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宋-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灞水南岸的蒙古鞑子动了!”一名都头突然间惊叫道。

    一排一排的蒙古步卒在鼓号声中开始向前移动,只留下两个千人队盯紧城门,使得城中的守军不敢轻举妄动。

    唐震心头被揪了一下,显然蒙古鞑子已经不打算将自己这支骑兵留下来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抽调大量的骑兵和步卒监视这么一支明军骑兵并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与此同时,灞原下的蒙古骑兵也开始缓缓调动,三个千人队分成三个方向准备进攻,而另外三个千人队也收拢队伍,只要前面支撑不住,他们随时可以顶上去,从而对明军形成持续不断的压迫性进攻。

    “不能再等了!”唐震低声说道。

    原来三千骑兵在这灞原上还很是安全,但是如果现在步卒也杀过来,前后夹击,唐震手中的三千骑兵就会疲于奔命,毕竟三千骑兵战力再强,也不可能抵挡与三四倍以上的敌人血战。

    尤其是蒙古想要将这支明军彻底吞并的前提下。

    “传令下去,分开两队,从蒙古三个进攻队列之间突进,直指摆脱敌人未止,向东,向渭南方向!”唐震沉声下令,霍然抽出马刀。

    伤痕累累的唐字将旗在他的头顶上猎猎飞舞,所有的士卒在这一刻微微躬身,目光之中绽放出浓烈的杀意。一匹匹战马低低嘶鸣,这一会儿的喘息已经让这些遴选出来的精良战马恢复了不少体力,只要主人鞭策,它们依旧可以昂首破风。

    “杀!”唐震牙关之中猛地爆发出一个字。

    寒风呼啸,刺骨的杀意平地而起!

    原本一直处于静止的明军骑兵,同时催动战马,马槊和战刀在这一刻闪动着粼粼雪光。

    正准备发动攻击的蒙古骑兵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杀下来,队形顿时有些混乱。后面的三支千人队急忙上前阻拦,只不过队形稀稀落落的,而且大多数的人都是惶急之下冲出来,甚至来不及张弓搭箭。

    明军的箭矢就已经扑面而来。

    不得不说唐震确实挑选了一个好机会,蒙古人为了减少火器和箭矢的杀伤,并没有拉开太长的队列,所以三支队列当中留下了很大的空隙,明军选择突击方向正是这两个空隙,只要能够在蒙古骑兵阻拦之前撕开一道口子,那么之后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明军是从灞原上冲下来的,占据速度优势,而蒙古骑兵又需要调转马头,所以等到蒙古转过身来的时候,已经追不上明军骑兵了。

    唐震手中佩刀猛地砸在一名蒙古骑兵肩头,鲜血迸溅,那骑兵吃痛之下已经向一侧躲开,而唐震径直从两名骑兵之间冲过去,身后的亲卫手起刀落将那两名骑兵砍落马下。

    后面大队的明军骑兵不断向前突击,卷动泥泞和雪尘,将这个小小的缺口一倍一倍的扩大。

    蒙古骑兵也反应过来,不得不说统率这支骑兵的蒙古将领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蒙古骑兵并没有直接调转马头追赶已经杀出去的明军,而是纵马在前面兜了一个圈子,从而可以使马速不减,同时依凭他们这几天休息埋伏,所以明显要好过明军的战马体力,意图从两侧包抄过去。

    如果追赶上的话,就可以将这支令人头疼的明军骑兵彻底消灭在临潼城下,震慑临潼守军,甚至达到使城池不战而降的结局;如果追赶不上的话,也可以堵住明军骑兵向两翼撤退的可能,逼迫其在调头和蒙古拼命以及直接退入城中之间选择。

    蒙古人更巴不得他们直接退入城中,在重兵追击下入城,绝对是险而又险的举动,需要入城部队和守军极高的配合,否则很容易就露出破绽,然后被呼啸而来的敌人趁着这个机会分割包围、甚至趁机杀入城中。

