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明月-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沿途安排,我们人手有一张地图,但体图上不可能把小路标地很详细,所以每到一个岔路口,斥候的责任就是留下指路者。岔路太多,斥候人数不够怎么办,雇当地人,写一个纸牌子,让当地人举着,等后对大人跟上来,给举牌子地人付钱。这样,前队后对相距不过半日,举牌子的人也无需守候太久,而后对的人有了指引,就省去了许多打听道路的时间。
  再有,我们后面的人有100多,个个都是成年壮汉,走了半天的路,饭量一定很大,所以要找一家大饭馆,让他提前准备好热茶与热饭。记住,一定是热茶,长途旅行最怕水土不服,而一杯热茶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
  暂时我只想到了这些,帅判官,你有什么补充。“
  帅范装模做样沉思片刻,回答:“地图,指南针。虽说现在的地图标注不详尽,但几千里路走下来,总得让大家学点什么,我建议每个路口大家都拿出地图来核对,学会用地图指南针辨别方向。”
  赵兴点头附和:“不错,以后我们经过每个路口,都学着在地图上做标记。这3000里路走下来,我们当中人人都需要学会识别地图……来,先给你们发钱。这笔钱是路费,凡有掉队者。自己休养几天,跟在后面慢慢赶,往自家赶还是追赶我们,随便。”
  这一群人肆无忌惮的在路边讨论行军事宜,装束打扮又格外怪异。早以引起大名府衙役的注意,赵兴耽搁的太久,衙役们已经呼来了大队人马,战战兢兢地围上来。
  所谓大部队人马也就是30名弓手,他们小心翼翼的靠近赵兴这一百人,为首的衙役刚刚清了清嗓子。赵兴已经提前掏出官诰,展示给衙役班头:“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知州)、庆阳团练使赵某赵某赴任途中,还望诸位通容。”衙役班头拿着那份官诰反复的看了看,好奇的问:“大人为什么不去驿站,官员往来,住进驿站还有一份常例……”
  衙役们说的是官场规则,赴任官员上任期间。经过某地。当地地方官都要送一份旅费,并设宴招待一番。但赵兴这一路却没有去任何驿所登记,如今他的口气还蛮大:“你说什么?我是赵兴赵离人,你打听一下,我是缺钱地人么。”
  说罢,赵兴一招手,引领着众人扬长而去。这地方实在待不住了。
  衙役们望着赵兴的背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那班头嘟囔到:“这位大人确实不是缺钱人,这一身装备,怎么也要百十贯上下,一百个随从——啧啧该有一万贯。赵离人,何人也?”
  另一位都头凑上来,好奇的问:“赵离人,该不会是苏学士地弟子,那位写过《送别》,人生若只如初见,很是谱过几个名曲的赵离人?!”
  这么一说那班头倒是醒悟过来,他大叫一声:“阿也,莫不是拐了京城十绝廖小小地赵离人……如果是他,到真的能配的起如此奢华的随从……奇怪,廖大家怎么不在队伍里,莫非……”
  班头们以为赵兴只花了几万贯装备他的部队,他错了,如果他看到赵兴队伍进入河东路地场面,估计他会惊愕的下巴都掉下来。进入河东路,时间已经到了3月,初春的气温很适合人们出来踏青,经过一个多月连续的行军,赵兴的队伍只剩下81人,但剩下的81个人各个都是千锤百炼地勇士。
  西夏这几年的攻势就是河东路与永兴军路,进入河东路时等于已经进入了战区,才进入这片战区不久,赵兴的队伍就发现一支商队,他们警惕的望着赵兴这支队伍靠近。
  大宋朝对百姓实行弓箭管制,但边境各州例外,比如河东路靠近边境几个州、永兴军路、秦凤路则强制乡民持有弓箭,弓弩的价格比较昂贵,朝廷规定上等户家中必须持有一弩,而三等户以下的弩弓则有朝廷配发。家中每持有一弩,朝廷每年给减税两千文,也就是两贯钱。所以进入这片区域,则意味着人们可以合法佩戴刀剑弓弩。
