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北清了清嗓子,正打算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会议室门口人影一闪,一名值班参谋拿着一封电报抄稿走进会议室,将电报递给站在门边的田劲夫,耳语几句。
  田劲夫不敢怠慢,急忙将电报抄稿转呈赵北。
  看完电报抄稿,赵北愣了愣,走到熊成基身边,将电报交给他。
  熊成基匆匆扫了眼电报,也是一愣。
  “陶会长留下政治遗嘱,提名总司令做党魁候选人?这电报是……黄克强和宋钝初联名拍发的。”
  听了熊成基的话,屋里其他人都愣住了,都向赵北望了过去,却见总司令神情肃穆,谁也不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第293章 风口浪尖
  众人当然不知道,此刻的赵北,内心正在上演着激烈的斗争。
  陶成章推荐赵北做这个联合政党的党魁,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都在实际上将赵北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同盟会和光复会之所以会抛弃成见联合到一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不久之后举行的国会选举中获胜,依靠人多势众赢得国会中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进而控制国会,并组建实际意义上的政党责任内阁,牵制大总统的权力。
  这个联合政党要牵制的人就是袁世凯,而这个人也是赵北的主要敌人,在这件事上,赵北与联合政党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赵北的军事实力较为雄厚,而联合政党缺乏足够的军事实力,所以,双方最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袁世凯。
  借着“湘黔事变”,南方革命势力终于联起手来,组建了讨逆军,不仅平息了湘黔事变,而且借此机会整合了政治力量,组建了国民党,这个联合政党总算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国民党的如意算盘是借着讨逆战争胜利的大好形势,一举夺取国会权力,并窥伺正式大总统的宝座,通过议会斗争削弱袁世凯的力量。
  但是作为穿越者,赵北并不看好这种斗争手段,他只相信实力,相信手里的军事力量,而且,历史上的袁世凯没有把国会放在眼里,这位袁大总统也同样相信实力。
  两个相信实力的军事强人分据南北,进行着明争暗斗,只有那些实力弱小的政治力量才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非军事道路,于是,这个联合政党被组建起来,试图在南北均势尚未被破坏之前在国会上拥有足够的发言权。
  出于自己的战略考虑,赵北对于这个联合政党采取支持立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军事斗争手段,军事斗争,依然是他夺取全国权力的主要手段。
  经过前段时间的明暗斗争,袁世凯已经领教了赵北的手段,而赵北也通过试探摸清楚了袁世凯的底细。
  现在的袁世凯,实力有限,赵北如果能够集中力量对其麾下的北洋军进行一次毁灭性的军事打击的话,未必没有赢的可能,但是也必须付出较大代价,甚至可能两败俱伤,让其它势力趁虚而入。
  赵北也可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占据西南半壁,发展工业,增强军队实力,稳固后方根据地,依靠新兴力量那种勃勃生气,在与袁世凯的低强度斗争中逐渐耗干对方力量,然后挥师北伐,毕其功于一役,用较小的代价和较长的时间完成控制全国权力的目标。
  一个是短期战略,一个是长期战略,到底该采取哪一个战略,这要看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而定,如果形势允许的话,长期战略可以立即更改为短期战略。
  问题的关键在于,赵北可以利用休养生息政策增强实力,而袁世凯恐怕也不会闲着,共和军力量增强的同时,北洋军的力量也在增强,所以,如何在限制袁世凯力量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是摆在赵北面前的一个难题。
  按照赵北的战略计划,夺取全国权力的时间最好能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那样的话,他就能够充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创造一个发展工业的好机会,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扶持本国的实业团体。而且,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夺取全国权力的话,由于欧洲列强尚未卷入战争,能够在远东抗衡日本势力,那么,赵北的夺权过程就不大可能遭到来自日本方面的干扰,而欧洲列强又会因为欧洲局势紧张也不可能对赵北采取果断行动,所以,这应该是赵北夺权的上策。
  但是如果袁世凯的实力过于雄厚的话,那么赵北夺取全国权力的时间将不得不推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不可能再关注远东的机会,与袁世凯寻求战略决战,一举打垮北洋军。但是如果选择这个时间夺权的话,那么赵北就不得不面对虎视耽耽的日本了,失去了欧洲列强的制衡,日本就完全有可能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行动,历史上的《二十一条》就是明证!所以,这个夺权方案是下策。
  只要稍微有点战略眼光,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上策。
  赵北是穿越者,熟悉历史大势,论战略眼光,这个时代还真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他,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他一定会选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寻求战略决战,一举打垮这个主宰中国近代史数十年的庞大军政集团。
