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1971(1-64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湾娱乐1971(1-640)-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听的粤语歌响起,邵逸夫听了一阵,夸赞道:“真是个奇才啊。若不是听了他的歌,我还以为粤语只能用来唱广告歌。不管结果如何,这种人才我还是想见一见的。月底那场舞会,你帮我约他一下吧。”
    香港北角。
    温拿乐队的前身失败者乐队的成员陈百祥、陈百燊兄弟,以及彭健新、叶志强都住在这里,谭咏麟虽住得远,不过隔三差五地都在这里睡觉过夜。
    五人都是20岁左右,一事无成。陈百祥也是个穷光蛋,还没有“阿叻”这个雅号。他们现在这个乐队的状况,与乐队的名字jiāo相辉映,当真是失败透顶。
    “买到了,买到了!”陈百祥捧着一张唱片往楼上飞跑,谭咏麟、陈百燊两人在后面追着。
    打开房mén,彭建新和叶志强迫不及待地打开唱机。
    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将唱机放在中间。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免费TXT小说下载
    我得到没有,没法解释得失错漏
    ……”
    唱片的第一首歌却不是他们这几天熟悉的《千千阙歌》与《风继续吹》,而是一首叫做《一生何求》的粤语歌。
    “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
    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mí惘里永远看不透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与前两首歌相比,这首歌的歌词更加的有意味,而且旋律也十分地动作,果真又是一首经典。
    五人痴mí地把六首歌都听完,就像是吃了一顿大餐,舒服得灵魂出窍。
    之后,五人找来乐器,跟着唱机一句一句的练起来,等到六首歌全部学会,已经是傍晚了。午饭没吃的他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
    不过现在谁都没有吃饭的心思。
    谭咏麟道:“不如我们也唱粤语歌吧?”
    叶志强说:“是啊,现在唱粤语歌肯定火爆!”
    陈百祥却摇头说:“不行,我们最擅长的是英文歌(前天说他们唱国语歌,我记混了。哎,年纪大了,记xìng不好),转唱粤语歌的话,那这一年的心血不是白费了?”
    “那我们就这样下去?”彭建新问。
    陈百祥说:“要不这样。现在粤语歌会火爆起来,我们去酒吧唱歌赚钱的时候就大部分唱粤语歌,只唱少量我们自己创作的英文歌。但我们自己创作,出唱片必须全是英文歌。你想啊,粤语歌一火起来,大家肯定跟风,很容易被海量的粤语歌淹死。而我们坚持唱英文歌的话,说不定就一枝独秀,抓住英文歌mí的心。”
    其他四人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点头同意。
    陈百燊突然说:“要不我们去找王梓钧,听说台湾很出名的光辉乐队就是从地下乐队被他捧起来的。”
    “他不懂英文歌吧?”谭咏麟不确定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说不定被他看重,就能签约海山唱片了,总比我们去歌厅慢慢熬好一些。”陈百燊说。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住哪里?”叶志强问。
    “这个jiāo给我来打听。”陈百祥说,“在香港巴掌大的地方,找个名人有什么难的?”
    “那就这样说定了,阿祥负责找王梓钧的住处,我们四个从今天开始,除了去歌厅唱歌之外,一刻都不能休息,一定要写一首好歌出来。否则找到了王梓钧也不能打动他。”谭咏麟说。
正文 142【卖疯了】
    请到
    142【卖疯了】
    王梓钧正乐得自己计谋得逞,将邵氏搞得灰头土脸,却接到父亲王贤致的电话,里面兜头就骂:“你这兔崽子,说去香港几天,都半个多月了还不回来,青霞都来家里几次了。”
    “呃,她找我直接打电话就是啊。”王梓钧道。
    “她怕打扰你工作,”王贤致抱怨道,“这么好的媳妇也不珍惜点!明天你生日,回不回来啊?”
    “明天我生日?”王梓钧一拍额头,去年他18岁的生日是躺在医院里过的,今年早忘了。不过香港这边的事情还没完结,他怕邵逸夫再出什么损招,还不能走掉。

()好看的txt电子书
    《喋血孤城》刚在香港上映的第一周,上座率低于五成的几家影院在邵逸夫的压力下,给他强行下画,换上了《十四女英豪》。若非嘉禾邹文怀在后面奔走,加上《喋血孤城》的票房一天比一天好,只怕荧幕会被邵氏抢一大半去。
    如今第三周已经过去,《喋血孤城》依旧保持着上升的劲头,22o多万的累积票房已将《十四女英豪》远远地抛在后面。当初撕破脸强行下画的几家影院的老板昨晚提着礼物到酒店里亲自给他赔罪,希望其影院能继续放映王梓钧的电影。
    以后自己的电影还要靠这些人,王梓钧也不和他们计较,再说,多几块荧幕也是好事。
    却说王梓钧的唱片在香港卖的火热,李小龙的《精武门》已经在台湾上映两周,几乎是场场爆满。两周的时间,让原本已经放映了一个多月的《喋血孤城》冷淡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台湾新闻处突然号召“军公教”人员学习历史,熟记党国的贡献。于是乎,本来被《精武门》挤得有些惨淡的《喋血孤城》再度火爆起来。一些影院甚至把《精武门》放映时间延后,黄金时段全部给了《喋血孤城》。
    哈哈,王梓钧躲在酒店里偷笑,邹文怀此刻现在估计在骂娘吧。
    本来新闻处那边准备王梓钧的电影一上映就出文件的。但当时王梓钧觉得拷贝本来就不够,军公教再来和普通市民抢,那就更紧张,于是在将时间定在一个半月以后。
    当时王梓钧还不知道《精武门》会这个时候在台湾上映,纯属邹文怀自己撞枪口上的。
    邹文怀确实在骂娘,听到台当局公布的消息,他摔坏了两个杯子。太无耻了,这王梓钧实在无耻了。自己敞开了旗下所有院线帮《喋血孤城》狠斗邵氏,想不到居然在台湾这样回报他。
    今年的台湾经济相比去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加上影院的增加,台湾票房应该差不多可以和香港票房持平了。
    可是,尼玛啊,《精武门》再好看,也不上政fǔ的强制措施啊!
