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范家娘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范家娘子-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着一年的大潮又要来临,范仲淹着急的,都生出了白发,不是不能动用滕宗谅手中的权力借兵强召工人,可是,本就有争议的事,如果再来个强制劳役,当地百姓,不明就理的情况下,就算不反,也会没有干劲。
  而不管是购置材料,还是施工的哪一环出了小小的问题,百里之堤,修成了豆腐渣工程,更让反对者有了借口,最主要的,劳民伤财。
  李静坚持在一周岁的时候,让两个孩子戒了母|乳,现在,两个孩子,即使体弱的长子,也学会了行走,尽管李静也想亲自教养孩子。
  可是,又一年的大潮过去了,家再次被冲毁,站在废墟边,李静对范仲淹道:“让我帮忙吧,虽然不一定会有效,利用我的‘佛祖本生’的身份,把百姓召集起来,然后你写出能够晓之以情,动人以理的讲演,宣传修复海堰的益处,动员百姓吧。”
  终章
  李静思虑好久才想出来的方法,本以为范仲淹会同意,结果,范仲淹却皱着眉道:“你也说过自己不信神佛,怎么想出这种荒唐的办法?一旦处理不好,引起百姓的反感,你有没有想过后果?”
  范仲淹不是不知道李静想出来的方法是一条捷径,可是,他不忍心让李静怀着“骗子”的负罪感抛头露面,更加不想看到当地的百姓盲目膜拜或者盲目驱赶李静的疯狂。
  被这样不客气的回绝了,李静脸上有些挂不住。确实,没有信仰的人利用他人的信仰心理是一件很卑鄙的事,不管为了什么目的也好。
  “如果不行的话,那就只能从最笨的方法着手,让百姓真正了解修筑海堰的好处了。只是,这样花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你别心急才是。”李静说着,挤出一个笑容。
  范仲淹看了李静一眼,有顺着李静的目光看了眼家门前的瓦砾废墟,沉吟半晌,终究开口道:“随你喜欢吧,只是,别累坏了身子。”
  李静吐出一口长长的叹息,抓住范仲淹的手道:“谢谢你,我会尽早说服那些乡民的。”
  范仲淹只是面色沉重的抚了抚李静的发梢,什么话都没有说。
  当一个人诚心想为一些人做事,却遭到那些人自身的反对和抗议时,即使心中的坚持多么执着,总是会有些许沮丧和无奈的。
  李静说了按照最笨的方法说服百姓,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换上了粗布衣服,和钱裕雇来的工程队一起,建造被潮水冲毁的房屋。
  也不知道李静说了些什么,过了不惑之年的工头,居然不反对她一介女流留在队伍当中,还亲自教给李静刨木花,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李静初始的十天都在刨木头,导致她的手心满是血泡。
  晚上,李静回到他们寄居的寺庙,想要抱抱孩子时,谢氏却怕她的手弄疼孩子而不让她碰,两个已经会说简单话语的孩子,对于一整天不见的娘亲,居然不是扑上来亲近,而是有些嫌弃的躲开。
  分明是喝她的奶水长大的,比起李静来,不管是活泼的女儿,还是内向的儿子,似乎都更喜欢亲近谢氏和朱婷。
  以前李静天天守在他们身边还看不太出来,自从李静开始每天白天不在他们身边,两个小家伙越发的不待见她这个娘亲。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有孙儿在身旁的心理作用,也或许是在宋州小半年的调养起了效用,这一年,谢氏的身体,比往年好了许多。

()好看的txt电子书
  最起码,没有再疼的不能入睡,拄着拐杖也能走路。
  而谢氏知道李静想要出门帮助范仲淹以后,也没有开口阻拦。
  一个月下来,李静都在刨木头,她家新房的百分之四十的木材,都是她亲手刨出来的。等她家的房子建好之时,那位工头说李静刨木头的手艺,都可以出师了。
  当然,这也不排除那位工头故意调侃的成分,不过,看李静重新长起来的一手茧子,和她迅速瘦下来的身体,也能猜到她这一个月的专注与努力,就如少年时习武那般的专注。
  瘦到与生产前相差无几的体重的李静,在全家搬回她出了一份力重建好的房子之后,跟富弼仔细问了修筑海堰的细节和其中的利弊之后,开始每天出外奔走。
