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平安县侥幸坚守到第三的时候,不止秋云山、芸娘,所有人心底都隐约明白:没有救兵了。他们是平安郡的弃子。延阻鞑子进攻步伐的棋子。
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一旦话说出来,所有人都会支撑不住的,支撑不住的后果就是任人屠杀——
久攻不下的鞑子,已经恼羞成怒的下令攻下平安县,三日不封刀。
所谓的不封刀,就是干什么都恕无罪。
敌人战力激增,而他们已经疲弱无力,连手都快抬不起了。
秋云山麻木的站在城墙上。曾经对皮肉烧焦发出的难忘的气温、横飞的断肢残骸、成河的血水的恶心感已经消失,剩下的就只有麻木、麻木、麻木。。。。。。
他想,也许自己今天就交代在这里了。只可惜了夫人,还有芸儿昊儿,他们甚至还没有长大,芸儿甚至还背负着这样的名声。。。。。。
他想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失去,什么都是枉费心机!
他想争什么呢!
无谓。
忽然觉得心灰意冷,说不出的沮丧。
尽力吧!能多阻挡一会儿是一会儿,就算他们死于非命,好歹给后面的人争取一下撤退的时间。。。。。。
他打起精神,说着一些自己内心都不相信了的鼓励的说话,忽然,一把尖锐的声音传了过来,“凡守住城门兵勇者,赏银二百。杀鞑子者,一头颅二十两!不论男女!想要钱,就拿鞑子的头来换!“
他吃惊地看过去,却看见自己的女儿,穿着简朴的衣裳,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旁,声音坚定,透着血丝的眼眸折射着不屈的意志,对死的不服从,旁边是他的妻子、害怕,却坚定地扯住了自己姐姐、母亲衣衫没有瑟缩的儿子,“我秋家与诸位共生死,绝不悔言。“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切实的利益,和最坚定的意志与共,好多人都流出了眼泪,秋云山旁边的师爷最先反应了过来,立马跪下,“愿以死效命。“
”愿以死效命!“
”愿以死效命!“
”愿以死效命!“
”愿以死效命!“
一又一个的声音加入,最后整个城头的人都跟着喊叫了起来,这些声音、这些事传入城中,所有人都或被引诱或被感动了:
既然他娘的怎样都要死,搏了!搏了指不定还几分生机,城破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官老爷都那样说了,咱们还能怎么样,跟鞑子他娘的拼了!
随着各式各样的呐喊,平安县的士气为之一变,更多的百姓加入守城,许多富户也主动把赏金提高、派出家丁帮忙守城,连妇人也出动了,煮饭、护伤、运送石块、烧煮饭菜、热油,骠勇者,甚至站上了城墙杀敌,菜刀、镰刀、犁扒。。。。。。什么都出动了。
平安县,又度过了危险的一天。
入夜。
鞑靼统领阿赤力打算夜攻。
平安县这么个破烂小县,竟然三天不下,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再也不能忍受!
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天明前拿下。
“第一关攻下城墙者,赏战利品一成!“
他下了重金,一成,所有战利品的一成,足够所有部族、勇士发疯。
令下去,果然所有部族勇士都发了封,摩拳擦掌,誓要把平安县一句拿下,再把里面的人全部扭断脖子。。。。。。
一个又一个疯狂的士兵志在必得,攀城爬墙,对比才提升的平安县乡勇,他们简直就像不要命的疯子,一把锋利的兵刃割开一个乡勇瘦弱的脖子,脖子飞了出去,眼睛还没有合上,他吃惊的看见他们文弱的秋知县发狂的捡起了他飞落的刀,把那杀了他的鞑子头砍了下来,血液溅了他一脸。。。。。。他奇异的笑了,永远的合上了眼睛。
芸娘捡起两把掉落的鞑子的刀,一把塞到了秋昊天手里,声音还带着笑,“昊哥儿,不要怕,要保护好娘亲!“
“芸儿!“
在三娘惊慌的叫声中,芸娘挥起那把锋利的刀刃,往城墙上才冒出半颗脑袋、手掐住城墙,还来不及跳入城墙来的鞑子砍了过去——
血液飞溅,染红了惨白的脸、裙裾,所有人都看见了。
他们瘦弱的知县小姐颤抖却坚定的站着,声音透着一股凄厉决绝:
我就不信,我秋云娘心不比天高,命却比纸薄!
所有人的心跳仿佛那一瞬间都停止,然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声浪:杀啊!
那声势如此的竟然,仿佛天地只此一声!
年轻的部落头领抬头,凄冷的星月和火把和扔出去的弹药光照下,仿佛看见城墙上一女子,傲骨铮铮,顶天立地。
3
阿赤力举起了手,正欲下令强攻,身后却猛然传来极具冲击力的一声爆响,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回头,却见身后扎营处冒起了冲天的火光——
他们本就打算抢了就跑,一路抢一路补充,所以,带的粮食并不错,但带来的粮食和抢掠得来的战利品,都放在重要的营帐,并且派兵重守,火烧的方向。。。。。。
阿赤力变色。三天都没人来,怎么忽然从后面冒出了人?
