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卜奇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卜奇缘-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人在房中联诗,那些侍女仆妇一旁观之,俱各暗笑道:“好一对道学先生,不是出对就是作诗。”
  有一乳媪颇知趣,上前向二人道:“常言说诗酒风流,佳人才子,你二人真不愧此称。有诗不可无酒。”忙摆了果子碟,放下杯箸,斟上两杯酒,请屈生小姐对坐饮酒。
  二人只得归坐略饮数杯,吩咐收去。于是侍女们铺好了床,备下茶水,大家散出,将门带上,那房中二人不用说,不过同入罗帐,成就了百年夫妇。
  次早起来梳洗已毕,一同到吴公夫妇前请安。吴公即同屈生至书房中用点心,小姐在夫人房中坐下叙谈,慢表。
  且说屈生正与丈人说话,忽见家人手持一封书信走进书房,口称:“姑老爷,这是青阳宫送来给姑爷的信。送信人道不要回信,他已去了。”说罢将信递与屈生。屈生接过信来,忙拆开,才知是夏老先生的信,书云:慕曾贤契足下:自春间不期而遇,遂成莫逆,承君不弃,以我为师,数月以来,聚首谈心,前日又承厚赠,足见交情日厚,相知愈深。仆现倦鸟思归,恰好咋日途遇山中故友,约与同行,今早动身,暂回峨眉去矣。明春拟南游吴越,一开眼界,凡山明水秀之区,即仆栖止勾留之处也。足下天性诚实,才学淹通,明春联捷,必入词垣,此后当迁居秦中,三年之后,西方戎首将有蠢动,足下将奉命专征,不知者将以为祸,岂料五等之贵即在此时。仆彼时当遣弟子来营,助君一臂,半路为难之际,正仆书到之辰。一览信函,即知原委,守口如瓶,足下其有意乎?然而此中数定,消息终通,不如此不为奇,不能显矣。努力自爱,相见有期,临别留此,藉代面言。分袂匆匆,不无怅惘,顺候侍祺,友生夏六奇顿首。
  屈生看罢了书,不觉惊异,回思受恩未报,临别并未见面,此后何日重逢?想到其间,不禁垂泪。
  吴公一见,忙问道:“此是何人书信,贤婿为何垂泪?”
  屈生闻言,只得将夏老先生之德,又治好母病,平素教他做人的道理,真是言如金石,令人感激一说,单瞒过改写八字一节。吴公随要过原书细阅,未能全解,对屈生道:“据此人信中,俨然未卜先知,可惜已去,不然大可以请来为我算命。可惜早不曾知呢,如今想要再会,只怕难了。”
  屈生道:“那人行踪无定,到处勾留,他日遇着亦未可知。如日后相遇,婿必延致而来。”吴公道:“如此甚妙。”
  正说话间,内室夫人请吴公进内有话说。翁婿二人于是入上房。
  书要剪绝为妙,夫人请吴公,是为三朝小姐谒见婆婆,须配礼物,因此与吴公商议。夫妇议定,到了三朝,屈生夫妇乘轿,下人肩挑礼物来租寓,小姐出轿进内,与屈生双双参拜老母。那徐老安人见了吴小姐,真是喜从天降,梦想不到今竟果然,只喜的话都说不出来,拉了小姐的手看了又看,小姐长小姐短十分亲热。是日早已备下酒筵,夫妇与老母同饮,天晚方告归。
  不知不觉已过了半月,吴公早已替屈生择定入都吉期,早派了得力妥当的家人护送。那家人一王升一李贵,李贵是马夫出身,孔武有力,途中可以御侮。吴公又写了几封书信,交屈生带京投递,凡给信之人多半显者,信中托其照应女婿。
  行期已定,于冬月十九日动身,先期吴公设筵替女婿饯行。屈生那几日搬回家中相依老母。十八日小姐体己与屈生饯行,屈生向吴小姐道:“此行毫无内顾之忧,老母在家有小姐代我侍奉,必能养志承欢,学生先此拜谢。”说罢忙深深作揖。
