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总统吆喝来吆喝去,这让北洋里的这帮须发花白的老将军们情何以堪啊。
  “鄙人,段祺瑞,谨代表京津各界、全国公民,欢迎赵大总统莅临国都视事!”
  段祺瑞走上去,代表北洋欢迎赵北,面对这样一个强势人物,他段祺瑞隐然已成了北洋的新掌门,不过现在赵北到了北京,这个北洋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段祺瑞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了。
  “让段总长久等了。久闻段芝泉大名,赵某神会已久,今日一见,段芝泉果然是军中虎将,今后陆军事务,全仗段总长协助了。”
  赵北也客气几句,这话却也说得明白,以后陆军部的事务固然归段祺瑞管,可是也仅仅只是协助而已,最终拿主意的,还是赵大总统、赵委员长、赵总司令。
  赵北的弦外之音段祺瑞听得明白,虽然心里很不服气,可是却也只能忍耐,谁叫北洋军打不过革命军呢?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实力就是一切,段祺瑞现在能够担任陆军部总长,只是为了照顾北洋面子,未必就是真的看重他的才干。
  论才干,赵北不在段祺瑞之下,他本人可以兼任那个“铁道部”总长,为什么不能兼任陆军部总长?说到底,这就是政治手腕,不把人逼上绝路,在最短时间里入主中枢,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然后再慢慢整合各方力量。
  “段某僭位陆军总长,只是权宜之计,他日大总统若想提拔青年才俊,段某绝不恋栈。”
  段祺瑞这话里有些夹枪带棒,赵北也听明白了,于是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多青年才俊?现在屈指数来,也不过蒋百里、张闰农、蔡松坡寥寥数人而已,他们军事才干不在我之下,只是别人说他们阅历稍浅,还需历练,段总长阅历深厚,文武双全,不可妄自菲薄。”
  赵北这话也是模棱两可,怎么理解都可以,既可以看作是他安抚段祺瑞的话,也可以看作是他对段祺瑞藐视青年才俊的反击,明白告诉段祺瑞:你不干?有人干!
  段祺瑞理智的闭上了嘴,再说下去的话,双方就没有退路了,到时候吃亏的肯定不是赵北,所以,他后退一步,向赵北引见那些北洋高级将领和文职人员,这些人里,只有几人赵北以前见过,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现在,这些历史名人竟然都成了他的部下,此情此景确实让赵北很是感慨。
  穿越到这个时代,赵北本是打算先用几年时间坐稳华中地盘、然后再统一国家的,可是局势的发展却是如此之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竟然入主中枢,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领袖,多少有些做梦的感觉。
  可是入主中枢并不代表着可以随心所欲的规划这个国家的未来,那些地方上的军事实力派先不说,就是那国会里的立宪派议员们都是潜在的政治敌人,要想真正的乾纲独断,赵北必须继续奋斗,继续玩弄政治手腕,而眼前的这些人,或许都可以派上用场。
  用句俗话来讲,就是一张手纸也有它的用途。
  北洋的人巴结完了赵大总统,接下来就是各国驻华使节,这些人的表现倒是与北洋中人有些相似,有的人也在巴结,比如美国、德国驻华公使,而有的人则是一脸阴沉,敷衍了事,比如说英国、日本驻华公使,那两人都是一脸的不痛快,就像是两个刚刚被人抛弃的怨妇一般,仅仅按照外交礼节迎接这个国家的元首,连废话都不愿多讲。
  英国公使和日本公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强烈反日而同时又对德国抱有好感的政客掌握了这个国家的中枢权力,那么对于英国和日本来讲,是非常糟糕的一个局面,不仅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反日浪潮,而且也可能使远东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两国的外交政策,也影响两人的仕途。
  “公使先生,请再次考虑我的那个建议,有必要对这个国家采取果断行动了。”
  日本公使在英国公使面前不停的撺掇着,但是英国公使却坚决的摇了摇头。
  “伊集院彦吉先生,我明白你的忧虑,可是,如果把忧虑变成外交行动甚至是军事行动,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我坚决反对,英国政府也绝不会支持日本政府的任何卤莽行动。如果日本政府抛开盟友的意见而采取单方面行动的话,很可能会激化目前的国际矛盾,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强烈建议公使先生将我的意见转告日本政府方面,在我看来,保持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很必要的,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叫得凶不代表胆气足。”
  朱尔典看了眼愁眉苦脸的日本公使,苦口婆心的告诫了一番,他的心里也很清楚,日本政府就是想把英国拖进远东的这池浑水里,然后浑水摸鱼。但是英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英国绝不会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到亚洲,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的挑战,英国必须盯住欧洲大陆。
  所以,英国政府给朱尔典的训令非常明确:务必阻止中国与德国结成战略同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甚至可以在关税问题和国际赔款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友好而真诚的磋商”。
  但是,赵北真的会寻求与德国结盟么?