    看着从两侧重新包围上来的蒙古骑兵,唐震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蒙古鞑子的意思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是这却是一个无解的答案。胯下的战马喘着沉重粗气,刚才短暂的休息根本没有使它们完全恢复体力,继续向前的话唐震估计冲不到临潼城下,就会被两侧的蒙古骑兵兜上来包围。

    死死咬着牙,唐震感受得到周围都头和虞侯们投过来的目光,显然他们也看清楚了现在的局势,迫切的希望唐震能够带着他们杀出去。而唐震却是清楚,自己不过是带着这么多弟兄从一个绝路走向了另外一个绝路。

    前面的临潼城不能进,临潼城小,本来存储的粮草和火器就不足,如果再平白多了三千人,实际上根本支撑不了一两天。更主要的是城中的几百守军打开城门,后面的蒙古骑兵肯定会一窝蜂的涌上去。

    这些蒙古人就像草原上杀红了眼睛的狼,什么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分散突围,能跑出去一个是一个,至少留下种子以后重建这支部队。蒙古鞑子虽然人多,但是为了能够保证消灭几支人数比较多的明军骑兵,必然会放过那些人数较少的游兵散勇。

    唐震紧紧咬着牙关,自己已经别无选择。而就当他刚准备下达命令,远处却是传来战马的嘶鸣声。马蹄踏动大地的颤抖比之前要剧烈很多,显然有一支骑兵正在飞快的接近。

    难不成还有蒙古鞑子的骑兵?

    周围的将领们脸色大变,如果还有蒙古骑兵在外围游荡的话,那就算是分散突围,杀开第一层包围,迎接他们的还有第二层。在外围的蒙古骑兵,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的。

    只不过唐震很快发现在两侧越来越近的蒙古骑兵竟然缓缓慢了下来。

    一名都头声音颤抖的说道:“都虞候,你快看!”

    目光投向马蹄声动的方向,唐震相信这一幕自己一生都不会遗忘。

    赤色的旗帜跃出白色的原野,黑压压的骑兵铺天盖地而来,就像是锋利的铁矛,刺穿猝不及防的蒙古骑兵队列,密集如雨的火铳声宣告这支骑兵的有备而来。

    更主要的是,当先的赤色旗帜迎风招展,上面的“叶”字即使是隔着这么远也能够看的一清二楚。

    普天之下,能够批量装备火铳这等先进单兵火器,并且以王室之姓作为将旗的,也就只有一个人了。无数的明军骑兵停下步伐,怔怔地看着这支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的袍泽将士。

    他们都已经回过神来,明白来的是谁。

    而周围在重击之下如同浪花般破碎的蒙古骑兵,也在无形之中告诉明军将士们,他们已经死里逃生。

    “弟兄们,明王殿下亲自率军前来,是我辈之荣膺,随某冲!”唐震的声音有些喑哑和哽咽,这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自然是难以言表,但是在大敌当前,他还没有丧失理智。

    现在虽然蒙古骑兵已经被打乱了阵脚,但是毕竟他们人数不少,而援兵又是长途跋涉前来,必然人马疲惫,所以最多也就是凭借这甫一照面的突然袭击,可以打蒙古一个措手不及,一旦蒙古骑兵重新聚集,以及灞水那边的步卒赶过来支援,那么就算是再来一支援军恐怕也没有办法挽救败势。

    所以当务之急,是抓紧配合援军将蒙古骑兵彻底打懵、打垮!

    原本精疲力竭的明军骑兵纷纷怒吼着催动战马,浑身浴血的他们顶着朔风拼命向前。一匹匹战马嘶鸣,一把把兵刃雪亮。只是一面叶字大旗,就已经足够让他们为之冲锋陷阵、死不旋踵。

