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兴华的询问,李长财显得很自信的道:“我李家三代都是做粮食买卖,也聘请不少佃户帮忙种粮。这几个粮仓,上万石粮食还是有的。
如果刘兄弟要大批买粮的话,只需提前告知一下,我们还能从省城等地调粮过来。不过,刘兄弟买这么多粮,不怕吃不完放久变陈粮或坏了吗?”
在李长财看来,此次二千石粮食买回去,足够五六百人一年所需。粮食买多了,如果没有专门储存粮食的地方,也容易变质腐烂,到时这种粮食只能喂牲口了。
面对李长财的回答,刘兴华很快道:“看来李掌柜这生意,做的还真大。既然李掌柜这样有自信的话,那我倒想多买点。只是此次钱带的不够多,暂时应该只够付定金。
按今天这个价,我再跟李掌柜定一万石粗粮。这生意,不知李掌柜敢不敢接呢?条件还是老样子,见粮付钱,还不用你们运送!”
这次虽说买到二千石粮食,可按一个士兵正常每年六百斤消耗计算。这二千石粮食,只够六百左右士兵一年的消耗。如果连上百姓,现在猎户村差不多就有这么多人了。
想到再过几个月,瑷珲便会迎来战争。整个东北的粮食运输,只怕也会被老毛子严密控制起来。多买点粮储备到仓储器中,也有备无患。
按照计划,再过两个月刘兴华便要出关。在出关前,这些购买的粮食,都将储存到各个基地的粮仓当中。有这些粮食打底,回归前不用考虑会缺粮。
一万石粗粮,那便是二万五千两银子。这样的大生意,那怕李长财也愣了一下。很快便笑道:“既然刘兄弟,这么信任鄙粮行,那这生意我接了。”
考虑到仓储器的特性,刘兴华决定先去城里转转。来到这座城市,想着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决定,提前在这里布置一个联络点,另外在城外买个库房什么的。
离开粮行之后,听完刘兴华的安排,莫拉乎很痛快的道:“想买房子的话,可以找牙行。虽然要付点跑腿钱,但运气好的话,今天我们便能买到房子。”
两人经过询问,找来专门做这种生意的牙商。这种地头蛇一样的牙商,不但能帮人买房卖房,有时候还能替人打探消息,算是靠消息吃饭的普通人。
得知刘兴华打算买房,叫来的牙商自然非常高兴。按照他们二十抽一的规矩,成交一幢房子的话,至少也能抽得几两银子。这自然是大生意了!
可一连看了几幢房子,刘兴华都不太满意。很快道:“有没有面积大点,独门独户的院子呢?而且我不太喜欢热闹,最好在城里,又不在闹市街上的房子。”
一听刘兴华的要求,牙商想了想道:“这房子还真有,只是那房子风水不太好。算了,我还是先带诸位先去看看,具体合不合几位的心意,我们到时再谈。”
风水不太好!
对于这种说辞,刘兴华是不怎么在意。跟着牙商,很快来到距离城中闹市区,有段路程的城郊。看着那幢紧闭的高墙大院,刘兴华也觉得这房子不错。
最重要的,房子后面紧挨一座小山,虽然植被不是很茂盛。却能在紧急的情况下,从后面逃到山上。另外前院的护墙,看上去也都是青石砖垒砌而成,想翻墙进去怕也不容易。
这样一幢房子,从里到外刘兴华,都没觉得有什么地方风水不好。除了打开门走进去,让人觉得有些潮湿阴冷之外,并没发现任何不对的地方。
也许是看出刘兴华的困惑,牙商咬咬牙道:“虽然我很想做章生意,好多赚点银子。可也不能,赚昧心银子坏了名声。这房子以前是个晋商建的,当时也花了大价钱。
只可惜,那位晋商建好房子住进来没多久,就被强人给杀了。一门上下,加上仆佣什么的,总共二十多个人,全死了。后来这房子,便被衙门给查封了。
原本这房子位置不错,做工用料也讲究。偏偏附近的百姓,都觉得这是凶宅。以前有人不信邪,在里面住了一段时间,最终都觉得阴气缠身,吓的不敢再住。
久而久之,这样一幢讲究的房子,偏偏没人敢买。若几位客官觉得不满意,那我再带你们去另一个老房子看看。虽然房子没这院子讲究,风水却比这里好。”
对于这位牙商的诚意,刘兴华笑笑道:“看来你做生意,还是讲诚信的嘛!这样,你先跟我说说,这院子多少钱?对于风水之说,我虽没见过,却也不怎么信的。”
其实先前刘兴华进来时,看到院子的表情,就让牙商知道他很满意这房子。只是为了避免,将来刘兴华找他麻烦,才主动讲出这桩秘事。
何况,做牙商眼力非常重要。象刘兴华这样,有枪手跟着行走的人。岂是他们普通一个牙商能欺骗得罪的?一个不好,为贪图几两银子惹来杀身之祸,那便大大不值了。
待牙商将房子的价格说出来,刘兴华也真的有些愣住了。这样几进几出的院子,竟然只需要一百二十两便能买到。这房价,是不是太便宜了呢?
