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住了啊。”
  “我也不知道啊,营长既然说团部一定会派人过来,那么就一定会派人过来的。”
  王金堂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出防炮掩体,扭头向战壕的右侧方向望去,两里之外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头,正是营部所在,那里同样也是日军攻击的方向,不过相比590高地,那里吃得炮弹却是远远比不上590高地了。
  毕竟,590高地是整个河谷地区的制高点,占领了这里,就可以控制整个河谷,卡住日军撤退的通道。
  对于日军而言,只有夺取了590高地,才有可能冲出中国军队的包围圈,也正因此,日军集中力量攻击590高地。
  不过这里是山区,重型大炮很难移动到这里,因此,日军只能以山炮、野战炮从附近的山头轰击590高地,如果不是日军缺乏重型大炮的话,或许590高地早就易手了。
  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守军部队也不可能得到重型大炮的火力支援,他们只能依靠迫击炮和少量山炮守卫阵地,如果天气不是这么恶劣的话,或许会有空军支援,但是目前来看,天气暂时还不会转晴,只能依靠陆军自己了。
  王金堂在军装口袋里摸了摸,拿出一只油纸包,里头是一些烟叶,但是没有烟斗,王金堂的那只烟斗早就借给了田参谋,现在已是不知去向,王金堂只能改抽纸烟,而且卷烟的纸片也不合适,他只能从田参谋的那只文件包里搜索空白文件纸。
  就在王金堂忙着与那厚厚的文件纸较劲的时候,那名坐在他身边的战士则开始保养连长的那杆冲锋枪。
  就在这时,王金堂身边的那部野战电话突然响了,王金堂拿起话筒,那边传来营长的声音。
  “王连长,刚刚从团部来了电报,最迟,增援部队将会在下午到达,你们务必坚守住阵地,如果人手不够,我再给你派些人过去!”
  “够,人手足够。营长,你别派人过来。”
  王金堂没敢要营长派过来的人,他很清楚,营部守卫的那座山头位置也很重要,如果那里失守的话,590高地的重要性就会大打折扣,日军完全可以翻过那座山头,绕到河谷前方去,可以避开590高地,不过那样的话,日军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大炮了,所以,日军现在的主攻方向仍然是590高地。
  王金堂刚压下话筒,还没有将那根卷好的纸烟塞进嘴里,就听到天空中传来啸叫。
  那是炮弹撕裂空气的声音,王金堂知道,日军的进攻又开始了。
  王金堂本能的匍匐下来,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一次,日军的炮击目标并不是590高地,而是营部所在的那座山头,而且从一开始,日军的炮火就非常猛烈。
  只短短一分钟的时间,营部阵地就完全被硝烟笼罩起来了,一些榴霰弹因为引信设定问题,在距离山头很远的空中就爆炸了,致命的弹片四下纷飞,并迅速失去了杀伤力,其中的一些弹片与弹丸就落在了590高地上。
  王金堂抓起那部野战电话,试图与营长取得联系,但是电话始终无法摇通,显然,电话线被炸断了,王金堂不可能知道营部那边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与此同时,一支日军突击部队从西侧那座山脚冲了出来,但是这一次,他们没有冲向590高地,而是扑向营部方向。
  王金堂匍匐在山顶,举着望远镜向那支冲锋的日军部队观察,由于距离太远,他不可能用步机枪火力从590高地对那支日军部队进行火力拦截,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扑向营部所在高地。
  “迫击炮!把迫击炮架起来!”
  王金堂只能依靠那仅剩下的一门迫击炮了,他指挥几名士兵,匆忙将那门藏在掩体里的迫击炮扛到了阵地上,迅速架起来,然后,由几名会操作迫击炮的士兵进行射击。
  第一炮打在了很远的地方,日军指挥官甚至很可能没有注意到那颗炮弹,然后是第二炮,这一炮近了些,但是距离日军的攻击部队仍然很远。
  “五十公尺,再往回调五十公尺!”
