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开慧为爱情,为了爱人,为了他们共有的美好事业,终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杨开慧毅然决然地迈向刑场,昂首挺胸,以一种让日月失色的姿态在世间留下最后一个英姿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毛泽东是否有心中一颤,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提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这是杨开慧给爱人毛泽东留下的痴情话语。只是,毛泽东有生之年也没能看到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情宣言。直到1982年,维修杨开慧故居时,才从故居的墙缝中发现了杨开慧留下的这些笔迹。这幢老屋,呵护女主人的那份真爱。在毛泽东已近暮年之时,他写了一首诗,题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颗泪珠滚烫地滴落在墨还未干的纸上,晕染开来,他深知,“骄杨”的失去,绝大部分只因她是毛泽东的夫人。
  湖湘古民居,是可以触及的遥远天宇中的星星,闪烁着湖湘人思想与文化的光辉,她曾经是、现在还是湘人的归依之所,是湘人的精神家园。
  

关于行:一路豪情一路歌(1)
曾国藩亮相晚清政治舞台后,以笔为矛,蘸着太平军的血,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一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湖南人似乎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尽管这种使命四两千斤不一。
  湘乡人胡林翼,文武双全,能诗能文,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湘阴界头铺的左宗棠,“抬棺出塞”谁能敌,气贯长虹走天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屠龙手便是毛泽东。“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元帅彭德怀的诗画像。“太行浩气传千古”,表达了朱德总司令对名将之花左权将军的赞誉。出生长沙的*,1998年春天出任共和国总理时庄严宣誓:“不管前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风口浪尖上行走的这些湖南人个个都是硬汉形象。
  牛气冲天胡林翼
  晚清中兴三大名臣曾、左、胡,胡林翼排名最末,不为别的,就因为他英年早逝。其实,论才学智商,胡林翼在曾、左两人之上;能力很难说,没个评判标准,但每有难事,解结的一定是胡林翼。左宗棠被咸丰皇帝判了死刑,胡林翼出面调“廷”。与太平军交手,胡林翼充当“卧龙先生”,自任“后勤部长”,是曾国藩这朵花边最葱茏的绿叶。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之,湘军重要首领。从小智力超群,4岁便被两江总督陶澍相中,订为陶家七女婿。道光10年(1830),胡林翼18岁,与16岁的陶七小姐陶静娟完婚,婚礼在桃花江边陶澍的别墅举行。胡林翼“貌英伟,目岩岩,威棱慑人”。陶七小姐再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只要想想桃花江,想想桃花江的水与桃花就可以做单项选择了。胡陶的天作之合,曾轰动了清廷半壁江山。
  婚后的胡林翼,在桃花别墅待了一年,陶澍担心这位贤婿斗鸡走狗玩物丧志,便让其到他任职的金陵(南京)来,一则见见世面,二是管束管束。
  没料到胡林翼一踏入这六朝古都便昏了头,最喜欢钻的是秦淮河上的船。这种天天过年、夜夜结婚的日子一晃就是一年。年底,细心的陶总督为七女婿算了一笔账,耗去了两万两白银。
  过大年了,胡林翼还怀搂着美人儿(狎妓)在一条叫“金楼玉凤”的花船上沽酒,撞上了巡佥,几句话不投机,便与衙门捕快大打出手,终被拿下送了号子。还是总督大人陶澍出面,才将他领回家。
  大年一过,陶澍在府中安排了一席盛宴,犒劳金陵满城文武官员,有意将胡林翼排在首席。酒过三巡后,陶澍举杯,大声对身旁的女婿说,脂粉韵味该沾的都沾了,儿行千里,志在四方,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座各位权当证人。
  胡林翼羞愧难当,只差没成老鼠钻地洞了。浪子回头金不换,打这后,胡林翼潜心向学。道光13年(1833),胡林翼游学于京,3年后便中了进士,且与左宗棠相识,结为知己。
  有本事的人大多生性傲岸,湘阴左宗棠就这样。左宗棠曾入主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指责平庸官文统治下的湖北“政以贿成,群邪森布”。这官文是满旗人,在湖广总督任上。这事扯到咸丰皇帝那里。咸丰听官文一顿瞎奏后,气愤地给左宗棠下了个“就地正法”的指令。
