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国公使不无担忧的揣测着这种陆地战争新式兵器将给欧洲战场带来的新变化,虽然他不是一名军事评论家,但是法国武官的评价不能不对他造成影响,而作为一名文职人员,公使先生很难乐观得起来。
  对于法国公使的悲观看法,朱尔典却并不完全同意。
  “公使先生,我很难赞同您的看法。实际上,在我看来,您的看法过于悲观了。根据英国军事部门的相关情报,德国陆军并没有装备类似的履带式作战车辆,或许德国陆军装备有一些装甲汽车,但是那种兵器完全不适用于战场。所以,在我看来,对于中国军队装备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的现实,我们协约国方面完全不必担心,只要思路正确,协约国随时可以用工业化速度大量生产制造这些装甲作战车辆,而且从产量上讲,完全可以将中国的装甲兵比下去。”
  “那么,俄国呢?依靠俄国目前的工业能力,保证步枪的制造已非常困难,如果再分出力量去制造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的话,那对俄国的工业实在是悲剧,很难想象,当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向东线推进的时候,俄国军队拿什么抵挡。”
  法国公使依旧悲观的看待俄国的军事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在整个协约国军事集团里,就属俄国的工业能力最让人担心,虽然从工业总产量上讲,俄国实际上还排在法国之前,但是考虑到俄国的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那么,这个东欧地区的斯拉夫国家的工业生产效率实际上是很低的,以如此之低的工业效率去应付一场现代化的立体战争,也难怪法国公使会如此悲观了。
  “难道您也像那位俄国公使一样,担心中国会与德国夹击俄国么?”
  朱尔典笑了笑,在他看来,这种担忧确实有些可笑,用中国的古老谚语讲,这就叫做“杞人忧天”。
  “谁能保证呢?考虑到在历史上,俄国曾经占领过中国的大片领土,而现在,北满地区仍旧由俄国控制,对于中国人而言,俄国佬和东洋鬼子一样可恶,现在我已经听到风声,据说中国的一些基层军官经常在军官俱乐部里讨论进攻北满的问题,在我看来,俄国公使的担心不无道理,只要北满还在俄国的控制下,那么中国军人理所当然的不会对俄国有什么好感,而现在欧洲战争爆发,日本也已屈服,正是中国趁机进军北满的最好时机,谁能保证,那位‘狂人总统’不会趁机出兵呢?一旦中国军队进攻北满,他们的脚步恐怕不会止于目前的国境线,那么,实际上就是在与德国军队夹击俄国了。”
  法国公使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也不怪他如此悲观,现在日本已经与中国签订了和平协议,而且正试图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这种时候,在整个远东地区,协约国实际上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牵制中国了,一旦中国在这个时候发起对俄罗斯帝国的进攻,恐怕会直接影响欧洲战场的战局,甚至可能导致俄罗斯帝国的战败。
  对于法国公使的想象力,朱尔典是佩服的,不过他仍坚持他的主张。
  “公使先生,您多虑了。其实我认为,中国不会发动对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进攻,原因很简单,您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那座纺织大厦看一看,您或许会惊讶的发现,现在的中国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商人,都在忙着策划一场工业的飞跃式发展,他们想利用欧洲的战争夺取亚洲市场,甚至在国际工业市场占据属于他们的一片领地,这种时候,中国人可能对俄罗斯帝国发动军事进攻么?一旦战争陷入僵局,谁能保证中国的工业发展呢?
  在我看来,中国的那位总统或许确实有些狂妄,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疯子,他是理智的领袖,他不会分不清楚什么才是现在中国最需要的,实际上,这场关于工业的飞跃式发展的构想就是出于这位中国总统的亲自策划,所以,我坚持认为,只要俄罗斯帝国能够坚持到欧洲战争的结束,中国人就不可能轻易的发动一场针对他们北方强邻的战争。”
  “哦?您是这么认为的?或许有些道理,不过就目前的欧洲与亚洲局势而言,您的看法似乎过于乐观了些。实际上,法国政府现在非常关心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法国政府中有部分人认为,东南亚地区最近的乱局可能与中国人有关系,谁也不知道,那位‘狂人总统’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根据他以前的行事手段和做事风格来看,谁也不能对他的下一步行动准确的做出预测,甚至他自己恐怕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法国公使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意见,朱尔典也就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了。
  就在朱尔典准备换个话题的时候,马车已来到中华门前,这时,一辆中国制造的偏三轮摩托车从这辆马车边超了过去,朱尔典正好向车窗外头望了一眼,惊讶的发现,摩托车上的那名乘客是德国公使馆的一名武官。
  “德国人?”