    王梓钧刚刚与父亲通完电话,铃声又响起来了,这次却是顾嘉辉打来的。
    “王生啊,你可把我们瞒得好苦。”顾嘉辉一通电话就数落起来。
    王梓钧笑道:“顾先生,我也是摸着石子过河,谁知道粤语歌能不能成功?”
    “这倒是,谁能料到粤语歌这么受欢迎?”顾嘉辉附和道。
    历史上《七十二家访客》的粤语对话也是整整考虑了一个晚上,才决定用粤语方言的;第一爆红的粤语歌《啼笑姻缘》就是顾嘉辉作曲,可是当时他也得战战兢兢,生怕观众会觉得粤语歌土。
    顾嘉辉夸赞道:“王生真是奇才,想不到对粤语这么精通。”
    创作粤语歌,确实要对粤语精通才行,至少得明白粤语的九个声调变换,否则唱出来不仅旋律不对,连意思都会改变。
    比如5o年代“好彩”香烟广告,创作广告歌的人不精通粤语,结果“新鲜来自美国”一唱出来就成了“神仙美国来”。诸如此类的笑话,当时闹了不少,后来才出现了一批包括顾嘉辉在内的广告歌高手。
    而顾嘉辉此时亦是粤语歌的翘楚,不过他创作的都是广告歌。比如《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菊花牌rǔ胶漆》、《恒生银行》、《快洁洗粉》等等商品,直到多年以后,它们的广告歌一些老人还能熟记。
    只是,顾嘉辉从没想过用粤语唱流行曲,因为固有观念里,粤语是“土”、“低级”的代表词,和流行、时尚完全不沾边。
    王梓钧道:“顾先生可别这么说,我对粤语的了解可比不上香港的本土乐人。”
    顾嘉辉说:“不,我们虽然熟悉,可从没想过粤语歌能流行起来。王生是人之所未想。”
    王梓钧哈哈笑道:“顾先生太抬举我了。当局者mí,旁观者清,人长期接触的东西往往会忽略,正因为我不是生活在香港,所以才误打误撞而已。”
    “王生,你听我说,”顾嘉辉激动地说,“我前几天和好朋友黄沾聊过,我们一致认为,《千千阙歌》这张唱片的作者,为香港音乐打开了一道奇异的大门。大门的另一边,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呵呵,不敢当。”王梓钧打着哈哈,却被顾嘉辉的溢美之词说得心bsp;“王生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出来喝喝茶?”顾嘉辉问,他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去年见到王梓钧时的轻视。
    “好啊,那就明天吧。”王梓钧道。
    ……
    果然如王梓钧所料,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版都是在报道香港第一张粤语唱片的诞生。由于有王梓钧在电台将近两个星期的酝酿,加上词曲都属经典,因此这张专辑比历史上第一粤语歌传唱的度、范围都要大得多。
    著名作词人黄沾撰稿写道:“《千千阙歌》这张唱片里的六粤语歌,必将改变香港人的听歌习惯。粤语流行曲不同于国语流行曲和英文流行曲,具有明显、深刻的本土文化标志,我们姑且把它称为香港流行曲……

()好看的txt电子书
    粤语在香港有着其他语言难以相比的人口优势,这张唱片的行为香港音乐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以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粤语歌已经流行起来,我敢保证,未来的二十年,香港将是粤语歌的天下……
    对于音乐人来说,它带给我们的改变是歌曲的创作方式,确立下‘先曲后词’的步骤。按谱倚声填上文字,本来是隋唐以来,便有的方法。宋王灼《碧jī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张炎《词源》也说:‘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吴越一带的方言,本就比国语更接近古汉语,这相当于回归本源了……
    再来说说唱片中的歌曲,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一生何求》。里面歌词的叶韵十分自由流畅,让人听起来耳熟能记,其非常清新自然……”
    黄沾这篇文章夸得王梓钧有些脸红,除他之外,包括亦舒在内的许多名人,也是将这几歌夸得上天才有,地上全无。
    不过保守一些的报纸和上层人士又开骂了,说粤语土里土气,用来唱唱广告歌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成了流行曲,简直就是社会的倒退!
