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次专门回收活动,居民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需要进行回收的物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就可以了。平时如果需要提供此类服务,可以给垃圾回收部门打电话,他们就会派车来接收需要回收的垃圾,但是,对于各种大型垃圾,诸如旧电器和汽车等,会相应要求居民支付服务费。
在了解了这么多的规定之后,我就开始认真照章办事,每天把可以回收的垃圾于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分开,一段时间实践下来发现:施行了垃圾分类以后,自己家的可回收垃圾竟然占很大的一部份,不可回收垃圾竟然没有多少,充其量也就是一些食品垃圾,剩菜剩饭,菜叶菜皮或者手纸、餐巾纸之类,这类东西多半是有机物,在进行垃圾掩埋之后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分解,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小,由此便联想到美国的整体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这垃圾回收看起来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其意义重大。
在美国,据有关机构的住房统计数字表明,约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是住在HOUSE里的,也就是说是住自己房子的,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住公寓的,而美国的城市HOUSE管理模式是统一的小区管理模式,这类小区在社区服务、绿化、垃圾运送、清洁卫生方面基本都是一样的管理方式,就垃圾回收这一项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早就都施行统一化的垃圾分类方式,这样算下来也就可以说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参与了垃圾分类回收。
除此之外,美国很多公司和商业机构也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如果有心观察,一些公共场所都设有分类垃圾箱,饮料罐、塑料瓶、纸制品都分开投放,便于回收管理。
当我初到美国,我很感叹这个国家的整洁和干净,住得久了就更加欣赏这里的环境。当我们有机会外出旅行,开着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美国西部高速公路上,
我总是忘记旅途疲劳,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尽情感受那纯净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以及清新自然的自然环境。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偶然出现的一些人工垃圾以外,可以肯定地说,美国的大片土地仍然是保持其原本就有的处女地的概念,完全没有被人为破坏。
住在这种环境中的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拿我周围的环境和我过去生活的环境比较,论垃圾的制造量,不客气地说每个美国人都是垃圾制造大户,也许是越文明越消费的道理,美国人的享受和文明都是建立在高度消费的基础上的,他们在消费时候的浪费也是很惊人的。
关于美国人的消费和浪费,我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
我是生于六十年代初大饥荒刚刚过去的那代人,虽然自己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但是,父母一代人的的讲述在我心中留下的苦难印记是那么深刻,以至于成为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我记得我年少的时候最担心的事就是“饥荒会不会再来?” 我想我是被父母的讲述SHOCK(震撼) 住了,以至成为我一生中的一个心理困绕。虽然岁月流失,生活改善,饥饿和物资匮乏对我们来说几乎已经是故事,我自己的经济状况也日新月异,算不上大富大贵,小康总是有的。但是过上了富裕生活的我,对童年时候所有的记忆却始终难以忘怀,现在的富裕和悠闲并不能医治好我的病根,相反,那种困绕会时不时的冒出来,以至我不得不有意识地和它做斗争,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受干扰。
比如我总是喜欢收集纸片和笔,因为我小的时候很缺笔和纸,我就养成了一片纸正面写了反面写的习惯,后来纸再多我也还是这么做;又比如我我每次把吃剩的饭菜倒掉的时候,都有犯罪感;再比如我总是舍不得扔掉旧衣服买新衣服,我先生和朋友老批评我,说你那么节省干什么呢?干什么?老实告诉你们,我有病!要知道,在我小的时候,这些旧衣服都是宝贝,是我用来做鞋底的材料,我怎么舍得仍掉它们呢?
后来我在读了一些专业文章,我惊奇地发现,有我这毛病的人很多,所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毛病,这毛病叫:萧条综合症。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经历过物资匮乏的特殊世代,凭票供应制度留给我的是不仅仅是贫困的记忆,也留下了物质萧条时代特殊的烙印。也许因为从小就接受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许是被物资匮乏搞怕了,所以,人到中年的我无论何时都保持省吃俭用的良好生活作风,因为我的脑子里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有不同常人的深刻理解。
经历过那特殊时代的我在中国的时候还好,因为,很多中国人是很节俭的,到了美国就不成了,因为美国人多半很浪费。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经常看不惯美国人的浪费,也经常为美国人美国式的消费方式而心痛。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人大都没有经历过物资萧条,也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他们从小就丰衣足食,就这么生活,就这么消费,因此,他们用起东西来就那么大手大脚,就那么理所应当,就那么财大气粗。
我的一个女朋友嫁了个老美,她经常批评他丈夫的浪费行为,说他吃个饭简单一道菜,他要使用几个一次性的纸盘子,还说他吃了饭擦他的嘴要用整整一大张餐巾纸,厨房里有个冰箱还不过瘾,非得在车库还按个冰箱,也就是冰点水什么的,为的是从车库走拿东西方便,最令女朋友生气的是,她那老美丈夫为了整理花园那一点点事就会去商店花二十几美元买个工具来,然后用一次就再也不用了…
女朋友的埋怨和申诉经常会引起我们众中国女人的共鸣,我们历数美国人的浪费行为:铺天盖地的报纸和免费杂志浪费纸啦,买个皮萨饼弄那么大一个纸盒子啦,各种商品的外表包装的浪费啦,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啦,美国孩子对粮食的不珍惜啦,开PARTY端个盘子弄满满一盘食品,根本吃不了就往垃圾箱一仍了事啦,好好的东西买回来没用几次不顺眼就往捐献包里一塞啦……唉呀呀,都是钱啊,都是需要劳动付出换回来的,这些老美怎么就那么不懂节约呢?