  清代一个省由总督和巡抚把持,名分上总督大于巡抚,实际上两者的权限不相上下,总督巡抚一般由一位满人一位汉人来担任,目的是相互牵制。1856年,胡林翼任湖北巡抚,官文任湖广总督。胡林翼经常受官文掣肘,这节骨眼上,好友加亲戚左宗棠的“格杀令”又捏在官文手里。(陶澍与左宗棠是儿女亲家)。为了摆平官文,智力“超人”的胡林翼,百计中选了一招“二奶计”。官文很宠他的一位姨太太,这小妾生日,官文以“夫人生日”的名义发帖,请同僚来派对。走到半路上,胡林翼发现同僚们个个脸色铁青,人人气急败坏,正打道回府,说官文调包,实为二奶祝寿,真乃奇耻大辱!都走了,胡林翼却赶将去。作为湖北的行政长官,胡林翼算是给足了官文与他“二奶”的面子。胡林翼不仅赶来“救场”,还收了官文的姨太太为干妹妹。这一来,胡林翼就成了官文的“舅哥”。娘亲舅大,官文凡事就得让着这位“胡舅子”,左宗棠的“格杀令”自然废了。 。。

关于行:一路豪情一路歌(2)
胡林翼是军事理论家,也是“治安综合治理”的行家。胡林翼出任贵州安顺知府时,立志安定一方,经常芒鞋短衣,深入基层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将其经验编成《胡氏兵法》。这“兵法”不仅谈兵,还谈人的精神品格培养,人的道德养成,甚至谈“以民为本”。清廷重用胡林翼,让他出任湖北巡抚,就看在这点上,看在他“芒鞋短衣”的精神上。时年,太平军攻下武汉,弄得朝廷焦头烂额。受命于危难之时的胡林翼,一上任,连挫太平军,扭转了战局,威震江南。
  胡林翼的制胜之道便是他的“用民”兵略。胡林翼的“兵道”与“官道”不谋而合。“做官”主张“安民、便民、教民”。领兵,“汹伐”时果断而不手软,“儒谦”时文雅而细致。胡林翼实授湖北巡抚后,援赣、谋皖、图江南,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并大力筹饷,以厘金、盐课为主,兼行各种捐输,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一句话,成了曾国藩的内当家。1861年春,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湖北,武昌势危,胡林翼急回援。是年9月5日,所遣之军会同曾国荃湘军攻陷安庆。9月30日,胡林翼因病呕血死于安徽军中。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后人蒋介石特别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文忠公全集》,也十分钦佩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遂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把自己的字也改为“润芝”或“润之”。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劲海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这是行者胡林翼岳州(岳阳)任职时的绝唱,至今这豪情还留存于岳阳城西门的岳阳楼上。
  慷慨悲歌左季高
  湖南湘阴人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为清末中兴名臣。左宗棠早慧,14岁“中考”(时称童子试)就得了湘阴第一,还写下了“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志。
  左宗棠常出语惊人,举止骇世。三次进京会试,都名落孙山。但他心高气傲,自比诸葛亮,狂称乡野第一才人,且到处打广告,就连给朋友写信,也干脆署“亮白”二字,其意不言而喻。左宗棠岳麓书院的同窗好友、湘乡才子胡林翼,说左宗棠是“楚材第一人”。
  左宗棠年轻时不仅没出头,且身体欠佳。27岁时病笃,他怀疑自己难过一劫,于是写下这样的句子自挽: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有天,他碰上个化斋的和尚,和尚捏了他一把后说:“病必无妨,此手可定山河也,尚有许多事业未就,安得遽死乎!”和尚还煞有介事地给左宗棠来了个“一生预测”,说了些某某某。打这后,左宗棠的病果然痊愈。不过左宗棠并不怎么信,也就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得不令左大人“大奇之”。自从1850年“林左江渚幽会”后,即林则徐与左宗棠在湘江长沙段橘子洲头历史性握手后第10个年头,左宗棠得到湖南双峰老乡曾国藩的推荐,自募5000人组成“楚军”,作为湘军一部分。1862年初,再经曾国藩举荐,左宗棠升任浙江巡抚,这一年左宗棠50岁,当属大器晚成……这一切都被那怪异的和尚说中,就连后来“扶棺出塞”之事也在其内,世事如此之奇,也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关于行:一路豪情一路歌(3)
“扶棺出塞”是左宗棠一生中的亮点。1775年,左宗棠率清朝“远征军”(湘军)出征哈密之时,突然想起那和尚的话,敬畏之心徒生。于是,他预嘱了后事,附身之物皆备,直至棺材。在他看来,此去一遭,恐已不能“生入玉门关”了。手下人自然有疑,于是,左宗棠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死到沙场,便是终考。况吾后事俱备,不犹胜于马革裹尸乎!”然而,这一仗左宗棠居然凯旋而无恙。不过,数年之后,他仍然卒于军中。这也是命。
