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双人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上双人舞-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撤,说明你时我不信任 ” 。继续如此吵,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

终于,陈先生把资金强行撤出,两个人的感情也走到崩清的
也无法挽回,圈子里的朋友都为这样的两个人感到惋惜,当初,还不如
自守自己的一摊,不合作的好。
这两个个案,给你什么启示 ?
感情伴侣能否成为事业伴侣,并没有标准答案。第二个故事

地步, 再




清楚地 揭






第 71 页 共 81 页

示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分析、讨论。文章说男方是女方的
象” 就像神,是绝对不能有错、不

:两人在决定之前, 缺乏仔细和客观的
“ 崇拜对象 ”,这是致命伤 :“ 崇拜对
能失败的。 “崇拜对象 ”只可以出现 在

照片里和保持一个远距离,因为近看便发现他也只是一个人,普通人,
胜也有负的可能。所以,男的应该保持本来的工作,维持在女的眼里的




功形象。若要出来,也应客观地

(而不是以 “绝对不会错的心态 ”)去评 估

成败机会,讨论计划时也需考虑如果没有成功可以采纳的
(contingency plan) 。
另外一点,就是文章清楚显示出他们两人都把事业的重要性

“ 应变计划 ”

放在两 人

关系之上 :为了金钱、为了事业、为了坚持
惜让两人关系破裂。他俩有这样的权利,我们
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上责任、付出代价。
第一个故事,则表现出刚好相反的心态

“我认为这 是对 /不对的 ”,不
不能说那是对或错,他们 需

:“夫妻之间有什么 好争夺的

吗 ?”这一句便已说出这两人能够同时享受美满婚姻和

事业成功的原因。

两个故事里的人都拥有同样的能力,遭遇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囚就是有
有把两人关系做出正确的定位。

建立两人的共同目标和未来远景
研究心理和情绪的专家发现,当人们处于困境时,内心坚信
束的人,与内心不知困境何时才能结束的人比较,前者的动力更强、情
更稳。那些内心不相信困境会有结束可能的人,他们会逃避、自我麻醉、
情绪不稳定、忧郁消极,健康出现问题。
所以,在一份感情关系里,如果总有一些想在未来实现的共
两人便有了思想上的寄托,就算实况辛苦困难,仍然有足够的动力一起
进。这些目标,对恋爱中的人,可能是达到某些状况才结婚,或者是期






困境将 结




同目标,



一个怎样的婚礼或蜜月旅行

;对于已 婚的夫妻来说,可能是一次特别的旅

行、与居住外国的儿女团聚,或者储钱购买退休的住所。这些都是大的
标,也可以是一些较小、较易实现的目标,例如下个周末去一处特别的
方吃饭、找一本旧书或数十年前的电影一同欣赏。对于一个有爱而没有
情的人,可能是为所爱的人做一件特别有意义而对方全然不知的事,例
用/她的名义捐款、为他 /她助养孤儿等。
所谓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
(1)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2)必须是凭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的。
(3) 目标能给自己足够的喜悦。






(4) 符合 “三赢 ”(我好、你好、大家好 )的要求,最低 的标准是不伤 害
自己、不伤害对方、不伤害其他人。

一个目标达到了,便建立另一个目标。可以既有一个长期目

标 (储钱

买屋 ),又有一些短期的目标 (今年去日本旅游 )。重 要的是所有口标,都
必须要有两人共同的投入参与、相互鼓励支持。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
应坚持有这些目标,也许时间可以拖长一点,但是不要放弃这些目标,
为这些目标正是两人同甘共苦的具体证明。










第 72 页 共 81 页

第六部分:当婚姻已经破裂

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夫妻之间的争吵
孩子往往比成人敏感得多。夫妻之间在争吵或斗气时说的一句有刺
话,往往对方未曾听得明白,孩子便已经完全收到。孩子碰上这些事是
全不知该怎样做的,他们只好装做没事,其实内心很是惶恐。父母不愿
论这个问题,孩子绝不敢提出或者询问,只得暗藏在心里。这样的孩子
在睡眠中咬牙、做恶梦、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哭、经常生病、不能集
注意力、胆小、无力感重、易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
任何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孩子内心里,都是一份无可代替、不能
摇的 “钢铁三角 ” 关系。在孩子的极深层的潜意识里,这份关系是极为
贵、不容挑战的。无论什么事,孩子都不允许这份关系受到伤害,同时
子会愿意做任何事、做出任何牺牲,去保持这份关系。所以,当孩子看
父母之间出现问题,他们的内心既着急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便只得以牺牲 自己去换取父母的和谐了。孩子的潜意识会推动他制造一


