    临潼城下,战局瞬息急转。

    马槊重重的抽在一名蒙古骑兵腰间,江铁毫不犹豫的纵马飞驰而过,这落马的蒙古鞑子自然有后面涌上来的骑兵招呼。显然这些蒙古骑兵还没有熟悉同马槊交手。

    这种长比步卒所用枪矛、而在枪头下面还带有倒刺、蒺藜或者骨朵的兵刃,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了。这是鼎盛时期横扫草西域的汉唐骑兵赖以纵横的兵刃以及他们高贵身份的象征,只不过随着两宋骑兵的没落和北方骑兵的兴起,马刀和与之配套的骑兵快速突击作战逐渐占据上风,也使得马槊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是大明的建立,也注定了这种象征汉家骑兵的兵刃的重生。无数的汉家儿郎平端锋利的马槊,用难以抗拒的冲击力和超长的攻击范围,将一切在前面阻挡去路的敌人,全部碾压为齑粉!

    江铁霍然抬起马槊,迎向前面越来越近的唐震他们。

    寒风中每一个人的衣甲上都已经结了一层薄冰,甚至就连眉宇之间都带着冰霜,不过眼眸之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却仿佛能够融化周围一起的冰雪。

    唐震在几名都头的陪同下火急火燎的过来:“神策军四厢都虞候唐震,参见明王殿下。”

    后面吴楚材将叶字将旗插入地上,笑着说道:“唐相公不用这么客气,明王殿下不在此处。”

    “什么?”唐震等人都是吃了一惊,下意识看向那叶字将旗。如果不是明王殿下亲临的话,那么又有谁有胆量撑着叶字将旗在禁卫军的护卫下一路杀将过来?

    江铁见唐震等人更是疑惑不解,急忙解释道:“我等渡过沋水的时候,冰面破裂,明王殿下当时正在冰上,急忙下水救人,扛起木头使得后续部队可以抓紧渡过沋水赶来支援,殿下至尊之体,亲入冰水,不幸感染风寒,所以只能留在渭南静养,而我等不敢怠慢,奉命加急前来支援。”

    吴楚材从后面补充了一句:“还好来得及时,没有让唐相公和诸位袍泽弟兄陷于敌手,否则我们就无颜面去向明王殿下复命。”

    轻轻呼了一口气,唐震的心中暖洋洋的,他没有办法想象叶应武身为九五之尊,是如何毫不犹豫的跳入冰水当中,更不敢想象以明王殿下不比兵将的身子骨,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后果。

    他只知道,自己现在能够安安稳稳的站在这里,是明王殿下用命换来的,这是对他唐震的信任和托付。自己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能让明王殿下失望!

    当下里唐震霍然伸手指着向灞原方向撤退的蒙古骑兵:“两位将军,现在咱们的弟兄固然是人困马乏,但是蒙古鞑子来往折腾,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现在鞑子摸不清咱们的来路,如果趁胜追击的话,可以将他们消灭在灞原下,否则蒙古人占据灞原,就切断了潼关、临潼和京兆府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可以俯瞰临潼,于我不利。更重要的是蒙古鞑子的步卒很有可能通过灞桥进攻临潼,到时候咱们攻守难以抉择,倒不如先占据主动。”

    江铁和吴楚材对视一眼,沉声说道:“唐相公言之有理。”

    唐震轻轻呼了一口气,看向两名禁军统领:“这是一场赌博,而且很有可能输掉。一旦咱们拿不下这些蒙古鞑子骑兵,全军覆没倒是小事,临潼和京兆府都有可能守不住!”

    缓缓握住马缰,江铁一边下令召集队伍,一边回头看了一眼唐震,微笑着说道:“唐相公不要忘了,咱们大明将士,最擅长的就是创造奇迹,最喜欢的就是赌博!”

