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济南城已经不远了。
  陪同民国大总统一同南行的还有各部次长、司员,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技术人员,其中以原汉阳兵工厂督办刘庆恩的地位最为显赫,他现在不仅是总统府高级顾问,而且也是即将成立的兵工署负责人。
  兵工署是一个特殊单位,它直接隶属于总统府,虽然级别比不上政府各部,但是权力范围却很让人眼红,几乎所有与兵工事业沾边的事情兵工署都可以插手,从陆军部到海军部,从重工业部到教育部,政府各关键部门里都安插有兵工署联络员,负责协调各部工作,集中力量发展兵工事业,保证将各种最好的资源优先提供给兵工厂,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钢铁资源。
  现在中国兵工事业很是落后,就靠清廷建立的那些兵工厂、兵工作坊,根本无法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要,而按照赵北的军事发展战略,中国必须在四年之内建立起一整套能够保证自给自足的兵工制造业,不仅要能自行制造轻重武器,还必须能够自行制造飞机和轻型军舰,甚至是装甲车辆。
  这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能不能实现,除了资金、技术问题之外,剩下的就看刘庆恩这帮专业人士了,此次赵北特意将刘庆恩从武汉召来带在身边巡视兵工厂,就是为了让他给些建议,而且为了使刘庆恩专心工作,赵北还批了条子,同意刘庆恩的妻子随行伺候他的生活起居,至于刘庆恩的那位外甥女翠旖姑娘,那也是跟总统形影不离的。
  现在,刘嫂就坐在车厢的角落处,翠旖姑娘坐在她的身边,一头秀发披散了下来,刘嫂手里那把木梳在秀发中缓缓游移,两人都是一副悠闲模样。
  至于民国大总统那边,也聚了一群人,正是刘庆恩和他带过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正对着一张图纸争论。
  这张图纸是刘庆恩亲手绘制的,上头画得是哈奇开斯机关枪的结构细节,对于这种机关枪的优势所在,刘庆恩已了然于胸。
  “总司令,相比马克沁机关枪,哈奇开斯机关枪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虽然火力持续性不如马克沁,但是对于目前我国之军力、财力而言,哈奇开斯机关枪才是最适合国防军装备的。我建议,一旦德国新式机器运回国,我们对机器进行适当改造,以后就不制造马克沁机关枪,而改为制造哈奇开斯机关枪,当然,所用子弹也改为德式七九步枪弹。”
  但是反对刘庆恩意见的人也有不少,在反对者看来,哈奇开斯机关枪的弹板供弹方式火力持续性不足,这是最大缺点,对此,刘庆恩认为可以尝试将其供弹方式改为帆布弹带,而这种供弹方式是马克沁机关枪的。
  对于刘庆恩的乐观,赵北却给他浇了瓢凉水。
  “老刘啊,现在我们的国防军最需要的是成熟稳定的军械系统,机关枪不像冲锋枪,冲锋枪是咱们自己的发明,当然可以大胆尝试,但是机关枪就不一样了,这种武器现在基本上已经设计定型,咱们最好是直接拿过来用,而不是在这上头改来改去,我们的时间很紧迫,来不及尝试新式机关枪了。所以,我的意见是,要么直接上马克沁,要么直接上哈奇开斯,等以后咱们有充裕的时间了,再研制更好的机关枪。”
  “既然总司令这么决定,我也就不费那劲了。不过到底该装备哪一种机关枪,总司令还应尽快决断,不然,等机器一运到,批量生产一开始,再想改回来就不太容易了。”刘庆恩点了点头,没再坚持。
  “这个还是要听听陆军部的意见。”赵北抬起头,向站在对面的蔡锷望了过去。
  蔡锷现在是陆军部次长,前几天才从杭州赶到北京,还没喘上几口气,就被赵北拉了壮丁,跟他一起南下巡视,至于陆军部总长段祺瑞,现在仍留在北京,赵北确实也不想和一个貌合神离的人东跑西颠。
  蔡锷笑了笑,说道:“我个人倾向于哈奇开斯机关枪,不过据我所知,百里兄是瞧不起这种机关枪的,他嫌哈奇开斯机关枪火力弱,当年日本跟俄国在东北开战,俄国的马克沁机关枪可是把日本的哈奇开斯机关枪打得满地找牙。现在百里兄主管后勤,虽然他人还在武汉,可是如果他反对装备哈奇开斯的话,他的意见也不能不考虑。”
  “虽然马克沁机关枪确实太重了,而且水冷机关枪也不好伺候,但是火力持续性确实比哈奇开斯强得多。另外,我们已经打算仿制和装备那种麦特森轻机枪,相比轻机枪,哈奇开斯机关枪的轻便优势就减弱了。”
  赵北正打算一锤定音,这时,一名总统府机要员走了过来。
  “总统先生,济南站马上就到了。”
  “知道了,咱们整理一下,等到了车站,少不了又是什么欢迎仪式,王占元王都督肯定是要来迎接的,通知卫队,让他们先下车,如果王占元亲自到火车站来迎接咱们的话,就把他请上车,我有话跟他讲。”
  说到这里,赵北向蔡锷望了一眼,见他会心一笑,显然,他也明白赵北要跟王占元说的是什么事情。
  第420章 南行山东(下)
  济南,位于山东中部,黄河下游南岸,古时济水在城之北方,故此得名“济南”。
