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6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虚耗光阴”,这是黎元洪的原话,在这位总统先生看来,火箭这玩意除了能用来扮演科幻小说的配角之外毫无用处,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耗费国帑去研究,这也是总统府多数幕僚的一致意见。
  只有军人才能领悟火箭这种“玩意”的巨大军事潜力,所以,也就别指望总参谋部能对黎元洪政府有什么好感,能够在退伍军人请愿行动中保持中立,这已经是够给黎元洪面子的了。
  此次退伍军人大进军行动,总参谋部一开始就打算置身事外,可是不久之后,几位军界大佬突然发现赵总司令居然冲到了前头,于是立刻醒悟过来,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因此几位大佬一商量,决定派人去探探赵北的打算,如果赵北决定发动“兵谏”的话,总参谋部将坚决的站在总司令一边,总司令说炮轰国会,那么就炮轰国会,总司令说炮轰总统府,那么就炮轰总统府。
  军人才不去管什么训政、宪政,军人只知道,这枪杆子里出军费,当年跟着赵大总统,虽然苦着海军,可是陆军、空军的日子是相当惬意的,要新飞机有新飞机,要新大炮有新大炮,哪像现在,连军事演习,那炮弹也得一颗一颗数着打,就连这,政府特派员还不满意,要让军队将真炮换成假炮,好象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听见响声就万事大吉一样,却丝毫也没考虑到,军队不是用来摆样子吓唬邻国的,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
  无论如何,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再这么委屈军队,只怕国防军连现在的这五十个陆军师也保不住了,现在有传闻,说黎元洪政府打算进一步裁减陆军,以换取美国、英国的市场开放承诺,而这个裁军数字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个陆军师,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此次蓝天蔚来到宅庐,一方面是来给总司令的老丈人拜寿,另一方面就是来向总司令表表忠心,让总司令率领一帮老部下将这局面给翻过来。
  也正因此,一到东厢坐下,蓝天蔚就非常识趣的配合起了总司令的表演,而且对黎元洪和饶汉祥的尴尬表情非常高兴,他的直觉告诉他,一场好戏还在后头,唱戏的主角就是总司令,而总参谋部将演好配角的角色。
  第1012章 政治的延伸(上)
  在政治斗争中,军方的立场很重要,虽然军事归根到底是政治的延伸,但是在许多时候,军事手段往往能够决定政治的走向。
  作为一个从晚清军界走出来的政客,黎元洪非常清楚军权的重要性,当年,正是新军的起义以及北洋军的造反掀翻了满清王朝,而现在,作为大总统,黎元洪也正面对着一场很可能由军方立场决定的“政变”,这个政变未必一定会表现为暴力,但是如果没有暴力做基础,却也不可能成功,而这也正是黎元洪为什么要听从幕僚建议从外地调遣国防军部队进驻京畿的重要原因。
  虽然黎元洪非常想抓紧军权,可是问题在于,他已得罪了军方,在表面上,他可以通过文官控制的国防部管理军队事务,但是实际上,真正主导着现在国防军的其实是总参谋部,而蓝天蔚作为总参谋部的首脑人物,在实际上决定着军方的立场。
  蓝天蔚是赵北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一点,黎元洪非常清楚,也正因此,当蓝天蔚坐到他身边那张太师椅上之后,黎元洪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此刻赵北又突然利用国防军外地部队进京这件事大做文章,黎元洪就更是坐不住了。
  那边饶汉祥也是张口结舌的样子,黎元洪也对这位总统幕僚长非常不满,于是趁着赵北质问饶汉祥的这个机会,为自己找了个台阶走了下去。
  “宓僧考虑不周,这事办的确实有些不稳妥,不过现在京畿一带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国民和议员,也只好如此这般了,那些陆续进京的外地部队人数其实也不多,现在抵京的也不过才一万多人,若是振华认为此举不妥,我就下达命令,暂停调部队进京,已来的外地部队也可以在局势稳定之后开始撤退。”
  黎元洪这么说,一方面是给他自己找个台阶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赵北,毕竟,他也是清楚自己目前实力的,就靠那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万多人的外地部队,无论如何也不是数万京畿卫戍部队的对手,而现在,京畿卫戍部队依旧掌握在总参谋部手里,虽然那位文官派国防总长坐镇总参谋部,可是面对一帮内部抱团的军界大佬,国防总长现在也就是个陪衬的角色,根本指挥不动总参谋部,遑论指挥京畿卫戍部队了。
  见黎元洪如此表态,赵北神色缓和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宋卿所言极是,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调外地部队进京了,不然的话,国民惶恐,国家不稳,至于已调进京的部队,倒是不必急着撤,还是等局势完全稳定之后再撤退。关于那些聚集京畿周遍的请愿国民,他们现在还在等待着总统和国会的正式答复,前天,当着请愿代表的面,宋卿曾经保证过,在五天之内将就请愿书的事情向国民做出正式答复,现在已经过去两天了,不知宋卿是否已经拿定主意?国会那边是否仍然决定后天再举行全体会议进行听证?”