自己的问题出来,以为这样做能使父母停止争吵

:因为要解决孩子的 问题

无暇争吵。这便是孩子多病、学业成绩急降、出现不当行为的原因。
今天的社会,人们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但又不懂得有效处理
的技巧,所以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孩子也常满怀怨愤、惶恐。国人传统


负面情 绪


家庭相处模式,强调 “ 以和为贵 ”,但是没有把问题引起的情绪困扰消
的 “和 ”,其实只不过是 “苹果皮 ” 式的和谐 :外表光滑亮丽,而内里也
许已经变黑坏掉。这样的 “以和为贵 ” ,其实更促使婚姻走向破裂。



孩子内心深层的信念是 :父母都是完美的、绝对不会错的,
要完全支持的。所以当父母争吵或分手时,孩子无法理解,不知如何是
这样引起的信念,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产生动
因而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巾的各种事情。所以,夫
关系的破裂,一定对孩子造成伤害,无法避免,也许技巧可以减少这份
害,在这部分我便介绍这些技巧。

冲突与暴力

并且都是
好。
摇,



有些夫妻,约好在孩子面前不要争

吵,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坏榜样。

孩子总是跟父母学习,所以,孩子这样便学到每当有问题或困扰时不应
人前说出,而是要暗自辛苦、感到委屈,或者对别人诉说,总之不会向
事人直接提出讨论。这样,孩子学不到 。正确处理冲突 的方法。
如果夫妻有争执时在孩子面前讨论,孩子看到父母能够平静
突、诉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
部分、愿意共同谋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决冲突,孩子便不
因为父母之间有冲突而惧怕惶恐了,从而明白冲突是可以解决的,懂得
有冲突出现时可以怎样做了。
如果争执变得激烈,但两人仍然能够坚持上述的态度,并且




地处理 冲




事后为 自

己的情绪而向对方道歉,孩子便能明白

:( 1)激烈情绪 是不对的,并且是 需

要道歉的 ;(2) 激烈的冲突是可以处理的,
更宝贵的学习经验。

无需惧怕。这样,孩子便获得



无论什么原因,使用暴力是不对的,因为暴力是错误和无效
暴力的方向是伤害和排斥,而感情关系的起源和凝聚力是爱,两者是反

的行为。







第 73 页 共 81 页
向的。所以,每当有暴力在感情关系出现,使用暴力的人是发出一个讯






息:

我不单已经不再爱对方,而且是准

备摧毁这份关系、伤害对方。对方因



再没有维持这份关系的责任、需要或可能性。
所有文明社会的法则都是不允许一个人伤害另外一个人,感
的暴力行为触犯了法律,是有刑事责任的。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都被
害人默默忍受而不为外人所知,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比前面说过的冲
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受害者是孩子,其中
括把对配偶的怨愤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每有家庭暴力情况出现,应
真面对而不是隐瞒或漠视。应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状况及行为表现
有异常行为 ),若有,跟孩子谈谈,考 虑叫孩子搬去亲戚家暂住。

分居


情关系 里




(有没

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表示他与父母组成的

“ 钢铁三角 ” 关 系破裂

了。对孩子的深层潜意识来说,这是一个差不多完全不能接受的情况。
子会想做些事情去把父母重新连接起来,首先他会制造自己的间题,例
态度逆反、情绪不稳定、无心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企图借此父母会
注意力从两人之间的冲突转向自己的问题上。
一般这没有多大效果,孩子对父母分居反应的第二个阶段是
己,把父母之间的问题揽上身,看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使得父母分开。
份自责导致孩子忧郁、难过不安、惭愧内疚、否定自己、缺乏自信、不
做事。再进一步,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护,因而没有
格活得开心和成功。
孩子反应的第三阶段是麻木和自暴自弃,没有自我价值,不
尊重自己,因而对别人也无法爱护和尊重,因为他认为父母已经放弃了
这样的孩子会在学业上及生活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很难自动地做出改
和提升工作。他会重复给自己制造失败和不如意的经验,去证明自己是
值得被父母爱的,父母放弃自己是对的。他的感情关系也不会发展得很
因为他不允许自己有比父母更成功的婚恋。

离婚





怪责自




会爱护 和
他。


好,

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虽然难受,也许尚有挽回的机会

;离 婚则是对

那份 “ 钢铁三角 ”关系判了死刑。离婚使他相信世界绝无可能回复到以
的状况,他也再没有在父母爱护下成长的机会了。因此上述三个阶段的
现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短期的身心现象。
如果父母的分手是痛苦的和充满仇恨的,孩子的伤痛和伤害
大、最深的。每当父母的一方向孩子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孩子听到一个
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被否定,而做出否定的又是另一个孩子心中绝对