很爽快的拍板将房子买了,而这位牙商又道:“客官,这房子被衙门收了,因为闲置时间长,衙门才把价钱定这么低。只是房子售出,概不退款的。还望客官心中有数!”
面对这种情况,刘兴华自然不会拒绝。让牙商找来本地的村正,当场签定了契约,付完银子这十多个房间的院子,便成了刘兴华名下的房产了。
将六两跑腿费,也付给一脸喜色的牙商后。刘兴华便决定,今晚就在这新买的房子里住一晚。看看这所谓的鬼宅,到底会有什么鬼怪出现!
第八十一章 瑗珲城买粮
第二天一早,从客栈起来的刘兴华等人,并没立刻退房。相反在客栈用过早饭,便开始走出客栈,去这座边城中转转。有些事情,必须亲自看过才知道真假。
相比此次外出的葛依乎,以前也到过这里,对这座边城的街道多少有些了解。也没去其它地方,葛依乎直接领着刘兴华等人,走到专门出售粮食的街道。
看着这些粮铺,门上都挂着一个大大的粮字招牌。每个粮铺面前,都挂出了今天粮食出售的价格。一路走过去,刘兴华也发现,一石粗粮的价格大多都差不多。
如果细分成斤两的话,这价格则有些差异。当然,不同的粗粮,细分后的价格同样不一样。考虑自己此行购买粮食比较多,一些小粮铺刘兴华也没进去询问。
在刘兴华想来,这些大多卖散粮的粮铺,本身就赚些散碎银子。他们出售粮食的对象,也是城中那些用铜钱买粮的百姓,而非刘兴华这样的大宗粮贩。
真拿出五千两银子买粮,有些粮铺只怕全搬了,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所以,刘兴华要去的粮铺,便是那些专门做大宗粮食买卖的粮行。
等到一行人来到,一间看上去没粮袋摆在门前,却同样挂着粮字的商铺。那门楣之上挂着的‘李氏粮行’四个大字,也彰显这家粮铺跟其它粮铺的与众不同。
走在前面的莫拉乎,停下脚步道:“刘兄弟,这想必就是店小二所说,从来不愁粮的李家粮行,要不我们进去看看?”
刘兴华点头之后,一行人便迈步走进了粮行之内。看到两人身后,九个背着快枪的年青人。粮行之内的伙记,也很快小跑的过来招呼。
得知莫拉乎等人是来买粮,便笑着道:“两位爷稍等,我这就去请掌柜。对了,不知两位爷是做那里的生意?这次想来鄙号买多少粮呢?小的也好给掌柜通报一声!”
莫拉乎没说话,刘兴华却很意外的道:“你们打开店门做生意,难道还要询问对方的来路底细吗?如果不熟悉的人,你们便不做生意了吗?”
伙记一听刘兴华的反问,愣了一下却很快笑着道:“看这位爷说的,小的也只是多嘴问一句。等下若是掌柜问起,小的说不出几位爷的来意,多少也是要挨骂的。”
反倒是莫拉乎,很自然的掏出刘兴华送的烟盒,掏出一根过滤器的香烟。用着这位店小二,从未见过的打火机,将香烟点燃之后。
吐出一口烟雾才道:“行了,刘兄弟,这年头大宗粮食交易,底细不明人家也不敢卖。若是把粮卖给不明身份的人,粮行也是要吃官司的。
去跟你们掌柜说,爷是漠北那边的,生客却也是大客。如果价钱合适,这次我们最少采购二千石。至于爷的身份,等你掌柜来了,爷自会告知。去通报吧!”
望着莫拉乎这种大爷的作派,还有那从未见过的打火机跟香烟。这位眼力不错的伙记,很恭敬的道:“请两位爷先品茶稍候,小的这就通报大掌柜的。”
等到伙计离开之后,刘兴华才笑着道:“莫叔,看来你老也是爱显摆之人啊!”
偏偏莫拉乎一脸傲气般道:“这些人都是这样,明明想赚钱,却总喜欢狗眼看人。有时候,抬抬架子跟身份,这帮家伙反倒不敢跟你摆谱。
我们是来买粮的,又不短他银子。要是这李家粮行,不肯做我们的生意,那就去其它地方。老子还真不信,这年头有钱还怕买不到粮!”
两人说笑之间,商铺后面的帐房里,粮行的伙计同样一脸恭敬的道:“掌柜的,那些生客说是漠北那边来的,看架势应该是想做大宗买卖。
为首那位客官,小的看不透。可从小的观察,那人应该有些来路。抽的烟用的东西,小的也从未见过。进店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九个炮手,一水的崭新快枪。”
听着伙计的汇报,这位李家粮行的掌柜,略显诧异的道:“哦,难得!你小子,不说见多识广,却也在省城粮行跑过堂。连你都看不透的粮客,还真是稀罕。”
说着话这位,家族三代都经营粮食生意的李家粮行掌柜,也起身走出帐房,来到会客的大厅,见到正在吞云吐雾的莫拉乎一行人。
在伙计的介绍下,粮行的掌柜李长财,同样笑容满面的拱手道:“不知贵客上门,有失远迎,还请两位见谅。听伙计说,贵客是漠北来的,不知可知漠北城的孙五?
