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务部与各国进行修约做准备,争取将那些满清王朝签订的屈辱条约全部废除,改订新约。
  司戴德愣了一下,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惊讶,但也仅仅只是惊讶而已,倒是谈不上什么反感,虽然美国在中国也设有租界,中国中枢政府收回租界的做法确实会使美国失去租界,但是相比与中国的贸易,这些租界和治外法权就算不上什么了,其实早在德国宣布交还胶州湾租借地之后,美国政府就曾征求过司戴德的意见,询问他租界是否还有必要存在,这似乎可以看作是美国政府打算跟风行动的试探,不过没等司戴德做出回答,美国政府似乎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其它列强并没有跟着德国行动,宣布交还租借地或者租界,那么美国政府自然也没有必要跟风。
  但是现在,中国中枢政府显然早就算计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好赶上欧洲爆发战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都想避免中国加入对方阵营对己方宣战,或许那位中国的总统先生是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来一次“外交竞赛”了。
  美国政府是否会同意交还租界主权呢?司戴德现在不清楚,不过他可以肯定一点,在这场“外交竞赛”中,掌握主动权的是中国,而不是欧洲列强。
  离开了总督府,司戴德坐着马车赶去了崂山别墅,他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在崂山风景区游览几天,那栋别墅是美国商会赠与司戴德使用的,以感谢他为中美贸易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其实也没什么太大贡献,不过就是与中国的总统先生建立起了比较融洽的关系,这当然是外交官的职责,司戴德不过是认真履行了他的职责而已,只是他现在多少还是有些失落,原来有传闻,说美国政府打算调他回国,为国务卿先生做助理,但是事到最后美国政府又变卦了,这让司戴德很是郁闷,虽然在中国过得确实很不错,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很强政治野心的政客兼商人,司戴德非常想回美国任职,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打算竞选众议员。
  在崂山别墅里用过午餐,司戴德本打算与几位朋友一同去登山,顺便打猎,但是没等他们保养完猎枪,荷兰驻华公使突然造访,而且神情非常紧张。
  荷兰公使的造访直接导致了司戴德旅游计划的泡汤,就在当天下午,司戴德迅速带着助手离开青岛,与荷兰公使一起搭乘一艘荷兰商船北上威海卫,然后从威海卫坐上一艘英国驱逐舰赶往天津,并在天津美国领事馆会晤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然后三位公使一同返回北京。
  当三位公使先生的火车抵达北京的时候,关于荷属东印度群岛发生的事变已经通过报纸传播到了社会上。
  由于受到殖民当局不公正的对待,以及当地土王的残酷压榨,英属北婆罗洲殖民地的朝鲜劳工在几天前举行了一场武装暴动,在袭击了当地的英印驻军之后,这支朝鲜侨民的暴动武装就越过了婆罗洲英荷殖民地分界线,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并攻占了数座城镇。
  显然,南洋地区的局势正向着混乱发展。
  第751章 幕后策划者
  南洋,这是中国人对东南亚的传统称呼,就像中国人将新加坡称为“狮山”一样,这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在中国人眼里,南洋就是那片茫茫大海最南边的陌生土地,虽然在那里旅居,但是当地华人仍以“唐人”自称,将故乡称做“唐山”。
  但是在欧洲殖民者看来,“南洋”这个称呼不正确,甚至连“东南亚”也不妥当,而应该称之为英属某某殖民地、法属某某殖民地、荷属某某殖民地,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强国对东南亚的殖民征服与统治就已经开始,几百年以来,在这片密布群岛的地区,欧洲强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
  工业革命之后,凭借着蒸汽机和钢铁工业的强大威力,英国殖民势力迅速席卷全球,东南亚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英国在东南亚占领的殖民地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控制着海上交通枢纽,英国实际上也就控制着东南亚地区的整个局势。
  也正因此,英国政府认为,在维护东南亚殖民秩序问题上,英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再加上国力的巨大差距,东南亚地区的其它殖民国实际上是唯英国马首是瞻的,比如说荷兰,虽然占领着东印度群岛的辽阔疆土,但是一举一动都要看英国的脸色,或许一个侧面的证据可以证明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英国打算将英属殖民地中的某个“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那么,如果这个人确实无处可去的话,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将负责接纳这个被驱逐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显然是将荷属东印度群岛当成了英国的流放地。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可想而知,一旦在当地遇到麻烦,荷兰殖民当局肯定不会去向欧洲的祖国寻求帮助,他们将首先向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求助。