  没有人知道李静在忙些什么,她总是每天吃过早饭就出门,很多时候,回来时赶不上晚餐,回来后,匆匆看过两个已经睡下的孩子,就在书桌前写写画画的忙碌。
  不过,这段时间,西溪的百姓,却是看到了一个身影不断的在盐灶、庐舍、水田之间穿梭,而她从初始的一人,到后来的两人、三人,一个月之后,身后竟有十几人一起奔走。
  而不知道是李静的奔走起了作用,还是滕宗谅最终借助了兵力强力征召徭役起了作用,或者是双方的努力一起见了效果,这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据说是一个适合破土动工的大吉日子,范仲淹站在海陵的古海堰旧址,对征召而来的四万三千六百二十三名兵夫,发表了海堰动工的演说。
  而其中,应李静的奔走心甘情愿加入的,不过九百三十六人,不足零头。
  对于李静的挫败,范仲淹揽着她的肩温言安慰,并且,跟李静说,如果她愿意的话,可以和富弼、秦广一组,监修十分之一的海堰。
  李静本以为这几个月任她自由奔走已经是范仲淹的极限,毕竟,事实证明,她的“星星之火”的努力,最终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可是,范仲淹却说,与其交给别人,不如交给从初始开始测量海岸线,又对海堰的图纸、材料熟悉,加上在西溪当地也有一定的人气的李静来主持西溪的那一段海堰,他更放心一些。
  虽然范仲淹给予了李静那么高的评价,可是,真正开工之时,管理调度兵夫的人是秦广,负责清点材料,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展的人是富弼,李静,除了和她召来的那些人一起做最基础的劳作,也就是偶尔在大家士气低落之时,拿着自制的喇叭唱几首从给她家建房子的工程队那里学来的劳作之歌,鼓舞一下士气。
  而这些,只要交给每一组的头头,甚至会比她做得更好。
  即使查知了自己的无用,李静还是决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毕竟,这可是一项流传千古的工程。
  说是虚荣心也好,说是荣誉感也好,李静想要这项工程中,融入自己的汗水和心力。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静所在的这五千人的小分队,就筑起了西溪海岸线的八分之一,照这样的紧张,来年大潮来临之前,整个海堰就可以竣工。
  那些兵夫中甚至有人调侃说,为了海堰的早期完工,就是大年初一要他们继续开工也无妨。
  虽然知道这是一时的调侃,不过,由此,李静也看到了大家的士气,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据她所知,十段工程中,她们这一段,是进展最快的,而且,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的。当然,关于后者,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富弼和秦广暗自处理了,没让李静知道罢了。
  腊月二十二,小年之前,是工程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李静早早的就去了海边,跟支了帐篷住在海边的大家打过招呼之后,拿起自己专属的铁锹开始干活。
  当初第一个被李静说动的青年许传一,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千人分队的小组长,看到李静过来,迅速的扒完碗中的饭粒,跑过来拿起了自己的铁锹。
  对于这位当初一心反对修建海堰的耿直青年,李静没来由的觉得亲近,还跟他媳妇换了手帕,认了他家的宝贝儿子做干儿子。
  对于这个每天都使出一百二十分力气干活的青年,趁着休息的时间,李静笑着开口道:“你家大宝最近会说话了吗?我女儿可是能说出‘别烦我,我要睡觉’,这样长长的完整句子了。”
  青年在李静不注意的角度,投给了她一抹同情的眼神,才憨厚的开口道:“昨天下工之后,孩子他娘抱着大宝来看了看,大宝跟俺说了‘阿爹,加油’。”
  比起“别烦我,我要睡觉”,短了一倍以上的“阿爹,加油”,显然更足以让人骄傲。
  李静灌了一大口水,随手抹了下嘴角道:“我儿子大前天也说了‘娘亲,抱抱’。”
