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满庭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满庭芳-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珍只得实话实说,钱嬷嬷听罢,一脸诧异的表情,点了点头道:“那快去吧,别耽误了太久,你身子还没好利索。”

    宝珍的东西并不多,却还是收拾了好一会儿,本来是想要等等紫雁,可惜,时间不多,最后也就只能作罢。

    当天下午,芳姑姑按例要去服侍德妃娘娘,而宝珍则一个人留在厢房休息。不远处的方桌上放着刚温好的汤药,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宝珍只喝了一半就搁下了。她的心情有点复杂,今天发生的事情也太快了。眨眼的功夫,就从毓庆宫到了这里。新的环境新的规矩,一切好像又要从头开始,而且,德妃娘娘并不是个容易伺候的主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她可能比太子胤礽更加地难以捉摸。

    须臾,当差回来的芳姑姑回来,她进来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过来看看。

    宝珍忙起身上前行了礼。

    芳姑姑亲手把她搀了起来,温和道:“姑娘身子还不好,私底下咱们先就免了这些吧。”说完,携着她的手,一同往榻上缓缓坐下。

    芳姑姑跟着开口寒暄道:“姑娘今年多大了?”

    宝珍微微垂眸:“奴婢,今年十三岁。”

    芳姑姑含笑道:“嗯,你长得看起来倒是比同龄的孩子小。”说完,她的余光落在桌上的瓷碗,跟着起身道:“明儿一早,有人过来给你送换洗的衣服和鞋子。”

    “姑姑,请等一下。”宝珍理顺了一下思绪,开口道:“奴婢初来乍到,往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姑姑您多提点,多费心。所以。。。。这点小小心意,还请您不要嫌弃。”

    宝珍之前,特意挑了一个自己认为绣得最好的荷包,然后,又往里面填满了银两,想要稍微“讨好”一下这位芳姑姑。

    谁知,芳姑姑笑着摇摇头,并没有抬手接下荷包,只是微笑道:“姑娘不必客气。时候不早了,姑娘喝完药,就早点休息吧。”

    宝珍闻言,略显尴尬地收回了手,微红着脸将她送了出去。

    之后的几天,十四阿哥果然寻机来看了宝珍两次,他虽然年纪不大,人情世故还是懂得一些的。所以,他既想让额娘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关心宝珍,但又不想表现的太过于明显,失了身份。

    也许是因为害臊没经验,一来二去间,十四阿哥的那点小小心思,全让德妃给看了个明白。

    德妃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样,而且,还是为了一个女子。心中顿时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心头肉终于要长大了,忧的是,那么多的优秀女子,他却偏偏看中的是一个小宫女。

    虽说,德妃对宝珍的印象不错,但是,依她的卑微身份来说,哪怕是给十四阿哥做一个侍妾都是不够资格的。

    芳姑姑跟了德妃将近二十年,很显然,早已成了她肚子里的蛔虫,能猜得出她的心事。不过,她深知,德妃平时最不喜欢那种自作聪明的人,所以,明明她什么都明白,偏偏要装作什么都不明白。等着主子问一句,自己便安安分分地答一句。

    这天晚上,德妃斜靠在软枕上休息,就突然又说起了宝珍的伤情,还问了问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之类的话。

    芳姑姑恭敬地作答,将太医来时说过的话,几乎完整地重复了一遍。

    德妃听罢,微微点头,跟着收了笑意一本正经的看向她道:“芳仪,你觉着那个孩子怎么样?”

    芳姑姑淡淡笑道:“奴婢觉得,宝珍那孩子挺懂事的,话也不多,平常一点就透,倒是个慢慢培养的好苗子。”

    德妃闻言,挑一挑眉道:“你这么肯定?”

    芳姑姑朝着德妃点了点头,含笑道:“娘娘,您知道这宫中从来不缺漂亮能干的好姑娘,可是,想要一个身家清白干净,有无任何背景和根基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

    德妃似乎对她的话,很感兴趣的样子:“你查过?她没有背景吗?”