这家伙,前段时间在我这里进了批粮,到现在还赊着帐呢!派人去漠北城,却没找到那家伙的下落。贵客从漠北来买粮,想必也听说过他吧?”
这种试探性的询问,让刘兴华觉得,这家伙是拐着弯摸他们的底。如果这次没把莫拉乎带来,只怕他还真不知道,这个孙五到底是何许人也。
反观莫拉乎很淡定的道:“李掌柜,怕是问错人了吧?漠北卖粮的,只有一个尖嘴猴腮的孙六。这卖粮的孙五,我还真没听过,李掌柜确定,要找的是孙五?”
听到莫拉乎的回答,李掌柜显得很坦然的道:“啊!看来是我记错了,原本他是排老六,我还以为他是排老五呢!赊我帐的家伙,还真长的尖嘴猴腮。”
面对李掌柜的坦然,莫拉乎很直接的道:“李掌柜,明人不说暗话。如果李掌柜,真的了解漠北的情况,想必漠北猎户村老莫,李掌柜多少应该听说过吧?”
此话一出,让刘兴华有些意外的是,这位李掌柜很快起身,一脸激动般道:“不知客官,可是剿灭清风寨悍匪歪脖子的莫英雄?”
闻听此话的莫拉乎,也稍显意外的道:“看来李掌柜,还真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错,我就是莫拉乎。至于英雄之名,倒是百姓们抬举我了。
想必李掌柜也清楚,漠北那边胡子众多,承蒙漠北乡亲抬爱,我打算组建一个民团护境安民。这消息,想必过不了多久,李掌柜便会知晓。
只是李掌柜想必知道,要养活一个民团的兵,粮食自然必不可少。这段时间,漠北的粮价飞涨,我才特意想到,来瑗珲买粮,希望能少花钱多买粮。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啊!”
明白有些事情,藏着也没什么意思。既然刘兴华把他推到前面,那莫拉乎也愿意,充当外人关注的对象。这民团,早晚都会传遍漠北地区的。
一听这话,李长财也略显惊讶的道:“原因是这样!最近粮价,确实有些高。去年各地粮食产出都不高,加上一些地主有意屯积粮食,我们收粮的价格便高了。
还有就是各地胡子作乱,每次运粮都需要聘请大批镖师押粮,相应的护粮钱也提高了不少。说到底,这粮价真不是我们这些卖粮的有意提高,而是成本真的高了。”
明白要养兵,除了有枪有钱之外,粮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莫拉乎所说属实,那这次莫拉乎采购的粮食一定不少。为了卖个好价钱,诉诉苦也是应当。
这种套话莫拉乎自然清楚,很快道:“看李掌柜也是直爽人,我老莫也想早点买完粮回家。这次我带了五千两银票出来,李掌柜觉得能买多少粗粮?”
一次性五千两的生意,对李家粮行也是笔大买卖。想到这李长财很快道:“既然莫英雄来买粮,又是专门用来保境安民之用,那我李长财自然要给个实在价。
现在市面上的粗粮,最高已经卖到三两一石。就算我们粮行,对外的售价也在二两七钱左右。可莫英雄买粮,我可以降低两钱一石。五千两,二千石,先付一半,到付一半!”
对于这个价格,莫拉乎倒有些意外。漠河城里的粮食,已经涨到了三两二钱一石。现在李长财给他的价格,优惠了七钱一石,确实便宜不少。
在这时,刘兴华却开声道:“李掌柜,若是我们不用贵行送粮,掌柜还能优惠多少?”
来的路上,刘兴华已经听过莫拉乎所说。象这种粮行,大宗买卖都会聘请镖师护粮。有点关系的,甚至会聘请清兵护粮。而二千石粮食,无疑是宗大买卖。
刘兴华的插话,让李掌柜稍稍意外的道:“莫英雄,不知这位是?”
先前与莫拉乎谈话的时候,他就好奇刘兴华的身份。为何有资格,跟莫拉乎平起平坐。最重要的,李长财能从刘兴华的坐姿上,看出他应该是军伍之人。
先前刘兴华不出声,他自然不好多问。现在对方开声,那他自然想知道,这个看上去英姿不凡的年青人,到底是什么人!
第八十章 时刻准备着
做为大清朝护卫北方门户的军事重镇,瑷珲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连接着通往漠河、呼玛的商业交道要道,来往北方行商的商贩,大多都需要入住此城。
就连控制黑河另一面的老毛子,也是看出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才有意逼迫清廷划江而治。吞并了清朝历来的右岸国土,还垂涎着此刻依然属于清朝管控的左岸领土。
也是清楚这里特殊的军事战略位置,清廷在此常设一位副都统,领兵训练防范对面的沙俄军队之余,也管理着这块苦寒之地的民生经济。
从早上出发,傍晚时分才赶到这里的刘兴华,在江边待了许久之后。终于不再多做停留,跟着莫拉乎走进了这座,看上去还歌舞升平的瑗珲城中。
看着守城的清朝兵勇,那懒洋洋的样子,刘兴华也觉得。指望这些兵勇守城,还不如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