  其实,当时范天成一边躲着李静微凉的手的袭击,一边说“娘亲,不不”,只是李静作为母亲的先入为主,让她听成了“抱抱”,不过儿子小胳膊小手的反抗,把他抱在了怀里,还兴奋的在他脸上印下了两个大大的口水印,让本来就有些犯困的小天成,眼角都渗出了泪水。
  只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不爱哭闹,昏暗的烛光下,李静没有看到儿子的眼泪,还以为自己终于召儿子待见了。高兴的半宿都难以入睡。


  知道真相的谢氏、朱婷,还有小萍,第二天看到李静挂着黑眼圈的笑脸,都没舍得戳穿真相来打击她。
  虽然从李静以前的抱怨来看,许传一很质疑她这句话的真实性,不过,他还是露出笑容接口道:“范夫人真好,儿女双全。等再过两年,大宝不用人带了,俺也要再生一个姑娘。”
  “不是你,是桂枝妹妹生吧。”看着许传一一脸向往的表情,李静忍不住出声调侃。
  面对李静的调侃,许传一只是红着脸乐了乐,也没有反驳。
  本来晴朗的天空,过了晌午,突然阴沉了下来。
  而干旱了整个冬天的西溪,在腊月二十二这天的午后,迎来了第一场雨水。天气寒冷,说是雨夹雪更合适一些。
  突如其来的风雨,让并兵夫们都有些慌乱。
  不了解当地天候的李静,以为这风雪只是暂时的,还鼓励大家加把劲,在风雪加大之前,结束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工程。
  多年以后,李静每每想起来,都要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
  这场突如其来的雨雪,比李静想象中暴烈了许多,不出一盏茶的功夫,地上已经是一片泥泞。
  这个时候,李静想到的,却是那些可惜了的石料,还在指挥着人们至少把剩下的材料搬回仓库。
  可是,一阵大风刮过,却连扎得并不牢固的帐篷都吹跑了。
  在另一端负责监工的富弼,大声喊着让大家扔下手中的活离开海岸,可是,风雨太大,加上兵夫慌乱,听到的,却是少数。
  而李静更是仗着自己的武功底子,不愿放下眼前的活计功亏一篑的离开。
  她的坚持,导致许传一为了救她,被大风吹垮的支架砸住,而李静的一时慌乱,又让想要救出支架下的许传一不顾周围的她,差点被另一块落下来的支架砸着,及时赶过来的秦广用掌力将李静推开,而他自己,却来不及躲闪,也没有另一只手再挥出一掌,而被落下来的支架砸住了头部。
  不知道是李静的幸运还是不幸,她中了秦广一掌飞出去之后,头撞到了身后的圆木,晕倒了。
  等李静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过午,那场突入其来的风雪恣肆了一夜之后已经结束,天空也已经放晴,除了阴凉之处,甚至没有丝毫积雪。
  可是,因为那场雨雪,包括许传一和秦广在内,她们那一组,有十五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而她们那一组,因为富弼的临危指挥得当,还是伤亡最轻的。
  这场突入其来的风雪,总共有两百七十八人遇难,七千多人受伤。
  出了这样大的事,本来就预定停下来的工程,自然是搁置了。
  知州张大人亲自前来查问,并告诉范仲淹,暂时停止动工。
  李静头上裹着纱布去了许传一的家里,她甚至做好了下跪请罪的准备,可是,许传一的妻子桂枝却是笑着跟她说“请范大人一定要修好海堰”,明明是哭红了一双眼睛,却还是对她挤出了笑容。
  对于李静拿去的银子,桂枝也没有接受,她只说还有比她们母子更需要这些银两的人家。
  李静让钱裕帮着桂枝办了许传一的丧事,即使她说想把桂枝接到家里,桂枝也推说她还有盐灶要忙碌,走不开,而拒绝了。
  许传一的家里,雇了三五个人经营着一个小规模的盐灶,在当地勉强算得上小康家庭。可是,许传一走了之后,桂枝一介女流,又带着一个孩子,她家的盐灶,十有□就要倒闭了。
  即使这样,桂枝还是没有跟李静一起离开。
  比起许传一的妻子桂枝来,朱婷和秦海更让李静无颜相对。
  如果不是她,如果不是为了救无用的她,以秦广的身手,即使是独臂,也断然不会葬送在那场风雨里。
  这一刻,李静体会到了当年秦汉的心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宁可当时死的那个是自己。

()好看的txt电子书
  家里人,包括朱婷和秦海在内,没有任何人责备李静,反而还安慰她、给她做压惊的汤。
  李静哪里需要安慰?哪里需要压惊?
