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事之中了。
  就在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一声枪响,让众人一时有些惊慌,护卫的骑兵们早就离开了,如果是大队土匪来袭的话,就靠锯木厂那几杆土枪、洋枪,是抵挡不住的。
  很快,放枪的人出现在锯木厂,但并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队扛着膏药旗的日本兵,从军装和番号来看,他们应该是图们江对岸的日本边境守备队。
  这座锯木厂位于中国境内,而且也不是什么日本租借地,按说日本军队是不能随意进来的,于是,那名陪同记者们采访的政宣委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交涉,但是那帮日本兵只一枪托就将他砸翻在地,然后,日本兵们就叫嚷着将锯木厂所有人都赶到了木材场,用蹩脚的中国话让他们蹲在地上,并询问谁是老板。
  没费什么力气,杨拐子就被几个日本兵捆上了,然后押着他离开了木材场,进了一座工棚。
  一进工棚,那名领头的日本兵关上门,然后小声问了杨拐子一句。
  “杨上尉,咱们没有来晚吧?”
  “没来晚,来得正是时候,别愣着,赶紧动手,对面那仓库里有煤油。其实啊,要我说,你们把那帮苦力打死几个最好,演戏就要演得像一点么。”杨拐子点了点头,抬起下巴,朝工棚对面指了指。
  “行了,没你的事了,你可以过去了,这里我们会安排妥当的。蒋上校在后山等着呢,等一会儿你们跑的时候,别往后山跑,往别的地方跑,不然就露馅了。”
  这个“日本兵”点了点头,然后吩咐几名手下将杨拐子押出了工棚。
  杨拐子垂头丧气的被“日本兵”押回木材场,往地上一蹲,哭丧着脸嚎了起来。
  “早知道日本小鼻子霸道,老子就不在这里开什么锯木厂了。日本小鼻子在汉口吃了亏,不去汉口找回场子,偏偏来这里找麻烦,这是欺软怕硬!”
  杨拐子的干嚎让在场的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在嚎什么,更不知道那帮“日本兵”想干什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弄清楚了这帮“日本兵”的意图,杨拐子嚎了几声之后,就见工棚方向黑烟腾起,然后很快,那边烈火熊熊,锯木厂的几座建筑被“日本兵”点燃了。
  “我的屋子啊!我的机器啊!”
  杨拐子两眼一翻,往后一倒,就靠在邵振青肩膀上,那是口吐白沫,“人世不醒”,急得邵振青和另外几名记者手忙脚乱的掐他人中,连喊带叫。
  等杨拐子“苏醒”过来,面前仍是“日本兵”的刺刀和军靴,再往远处一瞧,一帮“日本兵”竟然已从工棚那边满载而归,甚至连杨拐子的那只黄铜饭碗也没放过。
  “日本小鼻子,你们毁了我的厂,老子跟你们拼了!”
  杨拐子呐喊着想冲过去跟对方“拼命”,但是却被邵振青和几个记者给死死抱住,不过纵然如此,他的肩膀上到底还是挨了“日本兵”的一皮靴,连带着邵振青和那几名记者也都挨了几枪托,着实吃痛,这足以保证让这些记者记住这帮日本兵的暴行。
  眼见那边的建筑已完全淹没在火海之中,这帮“日本兵”才心满意足的扛着战利品离开了锯木厂,走之前还不忘了放一阵乱枪。
  “跑啊!大伙都跑啊!跟着我跑啊,跟着我跑啊!”