  “国会那边,我不清楚。但是国民请愿书我已认真看过,对于其中所提要求,我也认为合情合理,不过最终如何答复,还是要看幕僚班子的意见,我才疏学浅,不敢胡乱承诺什么,毕竟,这个国家不是我的王朝,而是全体国民的国家,不能为了照顾一部分人而刻意的去伤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振华也说过,这个国家是穷人的国家,但也是富人的国家。”
  黎元洪说出番道理,也是有条有理,只是推托之意太明显,赵北的脸又沉了下去。
  “宋卿,你后面那几句话可有些问题。没错,这个国家是所有国民的国家,不论是穷是富,只要是拥有国籍,就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拥有公民权力,但是问题在于,穷人在困境中是苦苦挣扎,挣扎在生死线上,或许只需要从富人口袋里摸出很少的一点钱,就可以拯救许多穷人的生命和家庭,这也正是一个现代国家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古人所讲的‘均贫富’,而是一套建立在现代法律之下的财富再分配制度。那份递交给政府的国民请愿书我也看过,内容我都知道,主要是穷人希望政府能够增加救济的要求,以及扩大选民遴选范围的要求,这些要求并不过分,后者只需修改法律就可以了,而前者则可以由政府调整税率来增加政府财政,并利用财政的政策倾斜给予贫困国民更多的救济,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国民,避免社会分裂。”
  “是,是。振华所言极是,极是。”
  黎元洪只能连连点头,赵北站在多数国民一边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确,这个时候任何反驳的理由都是自讨没趣,黎元洪确实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赵北进行争论,他也相信,就以自己的口才,无论如何也是辩不过赵北的,索性干脆敷衍一番,无论如何,先把这几天混过去再说,等那些进京的退伍军人都撤退了,然后再说下一步的行动。
  几人就这么坐在东厢里说话,气氛有些压抑,本来黎元洪和饶汉祥只是来这里坐坐,却不想赵北利用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几乎让他们下不了台,这谈话的兴趣也就实在提不起来。
  见时候差不多了,黎元洪和站在他背后的那些人的底也被摸的差不多了,赵北便站了起来,亲自将黎元洪和饶汉祥送出东厢,并吩咐秦四虎领着他们去给韩老先生拜寿,随后赵北又转身走进了东厢,此时,屋里除了赵北和蓝天蔚之外,还有一个王永江。
  王永江现在还是这民国政府的财政总长,本来黎元洪也想将他赶下台去的,但是由于赵北在背后支持,王永江到底是没被赶下台去,现在他还是这民国的大管家,一切重要财政政策都由他领头制订,在这经济危机时期,他也是相当忙碌的。
  王永江是先到宅庐的,本来与赵北在东厢说话,后来黎元洪带着饶汉祥赶到,于是便坐了陪客,直到黎元洪带着饶汉祥离开东厢,他才得以继续刚才的话题。
  这个话题自然是关于现在的国家财政的,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在的财政非常紧张,各方面的开支都很浩大,再加上那惊人的财政赤字,现在的王永江都快成热锅上的蚂蚁了,到处找钱,到处盯着挣钱的门路,前天赵北在国会里突然抛出那个遗产税的提案,王永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作为一个财政专家,他以前不是没有打过类似“劫富济贫”的主意,可是由于阻力太大,他始终没敢公开提出这类主张,否则的话,一顶“赤化”的帽子是戴定了,而赵北提出这个提案,显然帮了财政部的大忙。
  过去两年,财政部一直在清查商人偷漏税款的行为,并为此发动了好几次“战役”,将一大批黑道人物以“偷漏国税”的名义送进了监狱,也正是在这些清查行动中,财政部意识到财阀才是解决目前国家财政困境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他们多半有政客保护,因此财政部始终不敢碰财阀,最多抓些小鱼小虾。
  但是现在局面似乎有些不同了,赵北居然提出了向财阀宣战的这个遗产税方案,这无疑给了王永江信心,赵北是什么样的人,王永江很清楚,这个军政强人从来都不会空口白话,他说到就一定做到,就算是需要暗杀政敌,赵北也一定会去做,这是他与普通政客最大的不同之处,王永江决定坚决站在赵北一边。
  “总司令说的很对,社会财富是一块蛋糕,法律就是切蛋糕的刀子,这把刀子捏在谁的手里,谁分到的蛋糕就最大,而其中,税法就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把刀子应该捏在公正者的手里,但是现在,黎元洪政府并不公正,他们的屁股坐歪了,只要屁股一坐歪,这脑门自然也会跟着歪,至于歪到什么时候,这要看下届总统大选的结果而定,此次大选,我代表财政部坚决站在总司令一边。”
