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明月-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扬州人想岔了。但等到朝廷得到这份报纸的时候,他们毫无疑问大吃一惊,首先是报纸上对于世界的描述,让他们感到深深震惊,紧接着他们体会到的是水军的威力,原来有了水军,世界变的如此广阔。来钱也如此快……
  至此。朝廷对赵兴竭力加强水军力量有了一点点了悟,此后,朝廷半是默许半是怂恿,支持赵兴扩张自己的水军队伍。
  不过,朝廷对这份报纸的最后一版的花边新闻颇有点不满。首先。按照礼制,刘挚这样的朝廷大官一旦死了,首先要向朝廷报案,朝廷允许,才能按照朝廷许可地规格举丧,但广南竟然还没有向朝廷递交丧表,就宣布贬官刘挚去世的消息。另外。黄庭坚也是贬官,从这篇报道看,这人在广州生活的还很美,小酒常喝不断,以至于专门写出一篇品酒诗篇来,这可不好。
  “这是煽朝廷的脸”,章拿着那份报纸。怒气冲天:“赵离人越来越跋扈了,他这是在试探朝廷,一名贬官在他那里日日喝小酒。朝廷的脸面何在?你看着,下一篇肯定是苏老坡地另一个弟子上场,最后登台的一定是苏老坡。”
  曾布嘿嘿笑着,晃着脑袋说:“我独诧异这份报纸是怎么印出来的,哈哈,这该有三十多个版吧,我瞅着怕有十万字的内容了。据说这份报纸十天一版,十几万字,光雕版印刷也需要上千名工匠花三五个月的功夫。怎么赵离人就能做到十天一版。”
  章与曾布是在政事堂里议论的。如今新党内部狗咬狗比较严重,最初的那些新党成员。都被斗出了朝廷。政事堂里只剩下了曾布、蔡卞与章、许将。此刻蔡卞许将不在,只剩下了曾布与章。
  章哼了一声,答:“你不知道,赵离人家小妾,也就是那个汴梁城十绝廖小小名下有一座印刷坊,我早听说这座印刷坊采用地是铅活字印刷技术,听说杭州印书局也开始用铅活字印刷技术。有了这种新印刷方法,只要铅字多,一次排出十万字的版,也不算大事。”
  曾布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意味深长的说:“我听说赵离人去年开始著书立说,宣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就是实用的学问。你瞧这份报纸,新的标点符号,新的印刷方式,再加上新地学闻……我还听说赵离人出资为广东各州府学修建藏书楼,修建灵堂。他这样继续下去,广南一地恐怕成了旧党巢穴。章大人怎么许可赵离人办报纸了呢?”
  章懊恼的拍了一下报纸,强辩说:“赵离人不是旧党,他在推行新法……我早知道赵离人的便宜不能占——瞧,他许我一千二百万贯协饷,便钻了我这么大一个空子,甚恨!”
  一阵脚步声传来,这是小皇帝,他终于从嫔妃地肚皮上爬了起来,站在门口探头看看政事堂,发现章在里面,便扬着手上的报纸,边走进政事堂,边问:“章卿、曾卿,这广南《海事新闻报》你们看了吗,那上面写的都是真的吗?”