  杨拐子起身就跑,其他人见状,也都没头苍蝇一般跟着他往河谷那边的伐木场狂奔,等他们逃到伐木场,与那些伐木工人会合之后,再回头去望那锯木厂方向,却已是黑烟滚滚,遮天蔽日了。
  邵振青和记者们向杨拐子探听究竟,这才得知“真相”,却原来是那帮“日本兵”借口杨拐子的工人越境采伐树木,将他的工厂捣毁,并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
  这里是中国领土,“日本兵”所做所为无疑是在挑衅,于是,几名记者立即决定,联名草拟一份电讯,电讯的题目就是《他们连铜碗也抢!》。
  这些愤怒的笔杆子们此刻并不清楚,他们的这份电讯很快就将引起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也必将名垂史册。
  第619章 战争不可避免(上)
  总统府戒备森严,要想进入总统府,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手续,和平时期,某些拥有特殊证件的人可以较为方便的出入总统府,但是现在,眼看着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这总统府就不是说进就能进的了,即使拥有特殊证件,也必须接受最为严格的检查,而且,普通车辆已无法进入总统府,只有挂着侍从室特殊通行证的汽车才能驶入总统府。
  现在,一辆侍从室的轿车正缓缓通过总统府大门,车上除了司机之外,只有两名乘客,一人是侍从室副官,另一人则是兵工署署长刘庆恩。
  此次造访总统府,刘庆恩是奉命而来,就在昨天上午,总统派人通知兵工署,让兵工署就一些军事工业生产问题整理一些文件,然后交总统过目,按说这事可以由别人代劳,不过作为兵工署署长,刘庆恩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
  轿车载着刘庆恩一直驶到统帅堂那栋二层小楼前,等车停稳,刘庆恩下了车,跟着副官上了楼,总统现在就在那间一号办公室里,仍像平时那样忙于公务。
  等刘庆恩跟着副官走进办公室,这才发现早有一位客人在办公室里等候,正是老熟人谢缵泰,他现在是航空署署长,这是一个已成立两年多的老部门,但是从去年起,这个部门就从陆军部下独立出来,与兵工署一样,成了直属于总统府的政府机构,权力很大,几乎所有与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相关的事情都归航空署管理,飞机的制造也是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之下。
  见了刘庆恩,谢缵泰也是非常高兴,虽说两人的衙门都在北京城里,可是兵工厂遍布全国,刘庆恩整天东跑西颠,不像他,只用往武汉、南京等地跑跑就行了,所以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至于总统,仍在埋首公务,总统正在翻阅的是航空署整理的飞机制造业相关文件,与兵工署一样,航空署最近几天也是忙得连轴转,谢缵泰已是加班了好几天,吃住都在署里。
  见刘庆恩亲自赶了过来,赵北倒没觉得惊讶,刘庆恩这个人与他一样,都是事必躬亲的人,两人的想法也基本相似,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两人也都做得很好,分寸也把握的很好。
  “刘署长,你来得正好,刚才我与谢署长已经就飞机制造业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将兵工署、航空署、重工业部的工作统合起来,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谢署长刚才已推荐刘署长担任组长,我已同意,从现在起,这个‘战时军工业生产指导小组’就算是成立了。”
  赵北与刘庆恩寒暄片刻,很快切入正题,他的话让刘庆恩很是惊讶。
  “这么说,中枢已经决定对日开战了?”
  刘庆恩突然有些激动起来,说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虽然总统早就跟他透露过一些战略上的细节问题,但是他确实没有想到,中枢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了,兴奋之余,他也没忘了提醒总统一下。
  “目前我国重工业已部分转入战时轨道,利用前几年陆续积攒下来的原料,维持半年的军工生产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半年之后原料来源断绝的话,则我国军工生产将无以为继,所以,在我看来,要么速战速决,要么,想办法维持进口贸易,不然的话,光是智利的硝石就是一个大问题。”
  刘庆恩的提醒很有道理,日本的海军实力强大,对于中国的海运非常具有威胁性,实际上,从前几天日本联合舰队行动以来,中国的沿海对外贸易就出现了下滑,中国轮船公司也相应减少了班轮航次,只有内河航运暂时没有受到影响。
  “这个你们不必担心,中枢已全面考虑到了。既然我们敢对日作战,我们就有信心赢得胜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赵北点了点头,他的自信是源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了解,虽然中国的海军力量微不足道,可是作为中国军事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陆军的实力足以让人放心,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根据驻日公使传回的消息,日本仍未进入全国总动员状态,而且即使日本政府现在就开始总动员,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陆军的初步整备,这一仗,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日本政府可能会狗急跳墙,跟中国死拼下去,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日本国内那糟糕的经济状况,赵北也相信,只要把握好分寸,战争是可以按照他的意志进行的,虽然还是有些冒险,不过军事行动本来就带有很大的冒险成分,畏首畏尾的话,这个国家或许就找不到什么崛起的机会了。
  “关于坦克的生产,你们必须抓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方针,我们必须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工业潜力,只有这样,日本政府才不会选择长期战争。”
  赵北非常关心坦克的产量,此次对日开战,他不仅要击败日本,而且还打算让欧美列强看到中国的工业实力,这非常有利于争取战略主动,列强看重的就是实力,谁有实力,列强就跟谁走得近,尤其在这种欧洲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现在的战略劣势。
  “请总统放心,目前武汉、郑州的车辆工厂已经全面转入坦克制造,根据保守估计,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每月可制造坦克一百辆,这还是在不影响装甲汽车生产的情况下,如果停止装甲汽车的生产,坦克的产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在,我们正打算从机器厂、机车厂、技术学校、军工企业中抽调更多的技术骨干与熟练工人,保证坦克的优先制造,而且,我们也在组织工人,继续对重型拖拉机进行改造,不过夏收将近,征用农业拖拉机,多少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希望中枢也考虑到这个问题。”
  刘庆恩尽量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一些,他也知道,这一仗是中国能否扭转国势的关键一仗,能不能打好,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国所有人的事情,越是向工业时代迈进,战争就越是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越多,这就是“总体战”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综合实力,扬长避短,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间办公室里,几人对军工业的统合问题进行了为时两个小时的磋商,虽然赵北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持久战也必须考虑到。其实预案早就制订了,但是由于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必须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斗,赵北不得不亲自做出指示,哪些武器要优先生产,哪些武器可以暂时维持较低产量,只有制订这个战略计划的人才知道如何抉择,而刘庆恩与谢缵泰的任务就是将总统的意志贯彻下去。
  许多时候,事必躬亲是很有必要的,这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使部下不敢懈怠。
  等完成了军工业统合问题的指导,已是下午五点整,送走了刘庆恩与谢缵泰,赵北叫来了卫队长秦四虎。
  “四虎,副总统到了多久了?”