  因为朝廷这个的规定,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走路不带弓箭与武器地人基本上都是平民或者贱奴,腰上不别个弩弓出门,彼此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对面地商队,人人都持有刀枪棍棒,许多人还很是炫耀的舞弄着手中地弩弓——这是上等户的标志,在这年头手中挥舞弩弓,简直就跟现代女白领手里挥舞真品LV皮包一样,是顶级炫耀。
  程爽作为斥候领队,拍马走进这群武装商人,大声向对方解释:“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庆阳团练使赵某赴任途中,诸位无需惊慌,大路朝天,各走一路,请诸位让开道路。”
  进入河东路后,赵兴的队伍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的灾难,这几年西夏每年都来一次例行抢劫——不,按教科书的说法,是例行地民族大融合。给河东大地留下了满目疮痍的景象,当地百姓已经无心耕作,应为耕作一年,最终的收获可能被西夏人“融合”了,还有可能把自己劫持到西夏做奴隶,所以沿途的田地都是荒芜的,走在路上。所有的行人的表情都是警惕地。
  这里雇不到马,因为所有的马都被军方拉去,因而斥候队的速度慢下来。这支商队没有经过吃后队地提前交涉。所以他们很谨慎,始终没有垂下弓箭。
  赵兴挥了挥手。只简单的说出两个字:“披甲!”
  这声命令过后,81名宋代背囊客从肩上放下背囊,然后伸手在背囊里掏东西,有几个人则簇拥在赵兴身边,替他披挂铠甲。等这支队伍披甲完毕,商队地人不约而同的深吸冷气,发出长长的一声嘶。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支豪华军团,当先的3名身材最高大者披挂着全套青唐甲(板式金属硬甲),其中两名身材高大地还是一个宋人模样,剩下的一个最高大者身高高的离谱。胳膊比人大腿还粗,一手都抓不过来,但那人却黑的像炭团,宛若地狱里出来的魔鬼,只有呲牙的时候让人看见白地人的牙齿。
  剩下的人都是一身唐貔甲——也就是水浒传里金枪将徐宁祖传的那种金属软甲,现代称为连环锁子甲。他们头上还戴着一顶无缝的锅型头盔——现代人称俄罗斯禁卫军鹰盔……
  还不止这些,这些人继续从背囊里掏东西。不一会。武装带、短佩剑、短弓、手弩都出现在他们手边,这些人将东西一个个摊在面前。然后开始装配腰刀——目丁、刀镡、刀柄……一眨眼间,人人手上都出现一柄腰刀。
  而后这些人开始整理背囊,不一会,满地的物事被他们收进背囊,背囊又被扔回肩上,一片金属的海洋出现在众人面前,为首地3个壮汉一身银亮地板式甲,头戴造型漂亮的头盔,腰上挂一把长刀;其余地人一水的锁子甲,整个脑袋都包在金属中,只有脸部露在外面……
  面前的商队频频抽着冷气,许久,商队的保镖头目才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感慨:“天爷,这是支什么军队!”
  赵兴也眯着眼睛打量着这支军队,心里在盘算:老子来到这地盘上那么久了,平常都在装孙子,如今要去前线,可装不得孙子,一定要让人人都知道我来了,哪怕不能像范仲淹那样,动用宣传工具,代表西夏人说:西夏人很怕。也要让后方那群人不要捣鬼。
  等这支队伍收拾完毕,赵兴招手叫来向导,摊开地图与几名军官比划了一下,说:“前面2里就到补给点,来,诸位加把劲,到了补给点就可以歇歇了。”
  对面那支商队还在目瞪口呆的望着这里,但他们手里的弓弩已经垂下来。这时,程爽颇有感触的说:“七叔,人都说不能纸上谈兵,可我们几千里路走下来,日日都在图上比划,算不算得纸上谈兵。”
  赵兴大笑的解释:“自古以来,谈兵从来在纸上,不经过仔细计算,一拍脑门就去谈兵,那叫自杀者。记住,今后我们到了前线,每一次谈论兵事,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计算,一定要把纸上谈兵进行到底,才能做决定。”
  这话说完,赵兴收起地图,招呼说:“启程!”