  王金堂举着望远镜,就站在这门迫击炮旁边,为士兵们指引着方位,毕竟众人都不是职业炮手,调整射击诸元不是那么麻利。
  不过在众人的努力下,第六颗炮弹终于命中了日军攻击部队的侧翼,而且正好落在了一名指挥冲锋的日军高级军官身边,横飞的弹片瞬间就将那名日军指挥官击倒。
  王金堂继续指挥士兵们用迫击炮射击,炮弹一颗又一颗的先后落在了冲锋的日军部队阵型中,打倒不少日军士兵,但是仍旧是杯水车薪,无法阻止日军冲上那座并不高而且地势也并不险要的山头。
  当日军步兵冲击到距离山头阵地不到二十公尺的地方时,日本炮兵部队的射击才停歇下来,而这些,阵地前方的那些木栅已经被轰得面目全非了。
  几乎就在日军炮兵停止射击的那一瞬间,硝烟弥漫的山头阵地上突然响起冲锋枪的射击声,密集而猛烈,几乎在刹那间就遏制住了日军的攻势。
  最先冲上山头的日军士兵迅速被弹雨击倒,顺着山势滚了下去,跟在后头的日军士兵虽然没有立即调头往回跑,但是他们的冲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而且不少人甚至还匍匐在了山坡上,举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向山头阵地射击,试图压制住中国军队的火力。
  站在590高地上,王金堂将营部阵地的战斗一览无余,他并没有因为日军攻势受阻就轻松起来,他很清楚,日军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从日军这一次的主攻方向来看,日军指挥官显然是决心丢弃重装备,翻过那座山头撤退了。
  但是只要中国军队还据守着那座山头,日军就无路可撤,除非他们愿意绕个远道,可是目前的战况之下,日军指挥官已经不可能舍近求远,因为就在这支日军攻击部队的后方,是数万被围困在山区的日军主力,无论如何,日军必须打通这条道路。
  “轰!”
  “轰!”
  中国军人不仅在用冲锋枪和步枪阻击日军的冲击,而且也扔出了手雷,在这种近战中,手雷的作用往往比冲锋枪更大,手雷一炸,日军顿时停止了前进,然后迅速往山脚撤了回去。
  但是日军步兵前脚刚撤,后脚日军炮兵就又开始了压制性射击,营部阵地再次陷入炮火之中,硝烟再次将阵地笼罩起来。
  王金堂站在590高地上,看得揪心,或许,前两天590高地遭到日军攻击的时候,营长也是这样的心情吧,不过当时营长可以向590高地派遣援军,但是现在,590高地只剩下不足五十人,是不可能派人增援营部阵地的。
  “连长,炮弹快用完了,咱们还开炮么?”
  一名操作迫击炮的战士询问王金堂,但是王金堂并没有任何迟疑。
  “打!炮弹全部打光!如果日军突破阵地,就算我们有足够的炮弹,那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很快,所有的迫击炮弹全部消耗完毕,不过几分钟之后,这些半调子炮手们只能站在那门迫击炮旁边,望着营部阵地干瞪眼了。
  不过,日军仅仅只向营部阵地发起了两次冲锋,然后,迅速撤退了,日军的炮兵也停止了对阵地的炮击,一切又像开始时那样,非常迅速的结束了。
  这之后,就再也没有战斗了,590高地和营部阵地都守住了,直到团长率领援军赶到增援,日军再也没有发起过进攻。
  到了次日,传来消息,那支日军已经调头南下了,他们试图向南夺取一条出路。
  但是王金堂却相信,日军不可能在南边找到什么出路,因为守卫在那里的也是中国军人,像王金堂一样,他们一定会守住阵地,将日军关进笼子,并等待着指挥部的总攻命令。
  第722章 鸭绿江方向
  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正是正午时分,眼看着就快到午饭钟点。
  一声哨响,正在修筑野战工事的士兵们立刻放下手里的工具,在军官的带领下走向炊事班,领取他们的午饭。
  午饭很简单,就是高粱米饭、猪肉炖菜,无论是饭还是菜,都是拿大行军锅煮的,虽然调料简单,但是在经过重体力劳动之后,所有的人都吃得很香。