“快派人去看看。“他喝令。
身旁侍卫急骑而去,不待他回来,另有后面的人慌慌张张的来报告:后面营地遇袭了。正在往这边溃退。
阿赤力大怒:混账东西,后有袭兵,前面是城墙,一起退到这里是让人方便瓮中捉鳖吗?一边让手下副将领兵去截击救援,一边下令死攻城墙——
混账东西,到底是哪一方的人,若是北军,不可能饶到他们背后,林震威自顾不暇,更不可能出兵!
混账!混账!
阿赤力连骂了几句。
城下敌军营地的火光,城上的人都看见了,不知谁欢呼了一声“援军来了!“所有人都振奋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奋战——
城上搏斗,城下厮杀。
鞑子多是骑兵,援军一种装着炸药、铁钉,飞出来会爆炸、发出惊人声响的土罐子极大的损害了这些彪悍骑兵的战斗力,那些火光、声音、飞射的铁钉让马匹受到了极大的惊扰,光是被受惊马匹甩出、摔伤、踩死的兵士就不知道凡几,场面一时极度混乱,阿赤力眼看讨不了好,下令集合撤退——
他不知道撤退的道理上,有更多毒辣的手段、陷阱等着她,安阳郡主手段毒辣不只是传说而已。
天色依稀之时,鞑靼的队伍已经被驱逐打散。一支百人小队缓缓驱马至平安县门,为首的,正是祈云。她身穿大红的缎子面小花短袄,同色马面裙,戴金晃晃的缨络,头上是明艳艳的丹凤合珠金钗,尽管与场合不匹配,依然无碍那一身让人惊艳气质,华贵典雅,气派非凡。
她站在城门前。守城的人就要去开门迎接。
被秋云山制止了。众人不解,却也听从了吩咐,没敢开城门。
秋云山站在城上,对祈云拱手,“郡主,郡主救平安县百姓与危难,秋某人代表平安县老百姓谢过郡主救命之恩。只是,秋某身为朝廷命官,郡主乃藩王之兵,秋某断不敢开门迎郡主入内。请郡主恕罪!”
言下之意就是敌我分明了。
祈云浅笑,“让芸娘出来,我要见她。”
秋云山犹豫的往后看向了不知道何时靠到了城墙最里的女儿,她依旧一声血迹,先前的勇敢无畏仿佛都消退,只剩下一个失魂落魄的空壳。
“郡主说要见你。”秋云山眼一酸,差点留下了眼泪。
芸娘木然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低低的笑了,那笑带着说不出的心酸,秋云山觉得心痛至极,“芸儿。。。。。。”他不再记得他的女儿已经亭亭玉立,上前两步,一把把芸娘抱到了怀里,像小时候那样拍着她后背安慰着:“不要怕,都过去了都过去了。”他以为女儿害怕。
芸娘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何必呢!
今日解我围,他日,依旧攻我城门。何必呢!
她摇头。
“芸儿。。。。。。”秋云山叹息,“郡主终究是。。。。。。不坏的。”
“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情谊,可是,那不是我需要的。所以,作罢了吧。
她拔下头上簪子,递给一旁的家丁:“出城去送与郡主吧。就说此簪子去北平府之日,郡主所赠送。今日完璧归赵。请郡主保重。”
城门外,祈云接过簪子,默然不语的放到了怀里,对着墙头喊:“芸娘,记得你我当日‘盛装送行’之约?我穿了最漂亮的衣服了,看我一眼,一眼。好不好?一眼。。。。。。”
城墙上之人,已经泪流满襟。
祈云等了一会,依旧没看到期待的身影出现。她失望了。
“既然你家小姐不愿见我。那请转告你家小姐,请你家小姐。。。。。也珍重。”
她对送簪子的家丁说,那家丁忙不迭应是。
祈云上马,然后往城墙再投以深深一瞥,期待能再最后时刻看见她!
然而没有。
她掉转马头,绝尘而去:
你的情谊,我永远不忘。只是这一转身,再见,你我就是战场上的敌人!
