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漂浮的次大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漂浮的次大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地区进行了清理,发现在周围的五座小山上,分布着大约400处岩穴,而整个山区则有700处。比莫贝特卡就是其中一处小山,也是岩穴最丰富的一座,在这里共有243处岩穴,其中133处带有岩画。

    岩画中最古老的部分有12000年的历史,比目前发现的所有的古印度河文明遗址时间都要早。更难得的是,这里远离印度河,深入到了印度大陆的中央,表明在印度河文明之前,印度的古人就已经居住在印度大陆最核心的区域了。

    除了我是走上山的之外,其余的人大都乘车到达。这里与洛塔尔一样,仍然以印度人为主,他们热情地打开车窗向我挥手,却没有一个人邀请我乘车。当我到达后,他们却纷纷与我合影。
穿越历史的岩画(3)
    岩画在一座小山的顶部,入口有一条人工铺就的小径,通往一组巨大的岩石,岩石间的缝隙,就是古人用来居住的地方。我去过北京的周口店,那儿的原始人群居住在一个山洞里,如今那座山洞虽然顶部已经坍塌,但从现有的规模上看,我们仍然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比莫贝特卡却迥然不同,它的山洞和缝隙都很小,有的能容纳几个人,有的只能住进一两个人,但是山洞和缝隙的数量却足够多,可以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聚落。

    在一片红色砂岩上,我看到了第一幅岩画。颜料是用比石头更红的矿物质做的,在石头上画着栩栩如生的牛、羊、鹿、老虎等动物,还有一些意义不明的符号。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手印,据说,这是一个孩子的手印,也许某一天早上,一个顽皮的孩子把自己的手放在岩石上,围着手的轮廓用颜料画出了这个印迹。他一定没有想到这个手印会穿越时光留到了现在。在我前面的印度人把手掌放在告示牌上复制的手印上,对比着手掌的大小,得出的结论似乎印证出,古人的手比现代人的更加粗壮。─米─花─书─库─ ;http://__

    接下去,就轮到了那块著名的叫做动物园的石头。在这块石头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453个图像,其中有252个动物,以及90个人,甚至还包括一些战争的场面。这里的图像大都是用一种当地的白色颜料画出来的,动物们层层叠叠,向着同一个方向,让人们觉得仿佛自身到了非洲大草原上动物迁徙的现场。

    在所有的动物中,画得最栩栩如生的是大象,在一幅幅岩画中,大象也是最常出现的形象之一。翘起的象鼻、锋利的象牙、粗壮的身躯,说明当地在古代曾经遍布着这种体型庞大的动物。大象也成了印度战争中必备的元素,甚至在冷兵器时代,大象的出场有时足以决定战争的成败,在列阵时,阵前的大象是冲散敌人阵型最有效的武器。

    大象还成了宗教的一部分,在南印度的许多寺庙中,除了养牛之外,也会养一两头大象。他们相信,在祭祀中以大象的鼻子触碰人们的头部,会带来吉祥如意。
穿越历史的岩画(4)
    在动物园附近,三位印度小伙子看见了我,礼貌地要求和我合影。于是,岩画上的形象仿佛从石头上走下,来到了现实之中,他们也许就是穴居者的后代。当年的穴居人离开了洞穴,进入了西北的河谷和平原,并散布到南方的海岸线上,遍布全印度,成为印度的主人。接着,雅利安人来了,虽然新的人种占据了印度的主要舞台,穴居人的后代却一直在印度南方和中部生生不息。

    整个景区以一块巨大的蘑菇状岩石作为终点,在这块岩石上,画着一幅巨型岩画:一头方头方脑、头上长角的怪兽在追逐着一个无助的人。这幅图画想表现的,也许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生的苦难。对于古代的印度人来讲,世界显然不是美好的,他们必须与动物、疾病、食品匮乏作斗争,他们没有搭建的居所,只能住在岩穴之中。也许正是为了对抗这种不确定性,人们发明了房屋和城市,然后有了印度河文明,以及后来的印度世界。┘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从山上走下来时,我又遇到了那三位印度小伙子,他们三人共乘一辆小巧的摩托车,从我的身边缓缓经过,后面的两个人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不停地回头招手。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摩托车前进了几十米,又在我的前方停下了,坐在最后的小伙子再次回头招手让我跟上,他们想让我搭车。不过,我实在看不出这辆小小的摩托车能够载四个大男人,况且我还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旅行包。

    “这就是印度,”最后的小伙子说,“印度的摩托车最多可以载六个人。”他的屁股朝前挪了挪,给我腾出了地方,我坐了上去。摩托车歪歪扭扭地上路了。

    好在一路下坡,司机几乎不用发动机就下到了山脚的公路上,在那儿,我可以搭车回到博帕尔,再乘晚上的车去往卡朱拉霍(Khajuraho)。我挥手和他们告别的时候,仍然在想他们就是岩画中跳下来的人们。
目录(2)
    第四部古典主义和中世纪:印度教的印度

    第十三章玄奘的印度世界

    第十四章北印度的中世纪

    第十五章西南印度的变迁

    第十六章最纯正的南印度

    第五部蒙古?突厥?印度!:伊斯兰教的印度

    第十七章德里的旧城堡

    第十八章空城汉皮和南印之殇

    第十九章我来自成吉思汗,也来自帖木儿

    第二十章阿克巴的种族融合

    第二十一章普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第二十二章吝啬皇帝的帝国黄昏

    第六部公司、总督和女皇:基督教的印度

    第二十三章西方人来了

    第二十四章两个东印度公司的战争

    第二十五章南印度的沦陷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二十六章在自己国土上叛乱的皇帝和女王