  “在会客室已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张季直这个人算是个沉稳的,只不过屁股经常坐错地方。”
  “沉稳?那可未必啊。刚才我见他在会客室背着手走来走去,一副猴急的模样。”
  “猴急?也是啊,他们这帮人不想打仗,也不想让日本货重新占领中国市场,如此,焉能不着急?四虎,走,拿上文件,咱们去瞧瞧这帮和平主义者现在是不是还没有改变主意。”
  带着卫队赶去会客室,副总统张謇与几名国会议员已在这里等候总统召见差不多一个小时了,他们都是国会里的和平主义者,此次过来,是来为国会请命的,希望总统务必再派特使与日本政府磋商目前的中日局势问题,他们不想打仗,但是也不想向日本屈服,这个立场属于两难立场,所以,他们的和平立场实际上也是动摇的。
  “诸位,久等了。我知道你们是为了什么事情过来的,不过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们,日本政府对‘六二六事变’的立场非常顽固,绝不可能退让,除非他们明白中国的决心,否则,日本将继续蔑视中国的力量。在你们开口乞求和平之前,我想先给你们看一封电讯,这是电报室上午收到的明码电讯,现在,想必全世界的电报局都收到了这份电讯。”
  赵北不等对方开口,先亮明了他的立场,并让秦四虎将一份电讯抄稿交给张謇。
  张謇与那几名国会议员传看了电讯,几人都是默不作声,这电讯是由吉林电报局转拍过来的,是一份新闻稿,由几名中国记者联名草拟,内容是关于日本边境守备队越境进入中国境内,并捣毁了一座中国商人的锯木厂的,从那激烈的言辞来看,此事只能进一步激怒国人情绪。
  见这几人都不说话,赵北淡淡说道:“诸位,都看明白了么?这就是日本政府的选择,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中枢政府岂能坐视不理?国民的权利依靠国家保护,如果国家不能保护好国民的权利,那么,要这个中枢政府还有何用?诸位,在我看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张謇心里很是感慨,他明白,中日之间的和平恐怕是无法维持了,总统显然已下定了决心,否则的话,不会拿这份电讯大做文章。
  张謇又看了眼那份电讯的题目,“他们连铜碗也抢!”,他明白,一旦这份电讯稿最终见报,那么,任何主张和平的人都将成为阻碍中枢保护国民权利的罪人。
  事到如今,张謇也必须改变立场了。
  第620章 战争不可避免(下)
  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通讯事业是否发达,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公共媒体越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就越快,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业的发达必然带来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局面离不开信息的畅通,商人们需要从报纸、电报中了解最新的商业动态,了解市场最紧俏的商品种类,所以,工业越是进步,新闻通讯事业就越是发达。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中国的工业进程是极其艰难的,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四年工业发展计划”的指导下,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工业确实已取得了长步进步,轻工业与重工业都在快速发展,而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速度更快。
  官方通讯社、私人报馆构成了现在中国的主要新闻通讯网,而且自从有线电报网和无线电报网整合之后,通讯的效率也更高了,技术的进步使商人和实业家们利用先进的通讯网刺探最新商业情报成为可能,而在这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证券交易市场了。
  现在,武汉、上海、广州、天津都已建立起证券交易所,在相关政府机构的监督下,这些证券交易所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这些证券交易机构都有附属的报社,出版报纸,专门报道商业消息,一般而言,每天出版至少一版,当有重大消息出现的时候,随时追加出版,所以,如果想最快的了解最新消息,证券交易所出版的这种小版报纸是最佳选择。
  理所当然的,最先将那份《他们连铜碗也抢!》的电讯变成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的正是证券交易所出版的证券交易报,实际上,电讯是当天上午拍发的,而到了下午,证券交易报已经刊登了这个消息。
  与这个消息一同出现在报纸上的还有总统先生的严正声明,对于日本兵的行动,总统先生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