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咐秋菊之后,武清想着是去公主房中呢,还是去杏林苑呢?
“驸马,公主有请!”
一听便是凝香的声音。
武清转身笑道:“嗯,知道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麻将诞生
踏进太平公主的房间,只见太平公主正在饮着茶,一副无聊的样子,崇元有奶妈哺育,自不必太平操心,所以整日里除了看看账本之外,别无他事可做。府中各人都各司其职,她这个主妇就显得有些悠闲了。
“驸马!”太平起身,抱住了武清。
武清本来还想着行礼,看来今天是免了,但太平胸前那两颗肉球实在丰满无比,由于是哺乳期,她那胸器比之以前都大了一倍。都怕有f了吧。
武清赞叹一声,看来今晚有性福生活了。武清说道:“太平,等吏部栓选过后,我们一家人去龙门玩吧。”
“嗯,就听阿郎的。”太平低声道。
武清心思电转,问道:“哪个狼?野狼的狼吗?”
太平笑道:“色狼的狼!”
武清低头,也不理会一旁的宫女,一把扯掉太平的大红诃子,捧住那如香瓜一般的凸起,而后含在了嘴中,满嘴奶香,武清咕咚咚喝下了肚中。
武清大叫一声,“真香!”
太平脸色微红,因为一月以来,要不是武清帮忙吸奶,她每天都无比胀痛。足足吸奶一刻钟,武清才松开了嘴,说道:“真爽,咯!”
竟然打了个饱嗝。
“真的很好喝吗?”太平不明白奶有什么好喝的,但见武清如此喜欢,便心中开心起来。
“人奶啊,怎么不好喝?要不你尝尝?”武清笑道。
“去,哪有自己吃自己的!”太平想到那白色的乳汁竟是自己所产,不禁大感神奇,一时间看向了武清的胸部。
太平公主抚摸着武清的胸膛,说道:“你这胸膛大倒是大了。可就是硬邦邦的一块。”
武清笑道:“喜欢吗,喜欢就多摸摸。”
武清想到,看来这大唐的娱乐得改变一下了,不能这样下去。这样下去。真保不准自己不在的时候,太平公主不给自己戴绿帽子。但是想来想去,这个时代虽然有些娱乐的方式,但都比较枯燥,什么叶子戏、双陆、骰子、黑白子等等。可以玩一时,却不能长久,纵观古今似乎唯有一种娱乐长盛不衰。
麻将!
武清头脑一清,瞬间便作出了决定,整一副麻将出来,让她爱上这种博弈游戏,说不得太平也会乐此不彼。但武清不能肯定,像太平这样非常有智慧的女人,自制力一般是非常强大的。但不试又怎么知道呢?
武清抬起头,说道:“今年印度进贡了不少象牙。天皇和天后赏赐了咱们不少,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你说呢?”
太平笑道:“那象牙顶多也就做个装饰,阿郎想用就用吧。”
武清大叫好,而后吩咐道:“凝香去取笔墨来,是鹅毛笔哦!”
不多时,凝香拿来了笔墨,武清坐于案前,在太平公主奇怪的眼神中,武清握着鹅毛笔,画下了一个长方块,上面画了一个圆饼,第二个依旧是一个长方块,上面画了两个圆饼。。。。。。
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武清画完了一百零八张麻将图案,分别是“万条饼”,每样三十六张,没有东西南北风和白板发财中。一者他以前就不打麻将,对于有风和花的牌不知道怎么打,也懒得去回忆。而四川麻将是最简单的麻将,故而就只画了这一百零八张。
画完之后,武清说道:“叫府中工匠,把那象牙给我按照这图刻出来,记住,一定要打磨光滑,明白吗?”
凝香欠身,拿着图纸就出了房间。
“你这是要做什么?”
武清笑道:“我见你整日无聊,便给你找个玩乐的东西,说不定你会喜欢上的。”
太平白了眼,说道:“你的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不过,表哥你真的有心了,表哥,咱们好久没那个了。”说着说着,声音如蚊声一般。
武清一愣,算算时间,自从生了孩子后,确实没有跟太平恩爱过了,也难怪这妞春心荡漾,“可我们还没吃饭啊,没力气啊。”
“吃我还不够吗,都喝了那么多奶!”太平媚眼如丝。
砰,武清彻底沦陷。
男人,果然经受不住女人的攻势,阵地实在太容易失守了。
不过三日,当一副象牙麻将放在武清的眼前时,武清都有一种回到前世的感觉。
武清立即取来方桌,铺上帆布,而后倒上麻将,一个个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无误,大声说道:“去把杜三娘和董小宛叫来!”
凝香赶紧出去了,太平笑道“你这玩意儿看着也挺好的,上面有图,又有数字,跟叶子戏一样吗?”