  与其他人一样,蒋翊武也吃得很香,虽然米饭不是他最爱吃的大米,但是就着那碗香喷喷的猪肉菜汤,这胃口也是不错,而且还分了一小勺辣椒油,往汤里一拌,直吃得浑身是汗,不停的举起水壶,往喉咙里灌着凉开水,而且与其他人一样,也是赤膊上阵。
  这里是镇江堡,正当面就是汲河,渡过汲河,再往东北方向走上几十里地,就是鸭绿江了,镇江堡距离国境线的直线距离也就那么几十里地,毫不夸张的说,这里就是国防第一线,也是整个鸭绿江防线的南端。
  之所以不紧挨着鸭绿江布置防线,主要是为了躲避日本海军的炮火,虽然鸭绿江上有一支中国海军的分遣舰队“野鸭部队”,但是相比强大的日军海军,那支舰队的实力太弱小了,一旦日军派遣军舰进入鸭绿江,那么中国的陆军部队就可能在鸭绿江边遭到炮火轰击,所以,干脆主动将防线后撤几十里,此举未必没有当年春秋时代晋文公“退避三舍”的用意,其目的是使敌军失去战术上的某些优势。
  至于防线以东的中国平民,也都被疏散到了防线后方,在国战面前,家园是顾不上了,而且为了疲敝敌军,防线以东地区也实行了“焦土政策”,绝不留一间房屋、一口水井、一棵树木、一条道路给日本军队使用。
  蒋翊武和他的战友们现在正在修筑的野战工事正是国防工事,只不过这支部队的多数官兵并不是中国军人,而是来自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这支部队就是那支所谓的“大田部队”,“高丽独立军”的下属支队,最高指挥官是朝鲜人赵七,蒋翊武只不过是部队里为数不多的中方军事顾问之一。
  “大田部队”在安州战役中损失很大,原本是打算分散突围到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打游击的,但是就在突围命令下达前的一刻,一支中国国防军的骑兵部队突然冲破日军防线,将大田部队从安州包围圈中救了出来,然后带往鸭绿江畔,并在随后随同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到鸭绿江右岸,进入了休整时期。
  利用这个休整时期,大田部队一边补充兵员、物资,一边奉命进抵镇江堡,开始修筑镇江堡以东地区的野战工事,为迎击日军进攻做准备。
  镇江堡野战工事并不是一线正面工事,这处工事群只是作为侧翼阵地所在,真正的主阵地还是在北边的山区,自从两年前,中国中枢政府开始实施国防工程计划之后,那里就逐渐修筑起了两处筑垒地域,配合山区的那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坑道群、坑道网,一条坚固的国防线就这么建立起来了,但是仅靠正面阵地还不够,所以,现在镇江堡与其他边境城镇一样,都在忙着修筑野战工事,日军一旦越过鸭绿江,就将在这条国防线上遭遇顽强抵抗,至于中国军队,那些储备充足的物资足以支撑长期作战。
  其实早在大田部队还在安州城与日军作战的时候,镇江堡的地方政府就已经按照中枢命令开始召集居民在城外挖掘战壕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挖掘出来的战壕是一条一条的直线,这不符合军事作战要求,因此,当大田部队进驻之后,就开始对这些不合格的战壕进行修整,而且增加了交通壕和防炮掩体,并且弄来了带刺铁丝网。
  正对镇江堡的鸭绿江对面就是义州,那条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直通沈阳的国际铁路就从镇江堡经过,自从中国国防军主力撤出朝鲜之后,大田部队就奉命用炸药摧毁了江边两岸的铁路和桥梁,日军如果渡过鸭绿江,就必须徒步前进。
