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7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分钟后,佐尔格房间里传来一阵金属餐具撞击的声音,然后又恢复了平静,紧接着,收音机也被关上了,佐尔格房间里安静下来,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这时,窃听者房间的房门被人从外头推开,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窃听者抬头看了一眼,点点头,继续收听隔壁房间的声音。
  中年男子走到茶几前,向那本摊开的笔记本望去,然后拍了拍那名情报员的肩膀,说了一句。
  “你去吃饭吧,这里我盯着。”
  “好的。”
  情报员将耳机交给中年男子,然后拉开房门,走出房间,并将房门关紧。
  这名接过耳机的中年男子在茶几前坐了下来,继续窃听佐尔格房间里的声音,与刚刚离开的那名青年情报员一样,这名中年男子也是中国军事情报局的一名情报员,而且级别很高,在军情局里的地位仅次于几位大人物,实际上,他也是军情局下任局长的候选人之一,他的名字叫陆裕光,军衔准将。
  能让一位准将亲自窃听,如果佐尔格知道这个情况的话,或许会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显然说明,“齐齐科夫”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中国军事情报机关的视线了,而且属于“高度关注”的那一类监视对象。
  实际上,“跟踪佐尔格”的命令直接来自于军情局局长田劲夫,而田劲夫又是受到了中国总统赵北的指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佐尔格受到中国军情局的密切关注,就是因为赵北的缘故,当年破获“齐齐科夫情报网”的时候,赵北无意间在军情局递交的嫌疑分子名单上看到了“佐尔格”这个熟悉的名字,于是立即下达了一道新的命令,也正是根据这道命令,佐尔格本人没有在反谍报行动中落网,而是顺利的“逃亡”了,而这之后,中国方面也没有公布任何有关佐尔格的信息,这就是一个情报界的烟幕弹,不仅迷惑了莫斯科,而且也迷惑了佐尔格本人,他一直认为,他之所以没有暴露,主要是因为他在与手下人联系的时候都是利用化名,没有暴露他那个《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但是实际上,从收网行动开始之前,“齐齐科夫”就是佐尔格的情况已经被中国军情局准确的掌握了,仅仅只是因为赵北的命令,佐尔格才没有被捕,而是顺利的借道日本逃回了欧洲。
  从那之后,佐尔格就在中国军事情报机关里有了一个专门的代号:雪人。
  “雪人行动”从1934年就开始实施了,从那时起,佐尔格一直处于中国军事情报机关的小心翼翼的监视之下,所有与佐尔格密接接触的人都在随后遭到了中国方面的“高度关注”,也正是通过佐尔格这条线,中国军事情报机关发现了许多潜伏在德国、意大利的苏联间谍,但是,中国并没有将这些苏联间谍曝光给德国、意大利,中国的军事情报机关只是在耐心的等待,等待“雪人”苏醒,而在此之前,“雪人”有必要沉睡,直到中国需要唤醒它时为止。
  现在或许就是唤醒“雪人”的时候,也正因此,一直主持“雪人行动”的陆裕光亲自出马,当佐尔格住进开罗的旅馆之后,对他的跟踪行动就开始了,并且一直跟踪到了沙姆沙伊赫,而现在,陆裕光仍在耐心的等待着,他很清楚,“雪人”在等待他的一个联系人,这是在昨天监听佐尔格的电话时得到的情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雪人”的联系人将在今天下午赶到旅馆与“雪人”会面,也正因此,那架特殊的餐车被送进了佐尔格的客房。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但是“雪人”的联系人仍然没有露面,窃听仍将继续下去,直到目标出现,整个下午,陆裕光和他的手下就一直坐在房间里,耐心的等到着“雪人”和联系人见面。
  终于,到了下午六点钟,陆裕光从耳机里听到了佐尔格房间的房门上传来的敲门声,佐尔格打开房门,并将来人请进客房。
  “东西带来了么?”佐尔格问。
  “带来了。一共二十张微缩照片,仍在照相机里,你可以在暗房里将它拿出来。我的钱呢?”从纯正的意大利口音判断,来人显然是意大利人。
  “请等一等,我去检查一下照相机。”
  “请快一点。领袖今天晚上将出席宴会,我必须陪同。”
  ……
  “很好,你的工作非常好。钱在这里,你收好了。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希望下次还有合作的机会。”
  “下次合作?如果那时候我还在领袖身边的话,或许可以继续合作,但是我也希望能够尽快离开罗马那个是非之地,领袖已经失去正确的判断力了,现在,他的身边全都是一群马屁精,没有任何人敢说真话,连齐亚诺先生也不得不跟着阿谀奉承。”
  ……
  两人之间的谈话并没多少,在拿到对方转交的胶卷之后,佐尔格就将来人送出客房,然后,他的房间里又是一片寂静。
  “长官,意大利人走了,咱们是不是去抓‘雪人’?”那名青年情报员询问陆裕光。
  陆裕光笑了笑,摇着头说道:“抓?不。我们不仅不抓‘雪人’,而且还要保证他顺利的将胶卷转送苏联。”
  情报员有些纳闷,不解的看着陆裕光。
  陆裕光并没有做什么解释,他只是立刻赶去城里的电报局,向国内的某家商社联络处拍发了一封密码电报。
  “雪人已完成接头,我们将继续关注,并帮助雪人将信息传回冰窟。”