  小姐忙还礼万福道:“此妾分内之事,君家放心,无须多嘱。但此去正值三冬,一路风霜雨雪,衣食寒暖,诸望珍重。抵京后速寄平安家书,以慰老母。”命婢女取出四封银子,小姐道:“这是白金二百两,此项银两君家带在身边,以备缓急。至家中用度,旅费盘缠,家君早已代筹,君家不必挂念。”
  正说话间,吴夫人来到,夫妇二人忙迎接进房,夫人也就入席,斟了三杯酒,命乳媪递与屈生。夫人道:“愿贤婿连中三元。”屈生饮干了酒,称了谢,夫人于袖中出一红纸包云:“内系赤金三十两,贤婿可藏于身边,各有要需。小女数日后,当择一吉期搬往租寓,侍奉令堂老夫人。老身时常到府照应,贤婿放心。”
  屈生闻言,连忙叩谢,收受赤金,心中无限感激。是夜回家辞别老母,那老安人叮嘱了一番路上保重,早寄平安家信的话。
  次早拜别了老母,复进衙叩辞岳父母,揖别小姐,用了点心,伺候已齐,屈生乃在大堂上升舆起行。行李等件自有人押着同走,出了四川省城北门,竟奔京师大道而来。吴公遣人送至首栈新都县,次日方回。当日还有饶老师与抚院署中几位幕友送行至城外,不必细表也。
  且说屈生进京会试,到底吴公给了多少盘费?原来吴公交给王升纹银三百,是作路费,外有汇票一纸,计银千两,在京中兑换,以备会试后使用。列公,屈生本是一个寒士,一朝交运,既得美妇,又中举人,更兼泰山助以川资,丈母妻子复赠以赤金白银,此所谓平地升天了。闲言少叙。
  再说屈生一路晓行夜宿,赶栈而行,方到十二月初,已抵陕西省城。王升来禀道:“此系主人故乡,城中有旧宅,现有本家二老爷居住,主人有信,姑爷须亲自去拜二老爷。”
  屈生应允,住店后换了衣冠,命王升领道,屈生写了侄婿名帖,拜见那吴二老爷。彼此见了面,叙了亲谊,那吴二老爷年三十余,夫人程氏同庚,有二子,见了屈生,一定要留住一日,屈生辞不获命,次日吴二招饮,盘桓了一日,当即辞行。吴公亲至店中送行,又送了路菜,屈生收下,谢别上路,往京师而来。几时入都,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回 屈子路上过新年 慈母家中谈旧事
  话说屈生在陕西长安城中住了两宿,不敢耽搁,雇好了车即行上路。此时正值隆冬数九,日短夜长,虽天气连日晴明,未遇雨雪,而时近残年,道上恒多暴客,车夫不敢赶栈,开车须俟日出,住店不等黄昏。
  走了数日,过了黄河,出了潼关,已行至山西地界。
  那一日忽然变了天,北风大作,彤云蔽空,车夫道:“这天快下雪了。”连忙赶到宿头,投店住宿。用过晚饭,大家围炉而坐,尚未安歇,天已下起大雪来了。一阵紧似一阵,霎时已数寸厚矣。
  车夫道:“这雪一时难止,明日是万不能走的了。幸亏此地是个大镇市,打住几日不妨,要买甚么都有。”
  屈生与王李二人道:“虽然下雪不比下雨,天寒地冻并无烂泥,如何竟不能行路?”
  车夫道:“我们巴不得早到京师,谁愿在路上打住?无奈老天要作对,那可说不得耽搁了。地冻原不碍开车,但是那坑坎低下之处都被雪盖上,谁看的出?赶了车去,闹个乱翻了车,谁的干系?”
  主仆闻言,一齐点头道:“这话不错,只好等雪住天晴,有别人车过,我们跟着他走,那就万无一失了。”
  当夜无话,次早起来看时,那地下雪足有一尺深,天上仍在雪飞,不过渐渐小了。屈生梳洗已毕,吩咐店小二:“今日天冷,须多打些酒来,再有处买鸡鱼否?”