  左宗棠一生有两大品质。一是毕生清廉为官,以俭德服人。二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曾自号“忠介先生”。同朝为官的胡林翼,称其:“楚材第一人”、“无才出其右者”、“公一钱不私己,不独某信之,天下人亦皆信之也”。曾国藩评价左宗棠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左宗棠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有两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一件事是当他尚在骆秉章府中做幕僚之时,骆的妾弟求其姐找骆秉章赏派差使。当时,骆不管政事,皆由左宗棠料理。因知左公耿直,骆“有难色”。但其妾屡屡请求不已,无奈之下,骆秉章便请左宗棠喝酒。这种事,也是奇怪的。上司竟然请下属喝酒办事。然而,左宗棠竟然不领情。酒过三巡,左宗棠即置杯长揖,要向上司告别,掼乌纱帽了。骆糊涂了,忙问为什么?左宗棠说:“明人不烦细说。意见不合,便当割席。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何必多言。”在左宗棠看来,他倘若为骆秉章的妾弟开此先例,其他的人会怎么想?今后又怎么做事?这种为官作风,不仅当时甚为少见,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颂的。还有一件事,是说左宗棠与曾国藩绝交。按理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提携之恩。没有曾国藩,左宗棠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然而,天京攻陷之后,两人关系出现巨大裂痕。曾国藩向朝廷奏报,称悍贼一网打尽。其中,称洪秀全之子也积薪宫中*。但是,左宗棠不信,据他了解,洪秀全之子已逃至广德,被人迎入湖州城。于是,左宗棠上折,说明真实情况,并提及其弟曾国荃之所为。结果,此事令曾国藩大为不满。他也上折反驳,称左宗棠是虚张声势,自己邀功请赏。左宗棠再上书辩解,且言辞激烈,有口诛笔伐的味道。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致使两人10余年的交情付诸东流。其实,这是左宗棠官场之上的一贯作风。在是非面前,他向来口无遮拦,敢说敢做敢当。这在晚清众臣之中,也是少见的。
  左宗棠做人如此,抵御外侮,尽忠报国,更有一种披肝沥胆,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说他是民族英雄,是恰当的评价。
  1890年,美国人史密斯出版了《中国人的气质》,书中高度评价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说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其伟绩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最卓越的。左宗棠的同乡与部下,一位叫杨昌浚的人,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题为《恭诵左公西行甘棠》,称颂了左宗棠的出塞壮举:“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毛泽东后来曾有评价:“没有左宗棠,新疆的事难说。”多年后,湖南浏阳人王震也率军进疆,据说,他进疆的路线,就是左宗棠当年的进疆之路。因为,一路成荫的“左公柳”可以作证。

关于行:一路豪情一路歌(4)
左宗棠死后葬于湖南长沙石门乡柏竹村。此墓曾被毁,后重修。墓前有联,称颂左宗棠之历史功绩:“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豪情难解刘锦棠
  巍巍天山/你横亘南北两疆耸峙蓝天/像块无字碑/镌刻湖湘弟子的豪情与难解歌……
  这首诗是写给左宗棠以及随他出征大西北的湖湘子弟的。大漠孤烟,战旗猎猎。血性的湖湘子弟,将铁的龙舟竞渡万里苍穹之野。刘锦棠无疑就是位铁血勇士。
  在左宗棠手下众多的湘军将领中,刘锦棠最具血性。26岁他就成了“老湘营”的总统(相当于前敌总指挥)。1875年,驻守凉州(今武威)的刘锦棠,带着六千精壮的湖湘子弟兵,随左宗棠出征新疆。同年9月,左宗棠以“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志虑忠纯”,向清廷举荐刘锦棠为前敌总指挥。
  1876年4月2日,在千里戈壁一湾绿洲之上,几声炮响,老湘军“刘”字旗迎风猎猎。三牲齐举,香烛高烧。刘锦棠仰天叩拜,祭旗启行,出发西征。5月抵达哈密,攻克黄田,追敌古牧地,会各军攻城,全歼悍敌六千。6月,刘锦棠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魄,乘胜进击,迅速攻克乌鲁木齐,继而马不停蹄追剿残敌。
  沙砾岩地面,石垒的城坯,横竖着残缺不全的尸体,这是达坂城战场……刘锦棠冒着密集的弹雨在前线巡视,冷飕飕的子弹从身边呼啸而过,随着战马一声惨烈的嘶鸣,刘锦棠扑倒在地。顷刻间,他又翻身跃起,扬着苍白冷峻的脸,跨上新换的坐骑,冲过一座木制的吊桥,挥鞭指向西天噙血的落日,在黄昏中继续着征程。
  “将军空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虏骑闻知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冒着风霜寒气的侵袭,刘锦棠挥师进击托克逊。遥见黑烟凌霄,各营奔驰前进。敌军白彦虎正率匪焚烧民房,抢掠民财。西征军猛冲而前,大败敌军,救出难民无数。不日便收复托克逊,随后,南八城门户洞开。好一个“四昼夜驰八百里,人未交睫,马未卸鞍,戎机顺迅,近罕其比。”
  随着刘锦棠大军的节节进逼,占领新疆长达十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