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人正是龚清秀,明面上是五湖贸易公司的掌柜,但是实际上却是共和军的情报员,具体负责天津情报站的工作,不过到目前为止,他的真实身份依旧隐藏得很深,端锦等人根本就不明白他们现在实际上是在与虎谋皮。
  “所以啊,咱们才约定在这里见面么。”
  龚清秀也向端锦拱了拱手,然后向另外几人望了几眼,小声对端锦说道:“端爷,既然人都到齐了,咱们就别耽搁了,这就跟我走吧。”
  龚清秀带着端锦等人离开电车站台,在路边叫了几辆黄包车,几人上了车,吩咐车夫将车拉到天津城东,在一间大车店前下了车,然后又由龚清秀在大车店里雇了一辆骡车,几人挤在车上,吩咐车把式将车赶往城南的八里台镇。
  八里台镇距离天津县城八里地,故此得名,这距离也不算太远,不多时几人就赶到了八里台镇,就在一间染坊前下了车。
  “我说龚清秀,你兜这么大个圈干什么?早知道要来八里台,咱们下了火车直接过来不就行了?还用得着在城里兜个圈?你吃饱了撑的啊?”
  跳下骡车,额勒登布踢了踢麻木的双腿,向龚清秀抱怨了几句。
  “事关机密,谨慎为是,在城里兜个圈,也是以防万一之举。”龚清秀淡淡一笑,随即带着几人走进了染坊。
  染坊现在没有开工,连工人都看不到,只在门外坐了几个闲汉,看那打扮,似乎也是天津卫的混混儿,而且手里也都拿着家伙,虽然都是农具之类,不过只要他们愿意,这些农具也随时可以变成武器。
  “龚掌柜,您来了,伙计们都到齐了,就等你过来,咱们就能斩鸡头、烧黄纸了。”一名领头的混混儿向龚清秀抱了抱拳。
  “几位,人都到齐了,就等咱们过去了,这鸡血酒一喝,咱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了,江湖人物,讲究的就是一个痛快淋漓。”
  龚清秀的话让端锦等人非常满意,等他们走进染坊,定睛一瞧,满满一屋子人,都是天津卫混混儿打扮,全是精壮汉子,不下五十人,此刻正聚在屋子里喝酒,那八仙桌摆了满满一屋,众人吆五喝六,这屋里是乱哄哄一片。
  端锦心里更是高兴,连连说道:“清秀啊,你做得不错,做得不错。等将来事成之后,少不了也要给你一个封典,最少也是个侍郎。”
  龚清秀笑道:“端爷,您抬举我了,其实做不做官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不能眼看着那帮革命党上蹿下跳,更不能眼看着北洋那帮篡臣得意忘形!您说是不是?”
  “就是这个理!”
  端锦提高了嗓门,他这一喊,这乱哄哄的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向门后这几个刚走进来的人望去。
  “掌柜的过来了。”一人站起身,吆喝了一声,走上前去,站到了龚清秀身边。
  “这位是我的把兄弟,也姓龚,大名义海。”龚清秀将这人引见给端锦。
  “不错,也是条汉子!”
  端锦赞了一句,话锋一转,言归正传,说道:“清秀啊,你办事倒是挺麻利的。现在咱们也不说什么废话了,这就斩鸡头盟誓吧,这以后,咱们这屋子里的人都是自己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江湖义气却也不是虚的。”
  端锦这话倒是没有说错,龚清秀办起事来确实很麻利,这一吩咐下去,屋子里的这帮混混儿们立即扔了酒菜,将桌子搬到一边,当下斩鸡头、烧黄纸,指天盟誓,无论是刀山火海,他们都跟龚清秀闯了。
  江湖仪式很快结束,趁着众人现在还算清醒,端锦急忙走了过去,站在一张桌子上,向这帮混混儿们煽动鼓惑一番。
  “诸位兄弟,鄙人姓端,你们叫我端先生就行了。咱们今天在这里结拜,不为别的,就为了一起去干件大买卖,这件大买卖若是干成了,那么诸位今后的吃穿用住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这买卖也同样是杀头的买卖,若是办砸了,诸位今后还能不能用这颗脑袋喝酒就不知道了,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端锦话音一落,底下顿时嚷嚷一片。
  “端先生这话未免忒小瞧咱们这些好汉了!”
  “端先生,我敬你是龚掌柜的朋友,这才跟你客客气气的说话,如果你再看不起我,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咱们天津卫的锅伙,本就是刀口上舔血的买卖!”