  小二道:“鱼无处买,鸡买得出来。”
  王升遂令小二去买了一只母鸡,宰了白炖,沽了一大瓶酒。屈生于是取出笔墨笺纸,坐于炕上,就在炕桌上作起诗来。乃是途中遇雪,口占五古一首,诗曰:三冬天气寒,驱车上长安。
  天公忽飞雪,一望白漫漫。
  车夫缩手立,口称行路难。
  无奈住旅馆,斗室暂盘桓。
  回忆故园景,有人代承欢。
  甘旨不虞缺,慈颜定加餐。
  我今在道途,孑然形影单。
  时有思亲泪,背人手暗弹。
  出仕为显扬,分离总心酸。
  羡彼老莱子,骨肉永团圆。
  屈生吟罢了诗,开门一看,见雪已止,微露日光,天色已近日中,忙催店小二快拿早饭来吃。小二答应,略停半刻,小二才进房摆放杯筷。见王升暖了酒,小二端了白炖鸡,还有别样菜蔬。屈生因天寒,旅寓无聊,欲借酒消遣,于是放量饮酒。约尽了十余杯,方才吃饭。话休烦叙。
  是日晚间,屈生复沽酒痛饮,且命王升李贵二人及车夫亦给以酒,同谋一醉。次日天晴,黎明起来,算明店帐,开车上路。
  那日行至直隶交界,已是腊月下浣。屈生催促车夫道:“此去京师还有七百余里,后日即是除夕,如何能赶到?”
  次日赶栈,到了三十日,方到保定。但见家家桃符焕采,户户爆竹有声,已是过年景象。屈生只得在栈房住下。王升李贵齐说道:“明日元旦不便行路,且在此间过年,打住三日。初三日再走罢。”屈生只得应允。
  是晚店主人作东,请店中客人吃年饭,大家热闹过年,直吃到半夜才散席,这且按下不表。
  再说四川省城,屈母自从屈生入都后,那吴夫人亲来会亲,吴小姐择了吉日,搬至租房侍奉孀姑,同居一室,左右不离,曲意承欢,并无贵府千金习气。体贴周到,胜过自己亲生女儿。那老安人喜欢的不住口念佛,说:“这不知是几生修积,才遇着这样贤孝媳妇。”婆媳无事谈谈家常,往往说到更深方才安寝。
  那时正是十二月中浣,日短夜长,灯下无事,小姐问起屈家旧事,当日太婆在日有无姑母,公公兄弟几人,如今本家与至亲川中尚有何人?要请婆婆详示。屈母道:“当初我过门时,太婆年已半百。闻说只生你公公一人。太公当日是岁贡生,教了四十余年书,门生不少,姓名都记不清。你公公自从十六岁进学,寒窗苦功,下了无数科场,难登虎榜,仅食廪饩,郁郁成疾,四十六岁就做了古人。被时师鲁才十二岁,家无担石之储,只有一所住房。无奈,我昼夜纺绩,并替人浆洗衣服,勉强支撑。师鲁十八岁进了学,这几年在庙中训蒙,岁有束修,渐得温饱。如今师鲁又侥幸中举,又蒙亲家大人提拔,小姐不弃寒门,降尊忘贵,下嫁我儿,这真是我梦也想小到的。”
  吴小姐又问道:“婆婆娘家还有何人?母舅舅母现在否?”
  老母道:“我娘家只有一个兄弟,记算年纪四十余岁,也进过学,二十年前在参府蒋公署中办笔墨,后来蒋公升任福建副将,吾弟随往,一去杳无音倍,未卜存亡。徐氏香烟止此一脉,言之可叹。”
  吴小姐道:“母舅去福建人无音信,难保不因迁徙无定,道里迢遥所致,或者已在闽中安家立业,也未可知。将来细细访问,终久必得其详。”
  老母道:“但愿如此,即是徐门中之幸也。”
  小姐又问道:“闻说那位夏老先生,既精于算命,又能行医,婆婆有病全亏他看好。可惜此人已去,不然家父大可以请他算命。那时婆婆患的是何病症,夏先生用何药治好?”
  老安人听小姐说到这里,心中暗说,这说话到要留神,不要露出改八字一事。遂带笑开言道:“说起我那得病的根由,还是因你小姐而起。”
  吴小姐闻言惊异道:“怎么婆婆患病,是因媳妇而起呢?”