  济南以北是华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地区,济南以南则是泰沂山区,津浦铁路就从这里经过,从地形特点就可以看出,济南以北的铁路修建难度较低,而济南以南的铁路因为进入山区的缘故,修建难度就提高了不少,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在的津浦铁路北段只修到了济南,南边的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戊申革命”爆发之后,山东的局势相比南方各省,一直比较平静,山东巡抚袁树勋积极响应袁世凯“立宪”号召,在山东宣布“自主”,后来袁世凯做了民国临时大总统,投桃报李,袁树勋摇身一变,也做了山东都督,更是跟着袁世凯一步一趋,南北实力派因为国会选举而正式决裂之后,袁树勋也积极追随袁世凯,派兵南下,山东省内较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加入了王士珍统率的北洋南进第一军,并最终被困在了南京一带。
  北洋军在河南吃了大败仗之后,袁世凯众叛亲离,北洋集团摇摇欲坠,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袁树勋有些摇摆不定,一边继续向病榻上的袁世凯表忠心,一边向联合阵线派出特使,并同时在报纸上刊登公报,以广东都督张人骏为榜样,宣布山东“局外中立”,试图从这场南北利益之争中脱身而出,继续维持他对山东的统治。
  袁树勋的“局外中立”公报一刊登,同时受到了北洋集团和联合阵线的欢迎,这倒是大出袁树勋意料,其实北洋集团和联合阵线也是各自打着小算盘,北洋集团是想把山东从乱局中踢出去,以便为北洋今后的发展留条后路,而联合阵线方面也绝不是出于对袁树勋“中立”姿态的信任,准确的讲,赵北就是打算利用袁树勋这个“局外中立”的借口将自己的一只手伸进山东,形象一点来讲,这叫“掺沙子”,而那颗“沙子”就是王占元。
  王占元身份特殊,他出身于北洋新军,但是却投降了革命军,对于北洋来讲,他是叛将,对于革命派来讲,他是“革命元勋”、“起义将领”,至于真相却是没人关心,反正他王占元在北洋军和共和军里都混过,这资历却也不是吹的。
  由王占元担任山东都督,是个南北双方都可以勉强接受的方案,在这一点上,联合阵线的领袖赵北与北洋的领袖徐世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他们看来,由王占元担任山东都督并维持山东的“中立”局面是很明智的选择,于是,在一场南北之间的利益交换中,山东军政府的第一任都督袁树勋识趣的宣布“下野”,王占元走马上任,做了山东军政府的第二任都督。
  由于这顶“山东都督”的帽子是赵北给的,所以王占元对赵委员长是感恩戴德,当赵北取代徐世昌成为民国大总统后,王占元是第二个拍发贺电的北洋大员,至于第一个拍发贺电的北洋大员,则是另一位北洋降将、黑龙江镇守使卢永祥。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此次赵北以总统身份南巡山东,王占元当然要率领山东文武官员亲往火车站迎接总统大驾,这仪仗也是摆得相当隆重,济南全城的名士缙绅、社会名流也都遵照王都督令赶到火车站,恭迎赵大总统。
  现在,王占元就坐在济南火车站的一间候车室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候着总统专列的到来。
  之所以心里忐忑不安,只是因为一封电报,一封由陆军部拍过来的电报。
  这封电报是赵大总统南行前夕从陆军部拍到济南城里的,拍报人是陆军部次长蔡锷,由于是特级专用密码,王占元不得不亲译,但是译出来的内容却让他有些吃惊。
  电报的内容也不复杂,蔡锷向王占元建议,鉴于山东局势稳定,山东的军政府可以解散了,山东省应该首先实现所谓的“军民分治”,也就是军务与政务分开处理,如此一来,“山东都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蔡次长建议王都督,主动向中枢请辞,辞去“山东都督”一职,改任“山东督军”,以后专管军事,至于山东省政和财政,应该交由省长和省议院全权处理。
  “军民分治”,最早是袁世凯提出来的,但是却无人响应,当初赵北还是湖北军政府都督的时候,他也是反对军民分治的,但是现在,作为一国元首,赵北似乎也打算提倡军民分治了,毕竟,由一个人同时掌握着军权和财权,这不利于贯彻中枢的政策,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家元首都不会允许这种局面长久持续下去,收权是必须的,而收权的第一步,就是军民分治,尤其是这个财政权力,更是必须收回中枢手中。
  对于王占元来讲,这个山东都督的宝座还没坐热呢,现在就有人来“建议”他辞去都督一职,这确实有些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王占元也深知,他这个山东都督是比不了广东都督、安徽都督的,他手里没有多少军队,可以作战的部队现在大部分还在南京一带逗留,暂时不可能调回山东,就算是调了回来,也未必有胆量与中枢对抗。
  王占元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妥协,不过妥协之后中枢会不会践诺,他的心里完全没底,所以这心情一直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在无意之间得罪了赵北,不然的话,这一次陆军部为什么先拿他祭旗呢?虽然拍电报的是蔡锷,可是这改“都督”为“督军”不是小事,这涉及到权力的重新分配,如果没有赵北的点头,蔡锷也是不可能拍这封电报的。
