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拐子走到章国栋跟前,指了指那些拉爬犁的马,说道:“章连长,这些马也都卸了爬犁,让会骑马的兄弟牵着走,如果叫人骑马逃了,咱们也能去追。”
  “没有马鞍。咱们是步兵师,马鞍不多,这次出来,就带了五个马鞍。”章国栋有些无奈。
  “那就只牵五匹马,多了累赘,剩下的马远远跟在后头,叫个人看着点,别叫人给黑了。这关外可不比关内,没了马,那是寸步难行。”
  杨拐子一板一眼,章国栋也不敢大意,急忙照着这个探子的吩咐做了,然后召集军官,对着地图进行了一番简短的战前动员和部署,随后,这一百多人的队伍就分成两股,一股从东边绕到十间房北边,另一股由章国栋亲自率领,从南边绕了过去,杨拐子因为腿脚不便,就坐着马爬犁远远抢在前头探路。
  二十多分钟后,章国栋带着队伍赶到了距离十间房只有半里地的一片高粱地里,这时,那雪粒子不再簌簌的落了,能见度比刚才强多了。
  现在是冬天,那地里无遮无挡,官兵们只能在田埂上匍匐隐蔽,章国栋举着望远镜向堡子那头眺望,看到了杨拐子站在堡子外头发来的信号,于是果断的下达了出击命令,带着官兵奔向十间房,只是由于积雪的缘故,这速度确实是比走还慢。
  没等章国栋带着部队冲到堡子近前,那堡子里头已经传来枪声,先是步枪的零星射击声,接着便是机关枪的点射声,清脆的枪声中,那堡子里突然冲出几名骑士,驰马奔向南边,但是老远望见南边过来的队伍,那几名骑士又调转方向,往东奔去。
  “打!打!机关枪开火!”
  章国栋也顾不得抓什么活口了,当即下达了开火命令。
  “啪!啪!”
  “哒哒哒……哒哒哒……”
  枪声立即密集起来,炒豆一般,很快就将那几名骑士撂翻,至于是否是打死了,却也不清楚。
  见那几人已被打倒,章国栋急忙命令一个排赶去堡子里清理战场,而他本人则率领另一个排靠上那几名被打翻的骑士。
  等到了近前,这才发现没有全部打死,其中两人还活着,只是腿部中弹,无法行走,于是,这俘虏也抓住了。
  其中一名俘虏被活捉的时候,正打算用火柴将一只褡裢里的几张纸点燃销毁,但是也不知是火柴受潮,还是火柴质量低劣的缘故,这火根本就没烧起来,于是,这几张纸也成了战利品。
  章国栋文化不高,对那几张纸不感兴趣,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情报,所以立即将那几张纸交给了文书,叮嘱他保管好,这名文书其实也是这个步兵连的文化教员,是由那个“政宣委”派到部队里的,每个连都有一名这样的文化教员,平时若无任务,这官兵们都必须跟着文化教员学习写字,并学习读书看报。
  章国栋并不清楚,就在他的连对十间房发动突袭的时候,在沈阳周遍地区,同样的一幕也在各地先后上演,不仅沈阳是如此,长春,牛庄、锦州、铁岭等辽宁重要城镇都在进行同样的清剿行动,而行动的目标则直指那帮“关外八旗”,从小喽罗到大头领,短短几天时间,就打死数百嫌疑人,活捉数千,一时之间声势浩大,全省监狱一时人满为患,为了甄别这些嫌疑人,不得不从关内调来许多专业审讯人员,其中不乏前清衙门里的问案高手。
  此次行动,定名为“暴风雪”。
  第484章 强国与权欲
  就在东三省的“暴风雪行动”全面展开的同一时间,在内蒙草原上,一场相同性质的军事行动也同时展开,只是行动代号却是“猎狼”。
  执行“猎狼行动”的是国防军骑兵部队,其中又以独立骑兵师为主力,而当年在草原与马匪、蒙匪周旋多年的吴俊升部队、张作霖部队,也参加了这一行动,并取得非常可观的战果,击毙蒙匪数千人,捣毁匪穴十多处,兵锋一度逼近外蒙草原。
  在冬季里实施这样大规模的军事清剿行动,条件确实非常艰苦,虽然起到了出其不意的作用,但对清剿一方来讲,损失也是必须承受的,而官兵的减员中,冻伤占了大半,为了救治伤员,位于武汉的国防军后方总军医院也奉命搬到了张家口,并在沈阳设立了一家分院,而且陆军部也利用这次搬迁行动演练了一下北方铁路的总动员能力,为实施更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演习。
  一时之间,中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见军队的紧张调动,而且就在这种以“清剿土匪”为借口的掩护下,一张战略大网已经悄然展开,作为网中人,“东南镇守使”孟恩远首先做出主动姿态,在南京拍发通电,无条件的支持中枢对土匪的清剿行动,并同时宣布,从现在起,东南各省正式结束“军政”状态,建议江苏、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立即实现军民分治,各省都督立即废除,改以督军主持军事。
  在聪明人的带头下,南方各省都督、司令纷纷拍发通电,响应中枢号召,宣布在本省实施“军民分治”,结束军政状态,进入训政时期,就连云南都督孙武、江苏都督徐宝山也明智的辞去了都督职位,改任督军。
  对于这种南北和衷共济的表象,各省舆论界也纷纷凑趣,对于中枢之英明、各地实力派之睿智赞赏不已,当然,其中自然也免不了溜须拍马的夸张之辞。
  在这种全国士气高涨、国民斗志昂扬的时候,中枢政府正式通过驻日公使向日本政府递呈了一份外交抗议书,就日本政府无理干涉中国内政与司法之独立提出严正抗议,而且也同时对日本驻华公使对副总统的无礼举动表示强烈愤慨,在抗议书中,中国中枢政府白纸黑字的告诉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国民尊严,中国中枢政府将继续整备军队,以便在遭到外敌入侵时能够保卫这个国家。
  或许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中国中枢政府强国富民的坚强决心,就在抗议书递呈日本政府的次日,在民国外务部里,民国大总统赵北与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正式签署了一份商业合同,其中涉及重工业、轻工业的合作计划,同时也涉及化工、农业、造船、汽车制造等门类繁多的工业合作项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商业合同中,德国政府也正式承诺向中国海军出售两艘最新式的潜水艇,以作为加强两国友谊的重要措施。