  法国公使显然也注意到了摩托车上的那名身穿德国军装的乘客,惊讶的瞪着眼睛。
  “好象是从正阳门方向过来的。”朱尔典补充了一句。
  “即使德国以前没有装备履带式装甲车的计划,那么现在,恐怕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也已经将这种新式陆战兵器列入了装备计划。我认为,协约国应该去向日本军方打听一下关于这种新式陆战兵器的使用情况,在这方面,日本军人最有发言权。”
  法国公使的揣测也使朱尔典非常不安,不过他目前并没有精力思考欧洲的问题,现在,他正在考虑怎样进一步拉拢中国,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中国与德国的进一步靠拢。
  第802章 台前幕后(上)
  东方投射过来的阳光明晃晃的,已有些眩目。
  总统府街对面的那座高高的检阅台上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了,少数几个空位在那摩肩接踵之中一点也不显眼,由于距离正式阅兵时间还有十多分钟,检阅台上上下下的宾客们仍在抓紧时间交谈着,而那些站在检阅台两边的军乐队则利用这通场式之前的最后时间检查手里的乐器,并在指挥的协调下调试音高,至于那些架在检阅台上头的摄影机也已做好了拍摄的准备,一些军官和身穿便衣的内务人员仍在检阅台附近晃悠。
  如果将视线拉远一些的话,就可以发现,在距离总统府不远的那些建筑的楼顶上,都潜伏着一些内务部的士兵,他们手里的狙击步枪随时可以瞄准任何视线内的目标,他们与其他的士兵一起,共同保障检阅台上上下下的政府官员们的安全。
  不过,对于多数人而言,那些狙击手确实很不起眼,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或许根本就看不清那些狙击手,就连一向目光敏锐的记者们也没有留意到那些手持狙击步枪的士兵,因为他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关注。
  今天的阅兵式是共和时代以来规模最大、气势最盛的阅兵式,总统和各部官员乃至外国驻华公使全体到场,在这种场合,往往可以从细节琢磨出许多东西,尤其是政治上的变化。
  许多记者注意到,在此刻的检阅台上,一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没有出现,而一些比较陌生的面孔却出现在了总统身边。
  张謇、熊成基、章炳麟,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没有出现在检阅台上,张謇以前是副总统,前几天正式卸任,随即被中枢任命为水利署署长,地位与各部总长相同,他没有出现在检阅台上情有可缘,因为张署长现在正在东三省考察水利建设情况,为将来的东三省水利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所以不可能赶时间来参加这场阅兵式,但是熊成基、章炳麟没有出现在检阅台上,这多少让记者们感到有些诧异。
  熊成基是共和革命的首义功臣,在威望上仅次于这民国的赵大总统,是革命阵营中立场坚定的代表人物之一,自从联合阵线上台执政之后,熊成基就一直是重工业部次长,而且也是联合阵线的党务干事,具体负责联合阵线的党务工作,在赵北辞去联合阵线党魁职务之后,熊成基与接任党魁的章炳麟同为联合阵线的灵魂人物,虽然因为整顿党务的事情得罪了一大批元老,但是在赵北的支持下,熊成基仍旧是联合阵线的高级干部,有他稳定后方,赵北就能放心的做总统,每当有重大庆典的时候,熊成基总是会出现在赵北身边,而且两人的位置也往往相距不远,可是现在,在这场即将举行的阅兵式中,却看不见熊成基的影子,这未免让人有些费尽思量。
  至于章炳麟,那也是联合阵线的大人物,自从赵北辞去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之后,这个实际上的党魁位置就由这个章炳麟占据,由于他是光复会主要领导人之一,因此在联合阵线里也算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再加上赵北的支持、熊成基的协助,这两年的时间里,章炳麟的党魁地位无人可以动摇,即使是黎元洪、汤化龙那样的联合阵线高级干部也不能望其项背,一般而言,章炳麟虽然不会出席普通的政府会议,但是像阅兵式这样典礼性质的国民集会他往往是会参加的,前年和去年的国庆阅兵式他就参加过,但是现在,章炳麟居然没有出现在阅兵式检阅台上,这多少也有些奇怪,记者们纷纷揣测着、打听着,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是不是政坛又发生了什么变动,以致于章炳麟没有出现在今天的阅兵式上。
  考虑到现在的检阅台上还有几张空着的椅子,记者们现在还不敢轻易的下结论,或许熊成基、章炳麟等人只是迟到了,并不是被排挤出了权力圈。
  除了这些熟悉的面孔消失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陌生的面孔出现在了总统身边,记者们互相打听,但是没有人能够将那些陌生的面孔全部认出来,不过通过少数被认出的人的身份,记者们纷纷猜测,是不是联合阵线内部又出现了人事变动,因为这些人似乎都是联合阵线的地方负责人,而且他们与新任命的陆军总长吴振汉坐在一起,而陪坐一边的则是那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饶汉祥。
  尽管记者们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但是在谜底正式揭晓之前,他们所做的一切揣测都是毫无根据的,不过根据记者们以前的政治经验,只要这些人出现在了公共场合,那么就意味着局势已经定下来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见政府做出的正式人事变动安排了。