第五十四章
西北的天气,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冷如冰,热似火。一踏入初夏,便是房里放着冰盆,动也不动,也教人挥汗如雨下——
况现在正是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七月?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个好受的日子,尤其是李东祥这样的大胖子,要他在这样的日子出门简直跟要命没两样。可接到京城里的密信后,他还是刻不容缓的亲自给芸娘送了去:
当日,芸娘问他要生还是要死便注定了他只能踏上秋家这条船,或者说,踏上背后意义着的勇毅侯府甚至是镇南王府的这条船——
只是,芸小娘子在北平府闹的这一出。。。。。。这事虽然传得不广,不过,当初芸小娘子可是借了他商队之力才得以顺利回来,这事他大概还是知道一点的。他诧于芸娘的作为,不明白到底有什么底气支撑着这个小娘子如此胡闹。郡主的友情?这未免浅薄了些;勇毅侯府的背景?一个侯府跟一个藩王相比,实在不算什么。所以,李东祥疑惑,可是芸小娘子做事从来有条理,所以,他怀疑却不敢质疑,姑且把自己放在同一条船上观察。。。。。。
而芸小娘子对他的反应似乎很满意,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知道太多,对一个人不处身其中的人来说并不是好事。李掌柜是个聪明人,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承诺:只要你继续保持这种聪明,有你好处的。
这种话对于李东祥这种经过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来说未免显得可笑,尤其说这句话的对象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片子。可是李东祥当时有一种血液都静默了的奇异感觉:她说真的。这种奇异感觉救过他很多次,所以他选择了打心里相信,而不是附和式的相信。
“但凭小姐照拂。”他那样说。
今天,收到随密信而来的口信时,他那种血液都静默了的奇异感觉又来了:卫王妃病重。镇南王世子离京返乡侍疾——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
真的,就表面那么简单?
李东祥不相信。可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胡乱猜测。
他赶紧亲自把信给芸娘送去了。
信是周成安写来。随信而来的是一张十万两的银票。
信只有一句话:事已至此,好自为之。
这“好自为之”,是说她自作主张,以至于事情如此地步,后果只能看着办,还是“事情已经至此,你也只能好好干下去”?(*好自为之,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有“喜欢自己亲自去做事”之意)
如果是前者,那这银票目的何在、何用?如果说后者。。。。。。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她当初的推测没有错。
如果说她只是迫不得已左右逢源、夹缝求生,那周成安就是□□裸的“投机者”、“两面派”。皇帝利用他牵制镇南王,他同样利用皇帝为自己铺桥搭路:镇南王和皇帝之间,必然有一战。如果皇帝赢了,那没什么,他不过损失一门姻亲,那本来就是皇帝示意下缔结的,失去了,自然会有更好的补偿;如果镇南王赢了,他作为皇帝的亲信派,必然会遭到清洗,但如果有“女儿姻亲”和“为世子回归立下汗马功劳的她”这两个护身符,他大可安枕无忧、青云再上。
那她接下来要做的是?
“李掌柜,辛苦了。你且先回去,有些事我还需要仔细想想,过两日,指不定还得麻烦掌柜你。”
“不敢。但凭小姐吩咐而已。”李掌柜客气的拱着手,正欲告辞离去,又听芸娘唤住:“李掌柜。。。。。。近日天暑,我母亲可不适此地气候,李夫人和令媛皆是她所欢喜之人,若掌柜、夫人、小姐不嫌弃,可否得空便过来陪陪我母亲说话?她必然欢喜。”
这话就说得有意思了。县令夫人掌管着两间生意颇为不错的糕点铺,还有学堂的杂务,忙都忙不过来,哪得一般官太太那样整天东家长西家短?这分明是有他意,只是这“意”却不知道是县令夫人的“意”,还是这秋小娘子的“意”了——
想来芸小娘子虽然聪慧,这种事情却不可能自作主张,那看来是县令夫人的意思了。
他想起家里夫人说过的话,说秋家那小公子人长得极俊,虽然不如她姐姐聪明,却也是个伶俐乖巧的,跟梅姐儿也能说一块儿去,言下之意,颇有结亲之意。
他们这边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好人家,秋家倒不失为一门好亲事,只是,眼下这般情形,却不知道秋家这条船稳不稳。。。。。。还得多看看。
“那自然。”他应和道。
他再次告辞,正要出门,却见秋家的管事娘子莫娘子急匆匆的跑进来,看见他,也只是匆匆一福,便禀告屏风后的芸娘:“小姐,老爷回来了。请你去书房。好像很急的样子。你快去。”
“我知道了。”芸娘应了一声。找了个火折子把周成安的信烧了,这才随莫娘子出去。
李东祥自然早离去了。
秋云山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行事向来冷静有度,今番却显得有些焦惶不可开交。
芸娘进去先给他问安。秋云山遣退了门外下人到院门守着不准任何人进来,这才返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石头——
“芸儿,你看。”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不安的情绪,芸娘虽然奇怪,但知道父亲不会无的放矢,结果仔细的研究起来,“这不是普通的石头?”那石头不是天然石块,倒像从什么东西凿下来的——
“这是用□□浇了桐油、石灰、糯米汁的石块。自然不一般。”秋云山捏着石块,看着芸娘仍然有些不解的表情叹气,“你对建造涉猎不深,自然不知道。这是□□时期流传的法子,在砌制城墙之时,浇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