  站在火车站外的台阶上,朱尔典看见赵北与段祺瑞并排走出车站,身后跟着大群记者和士兵,然后,一辆小汽车从火车站侧门开了出来,赵北与段祺瑞并排坐上了汽车,在骑兵们的护卫下向城里行去,而紧跟在小汽车后头的,就是德国公使馆和美国公使馆的外交马车。
  “这帮美国暴发户,什么事情上都要插一脚,如果中国、美国、德国真的拥有了共同利益,对于大英帝国来讲,确实非常麻烦,美国人想要什么?铁路?市场?看起来,有必要尽快展开与中国的关税谈判了,我想,美国人一定会强烈反对提高关税的。”
  望着那辆渐渐远去的总统专用轿车,朱尔典脸上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让站在他身边的日本公使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种尔虞我诈的诡异气氛中,民国大总统赵北进京了。
  第411章 大十字计划(上)
  北京,总统府。
  夜幕沉沉,整座城市笼罩在黑暗之中,也只有这座总统府灯火通明,自从袁世凯死后,这城里一直不太平,先是旗人闹暴动,接着联合阵线的重量级元老宋教仁也在内城遇刺身亡,如今这个局面,谁也不敢大意,现在赵大总统莅临国都视事,城里的警戒级别顿时提到最高,宵禁令再次下达,城里的居民无事可做,只好早些熄灯休息了。
  总统府灯火通明是有原因的,今晚,一场正式的晚宴将在这里举行,参加宴会的主要是各国驻华使节,主持晚宴的正是民国大总统赵北。
  作为一国元首,确实非常的有必要与各国加强联系,这既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赵北个人利益的需要,为了这种需要,他不得不与各国外交官周旋,虚与委蛇,为了显示与各国友好相处的诚意,赵北站在总统府礼堂前,亲自迎接前来赴宴的各国使节,这间小礼堂也正是此次宴会的餐厅。
  另一方面,作为外交官,遵守时间不仅是美德,更是职业要求,现在,多数外交官已提前赶到总统府,只有英国公使和法国公使两人是卡着时间赶到的,离宴会开始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他们才一前一后的赶到总统府,穿得非常正式,不像是参加晚宴,倒像是参加国际和平会议。
  “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
  作为礼仪官,蔡廷干站在最前头,接过英国公使随员递上去的名片和请柬,然后向站在台阶上的赵北介绍朱尔典先生,虽然明知他们已在火车站见过面,不过这是必要的外交礼节,外交讲究的就是一个繁文缛节。
  “欢迎,朱尔典先生。”
  赵北走下台阶,与英国公使握手寒暄,脸上的笑容是职业般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尔典的面部表情一直僵硬着,好象面部肌肉已经瘫痪一般,跟刚才进去的那位日本公使简直像是难兄难弟,很不好说他们到底是不是事先商量好的。
  相比英国公使的僵硬,法国公使倒是表现出了一丝热情,甚至主动询问晚宴之后有无消遣节目,如果有舞会的话,法国公使先生并不介意与站在总统先生身后的那名女秘书跳上几支舞曲。
  “很遗憾,公使先生,今晚没有舞会,只有茶话会。”赵北有礼貌的表示了歉意。
  “两位公使先生,请随我来。”
  站在赵北身后的外务部总长唐绍仪走上两步,将两位公使领进了餐厅,至于赵北,依然等候在台阶上。
  “要不要再催一催?”蔡廷干当然知道赵北还在等什么人,于是小声问了一句。
  “不必了,时间一到,准时开宴,不能因为一个人迟到而耽误了外交事务啊。”
  赵北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今天的晚宴他是邀请段祺瑞过来的,但是直到现在,段祺瑞也没过来,甚至连声回话都没有,这架子摆得未免太过分了些,不过段祺瑞现在是北洋的精神偶像,对于赵北消化北洋集团的政治遗产是有用处的,所以赵北还是决定继续等下去,等到开宴钟点再说。
  终于,离开宴时间只差不到一分钟的时候,段祺瑞终于赶到,也只带了一名副官。
  “芝泉,你倒是大忙人啊,再来晚半分钟,你就赶不上宴会了。”
  赵北迎上去,与段祺瑞握手寒暄。
  “刚才在等南方的电报,是以来迟,请大总统海涵。”段祺瑞说道。
  “段芝泉在等什么电报?莫非南方军情有变?”
  赵北很关心的问了一声,现在局势微妙,他确实必须提高警惕,尤其是东南方向,有些鞭长莫及的味道,北洋南进第一军虽然已倒向联合阵线,但是要想将之完全消化,还需要手腕和时间。
  “也没什么,不过就是问一下王聘卿的伤势。”段祺瑞说道。
  “王聘卿伤势如何?”