  就在记者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辆偏三轮摩托车驶到检阅台下,并停了下来,驾驶摩托车的是一名陆军少校,而车上还有一名乘客,却是位身穿德国陆军军装的外国人,似乎是德国驻华公使馆的武官。
  驾车的中国陆军少校先跳下摩托车,然后那名德国武官也跳下摩托车,两人一前一后走上检阅台,并径直走到总统身边,在对总统敬礼之后,那名德国武官似乎在向总统说着什么,但是一来声音嘈杂,二来距离较远,记者们完全不知道德国武官在跟总统讲什么。
  实际上就连总统本人也差点没听明白这个德国武官的意思,虽然这个德国武官的中国话讲得很差,但是他现在偏偏要用中国话跟总统说话,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幸亏经常与那些自诩“中国通”的洋人打交道,赵北集中精力仔细去听,终于还是弄明白了这个德国公使馆的武官在说什么。
  “总统先生,在看过您的装甲兵部队之后,我更加坚信,在整个东亚地区,中国的陆军部队应该是目前最具有战斗力的成建制武装力量。对于贵国在军事和国防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必须向总统先生表示最真诚的祝贺,我希望贵国的陆军建设能够保持目前的这种奋进精神,而且我也相信,只要总统先生愿意,您的陆军可以为您带来任何您想要的东西,无论是领土还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的陆军能够与德国的陆军联起手来的话,那么,整个欧亚大陆的战略格局将彻底改变,旧的欧亚大陆秩序也将随之改变。”
  德国武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是用马屁在讨好中国的总统,说到底,德国还是想将中国拉上德国的战车,而且看德国人的意思,他们显然是打算与中国夹击俄罗斯帝国。
  赵北当然不会上当,如果中国现在进攻俄罗斯帝国的话,就等于向整个协约国集团宣战,不仅会遭到英国、法国的强力反击,而且也会失去潜在的欧洲市场,甚至可能会使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远东优势丧失殆尽,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赵北很客气的对德国武官道了谢,但是这话头却向另一个问题上扯了过去。
  “阁下过奖了。如果没有德国的技术支持,我国陆军建设不能取得这样的长足进步。目前欧洲正在进行战争,德国政府为了应付战争,不得不暂时中止了对华技术援助,对此,我们感到遗憾,但是也同时深表理解。经过数年合作,中德贸易的进展很让人满意,但是现在欧洲既已开战,海上航线中断,则中德之间的贸易随之急剧萎缩,现在德国在华洋行纷纷歇业,洋行所拥有的船只只能停泊在港口,不能为洋行赚取利润,却需负担较高的港务费用,而航行至公海又有遭敌对国的军舰扣押之风险,考虑到中德友谊,我国商会愿意出钱将那些空置的德国商船全部买下,这笔交易对于中德两国商人都是划算的买卖,刚才我已与贵国驻华公使雷克斯先生讨论过这个话题,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
  见总统顾左右而言它,对着德国武官大谈商业问题,坐在附近的中国各部总长、次长都感到有些好笑,不过没人敢笑,总统可以敷衍德国,可是旁人却不能随便插嘴,所以,也就只能强忍住了笑,端起茶杯掩饰脸上的古怪表情。
  德国武官虽然未必能够揣摩住这位中国总统先生的真实想法,不过既然对方现在没有兴趣谈论中德结盟的事情,那么他也就识趣的退下,走下几级台阶,坐回了德国公使身边。
  “总统为何不谈与德国加强联系的事情?”
  等德国武官离开之后,站在赵北身边的汤化龙小声询问。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自有别人去谈,我何必插嘴?”
  这虽是敷衍之辞,但是也并非信口胡诌,实际上,现在负责与德国方面磋商的是前任外务总长伍廷芳,不过讨论的却不是结盟的事情,而是德国交还所有在华租界的事情,而与此同时,外务部与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所谈论的也是关于租界和租借地交还问题,以及前清时代遗留下来的那些赔款的问题,而在所有的交涉中,赵北已经明确的指示过外务部,要给各国谈判特使制造出这样一种印象:不平等的条约不废除,外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不取消,那么中国与外国之间就没有进一步增进友谊的空间,只有平等的对待中国,中国才能真正相信各国政府对华友好的诚意。
  实际上,今天的这场阅兵式,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各国使节亲眼看看中国军力的进步,让列强明白,中国已经不是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同时也让那些弱小国家明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出现了一个新兴势力,这个势力就是中国,而中国并不像列强那样对弱小国家虎视耽耽,中国更愿意平等的与这些弱小国家进行国际交往,要让这些弱小国家明白,只要中国的国力进一步增强,那么,一旦将来它们遭遇列强的军事讹诈,至少还有一个中国可以平衡一下列强的咄咄逼人。
  朋友越多,敌人就越少,这个道理还是很实在的。
  第803章 台前幕后(下)
  按照总参谋部某些参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