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请上船吧。”
  莫理循得意的晃了晃手里的那封信,一副救苦救难的模样。
  “冯队长,熊将军,你们都是真正的革命者,能够与你们同行,我非常荣幸。那艘‘瓢虫’号虽然是艘小船,但装下我们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上船之前,还请诸位将军装换下,贵国的战争状态尚未正式结束,英国目前仍在维持着中立,英国的军舰显然不方便搭载贵国的军人。”
  “机器装得下么?”冯如问道。
  莫理循指了指身边那位醉醺醺的法国船长,说道:“本来是装不下的,不过,贝松船长正好有一艘驳船,只是没有动力,看在英国和法国的友谊的面子上,领事先生同意用炮舰拖带驳船航行,当然,条件是此次航行的煤炭需要由货主提供。先生们,你们这就去联系购买煤炭吧,记住,英国军舰一向使用优质煤炭,这不仅是规定,而且也是大英帝国的面子问题,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臭规矩真多。”一个光复会的军官嘟哝了一句。
  熊成基倒也干脆,向一名手下嘀咕几句,那人便转身离去,联系煤炭事宜去了。
  “请问,你们能带上我们一起去武汉吗?”两个头裹绷带的青年走了过来,向谢缵泰和冯如恳求。
  这两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刚才挨打的那两个北方南下的学生,两人头上的绷带还是谢缵泰和冯如帮着包扎起来的。刚才两人和几个同样年轻的学生一直跟着谢缵泰等人,此时见他们即将上船,于是过来打听。
  “你们也去武汉?”熊成基问道。
  一个青年说道:“本来我们南下就是去投奔共和军的,但是因为中日交涉的事情在南京耽搁了几天,我们现在就去武汉,我们要去参加共和军,我们要去学习新文化。放眼天下,偌大一个中国,也就只有共和军有实力也有决心保卫咱们国家,中国要想不亡国,只有靠共和军了。”
  “收下你们了。”
  谢缵泰想也没想就点了头。现在的湖北武汉已经成了知识青年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每天都有大量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向武汉进发,武汉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将这个时代最进步的力量团结在自己身边,而共和军也是来者不拒,无论是军队还是厂矿,都需要这些人。
  听了这话,青年们欢呼雀跃,当下派了两人回旅馆收拾众人行李,其他人则留在这里,继续向谢缵泰打听武汉的种种新气象,反将安庆首义功臣熊成基冷落下来。
  光复会的那班军官人人神色黯然,革命走到今天,最出风头的不是光复会的嫡系势力,而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赵北,这确实有些让人尴尬。
  “瓢虫”号虽然是艘小炮舰,但装下几十个额外的乘客还是很轻松的,熊成基与谢缵泰、冯如、莫理循、法国船长合住一间水兵舱,其他人则挤在机器舱和过道里,至于那些机器和飞机,则装上了一艘锈迹斑斑的铁壳驳船,依靠两根钢缆系在炮舰尾部,由炮舰拖带而行。
  自从上了船,莫理循就开始了他的本职工作,先后采访了冯如和熊成基,谢缵泰则被他晾在一边,至于那位假扮货主的法国船长贝松先生,则在干掉了一瓶英国舰长送给他的龙舌兰酒后就倒在地板上呼呼大睡,那震天响的鼾声一直传到舱外,直到炮舰的锅炉积足了蒸汽,开始带动蒸汽机运转,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才将这鼾声打压下去。
  炮舰驶离码头,缓缓加速,拖着那艘盖着帆布的驳船向长江上游驶去。
  谢缵泰走到船舷边,从那扇打开的舷窗向外望去,江面上的船只很少,而且全部悬挂着外国国旗,看起来北洋军不仅征用了华商的轮船,也征用了那些古老的帆船,平日里繁忙的航道顿时显得有些冷清起来。
  “都在打仗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静下来?共和是立起来了,但这天下却仍是乱纷纷一片,君宪派诸君也未必没有道理啊,这个国家还是需要一个乾纲独断的领袖的,一盘散沙,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这个都督看那个司令不顺眼,那个司令看这个都督不顺眼,谈不拢,就只好战场上见了。明亡清兴,天下乱纷纷了几十年,现在满清倒了,天下又乱套了,只是不知这场乱子什么时候才会平息下来。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看着一艘装满士兵的大木船掠过船侧,谢缵泰无奈的叹了口气。
  第238章 上校营长
  天气很好,能见度极佳。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具绿色的氢气球,气球在五百米的高度缓缓的向东北方飘去,渐渐升高到五百米,然后,两个小黑点从气球下吊着的竹筐里跃了出来,直挺挺的坠向地面,两秒钟后,从那两个小黑点上绽放出两朵白色的“花”,提着小黑点,飘飘荡荡的缓缓落向地面,在微风的作用下,最终降落到了一座山包后。
  校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刚才仰头向天空张望的众人与同伴交头接耳,多数人的神情显得十分兴奋,这些人都穿着共和军的军装,戴着精锐部队的船形帽,但与别的部队士兵不同的是,他们的左臂上都佩带着一个黄铜质地的鹰形臂章,在阳光下闪着金色光芒,十分耀眼。