比起勤俭持家的中国人来说,老美的浪费是惊人的,但是话说回来,老美浪费归浪费,但是却注意回收和环境保护,就拿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来说,照他们这种消费方式,如果象中国那种环境保护措施,整个美国怕没法看,还不成为垃圾王国?但是,他们没有,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物质享受而制造垃圾,另外一方面积极地推广行之有效的回收制度,其结果就是现在的现状:在保证物质享受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有效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消费并可怕,可怕的是只会消费却不懂得回收。
同中国人相比,美国的环境保护的宣传程度远远不及中国,这里没有中国式的媒体宣传,也没有时冷时热抽风式的群众运动,更没有领导讲话和标语口号的全国总动员,但是,却有美国式的不带任何花边和做作的实际行动,在这里类似垃圾回收式的环境保护行动已经被悄悄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逐步变成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全国人民中的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成为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的实施者的时候,那种为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敲锣打鼓式的官样文章和形式主义还有意义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妊娠糖尿病孕妇食谱
“啊哈!你的血糖有点高啊,”产科医生夏洛克看着我的的血糖检测结果,微笑着,语气轻松地说,产科医生,见怪不怪,即使险象环生,他们也能泰然处之。
我无法从她的表情准确地判断出我的病情,但我却可以从她的语言听出弦外之音,就我掌握的医疗知识,我清楚地知道妇女怀孕期间血糖指标过高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相反,这似乎是一个不好的暗示,因为,孕妇血糖指数高意味着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尤其是象我这样的高龄孕妇。
我生大宝那年正三十六岁,生二宝那年正四十二岁,在美国生了两个孩子,每次怀孕都没能逃脱妊娠糖尿病的算计,命里注定该有此劫。
GDM(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是妊娠糖尿病病的英文缩写,妇女因怀孕引发身体葡萄糖耐受性异常,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被称为妊娠糖尿病或者孕期糖尿病。
由于妊娠糖尿病并无任何明显征兆,因此非常容易被疏忽,而孕妇如果患有妊娠糖尿病,将给胎儿带来严重危害,并影响孕妇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控制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至关重要。
相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3…8%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有以下情况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概率较高:1、有家族糖尿病史。2、超重。3、曾经生过体重超过9磅以上超大型婴儿的孕妇。4、高龄孕妇。
资料还显示,人种与患妊娠糖尿病概率相关,拉丁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太平洋群岛人、亚裔美国人,以上种族为妊娠糖尿病高发人群。
对照以上情况,五条之中我占两条:高龄和亚裔。因此,当我怀孕后第一次到诊所检查的时候,医生二话没说,立刻把我划归高危产妇监护群,这样,多次的血糖检测在所难免。
怀孕初期血糖检测情况良好,但是当胎儿长到24周时,我被医生要求进行一次一小时50毫升葡萄糖耐受性检测,结果显示,我的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指数140 mg/dl 。
这样,我被要求在几天后再进行一次三小时葡萄糖耐受性检测。这个检测被称为3…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做这个检测之前,我的医生个我一张单子,上面有一些检测前的具体要求。