  章闷闷的反问:“陛下,你问的哪些事是真的……恐怕报上登的都是真的,赵离人这厮,倒不曾听说有大言欺人地习惯。”
  赵煦走过来,找了一把椅子坐下,扬了扬报纸感慨:“这天下竟然这么大……嗯,赵离人所说地西洋竟然乱成了这样,真让人不可思议。”曾布点点头:“前几年,我就听蔡京说,说赵兴老是忧虑西洋一旦发生战事,我大宋市舶司的贸易收入就要减少,现在看他四处拓荒,可想而知西洋局势严重,他四处搜罗铜钱,也不容易啊。”
  赵煦满意地点点头,一边起身一边说:“这个大个子,生财的手段还是有一些的。两位爱卿,下一份报纸送来后,让他多送几份到宫中。宫中闲居无聊,朕的爱妃们都喜欢看一看……对了,又快到年底了,赵爱卿的家礼也该送来了,这次,我倒要看看他送来了什么稀奇玩意。”
  所谓赵兴送来的“家礼”其实就是赵兴假托赵琴儿地名义向大宋宫中送来的稀奇玩意,原本这些海外稀奇玩意也就是能逗宫中妇女一乐,但有了海外风物志,那上面介绍很多远赴海外的宋商如何收购了一件海外奇异物,结果一夜暴富的故事。让宫中也掀起了一股番外热,原先的占婆国战利品立刻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
  想到这,赵煦不禁对大理国的俘虏们充满了期待,他走到政事堂门口,立住脚步。侧着头问:“大理国国主到了什么地方,正旦能赶到京城吗?”
  章垂首回答:“陛下,孙琮的船队三天前已经过了杭州,据说沿途观者如堵,因为要让百姓沿途巡阅,所以他走的很慢,但正旦前一定能入京。”
  赵煦马上又问:“官方布告上的理由你们想到了吗?”
  章理直气壮地回答:“孙琮来报。赵离人说何须理由,太祖祖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便是理由。臣也想了几个理由,比如说大理权臣篡位,国王数年不贡——这个理由,臣认为勉强可以了。”
  赵煦仰天大笑起来:“好个赵离人,好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章卿想的理由。颇有春秋之风,甚好!”
  赵煦长笑而出。
  曾布又一指报纸,问:“章大人。孙琮的奏章先在报纸上刊登了,他人还没到,奏章也没递到朝廷,这怎么说。”
  章阴着脸,否认说:“孙琮的奏章到了,本相已经收到。”
  曾布是个和事佬,他哈哈一笑,不再坚持。
  原本,曾布想提醒章一声。报纸提前刊登孙琮的奏章。这说明孙琮地奏章是预先被赵兴审阅过的……孙琮还在杭州的时候,报纸上已经刊登了他的奏章——但现在章非要说报纸与孙琮奏章同时抵达。那也就由得章说了。
  腊月十五,朝廷正式公布了征伐大理的理由:权臣篡位,数年不贡。
  赵兴看到朝廷这个表态,也乐的开怀大笑:“哈哈,真不错,春秋时代,诸国之间相攻伐,打的都是这个数年不贡地旗号,如今我大宋也恢复了春秋时代的霸气。好的很,南洋小国个个都是数年不贡,从今往后,我想打哪个打哪个,美的很!”
  赵兴笑的忘形,喀丝丽挺着大肚子,一边揉捏着赵兴的肩膀,一边娇声软语:“老爷,蕃商埃德温已经求见多日了,今日有空,你就见见吧。”
  赵兴心情开朗,一摆手回答:“好,那就见见——你身子重,就歇下吧,我跟那个蕃商谈。”
  蕃商埃德温,也就是广东蕃人馆那名有贵族气质的白人商人,他进来地时候,手里也拿着第一期海事新闻报,殷勤问候完毕,他躬着身子问:“尊敬的赵兴,我能问一下,您的第二期报纸已经出来了吗?”