  这片金属的海洋带着一片哗啦啦的金属抖动声,从商队面前大摇大摆的走过。赵兴这一路都没有像经过的州县打招呼,但他这一队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家丁队伍还是引起了许多人注意,有御史曾打算进行弹劾,但考虑到庆州一带每月都在战斗,一年更换了4、5任太守,这时有人肯去庆州已经是幸事,人召几个壮汉保护自己,总不是大错吧。再说,现在弹劾赵兴,是不是可以令对方得偿所愿呢弃官而走,而后到苏轼身边帮忙。
  这可不行,无论如何不行。
  所以,御史们都心情复杂的注视着赵兴这次武装大游行,贾易一语道破天机:“他在闹情绪,我知道他在耍性子。我知道他怎么想:他肯定想,我在扬州安置了30000流民,开垦了20万亩荒地,使扬州财赋增加了一倍,原本苏老坡去了还可以大干,没想到却把我丢到了前线。我不高兴,快来弹劾我吧,我等着罢官呢。哼哼,我偏不如他愿。这事谁也不许说,他胡闹咱权当没看见,谁敢说出来,我绝饶不了他。”
  此后,整个大宋朝对赵兴的行为集体失语。他们没想到,赵兴这一路耀武扬威走来,朝廷的不管不顾恰好使他的行为在民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等他进入河东军,人们对他的胜利颇有点万众期待的意味。
  赵兴在河东的第一次亮相也赢得了一个满堂彩,河东也是“镇州”,当地人对军械装备鉴赏力颇高,等这支队伍过去,商队头目冯宁喃喃的说:“天爷啊,装备这支队伍该花多少钱,每人浑身上下不得3000贯左右,一百个人,至少……30万贯,嘶——”
  3000贯是河东一地的价格,水浒传里徐宁的唐貔甲,有人出到3000贯,可徐宁不舍得卖,因为这是他的传家之宝……
  保镖头目伶俐,立刻怂恿:“员外,我听说庆州方向西夏人又打进来了,这一路上盗匪丛生,不如我们跟上这支队伍,也好图个安全。”
  商队纲首马上醒悟,一叠声喊:“跟上去,跟上去!”
  赵兴这支队伍像是一块大海绵,走了没多久,沿途的商队全被吸引在他们身后,漫长的商队绵延数里路,掀起的烟尘直向云霄,数里外都望得见。没走多久,几匹哨探的快马冲进商队,见到实际情况,长长的松了口气,此后快马频繁往来,胆子小的县令甚至燃起了烽火。
  不久,一匹快马冲进商队,他在一个山坡上停住脚,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金筒,凑在眼前打量这支队伍,赵兴一见对方的动作,便频频冲着对方招呼:“快下来,臭小子,这一路上还能有谁穿的起这样的铠甲。”
  这年头,能从怀里能摸出一副望远镜的,当然是赵兴的人,而能凑齐一百副金属甲的当然也是赵兴,对面的骑士还在仔细确认,这说明赵兴的调教总算成功了,士兵不再相信主观判断,只相信眼睛。
  那位斥候看清了赵兴的队伍,欢呼一声,催马冲下山岗,边走边大叫:“七哥,我可算不得小子。”
  这人确实算不得小子,他的辈分很大,甚至族长程不同见了也得喊一声叔,但赵兴的身份复杂,此人年纪虽小,赵兴见了,也称呼不了小子。
  按程家坳新定的族规,辈分比赵兴高的,一律按年龄大小与赵兴论交,所以他以七哥呼之。此人是先期从水路赶来的先前人员,提前赶到这片地方,为赵兴的队伍搜集补给物资,他冲下山坡,没等赵兴说话便喋喋的喊:“七哥,本地的战马没有多少,我动用了你的名号,跟当地官府协商,才搜购到了十一匹战马,二十多头骡子,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赵兴笑着答:“不言,你起这个名字真是糟蹋了行情,怎么是不言呢,你的话比谁的都多。”
  程爽走过来,仰脸看着骑在马上的程不言,悄声提醒:“九爷,军情不得泄于路上,休得大声!”