  相比德国人,美国人得到的利益也并不算少,就在中德商业合作计划正式公布的次日,民国大总统赵北与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同时出现在河南郑州,就在这里,两位大人物都亲自举起铁锹,掀了几锹土,正式向世界宣布,中美商业界和中美两国政府通力合作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正是启动,两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两条铁路干线的修建,一条铁路是由江苏的海州通向甘肃的兰州,这条铁路东西走向,另一条铁路则是从武汉通向广州,这条铁路南北走向,一旦完成这两条铁路,那么,一个巨大的钢铁十字将出现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而这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就是郑州,而郑州火车站也将借此成为中国铁路网中最重要的调车场和编组站。
  为了保证这个“大十字铁路计划”能够顺利完工,在铁路路基开筑的同时,一座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也正式启动,作为连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的关键点,这座大桥将由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联手修建,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几年之后,武汉的长江江面上就会出现一座远东地区跨度最大的铁路、公路通用桥梁,工程难度之大,所需经费之巨,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为了筹集建桥经费,中国中枢政府不得不专门发行“长江铁桥公债”,作为中方股份。
  与此同时,一座黄河铁路桥也在甘肃开始勘探桥址,这座铁路桥的修建难度要低于长江铁路桥,因此,这座铁桥将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从资金的筹集到技术人员的挑选,从建桥材料的制造到桥梁的设计施工,都尽量使用中国人,虽然对于这个勃勃雄心,美国人和德国人都表示了谨慎的持重立场,但是主持这座铁桥建设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却是信心十足,而且,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钢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重工业支柱,汉冶萍公司也在武汉宣布,这座黄河铁路桥的全部建桥材料均由该公司提供,而且,在得到德国方面提供的高炉、机器之后,修筑“大十字铁路”的大部分铁轨、道钉也将由汉冶萍公司提供,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汉冶萍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翻了一倍,商人们都明白,这一次,汉冶萍公司将不再为产品的销路发愁了,如果川汉铁路也开工建设的话,那么,这钢铁股票就会成为股市里的中流砥柱。
  在这种乐观情绪的带动下,中国的实业界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投资热潮,而且由于“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成立,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上海、武汉等地橡胶股票投机热潮的迎头一击,大量的闲散资金迅速从那些子虚乌有的外国橡胶园和橡胶公司撤出,流向了实业界,纺织厂、制衣厂、缫丝厂、机器厂、皮鞋厂、面粉厂……这些投资小、见效快的轻工业工厂开始大量出现,在这种投资实业的狂热中,就连民国副总统张謇先生也返回了江苏,追加投资,新建了几座纺织厂和面粉厂。
  这些实业投资项目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和机器,在这些机器中,中国本土工业所能提供的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大量美国、德国的新旧机器涌向中国市场,虽然和欧洲国家的需求相比,这个国家的市场容量比较有限,但是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多的机器订单,这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德国商人对这个新兴市场的信心,毕竟,对于刚刚度过经济萧条期的欧洲、美洲企业来讲,哪怕是一千台纺织机的订单,也可以使企业多一点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不仅美国、德国商人看到了商机,英国、法国的商人也在中国看到了商机,所以,他们绝对不希望这个时候因为战争而使远东贸易中断,进而使欧洲企业不能从这场“商业盛宴”中夺取利润。
  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中国中枢政府对日本政府的书面外交抗议并没有引发两国之间的任何公开的武装冲突,而由于东三省和内蒙草原实施的“暴风雪行动”以及“猎狼行动”,那个原本非常活跃的“关外八旗”也没有能够掀起大浪,虽然少数地方确实发生了满清余孽的武装叛乱,但是在政府军优势兵力的强力反击下,这些武装叛乱很快就被迅速平息,就全国总体形势而言,自从革命之后,这个国家还从来没有这么平静过,就连对民国大总统赵北抱有成见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位“远东狂人”的纵横捭阖之下,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对于中国而言,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在这种民意之下,已经有报纸开始呼吁延长总统任期了。
