说法; 都是枝叶; 不过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说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认同; 这种理解太肤浅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会反对; 他们硬是要固执地坚持西游记讲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说句不好听的话; 佛的境界; 又岂是你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游记你都看不懂; 你还能看得懂佛经?! 
   其实呢; 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
  
   任何一个人; 起初都有一个立志阶段; 立志升官; 立志发财; 立志为僧; 哪怕是具体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缘于最初的一个念头; 所以; 立志阶段(决定开始)总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
   没有立志; 便谈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个目标; 没有目标; 你往什么方向努力?! 有了目标; 很自然地就要朝着目标去努力。
   没有努力; 便谈不上怀疑。在前进的过程中; 一定会因种种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幻象); 我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的努力是否正确? 我坚信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欺骗? 这些都是正常的; 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
   没有怀疑; 便谈不上坚定。其实呢; 你怀疑的两个面; 他都是对的; 同时也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你才会怀疑! 这个取舍是很困难的; 必须取一而舍其他; 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确的; 取的这个一; 也未必都是尽善尽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边; 靠的是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可以称之为坚定。
   没有坚定; 便谈不上成功。怀疑、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 你要是在怀疑中; 动摇了; 或者放弃了; 也就等于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动放弃了。
   没有成功; 便谈不上无欲无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现实中的释迦牟尼佛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王子; 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 一个老百姓也谈无求; 自欺欺人; 不觉得很可耻吗?! 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这些都是混饭混日子的假佛信徒!
   没有无欲无求; 便谈不上皆是虚妄。不认识皆是虚妄; 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 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没有终点)。很显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 就结束了; 并没有讲更高层次的修行; 因此;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谈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 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这是不矛盾的。
(82) 《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 非常清晰明了; 为什么就很少有人这样理解呢? 是作者隐藏的很深吗?
   不是的; 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 因为大家都不以谈功利为美德; 当然就不愿意把西游记与功利挂钩。
  
   然而; 西游记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写功利的书; 反复的提到功果、功劳、功绩。
   故事的开始; 观音菩萨就明确的告诉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 是有赚头的; 用“去”换取“正果”。
   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 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 灵吉菩萨说: 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 这个功劳是我的。
   金角银角一回; 老君说: 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
   乌鸡国一回; 文殊菩萨说: 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故事的结尾; 都成了正果; 怎样成的正果? 如来说得只有那么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经甚有功果,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 白龙马驮唐僧有功。
   结论: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 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恶事的一面; 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我们从小看电视; 就学会了: 人物一出场; 还没开始表演; 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坏人; 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
   带着这种思维枷锁; 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 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 可善恶究竟是什么? 以何种标准来界定? 你说的清吗? 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作者没有这么狭隘; 都是一样的。
   拿现代社会来说; 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 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润; 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 没有好人坏人; 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 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
   所以; 你读西游记; 不要管他讽刺什么; 揭露什么; 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 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 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 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种信念;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是一种超越; 这类高尚的语言; 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没那么多废话; 成功的准确定义: 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大家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 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 他欲传经东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还在坚持; 只到唐僧这一次; 传经才成功; 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 那就再来一次!
   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 就是一个“持”字; 很简单; 真做起来; 靠的不是知识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无尽的毅力! 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个“持”字; 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 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 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 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 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功后再来看; 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 才能成功? 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 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有成功之一日。
   
   弃清规;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
   
   
   …
   已结束
  谢谢支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