  在掌声中,赵北放下了望远镜,长嘘口气,对站在身边的蓝天蔚和蒋方震说道:“没有怯场,很好,应该给那两个士兵颁发勋章,这可是咱们第一次用真人跳伞啊。”
  “可惜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做飞行员。”蓝天蔚说道。
  “这东西给飞行员用确实不错,如果飞机失控,飞行员就能靠降落伞安全降落。”蒋方震赞许的点着头。
  “降落伞可不只是飞行员用得着,步兵也是用得着的,只不过现在的航空技术达不到罢了,想象一下,用几百架大型飞机一次运送数千名伞兵,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空中突击,占领战略要地,控制交通命脉,那将是多么壮观的战争画卷啊。”
  赵北长嘘短叹了一阵,由于现在的飞机实在无法承担远距离输送兵员的任务,而飞艇又使用不便,所以,他的空降兵之梦也只能是一个梦,只要能让每一个飞行员都学会跳伞,他就心满意足了。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降落伞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发明出来,用来装备热气球和氢气球飞行员,只是由于过于笨重,所以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即使是欧洲,也没有几个人跳过伞。
  上次共和军出动飞机空袭成都,在返航时因为一侧发动机起火差点机毁人亡,接受教训之后,赵北决定设计一种轻便实用的降落伞,用来装备气球和飞机飞行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实际上,共和军的气球队就有几具降落伞,那还是进口气球时附带的,不过一直没怎么用过,甚至没有拆封,直到赵北决定设计飞行员降落伞,这才将那几具气球队的降落伞调过去研究。
  作为一个伪军事迷,赵北曾经仔细研究过二战飞行员装备的几种降落伞,虽然一些细节已记不太清楚,但边琢磨边修改,召集一帮织工,用四川的柞绸为原料鼓捣了半个月,到底是制造出了几个样品,至于能不能使用,就要看实验了。
  实际上,在成都的时候就用假人实验了一次降落伞,之后赵北又对降落伞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进,本打算仍在四川进行真人跳伞实验,但由于急着回湖北,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才亲自主持了第一次真人跳伞实验,地点是汉阳城外西北郊,参加实验的人也不多,除了飞行队的全体学员之外,就只有参谋部的几个军官和气球队的官兵。
  充当实验品的是两个卫兵,本来飞行队里有不少人愿意执行这一任务,但考虑到飞行员培养不易,赵北还是决定从自己的警卫营抽调志愿者,而奖励就是批准实验者在完成跳伞实验之后到基层部队去充任军官,至少也是个排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警卫营报名的有五十多人,连营长田劲夫也报名参加,结果只好采取抓阄的方法抽出两个士兵。出于安全考虑,两个伞兵都背了两个伞包,屁股后面的是主伞,胸前是备用伞,万一主伞打不开,必须立即打开备用伞。
  值得庆幸的是,两人的主伞都顺利打开,而且平稳降落,这对于士气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对于那些飞行学员来说,这降落伞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这,也正是赵北命令他们前来观摩的重要原因。
  而在此次跳伞之前,那两个志愿者仅仅接受过极其简单的训练,如果放在后世,两人是绝对没有资格跳伞的。
  除了飞行员要装备降落伞之外,氢气球飞行员也必须装备,而且气球队的规模也要扩充,五具德国制氢气球已经由东非运到武汉,在飞机普及之前,它们将进一步提高共和军炮兵的侦察和校射能力,尤其是远程炮击精度作为“黄州阴谋”的一部分,德国答应出售的二十门远程榴弹炮已经在运往中国的路上,用不了多久,共和军就将拥有超越北洋军炮兵的重型装备。
  作为穿越者,赵北深知炮兵火力在这个时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对于共和军的炮兵建设他投入了太多精力,疯狂的对炮兵装备进行升级换代,不仅打算淘汰所有的旧式架退炮,甚至准备淘汰一部分射程不足的管退炮,不过目前来说,由于财政困难以及汉阳兵工厂的技术水平所限,炮兵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这需要时间,但赵北也知道,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再过几年,等欧洲大战爆发之后,欧洲列强就无法再分心亚洲事务了,到了那时候,就是远东小列强日本为所欲为的时候,鉴于他本人与日本之间的龃龉,他不敢掉以轻心。
  “时不我待啊。”赵北重重叹了口气,却让身边的蓝天蔚和蒋方震有些莫名其妙。
  一队骑兵扬尘而来,在校场辕门外停住,骑兵们跳下马,一路奔跑,领头的是警卫营长田劲夫,一到赵北跟前,他“啪”的两腿一并,敬礼,大声喊道:“报告总司令!两个伞兵安全降落,人和伞全都安然无恙!”
  赵北向田劲夫身后望去,一排卫兵站得笔直,那两个充当实验品的卫兵在队列中昂首而立,一脸的得意,见总司令望向自己,两人一前一后走前一步,敬礼,也喊了两嗓子。
  “职部祁金彪,已按司令命令完成任务,请司令训示!”
  “职部杨奔,已按司令命令完成任务,请司令训示!”
  “稍息!”