  虽然距离强国的目标还很遥远,距离富民的目标也很遥远,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总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果谁敢在这个时候与总统作对,那么,他不是傻得无可救药,就是《先锋日报》说的,是被国内外的敌对分子给收买了,那么,这全国军民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上下一心,共同对付国内外的敌对分子。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总统持以敬意,至少,那帮同盟会的激进派就对赵大总统的一系列行动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哗众取宠”,“危险投机”。
  但是,无论这些反对总统的人怎么想,现在的局势就是,国内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要想避免被军警捕去充军西北,他们只能选择逃亡国外了。
  与多数逃亡者的选择相同,作为同盟会激进派的代表人物,陈其美选择的逃亡目的地也是南洋,准确的说,是位于马来亚的槟榔屿。
  现在,陈其美就站在轮船的前甲板上,身边站着他的几名逃亡同伴,这几人都是同盟会的骨干,而且也都参加了“广东事变”,其中还有一人甚至还参与了当初刺杀陶成章的密谋,对他们的通缉令仍未撤消,显然,那位总统先生不愿意赦免这些人,即使他已经赦免了许多参与“广东事变”的叛乱者,比如说那个龙济光,现在,人家龙济光已经是这香港的正式居民了,而且还在新界买下了几百亩良田,出手大方,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钱是同盟会给他的“革命经费”,恐怕却没人算得清楚了。
  轮船现在就在香港,而且即将启程,前往新加坡,陈其美等人将先赶去新加坡,在那里,一位革命的先行者等候着他们的到来,以便商议继续革命的事情。
  此次去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国了,陈其美等人心中颇为凄凉,虽然依靠同盟会的力量,在香港继续呆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毕竟太危险了,同盟会搞暗杀很拿手,光复会也不落了下风,而那位赵大总统就出身于光复会,同盟会激进分子干掉了光复会的领袖,那么,光复会员会放过幕后主谋么?
  所以,还是离开这个国家吧,至于“继续革命”,陈其美已经不怎么关心了。
  几声汽笛“呜呜”响起,轮船已开始加压升气,很快就可以出发了。
  这时,一名青年男子拿着一张报纸赶到陈其美身边,将报纸递了过去,说道:“英士兄,这是刚出版的报纸。你看看,那个赵北现在可是风光的很呢,借着东三省和蒙古剿匪顺利,胁持国会通过决议,宣布撤消‘内阁总理’的设置,内阁直接听命于总统,他这样干,可不就是向独、裁靠拢么?还是先生说得对,这个赵北,其实不想做中国的华盛顿,而是想做中国的拿破仑,他想大权独揽,他想学袁世凯,说不定,他还想做皇帝。”
  陈其美并没有接过报纸,只是看了眼报纸,然后苦涩的一笑,他想起了第一次在武汉与赵北会面时的情景,当时,众人就曾就“世界第二拿破仑”的问题进行过简短的讨论,当时在场的还有“宪政奇才”杨度,那个同盟会叛徒汪兆铭也参与了讨论,当时杨度曾自言自语的问了一句,“中国会出现拿破仑,还是会出现华盛顿?”,但是当时没人回答。
  现在,赵北似乎已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杨度的那个问题,这个国家或许只会出现拿破仑式的人物,不会出现华盛顿式的人物,这既是国情,也是政治现状。
  “世界第二拿破仑”,这个人能够拯救中国么?他的权欲如此之重,倒是与法国的那位拿破仑皇帝有几分相似。
  想到这里,陈其美苦笑,若论起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这恐怕是所有政客的共同特征,就连同盟会这上上下下,也对权力有着病态的狂热,不然,又何必提着脑袋奔忙呢?现在,他陈某人的脑袋价值大洋一万块。
  但是或许不会有人能够提着陈其美等人的脑袋去向赵大总统领赏,因为这艘船是英国轮船,而且,现在正在起锚,轮船的目的地则是那遥远的新加坡。
  汽笛声中,轮船缓缓离开码头,载着陈其美和他的同伴,也载着他们的权力梦远去了,至于这个梦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陈其美扭过头去,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码头和港口,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现在的他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亲眼看到祖国的土地,因为就在此次去国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国,此后,他的大部分时间就是隐居槟榔屿,直到1941年因为中国空军轰炸机的一次误炸而去世,他也只能魂归故里了。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第485章 内阁总理撤消案(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