将是最



美和正确的人,他无法于内, L 深处在接 受的同时又拒绝,所以极其痛苦



若孩子与分手的父母一方同住但被禁止见到或接触另一方,

无论怎 样

做,他都会有两份的内心负担

:一份遗憾和犯罪感 (对见不到的一方 ),和

一份愤怒 (对不让他见到另一方的人 )。若 他偷偷地去见不准见的一方,
对见到的一方会有难过和内疚,而对禁止他的一方,他又会有犯罪感和
意。这样,你看到为什么父母不和总是给孩子这么大的痛苦。

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




人部分的父母,当他们争吵时,他们仍然深爱孩子。就算他
居甚至离婚,他们仍然是深爱孩子的,只不过他俩之间的问题已经大到

们决定 分







第 74 页 共 81 页
越一切,包括对孩子的爱。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是他们两人的事,他俩
经成年,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该怎样过,当然亦有责任承受自己决定的
果。若他们仍深爱孩子,他们可以做一些事,使两人的冲突和分手给孩
的伤害和痛苦减到最低。
(1)尽量对孩子坦白。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俩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是正
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见一致的。坦诚地告诉孩子与另
方争吵后自己的不开心,但是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另一方。












常的现



可以对孩子说 :“ 这次争吵使我感到很累,有些失

望。 ” 但是你不可以

说:“你爸爸很不 讲理,他使我很累。 ” 如果可以,你这样说会对孩子
帮助 :“爸爸有他的看 法,那也是为了我们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能
同意。 ”就是 在孩子面前给予另一方肯定。



如果你哭了,不要在孩子问你时否认,坦白地承认好了。哭
件见不得人、罪恶或错误的事,也不是只有软弱的人才会做的事。所有
都会有哭泣的时刻,甚至所有情绪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有眼泪出来。
(2) 绝不把痛苦归咎于另一方或孩子。
无论你有什么情绪,或者痛苦,都要明白这是自己的人生,
任,事情中都有自己的决定引起的后果。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一
更不要说问题是孩子的错,或者是孩子引起的。就算是说笑都不可以。
你可以对孩子说 :
·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和不如意,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状况。

泣不是 一




自己的 责
方,

· 有一些事情,我与你的爸爸

/妈妈的意见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现象,因为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事情上都看法一致。
· 事情与你 (孩子 )完全无关。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完全跟以前一样,
绝对没有改变。

假如孩子较年长,能够与你像朋友般倾谈内心的感受,你可
的一份情绪带出来与孩子谈谈。前面说过的原则必须遵守

以把内 心
( 不批评另一

方),若不能做到这点,则不应与孩子谈论。以

不应说

下是一些例子 :

可以说

“你爸爸 /妈妈没有做好 ” “我希望事情可以更好 ”
“ 你爸爸 /妈妈没有照顾我 ” “我很想你爸爸 /妈妈多问我需要些什么 ”
“ 你爸爸 /妈妈没有尊重我 ” “我以为你爸爸 /妈妈回先跟我谈谈 ”

“ 你爸爸 /妈妈很自私 ” “对于会对我产生影响的事。我需要别人
跟我谈谈 ”

(3)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



假如父母双方都能按照上述的做法,在冲突争吵的过程中与
沟通,孩子心中虽然难受,但是会感到父母懂得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
会减少制造问题,也会减少对自已的责怪。尤其是当父母愿意与孩子探
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会愿意对父母坦白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接受父
在谈话中的引导。

孩子保 持
便



如果父母的感情关系继续恶化,发

展到需要分居或离婚的地步,有



上述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困扰可以保持而不再恶化。当分居与离婚
成定局,父母都分别能够与孩子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互相支持。
这样,除了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分别用语言去给孩子保证,他



们对孩 子






第 75 页 共 81 页
的爱保持如前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这份爱,在实际的接触相
里,孩子会真正感受到这点。这样,孩子能够接受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
内心虽然有份惋惜、无奈,但是,由于他仍享有父母的爱和支持,他仍
可以继续成长。
(4)与孩子同住及见面的权利。
分居或离婚所引起的问题之一是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
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很多坏掉的婚姻关系都以,潜限、报复的心态结
往往以孩子作为伤害对方的工具。凭着爱而开始的一份关系,过程中两
人对这份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