  赵北关切的追问,心中却是冷笑。
  王聘卿就是“北洋之龙”王士珍,自从在南京挨了炸后,王士珍就一直在上海租界就医,虽然伤得很重,可是此人命大,竟然活了下来,只不过目前还无法自由活动而已。
  段祺瑞心中也是冷笑,虽然北洋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不少人包括段祺瑞在内,都认为王士珍遇刺案与赵北脱不了干系,不过现在赵北贵为民国大总统,做出一副关心的模样,段祺瑞却也不能揭穿他的把戏,官场就是戏场,逢场作戏是为官者的基本技能。
  “多谢大总统关心,现在王聘卿虽然尚无法下地走动,不过已能进食,若非政务缠身,段某也是打算去看一看他的,北洋将领之中,就数王聘卿最好讲话,他这个人,是与世无争的。”
  这话说得是夹枪带棒,赵北也听得明白,不过王士珍是否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士珍阻挡了赵北前进的道路,他必须让开路,同样的道理,宋教仁也是挡住赵北前进道路的人,所以,他们都遇到了意外,如果段祺瑞也执迷不悟的话,谁也不能保证段总长不会遇到意外,这就是政治,也是厚黑。
  这年头搞政治,仅靠光明正大的手段是不够的,卑鄙无耻的伎俩也是必须使用的,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需要,与道德无关,只与利益有关。
  “与世无争是不错的,如果人人都与世无争,这个世界就不会这么乱了,这个国家也早就太平下来了。”
  赵北也是话里有话,没跟段祺瑞废话,两人一前一后走进餐厅。
  进了餐厅之后,赵北就看见英国公使与日本公使坐在一起,正咬着耳朵嘀咕,也不知道不是不是在策划什么阴谋诡计。本来,赵北是不打算请日本公使过来的,可是唐绍仪坚决反对,因为这样做太没礼貌了,而且如果不请日本公使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英国公使也不会过来,甚至协约国集团的所有成员国驻华外交官都不会过来,这不仅会酿成外交事件,也会影响赵北的威望,所以,仔细权衡之后,赵北还是把日本公使请了过来。
  乐队奏乐,礼官致辞,诸多繁文缛节,不过真正的重头戏还是赵北赵大总统的演讲。
  “赵某有幸得与诸位外交官共进晚餐,这既是中外各国友谊的见证,也是我与诸位正式建立私人友谊的第一步,虽然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或许存在分歧意见,但是,作为希望世界和平的人类一分子,我相信,在座诸位也与我一样,都在祈祷远东的永久和平和贸易的永久繁荣。就让我们举杯,共同祝愿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祝愿中外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觥筹交错中,在座众人都是逢场作戏,虚情假意自不必说,至于思考着如何给对方下绊子的人也有那么几位,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整个晚宴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揣着心思,赵北琢磨着以夷制夷的战略,英国公使和日本公使琢磨着如何应对远东格局的新变化,德国公使和美国公使则坐在一起,不时的交换眼色,至于那位浪漫过度的法国公使先生,则一直左瞄右瞧,寻找着刚才还站在这里的那位总统先生的女秘书。
  这场晚宴,吃饭是其次,重点在于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
  所以,包括赵北在内,所有的人都希望宴会早些结束,以便众人切入正题,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
  好不容易晚宴结束,撤去了酒宴,面前的长桌上摆上了中国风味的点心、茶水,就像总统先生刚才说的那样,今晚没有舞会,只有茶话会。
  就在这时,赵北也适时的切入了正题。
  “诸位,今天请诸位过来,共进晚宴,增进友谊固然是重要目的,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能不提的。现在,请诸位向那边看一看。”
  赵北向身后一名副官使了个眼色,那名副官点了点头,走到靠东的那面墙壁前,伸手拉开一面布帘,墙上挂着的一幅巨大的中国疆域图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朱尔典睁大了眼睛,仔细研究起那幅地图,其实进餐厅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那面巨大的布帘,一直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谜底揭晓了,可是他却更困惑了。
  那幅地图上画着两条很粗的黑色线条,一条东西走向,一条南北走向,弯弯曲曲,并且交叉在一起,由于距离较远,英国公使一时弄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请诸位见谅,为了使诸位看得更清楚一些,我建议我们都站到地图前。”
  赵北首先站起身,走到那幅地图前,然后,美国公使和德国公使也站了过去,虽然有些傲慢,可是英国公使也急忙站了过去,作为英国的跟班,日本公使站到了英国公使身边。
  等所有人都站到地图前的时候,赵北微笑着转过身,面向众人。
  “首先,我将告诉诸位一个重要消息。就在今天下午,美国公使司戴德先生、德国公使雷克斯先生已经与我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发展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交通事业,中国将与美国、德国合作修建一条贯穿东西的干线铁路,这条铁路将东起江苏海州,西至甘肃兰州,途经徐州、开封、洛阳、西安、宝鸡等地,也就是那条所谓的‘陇海铁路’。”
  赵北说到这里,站在地图前的那名副官就拿起一根细长的教鞭,在那地图上从东往西缓缓指了过去,起于东部沿海的海州,终于西部甘肃的兰州,正是那条“陇海铁路”在地图上的位置。
  英国公使朱尔典这才明白那地图上的两条黑色线条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那条东西走向的线条是陇海铁路,而那条南北走向的线条似乎正是京汉铁路加上那条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