  “莫说是办不砸,便是办砸了又如何?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众人嚷嚷了半天,那神情个个是激愤不已,看得端锦心花怒放,贵山、额勒登布也是手舞足蹈,只有西泽公雄依旧沉着脸,看不出他的情绪。
  其实,对于端锦这帮满清复辟派遗老遗少来说,这染坊里的这帮混混儿只不过是他们推到前台的炮灰而已,他们打得主意就是叫这帮人去北京城里送死。
  现在“关外八旗”即将在东三省发动武装叛乱,为了赶在那个所谓的“满洲国”出现之前确立关内旗人的势力,端锦等人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将满清废帝溥仪从被软禁的醇王府里救出去,并带往东三省,做那个“满洲国”的皇帝。
  本来,端锦的如意算盘是借着龚清秀发展的“内线”,在大白天将废帝溥仪从醇王府救出来,随即送往东交民巷日本驻华公使馆,仗着东交民巷的特殊地位阻止追兵。
  以前醇王府一直由北洋军、共和军、同盟会、光复会等实力派共同派兵驻守,后来联合阵线成立,共和军、同盟会、光复会的部队也就统一合并为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驻扎在醇王府的那两百多人的部队也是按照这个办法合并的,这之后,醇王府的驻军就变成了北洋军和联阵部队,总共五百余名官兵,双方各占兵力的一半。
  南北开战之后,曾有人建议袁世凯解除这支联阵部队的武装,不过当时袁世凯并没有同意,因为这支部队的人数很少,而且其任务比较特殊,袁世凯不想授人以柄,所以这支二百多人的联阵部队一直驻扎在醇王府。
  而根据当初赵北的那个“曼佗罗行动”,龚清秀作为北方行动的总负责人,他完全有权力调动那支驻扎在醇王府的联阵部队,让他们配合自己的行动,也正因此,龚清秀才能与醇王府里的那帮囚徒通消息,并以此取得了端锦的足够信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端锦营救满清废帝的行动计划就是一次里应外合,但同时考虑到行动的万无一失,端锦同时决定“声东击西”,于是,这天津卫的混混儿们派上了用场。
  按照这个营救满清废帝计划,端锦将利用这帮混混儿在京城里制造事端,以此引起混乱,然后趁乱见机行事,这些混混儿实际上就是端锦的炮灰,而且为了确保行动的顺利,这些炮灰的数量还必须足够多。
  所以,这间染坊里的这五十多个混混儿只是端锦招募的炮灰中的一小部分,按照他的计划,他需要招募到至少两百个混混儿,然后分批潜伏到京城各处,营救行动一开始就同时发动,在城里制造混乱,掩护端锦的“里应外合”行动。
  端锦当然不清楚龚清秀的真实身份,他只是对龚清秀的办事效率很满意,勉励了几句之后,便带着贵山、额勒登布、西泽公雄等人离开了染坊,赶去日本租界,那里也有一帮招募而来的混混儿等着他去“接见”,当然,那帮人就不是龚清秀可以指挥得动的了,毕竟,龚清秀只是端锦计划中的一个小人物而已,端锦也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的道理。
  现在南北之间的局势正在趋向缓和,端锦明白,他必须尽快行动,不然的话,一旦南北局势稳定下来,营救满清废帝的行动将变得更加困难。
  端锦走远了之后,龚清秀才将那个“龚义海”拉到染坊外头,两人站在僻静处小声嘀咕,然后那个“龚义海”就离开了染坊,先回了天津县城,绕了几个圈后才雇了辆骡车,又赶去了德国租界,在电报局向汉口德国租界的一家商号拍发了一封商务电报,内容很简单:
  “老田昨日已抵津,铁桥已与他见过面,总号的信也收到了。另,我已取得曼佗罗信任。桃树,电呈总号。”
  第382章 重逢郑州(上)
  河南,郑州。
  这里现在是联合阵线北伐部队的后勤基地,每天南来北往的火车都必须经过郑州火车站,现在的郑州火车站就是整个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那火车站里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了更好的调配军用物资,火车站调度室实际上是由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指挥的,虽然实际上的调度员仍是铁路职工,但是他们已不再听命于京汉铁路公司,而是作为军方辅助人员列入军事编制,并且也能领取一份作战津贴。
  虽然现在南北之间已经实现了停火,但是从南边过来的军列仍然在不断的向黄河北岸运输军用物资和部队,如果那些对此次南北和谈能够取得重大进展持乐观态度的人到这郑州火车站来看一看的话,他们肯定会改变原来的想法。
  “在我看来,联合阵线方面对于和平的诚意是值得怀疑的,这一点,从郑州火车站这些不断向北方开行的军用列车的班次上就能看出来,虽然那位在火车站值班的参谋确实信誓旦旦的向我保证,这些北行的军用列车运输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货物,但是在我看来,即使火车上装的都是布鞋、草帽,也可以用于对北洋集团实施最后一击,因为在人们看来,就算是用木棒,联合阵线也完全可以将北洋赶出北京。
  实际上,现在的河南乡村里已经开始流传关于北洋军虚弱战斗力的笑话,甚至连许多乡农也认为北洋军是不堪一击的,他们已开始踊跃的报名参军,当然是参加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这显然表明,人们更看好联合阵线的军事前途,当然,这其中似乎也有军政府在河南推行新政策的缘故,据说,那位赵总司令在进入郑州之后的第一个行政命令就是减免河南乡村的田赋,而且,那个《小农田赋蠲免法》也已在河南各地正式公布,这部法律承诺,对于拥有土地不超过五亩的小农家庭予以免除田赋的优待,只有当每户所拥有的土地总数超过五亩才会被征收田赋,而这部法律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上一次的征川之战前夕,显然,通过这部别出心裁的法律,我们可以见识一下那位赵总司令在收买人心上的高明之处。