  相比“文明”的英国殖民者,荷兰殖民者在东印度群岛的统治更为野蛮,动辄使用极为残酷的武力,当地的土著、移民当地的华人都曾遭到过荷兰殖民者的屠杀,但是这并不代表荷兰殖民当局拥有绝对可以掌握局势的能力,历史上的屠杀事件之所以能够帮助荷兰维持住对东印度群岛的统治,那只是因为缺少有力的竞争,一旦有某些个大国介入这种殖民地纷争的话,那么,荷兰殖民当局就会发现他们的虚弱。
  发生在前几天的那场北婆罗洲朝鲜侨民武装暴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虽然那场武装暴动一开始的发生地点确实是在英国的殖民地境内,但是当暴动武装越过边界线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毫无疑问,面对手持大刀、弓箭的土著人的进攻,荷兰殖民军可以依靠手里的步枪和机枪轻易的粉碎任何土著人或者华人的反抗,但是这并不代表荷兰殖民军的战斗力有多强,因此,当荷兰殖民军听说一支暴动武装越境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之后,他们兴冲冲的扛着步枪出发了,打算狠狠教训一下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动者,但是当他们赶到阻击地点时,他们才恐惧的发现,迎面而来的那支朝鲜侨民暴动武装不仅装备着步枪,而且甚至还装备着日本制造的哈奇开斯机关枪,面对“入侵者”的强大火力,荷兰殖民当局傻了眼,他们甚至怀疑这背后是否有日本政府在捣鬼,毕竟,日本在南洋的侨民也很多,在南洋地区,日本也有一些“利益”。
  不管日本政府或者日本军火奸商是否参与了这次震惊南洋各地的朝鲜侨民武装暴动,事实就是,荷兰殖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连续丢失了数座在战略上而言相当重要的城镇,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整个婆罗洲都会动荡起来,当地的土著人肯定会趁乱造反。
  在这种情况之下,荷兰东印度群岛殖民当局不得不求助于英国海峡殖民地殖民当局,请求英国殖民当局派遣军队和军舰,协助荷兰殖民当局“平定叛乱”,而且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那帮叛乱分子来自于英属殖民地。
  但是偏偏现在英国海峡殖民地那里也不平静,在那里,傲慢的英国殖民官员不仅得罪了朝鲜侨民,而且也得罪了中国侨民,英国总督要处理的麻烦不比荷兰总督少,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和军舰去帮助荷兰殖民当局,在这种局面之下,英国殖民当局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向英国政府的殖民部门求助。
  面对东南亚的乱局,英国政府的殖民部门也是束手无策,现在欧洲战争已经爆发,英国已向德国正式宣战,为了保卫英国本土,英国海军已经将主力调回本土军港,陆军部队也准备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协助盟国作战,在这种紧张的备战情况之下,怎么可能专门派遣部队增援东南亚殖民地呢?
  无奈之下,英国政府只能向在欧洲战争中持中立立场的美国政府求助,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从菲律宾殖民地派遣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前往婆罗洲,协助英军、荷军镇压朝鲜侨民暴动武装,同时盯住那些并不安分的土著和华人。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天津仓促会晤,然后一起赶回北京,一同约见了那位中国的总统先生。
  两位外国公使拜见中国总统,倒不是为了请中国派兵到婆罗洲协助围剿“叛乱武装”,而是为了说服总统先生接受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提出的《东北亚和平协议》,与日本尽快实现停火,结束中国与日本之间这场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战争,恢复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以便使英国、美国腾出手来,解决东南亚方向的危机。
  赵北是在国宾馆会见的两位公使,陪同总统一同会见公使的是外务部代理总长颜惠庆,以及几位外务部官员和翻译。
  两位公使见了总统的面,先将那份已经草拟好的《东北亚和平协议》的文本呈了上去,请总统过目。
  这份和平协议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惊人之处,除了一些空洞的官样文章之外,剩下的就是那些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和平建议,包括:中日双方军队立即停火,日军退回鸭绿江以东,中国军队停止攻击旅顺,双方军队以目前的战线为停火线,接受美国、英国等国的调停,中国可以收回旅大租借地“中立地区”治理权,但是日本可以保留在旅顺的驻军……
  说句实话,当翻译把这份由英国公使朱尔典亲手呈上来的和平协议文本翻译出来之后,赵北是好不容易才忍住没有将这份和平协议扔回朱尔典的脸上去。
  这算什么调停么,这根本就是在拉偏架!
  现在这种局面之下,英国政府居然还在打肿脸充胖子,未免有些太过目中无人了,赵北甚至有些冲动,甚至想直接拍封电报给鲁平,叫他带着那两艘远洋袭击舰跟着德国远东舰队一起去新加坡“玩玩”,轰沉几艘英国军舰,也好叫英国看看远东地区现在是谁说了算!
