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小地主-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饶是赖瑾这么说,可秦牧却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家,又岂有让子嗣白做工的道理。恐怕林如海和赖瑾两人都是胸有成竹,才让赖瑜早早下场罢。

    当下越发羡慕几分,不由得开口说道:“那我更得让瑜儿帮忙提金银水壶了。我也沾沾他的灵气,将来能生一个和瑜儿一样聪明伶俐的男孩儿就好了。”

    赖瑾微微一笑,满心祝福的说道:“一定会的。”

    秦牧顺嘴打听道:“这么长时间我也没好意思向你打听打听,这位林姑娘私底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赖瑾听秦牧在“私底下”三个字上着意加重了音节,不觉莞尔一笑。开口调笑道:“新郎官这就等不及了,可知道离正经日子还有好几个月呢!”

    秦牧俊俏的脸面不由得一红,斯斯艾艾的说道:“我只觉得你同林家那么相熟,又是同林姑娘一起长大的情分。就想随意打听打听罢了。”

    赖瑾闻言,又是牙尖嘴利的调笑两句。笑过之后,却一脸郑重的说道:“林姑娘幼年失恃,于守丧之中就被荣国府的史老太君接到京城来教养。不过国公府里头水深,那里伺候人使唤的丫头婆子都自觉比寻常官宦之家的主子来的体面。这样的情况不必我说,你也应是晓得的。”

    秦牧闻言,心有戚戚焉的点头附和道:“所谓宰相门房七品官儿。这些个功勋之家的二主子们猖狂跋扈到何种境地,我也听说过。尤其是荣宁二府的下人,听说越发比别的人家要体面。主子得全分管事就得半分的明捞明抢竟然也成了旧例,要不是当年荣国府建园子的时候你无意同我们说过一嘴,我们都不敢相信荣宁二府的下人竟骄矜到如斯境地。”

    说到荣宁二府的内宅事情,赖瑾也觉得越发无力。他不欲在这个上头多谈,只好含含糊糊地说道:“就因为这个,所以林姑娘初来乍到的时候颇受了一番委屈——原本这话我是不该说的,可是你如今身份不同,必定是要和林姑娘过一辈子的人,所以有些话我也不必瞒你了。就是在荣国府住的这几年,林姑娘变得多愁善感,且有些多疑自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来林伯父上京,又将林姑娘接回身边教养,才渐渐好了一些。只是幼年的阴影到底也养成了,这性子也不是一日半日能改好的。”

    秦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叹息道:“真没想到,林姑娘曾经竟是这般的不容易。”

    赖瑾也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想起当日林黛玉刚来荣国府时,整日以泪洗面的模样。不免摇头叹道:“不过我最敬佩林姑娘的就是她的心性脾气。饶是当时过的很艰难,但林姑娘依旧光风霁月,是个很直率很坦荡的人。且林姑娘自幼聪敏机会,林伯父又是当男孩教养了好多年,这四书五经也很精通,诗词歌赋也不在话下。并不是我出言夸耀,倘若林姑娘不是女儿身,出来科举的话,恐怕高中状元也不在话下。”

    秦牧听赖瑾将林黛玉说的这般美好,略有些不信的说道:“不是说在荣国府的时候并没有嬷嬷教习,怎么也能如此博学多才?何况不是我同你抬杠,我原也没听说过荣国府的女儿有多么聪慧伶俐的。他们家向来不爱同别人交往,就连姑娘们也从来不出来走动。想来也是暗自守拙罢。”

    赖瑾微微摇头,不赞同的说道:“他们功勋世家教养女儿的方式和你们这些书香之家又有不同。他们口上总挂着‘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就算家中女儿读书百万,到了外头也只是‘略念了几天书,略识了几个字’。更有偏执的问起来只会说自己看了《女则》、《女训》一类,并不肯实话实话的。”

    秦牧不由得想到了自家母亲好容易为妹妹请的一位宫中的教习嬷嬷,也是满嘴的德言容功。不觉摇头叹道:“好好的女儿家,生生让他们给教迂腐了。”

    赖瑾闻言,抿嘴一笑,并没有答言。反倒转口问道:“对了,你们家全福人和傧相请的又是谁啊?”

