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7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助了一批军火武器,也正因此,在战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土耳其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中国的驻土使节可以得到一些比较可靠的情报和消息,而根据驻土大使传回的消息,现在的土耳其政府内部,围绕着到底是应该与英国、法国结盟还是与德国、意大利结盟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德国外交部长应邀访问土耳其,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与此同时,土耳其外交部长访问英国伦敦的消息就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实际上,根据相关情报,现在的英国、法国也在极力拉拢土耳其,试图与之签订一份同盟条约,而这份同盟条约,在“历史上”确实是签订了的,只不过现在因为赵北的干扰,这份英法土同盟条约直到现在还没有签订。
  土耳其政府现在做的与当年赵北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左右逢源,希望可以团结更多的国际上的朋友,以对抗最危险的敌人,只是与赵北不同的是,土耳其政府看不清楚未来的历史走向,所以有些急病乱投医的举动,这也可以理解,一个小国,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埋头发展轻工业,钱是有一些,可是底气不足,毕竟,国家的实力不仅要靠轻工业,而且也要靠重工业,而重工业的发展一向是土耳其的软肋,该国军队的多数重型武器需要进口,而为其提供最大军火来源的正是中国和德国,但是两国在出口军火装备的时候都有所保留,一流的武器绝不出口,出口给土耳其的都是二流武器或者旧式装备,所以,土耳其军队的装备水平虽然在近东地区算是高水平的,但是和国际一流水准一比,就不那么惹眼了,虽然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也不怎么样,可是苏联底子厚,重工业强,又有美国的技术支持,可以经受长期战争的消耗,不像土耳其,一旦陷入长期战争,军队就会迅速失去战斗力。
  眼看苏联已经开始向西推进战略安全线,现在再扶持土耳其的重工业发展是不现实的,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的话,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中东、近东不能出现任何强国,这一点是赵北的战略底线,扶持土耳其对抗苏联是必要的,但是也必须留一手,以防尾大不掉。
  所以,赵北现在的打算就是通过德国向土耳其提供重型武器装备,包括飞机和坦克,这需要通过秘密渠道进行,现在德国那边不成问题,德国政府已经表示愿意提供方便,只要占领了法国,法国的兵工厂将为土耳其提供足够的重型武器装备,但是同时,作为交换,中国需要向德国提供必要的工业原料,比如说装甲部队最需要的钨矿,而且中国也必须协助德国建立起一个可以覆盖全德国的远程警戒雷达网,以保护德国的领空不受侵犯,毕竟,中国在战前卖给德国的那几部远程警戒雷达在对英战争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这让德国空军和德国政府非常满意,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先进雷达,并可以自行制造,他们也相信,“中国朋友”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他们的构想,同时,作为“友谊”的象征,德国政府将全力扶持土耳其对抗苏联,并对这一交易内幕保持缄默。
  虽然觉得德国的要价有些高,不过赵北还是决定接受这一交易,而且在昨天,他已指示过顾维钧,将他的这一构想告诉土耳其外交特使,让土耳其政府考虑一下,如果土耳其政府认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很快德国就会将第一批在德法战争中缴获的法国坦克转交给土耳其政府,这当然需要通过陆地或者海洋进行运输,而且既然土耳其现在是中立国,那么用土耳其轮船直接从法国南部港口运输这些法国坦克显然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天就应该得到回信了,赵北坐在卧室窗前翻阅这些外交文件,同时也在等着土耳其外交特使的回话。
  卧室里有一部临时架设的电话,直通伊拉克王宫,而那位土耳其外交特使就在王宫里下榻,显然,那位刚刚登上伊拉克王位的费撒尔二世国王也打算加强一下与土耳其这个邻国的“友谊”,这位新国王肯定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或许,以后必须盯住他,同时伊拉克的“推恩令”也已正式出现在赵北的下一步行动计划中,毕竟,那位已经去世的老费撒尔国王有好几个儿子,他们与这位费撒尔二世一样野心勃勃,而且同样狂妄,如果将这些小王子也都武装起来的话,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片蕴藏着惊人石油资源的土地上又会多出几个埃米尔国了。
  另外,当地的库尔德人似乎可以利用一下。
  或许是怕打扰了总统先生的休息,那部电话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一直没有响过铃,直到上午九点整,那位伊拉克的费撒尔二世国王才带着土耳其外交特使一起赶到了赵北下榻的旅馆,为他们领路的正是那位神采飞扬的外务总长顾维钧。
  赵北在旅馆的一间餐厅里接见了客人,果然不出他所料,土耳其政府完全接受了这份军事援助方案,同时也向中国总统先生做出保证,如果中英之间需要就停战问题进行会谈的话,那么土耳其政府可以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并为会谈提供会场。