  程不言恍悟,他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程爽,蹦蹦跳跳的来到赵兴面前,说:“可闷死爷了,爷提前一个月来到这,这里人嗜烈酒如命,我好不容易才存下一些烈酒给你们留着……”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76章 谁敢动手,一律打倒
  赵兴当初一接到晁补之的消息,立刻向河东一带派出数支商队,让他们打着经商的名义,在当地开设货栈,储存物资。他们随身带了大量的扬州白酒,这些白酒是赵兴做燃料用的,没有想到当地人实在喜欢这种烈酒,程不言遇到的情况,各支商队都有遇到蜂拥而来的求购者让他们应接不暇,只勉强保存了最低补给限额留给这支队伍。
  程不言选择的补给点也是一个小城堡,名叫祁家堡,这是一个300户左右的小城堡,程不言雇佣堡丁在城堡里修建了大型货栈,这让他在城堡中地位崇高。人人都希望程不言的入住,能给祁家堡带来转机,让他们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有一口饱饭吃。
  当这支烟尘弥天的队伍赶到祁家堡时,祁家堡堡主的心情像过年一样,祁堡主的儿子祁虎祁彪对祁堡主的兴奋有点不解,皱着眉头不耐烦的说:“嫡父,这支队伍大约有千余人,我们堡中储存的食物哪够他们吃的,不如闭门不纳……”
  “蠢货!”祁堡主喝斥到:“我听说程员外来这里是为他家族兄打前站的,他家族兄要出任庆州节度使,今后这里就是替他家族兄传递消息的货栈。你俩兄弟懂什么,蠢材。
  方今战乱,商人们都不敢进,便是有些大胆的商人,带来的货物也只是平常玩意,黄州程族是干什么的,你打听过没有,他们肯来我们这里设立货栈。那是平白送我们一项大富贵,今后我族不要劳作,光是待在家里给过往的人提供住房与热水,也能混个温饱,说不定有朝一日,我祁家堡还能发展成大市集,那我们以后就更不用愁了。
  来地人多怕什么。走南闯北的人谁不带着干粮,我们光提供歇脚的地方与热水就足够了,快去。通知大家家家烧热水,每锅热水不要多。只要十文钱,快去。“
  两个傻小子这才明白过来,祁堡主眼角都不扫两个儿子的背影,他望着商队的歇脚处,自语:“盖房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在那片空地上多盖些房子,那可都是钱啊!”
  商队的人,祁堡主没有容许他们进城堡,他只容许赵兴他们一百人进入堡中歇息,剩余的商人则聚集在城堡边地空地上,自发的结伙成堆。凑在一起简单就食。
  进入城堡的赵兴等人也没闲着,他们刚吃完饭便进入程不言地库房,那里架着一个组装好的车床与钳床,赵兴开始指挥人手组装钢弩与弓箭,程不言在旁边介绍:“时间短促,我们送过来地东西不多。火药那玩意七哥心中有数,一千支雷火箭、五百颗掌心雷。喏。一个不少都在这。
  镔铁弓臂我们这里有两百根,还有两千根钢丝……这都是七哥给的东西。数目你都清楚,都在这里了。
  七哥前面送来的十几头大马3日前才运到此处,我看他们还需要恢复几日,才可骑乘。还有五十辆武纲车,都装备好了,车上的东西也都捆扎完毕,请七哥点验。“
  赵兴在程族没收了他初始创业的作坊当作族产,他开始本着亲兄弟明算账地态度将自己的产业一笔笔的与程族算清,久而久之,程族内部也开始本着这种商业契约精神对待兄弟间的事情,程爽一丝不苟的拿出一份名单,带着几个同伴认真的盘点起货物,不一会,程爽清点完毕,那边钢弩地制备尚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