  赵兴听到对方这个称呼,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左右看了看,小心地劝解说:“荣誉的埃德温,你不能用那个字眼称呼我,请换一种称呼方式。”
  在中世纪时代,西方的尊称当中分为三个等级:尊贵的、崇敬的、荣誉的。其中“尊敬的”是用来称呼国王或者公爵的,这个词最初诞生于罗马共和时期,传入中国后,国人有时也将这个词翻译为“陛下”;而“崇敬的”是用来称呼伯爵或者省长地,这个词在中国翻译成“殿下”:“荣誉地”是用来称呼子爵与市长的,在中国翻译成“阁下”。子爵之下地官员或者贵族,称作“先生”,这个词最初被翻译成“足下”。至于平民百姓,是没有尊称的,尤其不能妄称“先生”。
  所以,真正按西方文法来说,是不会有“尊敬的某某先生”这一称呼的,因为“尊敬的”与“先生”是两种不同等级的尊称。
  虽然外国词传入中国后,都以一个被迅速弱化的过程。但在宋代,埃德温突然用“尊敬的”来称呼赵兴,是极其不符合西方文法的。幸好周围没有其他舌人,赵兴一坚持,埃德温也马上换上了“崇敬的”这个尊称,试探的问:“崇敬的赵兴,我非常热切的期待你的下一期报纸,我更加热切的渴望拜会写这篇稿件的乌有先生,他的笔触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气息。
  只是我有一点疑问,崇敬的赵兴,你不是一直向我声称东西方消息已经断绝了吗,可他怎么能够把上个月发生的事情,这么快的传递回广州,而且都是些极其隐秘的个人隐私问题……我想知道他用了什么神奇的办法,你能给我引荐一下这位神奇的人吗?“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51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赵兴慢悠悠的笑了,他怎么跟这位埃德温阁下说,说埃德萨伯国那位鲍德温大爷的事,是他从电影《天国王朝》中的获得消息嘛?当初他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不小心研究了一下电影中那位“麻风国王”鲍德温四世的事情,知道了“麻风国王”祖先的发家史,一不留神在报纸中详尽的报道了这段故事……
  也就是说,报纸中那位“乌有先生”就是赵兴,他才是报纸幕后真正的捉刀人,但事实的真相太离谱了,这种事情说出来也没人会信,赵兴只好打马虎眼:“阁下,我的船队早已经闯入印度洋——你们也知道,我有一条自己的秘密航线,可以直通非洲,我当然能够获得非洲的消息……好了,关于这件事我不想讨论。让我们说一说你们的打算吧。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广州这群白人商人,最终是在历史中失踪的,他们响应宗教号召,返回国内参加圣战,但大宋这方面记录了他们的离开,其后,任何国家都没有记录他们的抵达。他们无声无息消息在半路中,结果使得阿拉伯商人趁虚而入,填补了他们在广州的空缺。
  生在这一时代的赵兴猜测,这些人最终葬身在阿拉伯海盗手里,目前,他竭力想挽留住这批人,是想留下东西方交流的种子,可惜,目前看来他的努力没能战胜宗教狂热。
  “大人,你前面要求我们等待一年,可现在一年多了,我们依然没有动身,既然你的海军已经闯入了印度洋。我希望在下一个季风刮起来的时候,你能够允许我们离开……顺便说一声”,埃德温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家乡的消息。”
  赵兴摇着头,苦笑着说:“可你们怎么离开呢?即使你们踏上非洲大陆。你们也不可能穿越那片战火燃烧的陆地,除非我地舰队进入红海,将你们护送到红海近处。可你们也知道,红海海峡狭窄,没有对海岸上堡垒的强大威慑力,我的舰队根本不敢深入。”
  “你有大炮”,埃德温平静的回答:“崇敬地赵兴,我们不是聋子,我们早已经发现你的武器。在占婆国也有我们的商人,我们目睹了你的军队攻城,听说那种火炮只用了五炮就轰塌了占婆国的土城墙。大人,这种武器能够冲过红海的封锁,轰塌沿岸的所有堡垒,我们对这个武器比你有信心……”
  赵兴苦着脸说:“你没听说过蚂蚁多了能咬死大象吗——没错,我是拥有一种武器。它是雷神的武器。但这种武器才装备军队。我的士兵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而且,这种武器并不是像你们想象地那样无坚不摧。
  除此之外,我的舰队是用新水手组成的,海战,对我们这个新海军,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科目。以往的历史上,我们虽然有过几次海战,比如我唐朝水师攻打高句丽的海战。但他们无一例外,没给后人留下半星点资料。
  新的水军、新地水手、新的舰船、新的武器……我样样都需要时间,埃德温阁下,也许我当初冒失了一点,说的限期过于急切,但我恳请你们再相信我一次——两年,这场战争两年之内不可能有结果,而两年之后,我可以用大炮轰开红海的大门。把你们直接送到红海东岸。让你们重新沟通东西商路。
  荣誉的埃德温,耶路撒冷在那儿。它不会跑,我认为十字军两年时间攻不下耶路撒冷城,但我可以给你们一个许诺,允许你们组建一支小规模的雇佣军——就以五百人为限吧,等训练好了这支军队,相信围城之战,你们也能为基督贡献一份力量。“
  埃德温直起身子,诧异地问:“大人,您的意思是说,我可以在广东召请当地人,训练一支武装护卫队——我可以确认一下吗?您能够允许我拥有火枪吗?”