  老安人道:“说起话长,三月间草堂寺牡丹盛开,小姐那日同你令堂到寺中看花,寺之前后左右邻居闻听巡抚夫人小姐要来看花,人人都想瞻仰。彼时老身正在寺之左近居住,亦随同邻妇至庙门等候,欲观详细。后来轿子直抬进庙去,仍然看不见,于是老身竟想要同一老妇进庙去看。不期庙门外有差役把守,见我们要进去,那差役登时变了脸,喝道:”你等是甚么人,竟敢往里乱闯?快回去罢!再要在此吵嚷,只怕要讨无趣。‘声色俱厉,令人难堪。那时深悔不该来看,速即返舍,因想道:男子有贵贱之分,妇女似无分贵贱,殊不知一贵一贱,亦判天渊,我等抛头露面,欲识贵人一面且不能,命也何至于斯乎!越想越气,因此得病,卧床三日,饮食不思。你夫着急,才请夏老先生来看,那夏先生一诊脉就知受病源委,说来如见,因给了一丸药,又劝我不必生气,包管数月之后,吴小姐来做媳妇。老身不信,他说婚姻大事关系三生,那吴小姐与令公即已结下三生之缘,应在今日完聚。事后方知,此时说也不信。他遂荐一朋友替师鲁算命,约定那日进城去取八字,不知怎样凑巧,竟闯了尊大人道了,蒙大人不以为罪,从命作诗对对子,遂成姻眷。如今老身才知道,我儿八字原来与小姐同年同月同日,只差两个时辰。这八字怎样好老身不懂,老身心中仍有放不下处,只恐我儿无才不能建功立业,难膺五等之封,仅做一下僚末吏,何以对施恩之岳丈,贤孝之娇妻?此真可虑也!“
  小姐道:“婆婆莫说这话,人生在世,只要伦常无憾,品行端方,心术正大。纵终于老农老圃,亦有荣施。若辱身贱行,附势趋炎,就是身为宰相,爵袭公侯,不过是患得患失之小人,又有何取?郎君能安贫守道,不慕荣华,在家孝母,出仕自能忠君,文章经济,不外诗书,即五等之封,亦意中之事,何足为奇?惟那夏老先生是个奇人,一去无踪,可惜不能再遇!”老母闻言心中大喜。
  光阴易过,不觉除夕到来,少不得料理过年,不必细述。
  再说屈生在保定过年,于正月初三日起行,初七日抵都,在西河沿升官店暂住。屈生投店后忙开发了车夫脚价酒钱,检点行李什物,于是取出吴公带京信函来看,择了一封最要紧的信,不是别人,是寄与朱少司马的,他与吴公是联襟,屈生此番去,一是投信,二者可以会亲。
  不知往见朱公,见了面相待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回 入都门侨寓旅店 谒姨丈开阁留宾
  话说屈生取出吴公带京信函观看,见有致朱侍郎一信,外有夫人小姐带呈物件两包。吴公当日曾说过,朱公是联襟,其夫人乃吴夫人胞妹,屈生礼应以姨甥婿礼往见,诸事可以照应。屈生检出这封信与王升商议,配了几样川中土产并吴处两个包裹,写了姨甥婿红柬,命王升雇车同去。王升早已打听准朱公住处在延寿寺街,西河沿去不远。少时车来,屈生衣冠整肃,王升将物件信函放在车内,屈生登车,王升跨沿,往朱宅而来。
  那朱公是甘肃人,由翰林充上书房师傅,升任兵部左侍郎,名锡瓒字璧斋,年近五旬,有二子,长良佐,次良辅,长子已娶妇陆氏,次子聘许氏,尚来过门。朱公为人慷慨好客,家本巨富,在朝为官,接物待人宽厚和平,人称为长者。夫人丁氏少公六岁,为人柔顺,待仆婢有恩,惟有两个公子天资愚鲁,年已及冠尚不能文,现在请的江南名士程先生教读,那住房是十年前置买,中有花园,修的十分整齐,园中书室有数处,自然幽雅,松竹掩映,花木参差,朱公每公退余闲,优游其中享受清福,不必细表。
  且说屈生车已到了朱宅,主仆下车,相烦门上通报。王升将信函物件交与门上,说明来历,那门上忙携了信物入内禀报。不多时出来说有请,在前引路来至书房,屈生进去坐下。少顷朱公出来,屈生忙站起立于下面,口称:“姨丈大人请台坐,甥婿参拜!”
  朱公道:“既是至亲,只行常礼罢。”
  屈生已跪下叩拜,朱公连忙跪下还礼,说:“不敢当,快请起,何须如此客气?起来让坐。”
  朱公正欲问话,屈生道:“甥婿还当进去叩见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