  赵北回了礼,说道:“干得不错,你们的功劳先记上,现在咱们没有合适的空降兵勋章,等将来勋章制好了,再给你们补发。别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我答应你们的事也绝不会食言,回去收拾收拾,下午就跟着蓝参谋长下部队,祁金彪跟了我差不多半年,军衔是少尉,也上过随营军官速成班,虽然现在没毕业,不过做个连长还是凑合的,军衔提为中尉,至于杨奔,就委屈你做个排长吧,我推荐你去军官速成班深造,至于军衔嘛,可以提为准尉,等从军官速成班毕业,再提为少尉。”
  “谢司令!”两人立正,敬礼,后退一步,回到队列之中。
  “报告总司令!职部也请求下部队带兵!”田劲夫喊道。
  “你?还是先把我的警卫营管好再说别的,啥时候单兵素质赶上了特战营,啥时候我就让你去带兵打仗。”赵北慢条斯理的哼了哼。
  “别怕没仗打,告诉你,跟着我,以后的仗少不了的,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战争的时代!”
  “特战营现在已经是特战团了,总司令,我的警卫营也该扩充一下了吧?反正人已经够了,总共两千多号人,足够整编两个团的,再从各部队挑点兵,那就是警卫旅了。”
  田劲夫只好退而求其次,反正赵北也早就打算扩充警卫部队,不过相比之下,朱大牛的特战营更受关注一些,在四川的时候就已经正式扩充为了一个团,装备也是共和军所有部队中最好的。
  “你以为那一千多号人是给你准备的兵?那都是识文断字的专业宪兵!在你手下只不过是强化训练,等训练合格了,就另组一支宪兵部队,交给吴禄贞指挥。”
  赵北白了田劲夫一眼,这个警卫营长什么都好,就是官瘾太大,嫌“营长”不好听,总想换个“团长”、“旅长”的干干。不过话又说回来,田劲夫现在的军衔是上校,当初与他一同跟随赵北首义安庆的那些军官现在不是团长就是旅长,相比之下,田劲夫以上校军衔充任营长,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他的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放眼全军,“上校营长”还真就只这么一位。
  “放心,等吴禄贞的宪兵队组建完成,我就批准你扩编警卫队。”赵北顺便安抚了一下这位颇觉委屈的卫队长。
  提起吴禄贞,赵北想起一事,于是扭过头去对蓝天蔚说道:“说起吴禄贞,你的这个学长倒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四川回来后,一有机会就在军官速成学堂的战术课上对德国战术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也不怕别人耳朵里听出茧子。虽说他兼着军官速成学堂的副校长,可是他同时也是宪兵司令,管着军容军纪,这才是他的主要工作,我现在之所以没在军校里安排他的课,就是为了让他不分心。现在是我的警卫营在帮宪兵队维持军纪,等将来专业宪兵部队组建完成,我看他还有没有闲情逸致在军校里指点江山?你和他交情不错,得空好好跟他说道说道,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宪兵司令,可不只是杀人这么简单的,军纪的维持也不能仅靠大刀、关禁闭。”
  总司令这话说得可不怎么客气,不仅蓝天蔚有些惊讶,就连平时与吴禄贞不怎么来往的蒋方震也将眉头一拧。
  这话是另有所指啊。
  第239章 多管闲事与德国眼
  总司令批评吴禄贞多管闲事,这并不是无的放失。
  蓝天蔚唯唯诺诺的应了几声,心中却有些暗暗吃惊,总司令这话看似随口一提,但话中有话。
  自从蒋方震加入共和军并做了副总参谋长后,共和军的训练和战术课正在逐渐由日本式转向德国式,虽然目前这种转变尚未完成,但共和军的“德式化”已是板上钉钉了,因此,任何对德式操法和战术的指责都被总司令和参谋部视为异端邪说,偏偏吴禄贞在这上头犯了忌,也难怪总司令要当着蓝天蔚的面说几句怪话,而且日式操法和德式操法之争又涉及到了风头正劲的蒋方震,也与目前共和军方面的外交政策相关联,因此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蓝天蔚当即做了决定,回头就去找吴禄贞好好说说,免得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其实蓝天蔚仅仅只想到了一方面,吴禄贞之所以被赵北间接敲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态度,由于吴禄贞是同盟会员,而赵北又一向强调军人的“纯粹性”,反对现役军官投身政治活动,所以,对于吴禄贞这个人,赵北很不放心,尤其是得知吴禄贞在军官速成学堂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几次同盟会的纲领之后,赵北更是起了疑心,总是怀疑吴禄贞往军官速成学堂频繁往来的真正用意,这才借着这个机会通过蓝天蔚提醒一下吴禄贞,免得他误入歧途,被人当了枪使。
  相比之下,蓝天蔚、柏文蔚等人就“老实”得多,自从赵北的“和衷共济令”下达之后,他们就没有再刻意的强调过自己的同盟会背景,柏文蔚当上师长后更是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宣布退出同盟会,另一些与柏文蔚相同背景的高级军官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以较为单纯的面貌继续留在共和军服务,对于这些识时务的人,赵北当然欢迎,而且大力提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