    第二十七章两个女皇的悲喜剧

    第二十八章让殖民地成为历史

    第七部统一的代价:多数分享的现代印度

    第二十九章耻辱的起点

    第三十章土邦的命运

    第三十一章分离者的宗教

    第三十二章当刺杀成为惯例

    第三十三章全被通胀那巫婆吃掉了

    附录旅行到达的地方以及在书中出现的章节
漂浮的印度(4)
    然而,在西北部的万山丛中,却有几条隐秘的通道将印度次大陆和中亚连接起来。这几条通道中最著名的要数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BolanPass)。特别是位于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和阿富汗贾拉拉巴德(Jalalabad)之间的开伯尔山口,更是进入印度次大陆最重要的通道,它的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过。如今,这里也是反恐战争的最前线,塔利班、基地组织藏身于山口附近的群山之中,与美国人和巴基斯坦军队打着游击,成为世界的噩梦。

    当人们发现了开伯尔山口道后,这里就成了进出印度次大陆的最典型路径。实际上,自古以来所有大规模的入侵都是从这个宽度只有几百米的山口发起的。一旦越过了这个山口,入侵者就如同潮水一样散开,铺向整个印度次大陆。﹏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大帝、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大帝,甚至更早的、不知名姓的雅利安人都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探索甚至征服印度之路的。印度也由此成为一个多彩的地方,深受世界各地的影响。雅利安人带来了宗教,希腊人带来了艺术,从东亚出发的人在印度的土地上建立了两个伟大的帝国指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编者注,伊斯兰教也曾经统治印度数百年。印度如同是一个万花筒,向人们展示着纯粹印度文明的同时,也折射出世界各地的影响。

    与此同时,也是通过开伯尔山口,从印度方向也出现了几次对外扩张。孔雀帝国的旃陀罗笈多、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锡克王国的国王兰吉特·辛格,以及从印度出发试图征服阿富汗的英国人都是从这里出发,向中亚进军。

    可以说,开伯尔山口是印度次大陆与世界联系最著名的桥梁,也是一条征服者必须占领的道路。我们不妨称它为“征服之路”。

    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朝圣之路”和“文化之路”,法显、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多都是通过此道到达印度的,而希腊风格对于印度的影响、伊斯兰教对于印度的重塑,也都是通过此路完成的。

    第二条路,则是“贸易之路”,也有人称之为“海上丝路”。这是一条印度南方与世界交流的道路。印度的南方从地理上说很难与世界沟通,它三面环海,北面被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与北印度隔开。这里的文明也是印度最本土化、最纯粹的文明。不过,要以为这里真的与世隔绝,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南印度的富裕不亚于北印度,甚至更加发达,它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印度教文明的同时,还产生了繁荣的商品经济。

    在南印度产生了发达的航海业,打破了地理的隔绝,使得印度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在这里,西方的金银得以用船只转运到东方,东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则被卖到西方。以南印度为中间点,这条贸易之路向东延伸到了马六甲、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中国,向西则延伸到了西亚、埃及、东非,并经过西亚的转运直抵君士坦丁堡,或者经过地中海到达西欧各国。
英国逃兵和美国疯子遭遇古文明(6)
    直到进入了旁边的博物馆,我的问题才得到了解答:洛塔尔之所以强大,因为它是整个印度河文明的手工业中心,其制作的燧石珠宝销往整个北印乃至中东。

    在博物馆里展出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燧石作品,这些燧石五颜六色,被人们琢磨成小珠子、小项链、小器物,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圆润的形状,展示着古人高超的制作水平。如果不是亲自到现场,很难想象普通的燧石经过古人的加工之后,能够变得如此美丽。

    洛塔尔曾经垄断过附近的燧石生产,并远销到整个印度文明区域,甚至影响到了远方的巴比伦文明。贸易和工业,这两种组成人类社会的原始力量,从公元前2500年前就已经在发挥作用。

    除了燧石珠宝之外,考古学家还挖掘出了大量的印章。这是印度河文明的标志,任何一个文明遗址都出土过刻着动物形象的印章,而最著名的动物就是印度的瘤牛。中国的牛的脊背大都是平坦的,印度却有一种脊背长着一个“驼峰”的牛,仿佛背着个罗锅,像是变了种的骆驼。在印度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庞大的瘤牛四处走动着,毫不理会周围的车流和人流。。xjqi。

    至于陶制品更是不计其数,从普通的容器和碗,到儿童的小玩具。这些物品的发现,也让一个文明从遥远的过去来到了当下。在这个文明里,有玩着玩具的孩子们,有从事手工业的大人们,水手们出海,渔夫们打渔。也许,时光虽然经过了几千年,但人性是永远不变的。

    我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为逝去的古印度文明感到惋惜。也许是因为地理的变化,也许是因为贸易的变化,也许一个文明体制经过上千年的沉淀,自然会因为调整不过来而变得僵化和衰老,但不管怎样,到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整个印度河文明都衰落了,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到印度的洛塔尔。至于衰落的具体原因和过程,也许成了人类历史上又一个未解之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