武清摇头笑道:“等她们二人来了,我讲解一番,咱们四人边玩边聊。”
不过片刻,二女来到,如今二女刚怀上,有些反应,但不严重。欠身行礼后,武清赶紧说道:“快来坐下。”
于是三女都坐在方桌三面,见中间是一块块的象牙,有些疑惑,却不问。
武清这才说道:“这玩意儿呢,是我突发奇想而做,我把它叫做麻将,麻雀的麻,将军的将,这每一张呢,我把它叫牌,总共是一百零八张牌,分三种花色,为万条饼。”
武清举起了一张,上面画着七个饼,便说道:“比如这张牌呢,我叫它七饼,即七张饼子。”
于是武清给三女讲起了麻将,讲解了足足半个时辰,而后他们便开始洗牌,码牌,掷色子,定庄家。
三女都是聪颖之辈,刚开始第一圈都比较生疏,武清随便和牌,可等四圈后,他有些招架不住了,等到了第六圈后,他脸都绿了!
“小鸟!”武清谨慎地打出。
“和了,清一色!”太平笑道,“等着你的小鸟呢!”
武清郁闷了,说道:“哥哥的是大鸟,好不好!”
太平俏脸一红,也不说话,她是武清上家,所以武清继续摸牌,居然摸到了一饼,见牌面上已经有两张一饼,便放心打出。
“大饼!”
“和了,清一色!”杜三娘不好意思地笑笑。
武清大怒,盯着杜三娘,说道:“你那里大吗?”
杜三娘不说话,她是武清对家,所以又轮到武清摸牌,随手摸起,一看,竟然是一万,但他正好绝万牌,只好打出。
“一万!”
“和了,清一色,嘻嘻!”董小宛那张冷眼的脸上露出了花开一般地笑容。
武清站起身,指着三女,说道:“你们,你们,一人一次!今夜哥要大被同眠!”
看着愤怒地武清,三女咯咯直笑,此时夜已深,正是睡觉之时,头顶十余颗夜明珠照亮了整个房间,三女的身上,似乎披上了一层光芒,一个个笑靥如花。
武清大笑三声,大被同眠的幸福时光,竟然时至今日才得以实现,这怎叫他不热泪盈眶。
缓缓地三女并排跪伏到那超大胡床上,武清大笑一声,如饿虎扑食一般,猛扑而上。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吏部铨选
七日后,放榜这一日。
武清没有上朝去,而是请了假。因为樊梨花生产了。
此时房间里传来了樊梨花撕心裂肺的声音,这都半个时辰了,都没生出来,这不是难产吗?武清焦急地等待着,诸女也面露焦急之色。
武清不能再等了,赶紧对姜出尘说道:“看来稳婆不行了,你快跟我进去,用你的金针试试看。”
此时门开了,稳婆满头大汗,说道:“驸马爷,难产了,胎位不正,出了一半,出不来了。”
武清惊呼一声,说道:“保大人啊!”
而后直接拉着姜出尘便踏进了房间,看到了床上脸色惨白的樊梨花,武清紧紧地拉住了手,姜出尘取出布囊,而后在腰间,脐下等穴扎上金针。
“花姐,千万撑住啊。”
樊梨花点点头。姜出尘说道:“花姐姐先侧身,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把胎位给扶正了。”
武清帮忙,姜出尘这里按按,那里捏捏,反复几遍后,姜出尘说道:“范姐姐现在用力,一鼓作气!”
樊梨花明白要是自己不努力,那将是一死两命,用尽了全身力气,随着那最后一丝力气被抽走后,一个哭声洪亮的男婴降世!