    秦牧回过神来,温颜笑道:“全福人请的是内阁大学士赵梦德的夫人,傧相的是礼部尚书王崇维的夫人和铁面御史王博彦的夫人。

    赖瑾倒吸了一口凉气,开口赞道:“这可当真是一门清贵了。”

    秦牧越发自得的勾了勾唇角,很是矜持的说道:“你尽管放心,定然不会辱没了你仙人一般的林姑娘的。”

    赖瑾忍俊不住,故作恼怒的扬了扬拳头道:“这话说的不好,仔细我揍你。”

    秦牧立刻装腔作势的讨饶。两人又闲话几句,外头小丫头子又来通传道:“二门上的小子说薛家大爷过来了,正在厅上等着呢!”

    赖瑾还没来得及说话,秦牧随口就道:“可是那位为民请命的皇商薛蟠。今儿有幸倒是要见一见了。”

    赖瑾闻言,立刻说道:“既然如此,将薛大哥哥请到书房来就是了。”

    那小丫头子听见这话,转身去了。少顷,将外面厅上等候的薛蟠引入院中。

    人还没进门,赖瑾和秦牧就听薛蟠满口嚷嚷道:“瑾儿你晚上去我们家吃饭吧,我们家来客人了,我给你介绍介绍。”

    豁亮的嗓音在看到秦牧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

    秦牧上前一步,拱手见礼道:“在下秦牧秦子野,见过薛兄。”

    薛蟠听这名字有些耳熟,细想了想,不觉朗声笑道:“是状元郎大人吧,林伯父家还没登门的姑爷。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说着,不停的向秦牧作起揖来。

    秦牧见状,展颜笑道:“薛兄为民请命,才是名声遐迩。在下不过是一介虚名罢了,不值一提。”

    薛蟠直接摆了摆手,开口笑道:“可别不值一提啊。我就不会读书,生平最佩服能把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弄得妥妥帖帖的人了。更别说文魁星下凡的状元郎,我是拍马也不及啊!”

    秦牧还要谦逊两句,站在一旁见两人厮见已毕的赖瑾接口笑道:“行了,都是自家人,你们就别相互吹捧了。剩我一个人在旁边看的眼热。倒是薛大哥哥,你刚刚说什么家里来人了?”

    薛蟠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茶几旁摆放的苹果咔咔啃了两口,方才开口说道:“我薛蝌弟弟带着他妹子上京来了,我表兄王仁也进京了。听说半道上还碰见了荣国府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大奶奶李氏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一道儿上京的。这回可热闹了。”

    言毕,还欲言又止的看了秦牧一眼。

    赖瑾知道薛蟠急匆匆的过来,可能是为了薛宝琴和梅翰林家的婚事,请他过去商讨一二。只是碍于秦牧在此,不好明说,生怕带累坏了薛宝琴的名誉。

    秦牧自然也看出了薛蟠有话要说,他自己的事情大都办完了,即便是想结交薛蟠也不在一时。当下识趣的起身,开口告辞。

    赖瑾挽留无果,将人直接送出门外。薛蟠还乐呵呵的向秦牧摆手说道:“改天请你吃酒。”

    秦牧含笑应道:“一定一定。”

    秦牧走后,赖瑾回头问道:“你们家来了客人我又不认得。巴巴儿地请我过去做什么?”

    薛蟠嘻嘻笑道:“你虽然不认识我弟弟和我妹妹。但是他们却有件事情想要求你帮忙。”

    赖瑾明知故问的笑道:“连面儿都没见过,我能帮上什么忙?”

    果然,就听薛蟠说起了当年薛蝌之父进京将薛宝琴许配给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的事情。最后皱眉说道:“如今他们家发达了,竟有推脱变故之意。我弟弟无法,只得将妹妹送进京来发嫁。一则我表兄王仁这会子进京,希望他能给说和两句。二则也有借荣国府之势的意思。只是我想着你与那梅翰林同在翰林院当差,相互也该更熟悉一些。所以想请你帮帮忙。”

    赖瑾闻言,皱眉半晌。轻声叹道:“暂且不说别的,你也在京中呆了这么多年。当年我们同冯大哥等在一品堂吃饭的时候,你也在。那梅翰林一家行为鬼祟,投机取巧,谄媚造谣,每每生事。又有如今发迹反悔一事,依我看并不是良配。既然他们如今有了悔意,我更觉得他们的人品配不上你们家的姑娘。何不就此算了,咱们另配人家不好吗?”