  “绝对不行!”赵兴严肃的板起脸:“不仅火枪,连火炮也不准你们拥有。我想这也是国际惯例,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别人持有自己最厉害地武器。”
  埃德温鞠个躬,继续问:“那么,我可以期待您的火枪火炮大队护送我上岸吗?”
  赵兴咧着嘴笑了:“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我喜欢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埃德温顺势回答:“那么,如果让大人的火枪火炮队助战,我需要花费多少钱?”
  赵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回答:“咱得确立一个标准,每一枪每一炮的花费标准……让我计算一下:把我大宋士兵运送到那么远地地方,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个费用要按来回计算;还有,我地火药运送过去要花多少钱……相信我的火药在你们那里找不到补充,所以我必须同时派遣两支强大地舰队过去,一支守在红海海峡入口,防止别人封闭海峡,而另一支则要深入海峡内部。
  糟糕的是,无论哪支舰队遇到艰苦的战斗,一旦他们的火药消耗到一半,他们就必须尽快返回,因为在那附近他们找不到补给,万一打空了炮弹,他们只能靠牙齿进行战斗了。
  这事危险性太大,必须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我行动,而我想,这个价格你们付不起。但我可以同意你们赊账,不过,你们必须有抵押品,以及向我们承诺付款方式。
  你明天来吧,或者十天后来,我的军士官会核算一个价格,我们当然不能到了战场上,才每开一炮向你们收费,所以必须预先测算出一个火炮基数,这可是件麻烦事……“
  埃德温鞠了躬。轻声回答:“大人,只要能让我们赶得上圣城之战,我们愿意把全部的财产抛弃。您看着办吧,随你怎么开价。我们照付。”
  赵兴摇摇头,严肃的盯了埃德温半晌,慢慢的回答:“你看中的是主的荣耀,但我希望东西方贸易能够长久下去——阁下,我地国家也处在战争当中,你知道,为了应付战争,我们不得不加快协饷,而一旦东西方贸易萎缩。会让我们打不起那场战争。正因为如此,我才满足你们,希望把能你们这些宝贵的航海人员安全护送到圣城,而后让你们活着重返大宋。
  我看中的是贸易,如果你们承诺事后一定返回,那么我可以提前将你们送入耶路撒冷——我相信这事不难做到,只要舍得牺牲。我会强行攻入红海海峡。而在你们来说,只要你们承诺返回大宋,继续贸易,哪怕我送你们去的船全军覆没也不怕,因为你们参加那场战争很花时间,等战争结束了,我会再度发展出另一艘快船。然而。你我都承担不起这样一个损失——我担心船上地武器一旦落入阿拉伯人的手里,你们的命运将更加难料。所以,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我们的舰队不能强势把握住局势,即使我把你们送入耶路撒冷,对于你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场好事,更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有了大炮做武器,即使你们躲在厚厚的城墙之下,阿拉伯人也能毁灭你们。
  所以我建议,你我都耐心点,你给我两年时间训练水手。训练火炮手;我给你两年时间。训练一支雇佣军,等两年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动身,相信我们赶的急参加圣城之战。
  战争是件很漫长的事情,阿拉伯国有六十万大军,西塞尔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