  可是,如今发生这么大的事,范仲淹忙着处理善后,又有人借此上奏了朝廷要中止工程,他为了工程继续而焦虑。李静即使心理处于崩溃的边缘,也不忍心在因为自己的无用而进一步增加他的烦恼。
  请打起了精神,李静给宋州写了信,在秦广的灵柩停满了七天之后,三十这一天,和朱婷、秦海一起,扶着秦广的灵柩,踏上了回宋州的行程。
  谢氏红肿着眼睛为她们送行,并嘱咐李静孩子有她照顾,让她在宋州看着秦广入土,多陪朱婷一段时间。
  天知道,李静现在最不敢面对的,就是朱婷。
  日夜兼程的赶路,终于在正月十八这一天赶回了宋州。
  秦家早已布置好了灵堂,只是,秦老夫人朱氏,却不让朱婷参加秦广的葬礼。
  无理取闹的说如果不是她这个狐狸精,他的儿子也不会留在西溪,也不会让他们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静能够理解秦老夫人的伤心,也能够理解她不得不迁怒于人的心理。
  可是,这件事,要说有错,也是李静和秦家一家人的错,朱婷并没有错。而失去秦广,比起秦老夫人,比起秦家所有人,她才是最伤心的那一个。
  尽管知道自己并没有立场,李静还是拿出了朱婷与秦广的婚书说,如果秦老夫人不让朱婷参加葬礼,她就把秦广葬在她在山上的别院,不让秦家人去祭拜。
  李静知道,她这样做,不过是里外不是人而已。
  即使秦老夫人没有说出来,她并不怀疑,老人家对她的恨意,并不下于朱婷,甚至更胜过朱婷。
  只是看在她从小在秦家长大的份上,才没有对她发作罢了。
  最终,是一直沉默的秦勇站出来说,让朱婷为秦广戴大孝。
  葬礼过后,朱婷拒绝了李静的邀请,带着孩子住在了秦家。她说要为秦广守孝。秦海跟朱婷住在了一起。
  李静没有住回李家,也没有住到山上,而是在秦家附近租了房子独居,每天都去秦家看望朱婷。
  朱婷每次都微笑着接待李静,并不跟她讲她的伤心,也不说她在秦家受的委屈。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三月,范仲淹来信说谢氏病危,李静不得不告辞了朱婷,请了乔戎一起,日夜兼程的赶回西溪。
  李静回去时,谢氏躺在床上,不过数月,却是骨瘦如柴,只是,一双眼睛,格外的发亮。
  谢氏连范仲淹都赶出了房门,招呼李静坐在了床边,问了李静朱婷的状况,跟她说了两个孩子这几个月的点滴变化,还跟她说了范仲淹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谢氏说得很轻快,难得的,握着李静的手,一边说话,还对李静露出了微笑。
  蜡烛燃尽的时候,谢氏停止了说话,带着一脸安详的笑容闭上了眼睛。到她咽气前一刻,她都紧紧抓着李静的手不允许她叫范仲淹进门。
  李静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