  当然,赵北还是理智的制止了他的冲动,他虽然是“远东狂人”,狂劲十足,可是他还是个头脑清醒的政客,他很清楚,现在的远东,真正有发言权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虽然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和大西洋那边,但是亚洲和太平洋这边也让美国政府牵肠挂肚,若不然,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开通巴拿马运河呢?不就是为了方便美国海军的战列舰编队从大西洋转战到太平洋么。
  正因为是看到了这一点,赵北现在基本上还保持着表情的平静,虽然对于这份由英国政府主导的远东和平协议完全看不上眼,不过他并不打算就事论事,也不急着寻求和谈,反正现在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一切等打下旅顺之后再慢慢谈。
  “让两位公使先生费心了,关于中日战事,目前仍在进行,和谈的事情,我国政府确实在筹备,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始终没有任何主动的表示,所以,我对日本政府的和平诚意是不信任的。”
  赵北打着官腔,跟朱尔典和司戴德泡着蘑菇。
  “请总统先生放心,日本政府那边,目前已有所表示,只要先行停火,日本可以马上派出和谈代表团前往马尼拉,在那里与贵国和谈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
  朱尔典摸不准赵北心思,只好顺着总统的意思往下说。
  “那好,只要日本和谈代表团出现在马尼拉,我立刻向前线部队下达停火命令。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日本军队绝对不能留一兵一卒在我国领土,这是和谈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个条件就没有和平。”
  说到这里,赵北话锋一转。
  “现在南洋那边局势越来越混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不禁担心,这个马尼拉和谈能否顺利举行?”
  “请总统先生放心,美国派驻当地的军队可以保证马尼拉局势的稳定。”司戴德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是么?但愿如此。”
  赵北淡淡一笑,说虽如此说,可是他的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
  现在的南洋乱局,不过刚刚开了个头,好戏还在后头呢,对此,赵北坚信不疑,因为他就是这场南洋乱局的幕后策划者。
  第752章 展示力量
  海上风平浪静,一艘中式帆船缓缓前行,一前一后两面中国式硬帆张满了弦,正在海风的吹拂下带动帆船向东北方向航行。
  站在帆船的船头上,黄秋元眺望着海天线上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能够看见太阳,这就说明,肆虐了两天的风暴终于过去了,这艘一度情况极度危险的帆船终于摆脱了沉没的命运,而船上的所有乘客和水手也都从惶恐中平静下来,并立刻踏上了征程。
  现在,船上的所有人都在底舱进香,感谢神灵的保佑,甲板上除了黄秋元之外,就只有几名水手,正在麻利的修补那在风暴中遭到袭击的船体和船帆。
  这艘中式帆船是从婆罗洲西北部沿海的沙捞越地区一路航行过来的,目的地则是婆罗洲东北部沿海的沙巴地区,也就是被西方殖民者统称的“北婆罗洲”海岸,更准确一些来讲的话,这艘中式帆船是从“新福州垦场”出发的,下一站目的地就是“新闽清垦场”,帆船的主要任务是为“新闽清垦场”运送必要的补给物资,比如药品、书信、农具、手工工具、捕鱼工具、生铁、熟铁等等物资,可以说,这艘中式帆船基本上就是一座海上的杂货铺,而且在抵达目的地并卸下补给物资之后,这艘帆船也将顺便从新闽清垦场带回一些农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然后运往新福州,出售给中间商。
  按说现在轮船运输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英国统治的海峡殖民地一带,本来就是航运中心,再加上近年来已经成为南洋地区最重要的锡矿提炼基地,每天进出新加坡港口的各国蒸汽船很多,如果需要向南洋地区的某个港口运送物资的话,最佳选择应该是蒸汽机轮船,而不是航行能力不强的帆船,但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黄秋元仍然固执的利用传统帆船运送物资补给。
  这不是黄秋元小气,实在是因为近几年摊子铺得太大,新垦场扩张太迅速,资金的补充速度跟不上垦场的扩张速度,再加上英国殖民当局对华人“民间殖民”的行动基本上持反对立场,处处刁难,因此,黄秋元只能依靠华人自己的力量维持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垦场,实际上,为了支持垦场资金的运转,他的那间“新福州国药铺”已经是债台高筑,随时有歇业的风险,不过即使是这样艰难,黄秋元仍然尽力做好他的份内事。
  何况,现在新加坡局势混乱,英国殖民当局加强了对航运业的管制,以防朝鲜暴动劳工利用船只四处逃窜,甚至连在南洋各地经营种植园的华人殖民者也被列入“危险族群”之中。
  南洋华人的殖民事业是黄秋元族叔黄乃裳先生系统开创的,既然黄乃裳先生因为英国殖民当局的禁令而不能亲自坐镇南洋主持垦场建设,那么也只能依靠黄秋元主持这个工作了,谁叫他是黄乃裳先生的晚辈呢。
  新闽清垦场虽然不是黄乃裳先生亲自开创的垦场,但是为了纪念这位华人南洋殖民的先驱者,新闽清的垦民们主动将垦场命名为“新闽清”,也正是这层关系的存在,黄秋元还非去一趟新闽清垦场不可,即使是冒着翻船的风险他也要去这座垦场进行交易。
  新闽清垦场是一年之前刚刚建立起来的,华人移民从国内集资了一笔巨款,从英国商人控制的北婆罗洲公司买下了一片位于河口的蛮荒土地,并且利用一年时间在那片土地上筚路蓝缕、辛勤耕作,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