    薛蟠此前满心想的都是怎么让梅翰林家的认下这门亲事。不防赖瑾偏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当下愣了愣神,久久不语。

    赖瑾又道:“何况男女婚配,往小了说是他们小两口一辈子的事儿,往大了说却是两个家族结盟利益的事情。那梅翰林无论是家族还是个人都是宵小之辈,与我等格格不入。我想薛妹妹即便是嫁了过去,也未必有幸福可言,还不如从长计议呢!”

    薛蟠眨了眨眼睛,拿不定主意。一时间有些烦躁的抓了抓脑袋,闷声说道:“这事儿到底还是薛蝌和他妹妹的事情,我也不好多嘴。要不你今儿晚上饭桌上和他们商量商量?”

    顿了顿,又忍不住说道:“其实我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具体还得看他们怎么想,毕竟是他们家要娶亲嫁人。我们虽然是兄弟,但毕竟是两房的,我也不好反客为主。”

    赖瑾颔首,随意说道:“我也不过是顺口一说,你也别放在心上。既然是要看他们自己的主意的。”

    薛蟠点了点头,有些坐不住的说道:“我看天色也不早了。你要是没事儿就跟我过去,大家先聊聊也是好的。”

    赖瑾明白薛蟠说风就是雨的性子。也不以为意,旋即点头应道:“你暂且喝一杯茶水,容我换一套衣服再同你出去。”

    薛蟠挥挥手应了。赖瑾回房又换了一套外出的衣裳,方才跟着薛蟠往薛府去了。

    一路来至薛姨妈上房,却并未见到人影。赖瑾心中狐疑,回头看着薛蟠但笑不语。薛蟠扬声叫过同喜,开口问道:“妈和弟弟妹妹呢?”

    同喜躬身回道:“荣府史老太君下了帖子,太太带着表少爷表小姐往荣国府去了。说是晚饭也不回来吃了,还嘱咐大爷倘或回来了,也去荣国府给老太君请安。”

    薛蟠略有不满的皱了皱眉,埋怨道:“真是添乱,我这边还请了客人过来呢!”

    赖瑾随口笑道:“我算是什么客人。既然这样,我们一道儿去府上也就是了。”

    薛蟠哼了一声,也只好备马同赖瑾一道去荣国府。

    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乌压压站了一地的人。原来不光是薛姨妈带着薛蝌两兄妹,邢夫人的兄嫂家人,李纨的寡婶妹妹也都在。再加上府中原有的太太姑娘们,吵吵嚷嚷的,越发显得热闹。

    贾母端坐在上首,瞧见几个月没见的赖瑾和自搬出去后就向来很少走动的薛蟠,开口笑道:“怪道昨儿晚上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是应到今日。这回人可是齐全了。”

    赖瑾和薛蟠两个上前见礼,王夫人向薛蟠笑道:“咱们都是一家亲戚,平时自应该多走动才是。没得一年半载都不上门,外人瞧着还以为大家生分了。”

    薛蟠没有在意。只是微微欠身见过王夫人,随口敷衍两句。便拉着赖瑾的手挤过地上众人,向一个十七八岁,面容清秀的男子介绍道:“这是我弟弟薛蝌。”

    又指着他旁边一个十三四岁,容色妍丽,一团可爱的姑娘笑道:“这是我妹妹宝琴。”

    赖瑾颔首见过。刚说了两句话,这边邢夫人和李纨又拉着人去介绍,七吵八嚷的,好一会子才将人都认全了。贾宝玉守在贾母跟前儿,见邢夫人之侄女儿邢岫烟,薛蟠的妹妹薛宝琴和李纨寡婶的两个女儿李纹、李绮长得标致脱俗,不免动了结交之意。猴儿在贾母身上暗暗撺掇一回,就听贾母开口说道:“既然来了,也不必这么快就家去,园子里住几天罢。”