    王梓钧现在可不管倒退不倒退,他只要能在香港闯下正面的名气就可以,然后钞票大笔的进来。
    当各大媒体报道粤语歌的同时,也将王梓钧当做焦点人物对待。这次大多以正面报道为主,毕竟刚刚还在夸粤语歌,转眼又骂其创作者,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最让王梓钧讨厌的,就是那些不骂粤语歌,专骂他王梓钧的报纸,像是不骂他一下就一天吃不下饭一样。其中的代表就是《言报》,好像是和他杠上一样,其主编陈宏的死居然成了他们骂王梓钧的一个理由。
    不过《言报》的报道已经掀不起风1了,不仅如此,就连邵氏花钱宣传的《大军阀》,似乎也成了大海里的一朵1花。
    许多港人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下班之后立即打开唱机和收音机,躺在床上或沙、椅子上,静静地听王梓钧的粤语歌。
    一些开明的公司,甚至在电台播放粤语歌的时候,允许员工打开收音机。
    于是一个让王梓钧哭笑不得的结果出现了,包括《喋血孤城》在内,港内所有影院的上座率普遍下降两个点。大家都躲在家里听歌,不愿意出来看电影了。
    《千千阙歌》日唱片销量就达到了1万张,这个数字把王梓钧就吓了一跳。要知道,他去年的《精忠报国》在香港磨磨蹭蹭几个月才销售几万张而已。
    而且现在《千千阙歌》在香港是有价无市,黑胶工厂加班加点的制作,心急如焚的市民爱屋及乌之下,把还在架子上的《精忠报国》都给买空了。
    一周过去,《千千阙歌》销量达到了6。3万张,比照此时香港人的购买力和人口数量,这只能用卖疯了来形容。
    顺带的,市面上残留的几千张《精忠报国》全部售空。
    就在此时,王梓钧的《大唐双龙传》开始在《明报》连载,并布消息说,单行本《搜神记》将会在半个月后售。
    以前除了一部分铁杆mí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王梓钧是小说家,即便从一些报道上得知,但也是转眼就忘了。
    直到《明报》上的《大唐双龙传》一刊载,整个香港岛都震了三震。
    因为作者署名孔宣的背后,居然打了个括号——原名:王梓钧!
    六|九|中
正文 143【征服港九】
    143【征服港九】
    钟大俊是丽的电视台的记者,前些天香港第一张粤语专辑《千千阙歌》的销售量把他给震惊了。
    七天第一次听到都觉得是在做梦,此时的唱片能卖一两万就算白金。基本上火的唱片,首日销量能突破1000张,就算不错了,能卖过1500就算逆天。而王梓钧这张唱片首日销量居然是一万。
    现在香港的总人口大概是420万人左右,其中家里有唱机的最多不超过六分之一。但现在首周就卖了近七万张,也就是说,家里有唱机的,十户人里就有一个购买。
    更恐怖的是,大量底层收入家庭由于家里没唱机,所以每天都是准点收听电台。现在已经海山唱片给钱让电台播放歌曲了,而是电台高价购买播放权。
    这里除了歌曲本身的动听外,粤语的影响力也是很大一个因素。
    钟大俊于是准备做一个粤语歌专题报道,四处搜寻之下,发现《千千阙歌》居然不是第一首粤语流行曲。去年许冠杰就在tvb的《双星报喜》节目中演唱过自己写的粤语歌《铁塔凌云》,不过这首歌的成熟度不足,旋律也不是十分动听,只被许冠杰的歌mí所知,而且很快就被忘掉了。
    这算是许冠杰的一次试水,不过显然失败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回归英文歌曲。

()
    “你好,我是丽的映声的记者。”钟大俊随机找到一个路人,他这不是在做采访,而是做调查,他准备做一期专mén讨论粤语歌的节目。
    这年头电视台的记者很少采访路人的,那路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好。”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钟大俊问。
    “梁伟发。”
    “你觉得粤语歌好听吗?”
    “好听啊,不好听大家就不听了,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有人唱。”
    “请问你最喜欢哪一首?”
    “《红日》啊,好带劲的。”年轻人说着就唱了起来,“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泄气,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这年轻人刚唱了几句,旁边一个秃顶的阿伯听见之后也跟着唱了起来:“一生之中兜兜转转/那会看清楚,彷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像是没协助,在某年/那幼小的我,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
    豆大的汗从钟大俊的额头上滴下来,他看着这个长得有些小帅的年轻人和秃顶的阿伯兴高采烈地唱着,素未平生的两人“情投意合”议和的开始合唱:“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让晚风/轻轻吹过,伴送着清幽花香像是在祝福你我,让晚星/轻轻闪过,闪出你每个希冀如làng花,快要沾湿我……”
    等两人意犹未尽地唱完,钟大俊才发现两人穿得也差不多,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