  虽然土耳其政府还没有流露出与德国立即结盟的强烈兴趣,但是赵北相信,只要法国投降,而苏联再在东欧和近东采取进一步的激烈行动,那么,土耳其很快就会上德国的贼船,英国已经自顾不暇,自然不能再为土耳其提供保护,那么土耳其剩下的选择就不多了,或许加入“如日中天”的轴心国集团是一个好选择,但是如果土耳其政府还想继续中立的话,那么中国该怎么应对呢?赵北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想办法让苏联的触手伸到伊朗境内,间接刺激土耳其政府的神经,而至于伊朗政府会怎么应对,赵北完全不关心,因为他已得知,一场针对伊朗国王的政变正在酝酿,而策划这场政变的国家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英国,另一个是苏联,至于美国是否也参与了这个阴谋,赵北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除非中国出兵干涉,否则的话,这场政变行动肯定会成功,因为这位伊朗的老国王陛下在国内的敌人太多,这些敌人中,既有世俗的势力,也有宗教的势力,虽然国王陛下试图八面玲珑,与德国、中国、英国、法国都保持着“友谊”,但是问题是,他的敌人太多,而且他太不甘“寂寞”,他想学土耳其的那位领袖凯末尔,将伊朗也变为一个地区性强国,这显然损害了所有强国的利益,拥有太强野心的人是无法做强国的政治代理人的,赵北其实早就打算利用老国王的反对派制造一场军事政变将老国王架空,但是既然现在英国和苏联替他动手,那么这再也合适不过,而且还能间接刺激土耳其,赵北也乐见其成。
  关于英国、苏联策划的这场伊朗高原的政变计划,赵北已了解到了细节,这要归功于军情军在中亚和近东地区的不懈努力,一名亚美尼亚籍的间谍已成功打入了政变集团高层,就等苏联领袖一声令下了。
  土耳其外交特使和伊拉克国王当然不知道他们的邻国即将发生一场政变,他们只是热情的邀请总统先生去国王陛下的新花园游玩,但是总统先生却婉言谢绝了,他告诉两位客人,他将于今天下午前往巴勒斯坦地区进行视察,所以不能在巴格达久留了。
  当天下午两点整,一架总统专机载着赵北离开了巴格达,在一个中队的战斗机护航下飞向安曼机场,而那些到机场送行的酋长和国王们也被留在巴格达的顾维钧告之,“巴格达会议”没有结束,众人还将继续讨论关于阿拉伯半岛地区未来的利益划分问题,并就接管巴勒斯坦英国委任统治地的问题交换意见。
  第1121章 阵地前沿(上)
  干热的风吹过干燥的土地,扬起沙尘,风虽然不大,但是空气太干燥,整个天空看上去灰蒙蒙的,城市也被笼罩在这种灰蒙蒙的感觉中。
  虽然已经听不到密集的枪炮声,但是还可以听见不时响起的冷枪,偶尔还会传来一声爆炸声,听上去像是炮弹爆炸,但又有些像地雷爆炸,距离太远,却也分辨不太清楚,不过这倒是与这片犬牙交错的战场的气氛很相称,敌我双方的阵地往往相距不远,也许仅仅只隔着一条街道,而街道两边的建筑或者建筑的废墟就是战士藏身的最好地方,冷枪或许就是从那对面的某座建筑里发出来的。
  这里就是巴勒斯坦北部沿海城市海法,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商港,而且那条从伊朗、伊拉克横穿沙漠并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石油运输管道就在海法港完成最终的储油作业,而那些来自英国、法国的油轮也正是在海法港将这些中东石油运回欧洲的,如果站在海法港的某座高层建筑顶部眺望东面的油库,就可以看见那些密如蜘蛛网一般的输油管道,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
  不过,现在的这些输油管道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虽然中国空军尽量避免破坏这些可以为中国军队服务的石油运输管道,但是英国军队在撤离海法之前却将所有的石油运输管道全部炸毁,以防落入中国军队掌握,倒是那些储油罐不需英国军队动手,中国空军早就将那里炸成了废墟,那座小型炼油厂也不例外,而目的也是防止被敌军利用。
  现代的战争已经越来越难以区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了,中国空军轰炸炼油厂的行动被英国报纸指责为“破坏民用设施”,而英国军队炸毁石油运输管道的行动也被中国外务部指责为“丧心病狂的战争犯罪”,反正都说对方没理,自己一方代表正义。
  是否代表正义,这不是靠报纸和记者们的唇枪舌剑来论证的,论证的最有效手段还是坦克、飞机、大炮、机枪,而现在,海法港的主城区既然已经落入中国陆军的掌握,那么中国就是正义的,而为了表示正义的不容质疑,现在,中国的工兵们正在迅速修复那些石油运输管道,以便尽快恢复海法港对欧洲各国的石油出口,不仅海法港的石油设施正在加紧抢修,连接伊拉克与巴勒斯坦的整条石油运输管道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抢修之中,预计再过几天就可以恢复石油的输送了。
  工地上热火朝天,中国工兵们正在卖力的抢修着石油运输管道,而就在他们无暇分心其它事情的时候,距离工地不远的山脊另一侧突然发生了爆炸,工兵们下意识的往下一蹲,等了片刻,然后又直起腰,继续他们的工作,爆炸显然是另一群工兵正在进行的工作:排雷。
  就在工兵们蹲下身观察动静的时候,一名身穿国防军沙漠迷彩作战服的上士从山坡上走了过来,身后背着一杆狙击步枪,正一边走一边啃着手里拿着的那张烙饼,工兵们的排雷作业丝毫也没有影响到他的胃口,甚至连望都没有望一眼,旁若无人的穿过这片石油运输管道区,走向山脚。
  这名国防军陆军上士就是刘富贵,狙击手,这个“上士”的军衔还是在前天刚刚授予的,在缅甸战役和印度战役期间,刘富贵表现出色,所以军衔晋升了一级,战时津贴也跟着涨了起来,不过对于一名士官而言,津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做什么,如果打完了仗,是留在部队,还是退役为民?这个问题,刘富贵直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
  边吃烙饼,边琢磨着今后的职业选择,很快就走到山脚,刘富贵向前方一望,看见一条公路,公路上正有一队军车驶过,等那队军车过去之后,公路对面出现了一辆偏三轮摩托,摩托上正坐着一名中士,此刻,这名中士与刘富贵一样,正在享用他的午饭,不过吃得可比刘富贵讲究一些,那是半只烤熟的羊腿,在前线,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美味。
  看见刘富贵过来,那名中士急忙从偏三轮摩托上跳下,迎上几步,笑着对刘富贵喊了一声。
  “是刘上士么?营长叫我来接你。”
  刘富贵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看了眼摩托的车斗,然后就坐了进去,将背在身后的那杆B1929式狙击步枪拿了下来,平放在两腿之上,枪口朝外,并在摩托发动之前将那张烙饼全部消灭。
  “尝尝?”