  为了以防万一,王占元不得不想办法拍拍赵大总统的马屁,此次在火车站恭迎赵大总统,王都督是准备了不少礼物的,金条、古董自不必说,戏子、歌女也准备了一些,都是济南城里戏班、茶馆的名角。虽然在共和军里呆了不少日子,不过王占元一直处于落魄的境地,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所以他确实不清楚赵大总统的偏好到底是什么,是喜欢听小曲,还是喜欢更直白一些的消遣?王占元没有把握,所以,干脆两手准备,这个办法是失意政客袁树勋教给他的,而作为回报,王占元也答应,如果赵大总统“龙颜大悦”,就举荐袁树勋担任山东省长。
  作为王占元现在的幕僚长,前任山东都督袁树勋就陪着现任山东都督王占元坐在候车室里,两人都是心思重重,也没什么兴趣说话,倒是那个山东机器局总办戴修国与一名德国商人相谈甚欢。
  戴修国是赵北指名要王占元带在身边的,此次赵大总统巡视山东,主要目的就是视察山东机器局,那也是清廷开办的一座兵工厂,就设在济南,革命之后,兵工厂总办换了好几个人,这个戴修国上任不过数月,但是他一直在山东机器局任职,对该厂事务比较了解,所以赵北想直接让这个人跟他见见面,看看是否胜任总办的工作。
  至于那个德国商人,却也不是普通商人,那是一个军火商,中文名包尔德,原是一名德国陆军少校,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副官在北京、天津一带逗留过一段日子,并在这段日子里发了笔小财,随即就选择了退役,在天津德国礼和洋行入了股,成了这家专卖军火的洋行的股东,前段日子南北大战,礼和洋行趁机捞了一笔,赵北就任民国大总统后,打算整顿兵工事业,礼和洋行也从陆军部那里接了笔订货单,于是将包尔德派到济南,到山东机器局实地考察,看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式机器,此次赵北巡视山东,点名要戴修国在火车站拜谒总统,这个包尔德不肯放过巴结总统先生的这个机会,于是也跟了过来。
  包尔德的积极不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德国军火商,他很清楚现在的中德关系,为了拉到更多的定单,他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元首建立起稳固的私人友谊,礼和洋行固然是德国军火商中的翘楚,但是作为礼和洋行的竞争对手,德国捷成洋行也经营着精良的德国军火,只不过,礼和洋行的后台是克虏伯军工集团,而捷成洋行的后台则是艾哈德军工集团,两个工业垄断集团在全世界进行着竞争,这个国家也不例外。
  在华多年,包尔德中国话讲得不错,与戴修国的交谈不需要翻译,而且,现在他与戴修国的谈话焦点也是那位民国大总统的个人爱好。
  但是戴修国也不清楚赵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这位大总统行事果决,绝不是个好糊弄的主。
  既然从戴修国嘴里问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包尔德只能求助于沉默中的王占元。
  “这个……总统先生最讨厌别人讲废话,而且总统先生最喜欢新式武器和新式装备,包尔德先生,如果你能为总统先生买来一些更好的机器和飞机的话,总统先生肯定会对你留下好印象。”
  王占元自己心里都还忐忑不安呢,哪里有空搭理这个德国人?正欲随便敷衍两句,却突然听到外头传来几声长长的汽笛,于是急忙站起。
  “总统到了,走!都站到站台上去,都把腰杆挺直了!都把脸抬起来!总统最讨厌别人弯着腰、板着脸!”
  王占元摆脱了德国人的纠缠,拉着袁树勋就奔出了候车室,其他人见状,也不敢怠慢,乱哄哄奔出候车室,戴修国也急忙整理了一下仪表,扔下包尔德匆匆赶了过去。
  “这是一笔大买卖,我可不能错过。”
  包尔德也急忙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提着一只沉甸甸的公文包,带着几名助手赶去站台迎接赵大总统。
  第421章 大买卖
  济南火车站虽然是现在津浦铁路北段的南方终点站,但是这座火车站并不气派,由于津浦铁路尚未全线完工,济南火车站现在只是一座小车站,容积有限,现在民国大总统巡视山东,专列抵达济南站,前来迎接总统先生的人太多,车站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等候在车站外头,车站前一时人山人海,维持秩序的士兵不得不将手里的棍棒挥过来挥过去。
  火车站外头乱哄哄一片,火车站里头却是静得诡异,军乐队已停止了演奏,二十一响礼炮也停歇了下来,只有那些站台上的人在交头接耳,揣测着总统先生为何迟迟不肯下车。
  刚才山东都督王占元已经带着几名幕僚进了总统乘坐的那节车厢,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二十分钟过去了,但是仍不见王占元下车,倒是有些让人颇费思量,不知道总统先生这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也不知道王占元到底在车厢里聆听总统先生的什么教诲。
  现在南北之间的局势刚刚稳定下来,北洋集团和联合阵线之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