  王永江丝毫也不顾忌坐在对面的蓝天蔚,说话就是这个直接,不过他显然没有领悟到赵北其实已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竞争对手不乱动,那么赵北就会用和平手段达到目的,但是如果竞争对手来狠的,那么也就别怪“远东狂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王总长,你的话很诚恳,我感谢你对我的支持,也感谢你对国民的支持,这个国家,终究是需要一位公正的领袖的,我自问还是比较公正的,所以我对赢得下届总统大选的胜利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国民,他们或许可以被人蒙蔽一时,但是只要事实的真相呈现给他们,他们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赵北这话说的也是诚恳,同时也对王永江的立场非常赞赏,当年他果然没有看走眼,王永江是个聪明人,很能看清楚政治大势,所以明智的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王永江的话也就说得差不多了,于是也告辞,离开了东厢,这样一来,这屋里就剩下赵北和蓝天蔚两个人,门口守卫的警卫也立即将门关紧,不许任何人靠近。
  “秀豪,咱们是自己人,我就跟你开门见山。现在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政局随时可能发生剧烈变化,你们总参谋部作为国防军的灵魂,必须冷静应对,既不能莽撞,也不能谨小慎微,毕竟,现在的世界很不平静,国家不能乱,更不能交给一帮财阀。”
  赵北这话说一半留一半,蓝天蔚却已豁然开朗,立即领悟了赵北的意思,于是代表总参谋部做出了承诺。
  “请总司令放心,只要有我们几人在,总参谋部就乱不起来,再大的风浪,国防军都能挡住。”
  这不仅是承诺,这更是军方的保证,对于蓝天蔚,赵北还是非常信任的。
  第1013章 政治的延伸(下)
  蓝天蔚代表军方表明立场之后,赵北非常满意,点了点头,然后讲了番话。
  “今日寿宴之后,你、百里、闰农,你们几个先不要急着走,我还有话跟你们说,咱们举行一场秘密会议,到时候参加会议的人还有十几位,都是当年一起跟着我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好好聚聚,商议商议这国家的事情。”
  至此,赵北终于亮明了他的立场,此次寿宴,明面上是替他的老丈人祝寿,但是实际上却是一次串联大会,参加会议的人都是赵北最为信赖的旧部,而其中,不仅有军人,也有政客,来自大江南北,都是拿着赵北的帖子赶到这西山宅庐祝寿的,这要是搁在平时,这些人突然聚在一起,肯定会引起某些人的高度警惕,但是现在,赵北利用的是祝寿,这是一个烟幕弹,谁也看不清楚这些应邀前来的人究竟谁才是赵北心腹中的心腹,也看不清楚赵北到底准备怎么行动,不可否认,政敌肯定也会对赵北如此高调的摆宴祝寿产生怀疑,但是他们却不能以此判断局势将如此发展,反而会使他们在惶惶不安中阵脚大乱,这显然也有利于赵北的行动。
  对于赵北的这个巧妙安排,蓝天蔚非常佩服,他又想起了当年跟随赵北南征北战的情景,当年的那个指挥若定的总司令的形象现在又回到了眼前,让蓝天蔚既感慨又庆幸,看来张孝准说的不错,赵北几年前的退隐其实只是一种战术,是蛰伏,而不是消失,一旦时机合适,赵北又将再次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指导着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
  与赵北商议了片刻秘密会议的事情,之后,蓝天蔚终于提起赵启文参军的事情。
  “刚才启文说要离家出走,因为总司令不许他加入空军。说句实话,我理解总司令的担心,谁的孩子谁心疼,这个道理我也懂的,可是年轻人嘛,总是想追求自己的理想,既然启文想在空军发展,总司令为何不能成全他呢?”
  赵北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事我反对的还不是很激烈,主要是孩子他娘不乐意孩子去军队里吃苦,更担心将来打仗孩子要上战场,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年启文、慕文从少年军校毕业之后,我就打算让他们弃武从文了,可是谁知道,他们终究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这话也是半真半假,作为一个历史的穿越者,赵北很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时势使然,所以,从心里讲,他非常不乐意将儿子送上战场,这是私心作祟,但更是亲情的作用,更何况,赵启文想参加空军飞行部队,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飞机故障率,即使是在和平时期,驾驶飞机也是要承担一些风险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赵北为什么坚决反对赵启文参军了。
  蓝天蔚当然不清楚赵北心里到底在琢磨什么,不过作为军人,他一向认为虎父无犬子,赵启文是他看着长大的,当年建议赵北将赵启文送去少年军校锻炼,这也是蓝天蔚的提议,当时的赵北倒是很痛快的接受了这个提议,只不过目的却不是为了儿子将来走上战场,而纯粹是一种意志与毅力的锤炼,这一点,蓝天蔚却不明白了。
  “可是,依我之见,启文这次的态度非常坚决,你要不同意他的参军要求,他很可能真的会离家出走的,而且他还威胁要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到非洲去打仗。”蓝天蔚只好使出最后的手段,从侧面迂回。
  赵北苦笑,端起茶品了一小口,然后说道:“此事容我再想想,启文的性格我很了解,与我差不多,都是认准了一个目标绝不回头的人,看到他,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我,也是一个撞破南墙也不肯回头的愣头青,只不过,我有信心完成我的目标,而启文的信心却只是他的想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