  那名驾驶摩托的中士将另外半条烤熟的羊腿递给刘富贵,刘富贵也没客气,这几天里天天烙饼,确实有些腻了。
  发动摩托之后,中士又说了一声。
  “刘哥,我叫蒋兵,你叫我小兵就可以了,大家都这么叫我的。”
  说完,中士将那副风镜戴上,然后就驾驶摩托拉着刘富贵直奔港务区,刘富贵没戴风镜,这一路风沙迷眼,索性干脆闭目养神,沿途的风景也是顾不上看了。
  十五分钟后,蒋兵将刘富贵拉到了海法港港务区阵地指挥部,这里也是海法城里最后的一处仍处于交战状态的地区,只要占领了港务区,海法的地面战斗就算是结束了。
  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是一名营长,姓杨,山东人,指挥着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连,现在上级已经决定尽快将战线南移,以便与东南方向的纳布卢斯部队合击耶路撒冷的英军,所以,现在的海法港兵力正在逐步被抽走,至于港务区这里的残余英国孤军,就交给杨营长料理了。
  为了协助杨营长尽快解决港务区的战斗,上级特意给营部留下了两辆轻型坦克,但是在今天上午的战斗中,那两辆坦克都被英军用一种被中国士兵戏称为“不列颠弹弓”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给重创,趴了窝,而英军又布置了好几名枪法很厉害的狙击手阻击中国步兵,而炮兵的轰击对于建筑废墟而言也不是非常有效,结果这战斗就这么僵持下来,杨营长本来是打算入夜之后再进攻的,但是上级严令必须在天黑之前歼灭港务区所有英国部队,结果,杨营长只好请求上级给他调几名狙击手,专门对付英军的狙击手,于是,刘富贵就从一支已经登车准备南进的部队里给挑了出来,来到了港务区,借调给了杨营长。
  赶到杨营长营部的总共有两名专业狙击手,当刘富贵赶到的时候,另一名专业狙击手已经领了任务赶去前线了,刘富贵没能见到同行,而且杨营长也立即将任务下达给了刘富贵,所以刘富贵也没在营部呆多久,喝了杯凉开水,又给他的军用水壶灌了满满一壶凉开水,然后,刘富贵就带上一名助手,赶往阵地前沿,而这名助手正是摩托车驾驶员蒋兵。
  营部距离阵地前沿很近,抬脚就到,不过这里也听不见什么枪声,双方的大规模交火在中午之前就结束了,英军狙击手给中国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至少有二十名官兵被打死打伤,这让杨营长非常恼火,考虑到刘富贵是军中著名神枪手,据说能用半自动步枪打出狙击步枪的精度,于是,杨营长就将最艰难的反狙击任务交给了刘富贵,他的对手也是一名神枪手,枪枪致命,从不留活口,简直是一个冷血杀手,杨营长也为这个英军狙击手起了个代号,“毒蛇”。
  当刘富贵赶到前线的时候,被阵地上的一名排长告之,连长为了抢救一名负伤的通讯兵,被“毒蛇”打伤,腿部中弹,现在正躲在一辆被摧毁的卡车后边,虽然卡车残骸距离中国军队的阵地前沿只有不到二十公尺的距离,但是连长却被“毒蛇”的火力封锁,无法脱身,这显然是“毒蛇”的一个战术,“毒蛇”只是在耐心的等待,等待更多的中国兵赶去营救那名连长,实际上,为了威慑连长,“毒蛇”在几分钟前刚刚打死了那名躺在连长身边的通讯兵。
  “暂时不要再派人去救连长了,那是白白送死。”
  刘富贵冷冰冰的对代理指挥官叮嘱了一句,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