  但是镇江堡侧后方向的铁路和桥梁仍旧可以通车,援军和物资可以源源不断从后方的凤凰城输送到前线,这对于防守方非常有利,而且,就在镇江堡火车站,两列装甲列车就在那里休整,一旦战斗开始,装甲列车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为前线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也正因此,大田部队的所有官兵都对即将到来的防御作战信心十足,不像在安州那样,随时都会陷入后勤断绝的恐慌,目前的主要麻烦在于兵员补充,到镇江堡休整已经两天时间,但是补充到部队里的新兵只有两千多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中国的革命卫队,对于这种情况,司令赵七很不满意,他不希望这支部队的“朝鲜色彩”被冲淡,因此,他已经亲自带着人赶去图们江畔,准备在那里召集朝鲜侨民参军,至于大田部队的指挥权,目前实际上是由副司令孙岳掌握。
  孙岳本来是“高丽独立军”副司令,但是他并没有随同部队开进朝鲜,在部队渡过鸭绿江之前,孙岳就留在了凤凰城,专门负责为“高丽独立军”提供后勤保障,当安州陷入日军包围中时,孙岳就奉命移驻镇江堡,当大田部队赶到这里之后,他就被任命为大田部队的副司令,以取代原来那位重伤后送的朝鲜副司令。
  但是孙岳威望不足,只能依靠朝鲜军官团控制部队,为了督促部队,孙岳只好将中国军事顾问派到一线阵地,蒋翊武也就这么赶到了一线阵地,并且直接参加了野战工事的施工,算是以身作则。
  说句实话,蒋翊武对孙岳的“官僚作风”有些意见,在他看来,仅靠坐镇司令部是不可能提高个人威望的,只有参加一线行动,才能真正掌握部队,纵然士兵以朝鲜人居多,但这并不是孙岳躲在司令部的借口,中国人、朝鲜人,现在都是日本的敌人,现在讲究的是团结,而不是刻意的强调两国军人国籍上的区别。
  蒋翊武与孙岳不同,他在大田部队里威望很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朝鲜话说得已是很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曾在安州与部下浴血奋战,对于这位中国军事顾问,部队里的朝鲜官兵都对他很佩服。
  也正因为佩服,所以现在吃午饭的时候,一帮朝鲜军官特意拿出珍藏的泡菜,请蒋翊武长官一同品尝,菜虽不多,不过一片心意,蒋翊武倒也没有客气。
  午饭很快就结束了,蒋翊武决定让官兵们多休息半个小时,趁着这工夫,他带上几名中国军官,赶去镇江堡司令部,向副司令孙岳汇报部队的情况,并顺便看看凤凰城那边的野战炮送过来没有。
  蒋翊武小腿有伤,不能长距离走路,只能骑马。
  到了司令部,孙岳仍在与参谋们吃饭,饭菜说不上丰盛,不过比阵地上好一些,四菜一汤,还有留声机播放音乐,倒也是苦中有乐。
  从卫兵那里得知副司令正在吃午饭,蒋翊武也没有去打搅,就与那几名中国军事顾问在司令部旁边的火车站里转悠,向调度室打听什么时候还有军火送过来。
  巧得很,就在五分钟后,一列军列就进了火车站,随车送过来的不仅有军火辎重,还有一批从后方调过来的见习军官,他们都是刚刚从各个军事院校毕业的下级军官,到镇江堡来,就是来入队实习的,而且领着他们下部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国平。
  张国平现在不仅是独立骑兵师的师长,而且也是鸭绿江战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司令部设在镇江堡北边的土城子,不过这次他过来镇江堡却不是从土城子过来的,而是从凤凰城那边过来的,他去凤凰城,一则是将麾下的骑兵部队带去凤凰城,准备投入辽东半岛决战,二则却是奉命接应一批见习军官,也正是他现在领到镇江堡的这批实习军官。
  张国平下了火车,看见蒋翊武正与几名军官在火车站上晃悠,蒋翊武也看见了他,于是急忙上前打招呼。
  问明蒋翊武来意,张国平抬起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