在做OGTT之前,我必须进行为期三天的节食,要求规定,在这三天里,我每天的饮食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得超过150克,如何计算食品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呢,医生给单子上也提供了相关参考系数,比如一片面包,半杯米饭,一杯脱脂牛奶,一个鸡蛋,一杯生菜或者半杯熟菜,三盎司的各种熟肉和鱼,其中每份食物中的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15克,在节食期间,我每天的饮食量总共加在一起不得找过10份。
除此之外,在进行OGTT之前的10~14小时里,我除了可以喝水之外,不能吃或者喝其它任何东西。
到了检测的那天,在完全空腹的状态下,实验室的护士先对我进行空腹抽血化验,接着给了我两小瓶(100克)专用葡萄糖饮料,当着护士的面我喝完饮料,然后分别于一小时后,两小时后和三小时后分别进行抽血化验。
正常的葡萄糖耐受性检测指标如下:
空腹状态,血糖水平低于或者等于95mg/dl
一小时后状态,血糖水平低于或者等于180mg/dl
两小时后状态,血糖水平低于或者等于155mg/dl
三小时后状态,血糖水平低于或者等于140mg/dl
我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在服用葡萄饮料一小时后的血糖指数偏高,因此,我被诊断患有轻度妊娠糖尿病。
产科医生一张转科介绍信,把我发给糖尿病专科。
约了糖尿病专科门诊,转天复诊。
先上来一个老护士,叽哩咕噜一通糖尿病普及知识教育,一个小时得专业术语和英文单词听得我两眼冒金星,正脑袋发大的时候,人家又拿来一套设备,示范我如何正确使用糖尿病血糖检测器。
检测器是一个微型小盒子,上有液晶显示,附带一个弹簧自动针,这是用来取血样的,另外就是一个小瓶,内有血糖检测条。三样东西加起来,就可以在家自我完成血糖检测,不必上诊所或者实验室了。
具体操作如下,打开检测器开关,然后由一个小盒子里取一片血糖检测条,打开弹簧自动针的盖子,取酒精棉球给针头消毒,然后给自己的手指头消毒,要从哪个手指头上取血化验,就给哪个手指头消毒。接着,把弹簧自动针对准手指头,按动开关,针头迅速扎一下手指,拿开针,便有殷红的血滴渗出,挤一滴血到测试条上,再迅速地把测试条放入检测器的小窗口,等待数秒钟,便有数字显示出来。
老护士讲解一遍,我迅速掌握用法。老护士告知,这个血糖检测器借给我使用,直到分娩以后血糖正常为止再归还,任何费用都不用支付,因为,我的保险公司全包了。之后,老护士又遵遵教导:从此以后,每日三餐之后一小时,必须自我检测血糖,不得疏忽大意,并且每天要做血糖检测笔记,下一次到产科复诊,医生要检查。
老护士上完课,走马灯样地换上营养师。营养师接着又是一通叽哩咕噜,从谷物讲到蔬菜,从各种肉类蛋白质含量讲到各种食品内脂肪含量,再从碳水化合物如何转化成糖讲到脂肪与糖的关系,营养师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猛喝两大杯水,我听得晕头转向、精疲力竭也猛喝两大杯水,跑三趟厕所之后,总算把如何通过饮食控制妊娠糖尿病的课程上完了。
接着,营养师开始给我安排每天食谱。根据我的情况,我的妊娠糖尿病不算严重,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完全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加以控制,因此,在此期间如何吃,吃什么,就变得至关重要,非细化到位不可。
在制定我的妊娠糖尿病食谱之前,营养师告诉我,吃任何食物之前首先要了解各种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同时对每份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做精确计算。食品外包装纸上有营养组成表的,要看组成表,没有外包装的,象蔬菜,水果类,要对照她给我的食品营养组成表,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务必做到心知肚明。
第二,忌口,所有含糖食品或者饮料,富含淀粉的食物都要尽量避免。这类食品包括:糖和蜂蜜、蛋糕、挂糖霜的点心、加糖酸奶、奶油松饼、小甜点心、加糖冰激凌、各种果汁、含酒精饮品(包括啤酒)、干李子、葡萄干等。
第三,改米饭为全麦面包和谷类,因为,米饭食用后可以被人体迅速转化成糖。
有些食物是可以随意吃喝的,比如:无糖苏打水、无咖啡因咖啡、茶水、调味品、Diet软饮料、甜味素。各种不含淀粉的蔬菜也不受限制。
其余各种食品,包括谷类、肉类、奶制品、蛋类、半成品食物、零食、奶油或者美奶滋、花生酱、干果、烹调油、沙拉酱、调味酱料全部要受限制。
营养师给我一张巨大的食品营养含量表,表上各种常见食品被分门别类,并以标准剂量表明所有食品的营养含量。比如,一片一盎司的面包碳水化合物比值为一,三分之一杯意大利面的碳水化合物为一,一个汉堡包的碳水化合物的比值就不是一了,而是二。
根据营养师的建议,我在患妊娠糖尿病期间,每天所吃食品热量总共不得超过2000卡路里,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必须控制在200~225之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我的妊娠糖尿病,不使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