    吴楚材也是难得爽朗的大笑一声,催动战马。

    唐震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倒是忘了这些家伙的来历。大明的禁卫军和前宋时候的禁卫军可是大不相同,前宋的那种甚至连花架子都算不上,但是大明的禁卫军,至始至终都是一群亡命之徒,一群刀头舔血却有严格的纪律和残酷杀人手段的杀胚。

    他们为战争而生,他们在战火和鲜血中磨砺,他们从组建的那一刻开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战旗翻卷,明军骑兵缓缓汇聚在那一面叶字大旗之下,沾染着敌人鲜血的兵刃再一次举起,战马的低低鸣叫,将领的高声呼喊,原本渐渐沉寂下来的原野,再一次被浓烈的杀意所笼罩。

    “为了大明!”江铁手中的马槊举起。

    “为了大明!”无数的人大声响应他。

    战马逐渐加速,一面面旗帜招展。

    原野上,赤潮奔流,一往无前。(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杳杳神京路

    ps:感谢书友白痴羽的月票支持,特此奉上双,依旧18点

    “让你不要逞强,现在可好,乖乖躺着吧。”絮娘放下药碗,看着叶应武脸色苍白的样子,心中就来气,忍不住轻声叱责。

    这家伙在汴梁直接将自己抛下不说,过沋水的时候,还自己跳到冰水里面,结果最后活生生憋出来发烧,而且因为轻骑千里奔袭,并没有携带随行太医,而渭南城中破败多时,人烟稀少,别说医生了,就连一个大一点儿的药铺都没有找到,城中唯一一个小药铺中掌柜的听说是给明王殿下抓药,当即都吓得差点儿晕厥过去。

    毕竟这要是抓错了药,弄出来什么好歹,恐怕掉脑袋的就不是一个人了。不过后来小阳子发狠,用刀逼着那掌柜的开药方子,总算是整出来一副药,只是管不管用那就得另说了。

    叶应武看着絮娘带着恼怒的脸颊,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你看某这不是吃饭、呼气都还可以么,这老天爷想要收走某叶应武的性命,可没有那么简单,某的命,长着呢!”

    实际上叶应武在意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通过这一次看出的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水平的落后,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发烧,要是换到后世,也就是吃了药、喝杯热水睡一觉出身汗就没事的小病,但是换到现在,确实让一群人提心吊胆。

    虽然这和生病的是明王殿下有很大关系,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医疗条件的落后使得人们对于“偶感风寒”也有着很大的畏惧之情。这也使得叶应武意识到自己需要对大明的医疗体系进行更改。虽然现在临安医学院草创,但是这远远不够。

    不过叶应武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顾及医疗方面的改革,因为还有更多让他头疼的事情。

    “刚刚送过来的,临潼战报。”絮娘快步走进来,一直冰冷的俏脸上难得带着一丝笑意。

    看到絮娘的表情,叶应武也是轻轻松了一口气。他不惜一切代价令江铁和吴楚材他们向前冲击,就是担心神策军会被蒙古算计,最后导致大战还没有开始自己这边就有不可避免的损失。至少有了禁卫军这样大明最精锐的骑兵前去支援,能够增加胜算。

    “江铁他们赶到的还算及时,救出了唐震率领的神策军骑兵,反而大了蒙古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大明骑兵从两侧夹击,迫使蒙古骑兵撤退,在通过灞桥的时候和赶来支援的步卒相碰撞,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絮娘坐在床榻边轻声说道,打开奏章,“灞桥上下,有如血洗,灞水冰面,尸骨狼藉。大明骑兵纵横灞原上下,无人能敌。”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几个家伙终究是没有让自己失望:“京兆府的情况怎么样,估计蒙古鞑子也得开始攻城了吧?”

    “嗯,”絮娘有些担忧的说道,“蒙古在早晨就开始攻城,以回回炮锤击城门,而且派兵封锁了四处城门,城中消息根本没有办法传出。咱们的骑兵在灞水一战中损伤也不少,现在把守在灞桥一侧,因为蒙古鞑子已经派遣大量步卒堵死东门,骑兵没有办法冲过去,城中具体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京兆府这一战,蒙古鞑子是下定决心要打一场胜仗了。”叶应武沉声说道,“只是要看他们有没有能耐支撑这么长时间了。”

    “夫君,你的意思是?”絮娘有些诧异,现在大明的粮草和兵甲储备都已经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派遣足够的援兵,甚至其他防线上也已经很难采取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叶应武已经不可能像之前令川蜀军死守成都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