    这话原是冲着三家姑娘说的。只是薛姨妈如今已经搬出去另住,况且薛蝌带着妹妹上京本来是要发嫁的,自然不肯让她住到园子里和宝玉混着。那李纨的寡婶碍于名声,也不想寄人篱下。只是家中贫寒,又耐不过贾母执意相请,最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两个在稻香村住下。至于邢夫人之兄嫂本就打着打抽风的主意上门,听见此话倒是欣喜不已,千肯万肯的送了邢岫烟去园子里住。

    大观园里骤然多了三个女儿,又都是品貌才学不俗,会吟诗作赋的女才子。立时喜得贾宝玉眉开眼笑,脱口说道:“要是宝姐姐和林妹妹都能过来,再加上琴妹妹,我们几个再结一回诗社,就再好不过了。”

    说的贾母心中一动,向薛姨妈笑道:“如今已是腊月,宝钗也快回家过年了吧?”

    薛姨妈含笑应道:“公主殿下仁德,许了宝钗二十日就能回家过年。”

    贾母接口说道:“这倒是正好。到时候请了宝丫头和林丫头几个来府上,他们想着一起作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大家聚在一起,又赶着年节,倒是热闹了。”

    因没到选秀之日,薛宝钗要嫁入皇长孙府为侧妃的消息还没传出来。薛家的势力又蒸蒸日上,眼看着就回到从前模样,贾母心中联姻的算盘也打了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林黛玉明年就要成亲了,贾母再也没了盼头。贾宝玉的年岁也越发大了,理应张罗婚事了。古人说成家立业,宝玉性子跳脱,因此贾母想着给他张罗一个行事稳妥的媳妇,也能劝着他上进才是。

    这么一想,财势雄厚,品貌不俗还有王家做靠山的薛宝钗自然又入了贾母的眼睛。

    更何况自那年薛姨妈和王夫人因宝钗的亲事起了口角嫌隙,这么多年也是不冷不热的,想必有些隔阂已经埋在心中,再怎么弥补也不能如最初一般毫无缝隙。反倒是贾母本着待客之道,表面上一直亲亲热热的,从没得罪人。

    因此薛宝钗嫁入荣国府之后,也未必会同王夫人一条心。

    这么想着,贾母越发自在了。

    薛姨妈有些古怪的看了贾母一想,想了半日,最后还是没将薛宝钗要嫁入王府为侧妃的消息说出来。那边王夫人却笑着说要认薛宝琴为干女儿。从手里退下一只蓝田玉镯要往薛宝琴手上戴。薛宝琴看了薛姨妈一眼,但见薛姨妈无可无不可的,方才含笑应了下来。

    一时间外头又有人进来问晚上摆饭的事情。王夫人照例问过贾母,贾母想了想,图方便就在王夫人这边吃了。赖瑾寻个空子找到宝玉,开口笑问道:“这几日忙着朝事,也没来得及问你。你去乡下‘体验生活’体验的如何了?”

    贾宝玉脸上闪过一抹尴尬。

    薛蟠凑过来嗤笑道:“还能如何。饶是他成日见看不惯国贼利禄之流汲汲于功名,可要是离了这国贼利禄所挣下的泼天富贵,娇生惯养的宝二爷又怎么能过得惯穷苦人家一日三餐都要下地做工的辛苦。”

    贾宝玉讪讪的说道:“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以前并没有做过农活儿,且没住过那样的屋子,一时间不习惯也是有的。”

    赖瑾微微一笑,意有所指的说道:“世人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好处。比如穷苦人家羡慕官宦之家衣食富足,手掌权利,却不知道这等人家表面看着风光得意,内里的苦楚也得自己吞。官宦人家的又羡慕穷苦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觉得他们生活简单,采菊悠然。却忘了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无权无势,永远是受人盘剥的。大抵人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所以才会生出种种事故。其实细细想来,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埋头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也算不辜负这一生了。”

    说的宝玉默然不语。

    薛蟠见状,越发嗤之以鼻。若说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