  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除后顾之忧,否则的话,赵北的行动很可能给那些野心家机会,如果军事行动失利,局势将更加混乱,会给列强可乘之机。
  这个后顾之忧就是现在遍布全国的地方实力派,以及那些拥有各种希奇古怪政治观点的政党集团,如果不能将他们纳入赵北的控制范围之中,他们就会成为随时爆炸的地雷,严重掣肘赵北的行动。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赵北才利用湖南、贵州君宪派对共进会采取了行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通过一系列的阴谋、阳谋,湖南、贵州两省落入了总司令掌握,共进会的残余力量已微不足道,剩下的就是将其完全消化,转化为共和军的力量。
  解决了共进会问题之后,赵北将继续消化南方各地的实力派力量,湖南、贵州、云南,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轮到江西、广西等地的实力派了,这是赵北早就排好的日程表,先南后北,先西后东,按部就班的实现他的战略。
  如果局势不发生大的变化的话,赵北打算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将长江以南地区纳入自己统治之下,然后利用一年时间休整,并调整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誓师北伐,率领共和军直捣北洋心腹重地,一举定乾坤。
  但是现在,局势却发生了剧烈变化,赵北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战略,看看能否在原来的战略基础上进行微调,将他夺取全国权力的时间进一步提前。
  局势变化的关键就是这封由黄兴、宋教仁联名拍来的电报,在电报上,他们已明白告之,如果赵北决定接任这个联合政党的党魁的话,那么他们同盟会方面的候选人将自动退出竞选,如此一来,赵北就只需要与光复会的章太炎、立宪会的张謇竞争这个党魁之位了,但是章太炎和张謇都赢不了,因为同盟会的政党代表团成员将把支持票投给赵北,赵北肯定能在党魁竞选中获胜。
  换句话说,这叫“众望所归”,这也是黄兴、宋教仁电报里的原话。
  不过赵北并没有被这句恭维话冲昏头脑,他很清楚同盟会为什么这么急着确立党魁人选,也明白他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再过十几天就是国会正式选举的日子了,各地选民的登记工作已接近尾声,这个时候陶成章突然遇刺身亡,对于这个联合政党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他们担心这个联合政党因此分裂,进而失去部分选票,所以,他们必须尽快确定新的党魁,而且这个人必须“颇孚众望”。
  “颇孚众望”,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众人心里都明白,陶成章之所以当上党魁,不是靠什么人望,而是靠着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而其中又以赵北的支持最为重要,现在陶成章去世,如果让赵北来做党魁,恐怕是唯一可以维系这个松散政治联盟的办法。
  有赵北的共和军撑腰,这个联合政党才有底气与袁世凯正面交锋。
  所以,陶成章的政治遗嘱一公布,多数人都没有反对。
  但是“没有反对”并不代表着“全都支持”,实际上,不少人都是将赵北出任党魁一事看成是应急措施,毕竟党魁有任期,在很多人看来,完全可以将赵北当成是一个过渡人物,一旦国会选举获胜,党魁任期一到,他们完全可以再用选票把赵北选下去。
  赵北可以猜测出那些党员的心思,不过他并不担心,毕竟他手里有实力,在这个靠枪杆子说话的时代,政党只会成为军事强人手里的棋子,而不是相反,所以,只要他能够当上党魁,哪怕任期只有一两年,他也有绝对的信心将这个联合政党改造成为自己手里的傀儡、玩偶。
  如果成为这个联合政党的党魁,赵北手里将多出一张王牌,那就是国会。
  虽然赵北早已决定利用这个联合政党“占领国会”,牵制袁世凯,但是当时的那个联合政党只是他的盟友,不是下属,无法做到如臂使指,现在,联合政党已经推举他赵总司令出任党魁,那么,这就不是盟友关系了,而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一手把持党政,一手握着兵权,总司令问鼎天下的日子还远么?
  当然,这个联合政党成分复杂,成员良莠不齐,指望这样一个纯粹为了“占领国会”而联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想将这个国家带上强国之路,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样的一个联合政党拉拉选票还成,但若说到“坚强的战斗集体”,那就是个笑话。
  但是在总司令眼里,就连一只竹筐、一只草鞋都有它的用处,联合政党自然也可以派上用场,利用这个联合政党不仅可以控制住国会,占据舆论、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还可以迅速将总司令的影响力扩大到各省。
  想象一下,以后各省的党务机关里都悬挂着总司令的巨幅半身像时,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党、政、军一把抓,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所以,赵北对这个接任党魁的建议很是动了动心。
  不过既然是风口浪尖,那么顾虑还是存在的。
  以前赵北只是将这个联合政党当成是盟友,站在它的身后给它撑腰,让它去直面袁世凯的北洋刺刀,袁世凯虽然依旧会把赵北当成是对手,但是只要眼前的这个联合政党不倒下,总司令就能利用它分散袁世凯的火力。
  但是一旦接手这个联合政党,做了它的党魁,赵北就由幕后站到了台前,必须直面袁世凯那噬人的眼神了,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也将把全部火力集中到赵北这边。
  以前赵北还仅仅以一个跋扈军人的面目在袁大总统面前跳来跳去,但是现在,他竟把持了“中华第一大党”的党务,已经挥舞着大刀冲向袁大总统了……袁世凯能不急么?