  “冰窟”就是苏联在“雪人行动”中的代号,至于“雪人”究竟会将什么样的信息传回“冰窟”,实际上连陆裕光准将也不清楚,他只知道,相关命令来自于军情局的上级,也就是总统府。
  当天晚上,德国记者佐尔格先生心急火燎的找到他在德军驻埃及司令部的一名朋友,想请这名朋友帮他尽快安排一架前往伊拉克的飞机,因为报社方面想让佐尔格前往高加索前线采访那里的战事,但是德国空军近期并没有前往伊拉克的飞机,“凑巧”的是,就在当天深夜,有一架中国空军的运输机将运载一批电台前往土耳其,于是,在那位德国军官朋友的协调之下,中国人答应让佐尔格同机前往土耳其。
  所以,在第二天下午,佐尔格就赶到了土耳其的欧洲边境城市,并顺利的搭乘一艘渔船驶向黑海上的一座无人小岛,而且就在当天深夜,一艘苏联黑海舰队的潜艇悄然驶近小岛,几名苏联水兵护送两名来自苏联情报机关的高级官员乘坐橡皮艇登岛,与佐尔格取得了联系,随后,护送佐尔格回到潜艇,在夜色的掩护下,这艘苏联潜艇迅速驶离小岛,向北返航,目的地就是苏联军港塞瓦斯托波尔。
  第1159章 列达诺夫文件
  城市被笼罩在夜幕之下,灯火管制使城市一片漆黑,只有那些探照灯的雪亮光柱在夜空中扫来扫去,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仍在嘶叫,更增添了城市里的恐怖气氛。
  轰炸仍在继续,站在城市的楼房顶上,可以清晰的看见从火车站和化工厂方向投射过来的耀眼火光,还可以听见那巨大的而且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地面在晃动,空气在颤抖,惊恐的市民和士兵在街道上慌乱的跑来跑去,防空洞前仍然排着长队,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尽快逃进防空洞,但是在目前的局面下,多数人仍然只能排着长队,焦虑的看着那天空中不时闪动的闪光,听着那远方传来的剧烈爆炸声,闻着空气中那强烈的硝烟味和焦糊味,全面战争,或许这就是全面战争最直观的注脚。
  在这个国家,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排队,从购买面包到购买糖果,排队已经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秩序的需要,就连现在走进防空洞,也是需要排队的,这当然很好的维持了秩序,不过少数人仍然没有习惯这种排队的生活,他们总是抱怨,哪怕是站在队列中,这些人,以来自西乌克兰的居民居多,毕竟,他们成为苏联公民才很短的时间,或许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排队的生活。
  这里就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乌克兰的首府基辅,自从政府驻地从哈尔科夫搬到这里之后,基辅就已成为乌克兰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的工业以发电业、化工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为主,是苏联的轻工业重要基地,同时,乌克兰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苏联的粮仓,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苏联会迫不及待的将东乌克兰的边界线向西推移,苏联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迫使苏联政府必须向西扩展领土,这不仅仅只是信仰和理想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
  兼并西乌克兰之后,苏联政府就将一部分原本居住在西乌克兰的居民迁到基辅定居,这些新居民很难适应现在这种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开始怀念被波兰统治的时代了,至少那个时代,购买食品不需要排队,而且,收听广播也不会受到苏联人的干涉。
  就在西乌克兰人的抱怨声中,一个巨大的黑影从防空洞入口的正上方掠过天空,距离地面很近很近,发动机的巨大轰鸣让地面上的多数人都下意识的趴在了地上,而飞机卷起的强烈气流也从天空横扫街道,让那些还站在那里发呆的人也蹲了下去。
  也只有中国空军装备的那种拥有四台发动机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才会造成这么大的动静,而这种轰炸机正是现在正在对基辅进行轰炸的主力飞机,这种轰炸机被中国人称为“暴风”,机如其名,飞到哪里,都会卷起一阵暴风。
  一般来说,这种“暴风”重型轰炸机都是在中高空进行投弹,很少会出现在低空,如果在低空发现这种重型轰炸机,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轰炸机发生了机械故障,无法飞高;要么,就是被拦截的敌方战斗机或者高射炮给重创了,无法飞高。
  现在光线很暗,天空中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楚,所以地面上的人也无法确认那架低空掠过的中国空军轰炸机到底是发生了机械故障还是被地面的苏军防空火力击伤,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只要这场战争不停下来,那么中国空军对基辅的战略轰炸就不会停下来,而从开战之后算起的话,今天的夜间空袭已经是基辅遭到的第六次空袭了,除了第一次空袭发生在白天之外,其它的空袭都发生在夜间,精确度当然比不了白天,但是还是可以准确的攻击到一些重要目标的,城里已经出现传闻,说这是因为地面上有间谍在向飞机发信号引导攻击,这种说法是有佐证的,就在最近几天,已经有许多被指控为间谍的西乌克兰人被军队逮捕,据说相关命令是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签署的。