武清取名武崇勇。
而这一天,薛仁贵选择死去。武清得知消息后,也已经是三日后了。
薛仁贵之死,是大唐的损失,突厥听说后,狂欢三日三夜,更加嚣张。天皇追封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准许返乡归葬。命程务挺为右武卫大将军,抗击突厥。
第二日一早,崔知温平静地再也没有起来,满朝悲伤。据说前夜他还御女二人。天皇追封为荆州大都督。以宰相之礼厚葬。中书令由左庶子薛元超兼任。
连日来竟然死去两名重臣。天皇的病情日重,令太子监国。徙相王轮为豫王。更名李旦。
武清则是来到了吏部选院,对十八名进士进行铨选考核授官。
毫无疑问,清心书院这一次进士及第七名,占据了小半。这让天下不得不承认清心书院已经走在了官学,甚至是国子监和太学的前面。
试想一下,大唐每一年取进士也不过二十人左右,最高也不超过五十人。而清心书院这几年来,每一年都要那么十人左右,这如何不让天下震惊。令那些名门望族震惊,要知道名门望族的家学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老师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大儒级别的人物。而清新书院。天下人可不认同他是大儒,而且武清的理学思想,也渐渐被天下文人知道,虽不知理学到底为何物。但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武清绝不是大儒。
不是大儒的人,创办的书院,竟然能够每一年有那么多的进士份额,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于是天下文人开始研究理学,天下的大儒们也研究起理学,他们纷纷向洛阳进发,向清心书院进发。
武清和魏玄同都是吏部侍郎,所以铨选就由他俩来负责。
铨选首先看的是“身”,即铨选者的相貌身材,如果有残疾或是丑陋不堪,这是不行的。其次是“言”,即铨选者的语言能力,有口吃、表达不清,言语混乱等等,是不行的。第三是“书”,即铨选者的书法字迹写的如何,字写不好,想要做官也是行不通的。第四是“判”,即看铨选者的文章是否通顺。这四项标准都符合了,那么接下来再看看德行,若德行相同,接着看才能,才能相同,则看功劳。如此便可授官,六品之下直接由吏部尚书和侍郎依照缺额授官,并呈报门下省批复。五品之上则是由宰相提名交皇帝审查,三品以上则是皇帝敕封,中书门下审查。
当然,凡是新晋进士,都一般先由吏部授官,这里要除去别头试的皇亲宗室。
第一个进来的便是姚元崇,此人年已三十三岁,进来便觉得其人步履稳健,不骄不躁,是一个可堪大用之人,就这样貌体格,算是已经过关了。
“草民见过侍郎!”姚元崇躬身行礼。
很明显,姚元崇言语没有口吃,而且非常流畅,懂礼数,算是“言”过了。
武清笑道:“你且当场作文,如今春耕开始,就写一篇春耕的文章。”
姚元崇躬身领命,而后坐于书案之后,心中想到,此地有两侍郎,看样子武侍郎似乎更高一些,而武侍郎所倡导之理学,更是让人佩服,这春耕可不能作成骈文。心中有了定计,便写下了他所见到的春耕。
不过盏茶功夫,姚元崇写罢,交给了武清,武清看到,上面写了春耕之前需要注重的步骤,以及通过辨识天候,来播种。这是一篇说明文,逻辑合理,思路清晰!
武清大叫一声,“好文章!”
魏玄同笑道:“侍郎,让魏某看看。”
魏玄同看罢,不住点头,却也没说话。但“判”这一步是过了。接下来核对了姚元崇的家世,德才、能力、功劳等等,姚元崇都对答如流。
魏玄同问道:“侍郎,姚元崇可授何官?”
有主事书判记录全过程,武清翻开卷轴,看到长安县竟然缺了一位县令,便想了想,说道:“姚元崇才学能力极为出众,我看就授个长安县令吧。”
“正六品!”魏玄同一愣。
武清笑道:“姚元崇完全当的,好了,姚元崇,你先下去吧,先等候消息,若门下通过,你就到礼部学习礼仪。”
姚元崇心中巨震,对武清之感激,溢于言表,正六品上的长安县令,有多少人能够一及第便能当上的。于是大礼参拜后,便退出了房间。
魏玄同笑道:“武贤弟啊,你可真够大胆的,这姚元崇的能力才学都不错,可一下子授了六品,就怕他骄傲啊。”
武清笑道:“没事,若在长安县令上,真没所作为,他的官途也就走到头了。”
魏玄同点头称是,没错,若在长安县令上每年考绩都是中,要么降级,要么解官。这是没办法的,除非有皇帝亲自敕封。
接下来是萧嵩,对于这个年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两位侍郎还是多了些期待,能够在如此年纪及第,也是不简单的。
萧嵩是武清得意门生,所以武清要回避,由魏玄同来对策。没过多久,萧嵩便出去了,武清摇了摇头,尽管才学不错,但他在里间听得出,还是略显浮躁,心性不够老练沉稳,授一个史馆校字已经不错了。
接下来是宋璟,对于宋璟,武清充满了期待,因为他是这一次科举的状头。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吏部铨选(续)
片刻,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书生打扮的青年走了进来,他步履稳健,面目俊朗,算得上一表人才。
“学生宋璟见过大人!”躬身行礼,非常谦逊。
武清说道:“嗯,不错,到那边写一篇关于春耕的文章。”
又是春耕!
宋璟曾拜读过武清的文章,故而对于理学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武清喜欢务实,于是他沉思片刻,执笔在手,便奋笔疾书,不过盏茶功夫,一篇关于春耕的文章交到了武清手中。
武清仔细看了下,文章介绍了春耕的准备阶段,以及播种阶段需要注意的东西,但却运用了华丽的辞藻,武清皱了皱眉,说道:“文章写的不错,但既然是写实的文章就应该去掉华丽,保留最简单最直接的东西,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不过还是很不错。”
宋璟躬身行礼,说道:“老师批评的是,学生记住了。”
接下来便是魏玄同问了下宋璟的出生,才德、能力、功德等等,而后看向武清,问道:“侍郎,这宋璟该授何官职?”
武清笑道:“这汝州的义昌县缺个县令,就授个县令吧。”
义昌县算是上县,按照品级就是正七品下,魏玄同觉得还是有点高了。便问道:“这义昌令是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