  狗急跳墙,人急上房。
  手握十数万军队、占据中枢名义、并有英日两国支持的袁世凯一旦发起急来,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采取果断行动,用他一向痴迷的武力解决问题。
  如果现在南北之间就全面开战的话,赵北虽然已做好应战准备,但是现在他的力量毕竟有限,能否完胜却也说不好,而且地方实力派也没有整合完毕,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所以,是否接任这个联合政党的党魁,赵北一时有些犹豫。
  赵北在犹豫,其他人却没有犹豫。
  熊成基第一个赞成由赵北接任党魁的提议。
  “总司令接任党魁,最好不过,我举双手赞成,别忘了,我也是‘十干事长’之一,更是光复会元老,我的话在党内很有分量。”
  熊成基的话引起一阵共鸣,蓝天蔚、蒋方震也纷纷附和,虽然他们也知道,总司令一直强调“军人应该远离政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总司令本人也是这个联合政党的“十干事长”之一,中级、下级军官固然应该远离政治,但是作为高级军官无论如何也是摆脱不了政治的,这是现实,不由人的意志决定。
  赵北却没有说话,在会议室里踱来踱去,权衡着利弊,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去,只能听见总司令的脚步声。
  过了很久,赵北才拿定主意。
  “味根,请你以我的名义分别向同盟会和光复会的政党代表团拍发电报,告诉他们,关于党魁的继任问题,我必须认真考虑,并与黎黄陂磋商,明天或后天我给他们答复。”
  总司令的话不仅让熊成基诧异,其他人也多半有些奇怪。
  虽然联合政党曾经邀请黎元洪的那个“共和进步党”加入,不过黎元洪权衡再三,却没有答应,所以,他的共和进步党现在独立于联合政党之外,准备单独冲击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前段时间甚至一度有传闻,说黎元洪打算参加正式大总统竞选。
  所以,联合政党党魁继任人选的事情根本与黎元洪无关。
  那么,总司令为什么要去与黎元洪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呢?
  众人实在猜不透总司令的心思。
  第294章 识时务者
  湖北省议院位于武昌城闹市区,这里以前是旗人的皇殿,革命之后就被军政府接管,改成了民意机关,后来更是被改建为议院,最初的时候基本上延续了以前皇殿的旧貌,黎元洪担任议长后,多方筹集资金,对议院的外墙进行了重建,更换了屋顶,重修了一座气派的正门,总算是让这座民意机关看上去焕然一新。
  作为议长,黎元洪平时就在议院西侧靠北的一间小办公室办公,虽说他手中的权力很有限,不过这勤勉为政的姿态还是做得很足的,每日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对工作人员也是一副和蔼模样,主持会议的时候发言也不多,平时如果没有什么事务的话,他就会一直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现在,黎元洪正坐在办公室靠窗的一张躺椅上,斜倚着,就着窗外的阳光翻阅手里的几张报纸。
  这几张报纸都是武汉今日新出的日报,而且头版的位置都无一例外的刊登着同一个消息。
  作为刚刚组建不久的联合政党“国民党”的党魁,陶成章的遇刺身亡无疑是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也难怪各大报馆都将头版头条的位置让给了这条消息,就连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伊藤博文遇刺案也被挤到了二版的位置。
  “戊申革命”之后,各地军政府都在大力提倡新闻事业,各种报纸纷纷出笼,投资人的办报目的不同,各报主笔的政治立场不同,这报纸上的新闻叙述方式和倾向也就各不相同,对于陶成章遇刺事件,各方立场也是大相径庭,同情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自诩公正客观者有之,煽风点火者有之……总而言之,最近一段日子以来,这报界人士都是异常兴奋,上蹿下跳,好不热闹。
  这种乱相纷呈之中,各报主笔不乏胆边生毛之人,有的还仅仅只是暗示刺杀案是陶成章竞选正式大总统的竞争对手策划,另一些人却已明目张胆的跳了出来,将矛头直指北方那位军事强人和他背后的北洋军政集团。
  这还仅仅只是刺杀案发生次日的新闻报道,以后还不知道这报界人士会多么兴奋呢,反正是在南方,北方的袁大总统够不着,有南方军政府罩着,北洋集团也奈何不了这些报界“斗士”,大不了往租界一躲,自去逍遥,连军政府也奈何不了他们。
  何况南方军政府多半与北洋中枢不对付,巴不得给袁世凯添堵,自然也不会自废武功,塞了言路,实际上,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