  那架“暴风”式重型轰炸机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之中,趴在地上的人慌忙站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向防空洞入口处挤去,秩序大乱,已经不可能继续排队了,维持秩序的苏联军队士兵虽然拼命的呵斥,并朝天空鸣枪,但是没有任何作用,枪声反而引起了更大的混乱,那些正沿着街道向防空洞赶去的市民听见枪声,许多人调头就往回跑,街上到处都可以听见男人们的叫喊声和女人们的哭泣声。
  交通也受到了影响,一支从政府驻地赶到这里的车队被阻,车队的前进速度立刻变得非常缓慢,而这支车队就是护送赫鲁晓夫前往防空洞的,因为政府驻地也遭到了空袭。
  好在护送的卫队很尽职,最终在五分钟之内使车队恢复了前进速度,很快赶到了防空洞,赫鲁晓夫进入了防空洞里的指挥部,并且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接通了防空司令部,询问空袭是否仍在继续。
  “是的,第一书记同志,空袭仍在继续,我们已经击落了至少五架中国轰炸机,但是轰炸机太多了,据参谋部估计,今晚空袭,中国空军至少动用了两百架重型轰炸机。目前,化工厂已被完全摧毁,滚珠轴承厂也遭到了轰炸,但是损失不大,生产不会受到影响。”
  “我不需要知道中国人来了多少架轰炸机,我只需要知道为什么中国空军能够准确的知道该往什么地方投掷炸弹?没有地面的引导是不可能,城里肯定还有敌人的间谍,清除间谍,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任务,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任务!”
  赫鲁晓夫怒气腾腾的压下电话,这时,一名秘书走到他的身边,小声跟他说了一句话。
  “第一书记同志,列达诺夫大尉同志想见您。”
  列达诺夫,是一个从莫斯科过来的神秘人物,很可能是谍报机关的高级情报人员,实际上他在今天下午就已经坐火车离开基辅了,但是现在为什么又回到基辅了呢?对此,赫鲁晓夫有些奇怪。
  “请他到这里来。”
  赫鲁晓夫不想冒险回到街上,他命令秘书去火车站,将那个列达诺夫叫到防空洞指挥部来。
  列达诺夫赶到防空洞指挥部的时候,赫鲁晓夫正在对一名军官大发雷霆,显然是关于搜捕外国间谍的事情,这或许很重要,列达诺夫耐心的等了几分钟,直到赫鲁晓夫赶走了那名军官,列达诺夫才向赫鲁晓夫提出了他的一个要求。
  “第一书记同志,我们的火车走到半路上不能前进了,因为西乌克兰破坏分子在下午用炸药摧毁了一座桥梁,短时间内铁路是不通了,请尽快为我们安排一架飞机,我们需要立即赶回莫斯科。”
  “列达诺夫同志,现在机场正在遭到中国飞机的猛烈轰炸,你哪里也去不了,还是等空袭结束之后再说吧。”
  “不!情况非常紧急,关系到苏联的存亡,你必须立即下达命令,调一架飞机给我们使用,哪怕是一架轰炸机。”
  “如果你告诉我为什么这么急着回莫斯科,或许,我会帮忙的。”
  赫鲁晓夫很好奇,列达诺夫的身份很神秘,实际上,以前在莫斯科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人,他甚至怀疑,列达诺夫是一个化名。
  “任务涉及机密,如果你不帮忙的话,后果将由你承担!”
  列达诺夫气哼哼的转身离开,但是并没有走远,而是在指挥部电报室里向莫斯科拍发了一封紧急电报,很快,回电就过来了,列达诺夫带着胜利者的冷笑回到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将电报拿给他看。
  “看看吧,第一书记同志,看看电报的署名是谁?”
  赫鲁晓夫接过电报,非常惊讶,他看到,电报的署名是“约瑟夫。斯大林”,这个名字足以让所有政治人物和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发抖。
  电报的内容不长,但是语气非常严厉:
  “赫鲁晓夫同志,我命令你立刻用最快的方式将列达诺夫同志和他的随员以及所有随身物品尽快送回莫斯科。”
  显然,列达诺夫的任务不是赫鲁晓夫想象的那么简单,刚才对方也没有吹牛,这件任务或许确实关系到苏联的生死存亡,连斯大林都被惊动了。
  “好吧,我立刻接防空司令部,但是并不保证一定会有飞机。”
  赫鲁晓夫只好让步,拿起了电话。
  “不!必须有飞机!哪怕是教练机。”
  列达诺夫非常严厉的拍了拍那封搁在办公桌上的电报,语气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证明,列达诺夫的看法是正确的,只要斯大林同志做出指示,任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会变得异常轻松,在二十分钟之后,列达诺夫就如愿以偿的坐上了一架苏联空军的飞机,由于许多飞机在空袭中受损,另外一些飞机转场去了乌拉尔前线,列达诺夫真的只能乘坐一架教练机,只身一人带着一只公文包,催促着飞行员驾驶飞机离开了基辅,在夜幕中向莫斯科方向飞去。
  列达诺夫随身携带的文件被莫斯科称为“列达诺夫文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