  虽然现在河南的乡农们尚未正式体会到这部法律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好处,不过事实必将证明赵总司令很快就会成为河南的真正主人,因为在湖北发生的一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小农田赋蠲免法》在湖北实施已经半年有余,湖北的乡农已经尝到了甜头,对于这些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讲,赵总司令已经不是一个代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青天老爷’,而我在以前的报道中曾多次强调过,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国,谁掌握了农民谁就掌握了人民,显然,赵总司令的看法与我相同,他似乎并不在乎乡村缙绅势力对《小农田赋蠲免法》的敌视,他勇敢的对这个国家施行了数千年的土地制度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改良。
  当然,《小农田赋蠲免法》也是有弊端的,最明显的弊端是它造成了农业税收的锐减,据我从一位法国传教士那里得到的资料分析,在湖北东部地区,因为这部法律的实施,今年上半年的农业税收减少了百分之七十,这其中既有合法的减免,也有非法的减免,据那位传教士说,许多地主将自己名下的大地产拆分成了小块,转移到了自己的亲戚甚至是佃户名下,但是地租照收,而按照《小农田赋蠲免法》的规定,这些小块的农田是不需要交税的,显然,地主们发现了法律的漏洞,并聪明而狡猾的利用了这个漏洞,这种情况加重了军政府的财政紧张局面,虽然这种局面军政府也早就预料到了。
  作为对这种非法行为的反击,军政府现在正在进一步加强‘锄社’的建设工作,他们打算用这个乡村合作组织完善他们对乡村的基层控制,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带有强烈官方色彩的社会组织将随处可见,它很可能取代乡村中缙绅集团的位置,从而彻底改变这个国家的基层组织结构,一旦这个结构被改变,那么,这个国家才算是真正的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
  当然,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这个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就完成现代化,或许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这个国家才能跨进现代化的门槛,而这中间还必须保持国家的和平局面以及主权的独立自主,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北洋集团不可能胜任这个任务,至于联合阵线也很难说,毕竟,联合阵线现在的政治领袖是一位对英国不太友好的军人,而离开了英国的支持,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不可能保持和平局面的。
  所以,我认为,现在摆在赵总司令和联合阵线面前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在军事上完全打垮北洋集团,而是如何取得英国政府的外交支持,而对于英国政府来讲,无论他们愿意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北洋已经垮了,这个军政集团已经处于分裂的边缘,英国政府必须尽快改变敌视联合阵线的立场,与联合阵线一起维护远东和平,因为这对双方来讲都是最现实的利益选择。”
  坐在窗边,英国《泰晤士报》远东地区主编莫理循先生认真的整理着他的稿件,虽然刚下火车不过几个小时,不过他已经将关于郑州的第一篇报道一气呵成了。
  修改了一下对于英国政府的措辞之后,莫理循站起身,向窗外望去。
  这里是郑州火车站边的一间小旅馆,站在窗前,可以望见火车站的一处道岔,现在,那里正在通过一列火车,而且那也不是普通的火车,而是一列装甲列车,就是那列在河南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装甲列车。
  现在,那列装甲列车正护送着跟在后头的一列装满铁轨和铁路物资的火车缓缓加速,通过道岔向北方驶去。
  莫理循很有兴趣的目送那列装甲列车北去,然后又坐了回去,开始了另一篇报道。
  “虽然我是一个军事外行,但是我也知道装甲列车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似乎有些过于超前了,不过我也必须承认,那位赵总司令很有眼光,在这场战争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而且,他通过对飞机的大胆运用证明了这种新式机器的军事价值,现在,就连英国军官也不得不承认,曾被他们嗤之以鼻的飞机正让他们感到不安,当然,也仅仅只是不安而已,英国军官始终不相信这种机器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面貌,他们坚持认为,在战场上,大炮就是一切,而在海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莫理循正写到兴头上,客房的门却被人从外头敲响了。
  “请进。”莫理循放下笔,仰头望去。
  旅馆的伙计领着一名军官走进了房间,那军官走到莫理循跟前,敬了个礼,说道:“莫理循先生,总司令有请。这是您刚才送过去的名片,现在请您收回去,如果您现在就方便的话,那么请跟我来,我带您去见总司令。”
  说完,军官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交给了莫理循。
  这张名片是赵北的专用名片,一般只送给特定的人,拥有这张名片的人可以直接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请,然后就有机会直接与赵北说话,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权名片,拥有了这种名片就等于与赵北建立了直接联系。
  当然,也不是有名片就可以见到总司令的,这也得看总司令有没有时间,以及总司令收到名片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