    “在宫里她倒是真的没什么根基,虽然曾经在太子身边当过差,但也是入不得内庭后院的外奴,实在算不上是太子的人。”说到这里,芳姑姑的声音压低了一些,“至于宫外的背景,娘娘若是需要了解,奴婢即刻就派人去查个清楚。”

    德妃轻轻一摆手:“马上去查,而且,结果要越快越好。如果真的是干干净净的孩子,那本宫就直接把她给十四阿哥作陪侍了。”

    ps:请大家在看书的同时,也能多多支持一下这个故事。多收藏~多投票~~~柒柒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__^*)

太子卷 第二十六章 身世(上)

    天色晴朗如洗,银装素裹的紫禁城,此时,仿佛像是铺了一层无缝的白纱,折射出格外雪亮的光芒。

    瓜尔佳氏站在雕花窗前,只看着院外的满地白雪,默不作声。明媚的阳光投上她的脸颊,愈加显得她的妆容点得精致。

    锦华进来福身给她行了礼,轻声道:“福晋,小郡主睡醒了。”

    瓜尔佳氏闻言,盈盈回首,轻声道:“嗯,让嬷嬷把她抱来吧。”

    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微胖的乳母嬷嬷,怀抱着刚刚睡醒的小郡主缓缓进来。“福晋吉祥。”

    瓜尔佳氏缓缓转身,扶着锦华的手缓步移到嬷嬷面前,抿着唇浅浅微笑道:“婉柔,今天乖不乖啊?”

    嬷嬷闻言,笑吟吟向她福了一福,温和道:“回福晋的话,小郡主今儿一直都很乖很听话,从早上起来,就没哭也没闹。”

    瓜尔佳氏小心翼翼将小郡主抱入怀中,她的姿势稳妥而娴熟,满含温柔的目光好像能沁出水来。

    小郡主的肤色粉嫩,憨态可爱,小小的五官像极了太子,尤其是眉眼间的轮廓,更是几乎一模一样。

    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瓜尔佳氏对她还真是有些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到口中怕化了!。至于,太子胤礽虽然和瓜尔佳氏的感情冷淡,但对于这个嫡亲的女儿,却也可以说得上视若珍宝,娇宠万分。正是因为如此,瓜尔佳氏才会相信自己和太子之间的感情,还有转机。

    这会,锦华已经撤掉熏香,重烧了暖炉,又吩咐小厨房炖了一小锅什锦蜜汤。

    瓜尔佳氏把小郡主轻轻拢在膝上坐下,许是,因为觉得这个姿势很舒服,郡主的小脸上依依含笑,伸手去拨弄着她腕上的明珠手串。

    母女二人正亲近着,只见,有宫女拨开重重帘帐,迈着小碎步悄悄地进来。她的手上还端着一只托盘,上面摆着两只玉佩和玉坠子。

    “福晋万福。”小宫女一福到底,双手呈上托盘道:“这些是德妃娘娘昨晚赏给小郡主的礼物,请福晋您过目。”

    瓜尔佳氏大致地扫了一眼,微微点头道:“嗯,都收好了,回去都放在郡主的屋里。”

    小宫女领话而去,瓜尔佳氏跟着把小郡主交给乳母嬷嬷,由她去伺候食用蜜汤。

    锦华见此,便知,福晋一定是要有话吩咐,便微微垂首,侯在旁边。

    瓜尔佳氏取过茶盏抿了一口,淡淡问道:“那个宫女的背景,查了也快大半个月了,怎么还有没什么消息?”

    锦华闻言,急忙弯腰:“回福晋的话,并不是奴婢有意耽搁,当真是越查下去水越深。这个叶宝珍的背景,恐怕真的很难判定。”

    “你这话怎么讲?”

    锦华轻声道:“福晋,叶宝珍的母亲,完全就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

    “没有过去?”瓜尔佳氏的眉头皱了一皱:“人活在世,不论好的坏的,怎么可能会没有过去呢?”

    瓜尔佳氏低低道:“你派人继续查下去,不管用什么法子,也得给我摸清她的底儿。要知道,她是从毓庆宫中出去的,往后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太子的颜面。还有,德妃娘娘是个心似明镜的女人,如果,这个叶宝珍有什么邪心杂念,必然会让她捉到把柄。到了那时,咱们不但要担上居心叵测的名声,还要,惹得德妃娘娘的误会和猜忌。”

    锦华闻言,露出一个略显无奈的表情,接着道:“福晋,她们一家三口昨天夜里突然不见了,奴婢派人将那水车胡同翻了个遍,也没寻着她们的影子。”

    ***

    虽然,已经保持趴睡的姿势睡了大半个月,宝珍也还是依然很难适应。每天睡到半夜都会因为觉得胸闷而憋醒,然后,小心翼翼地翻身而起,用左手揉揉压得麻痹的胸口,好半天才能舒缓如常。

    芳姑姑怜她虚体辛苦,便特意派来一个名叫翠云的宫女给她作伴,并且,连带负责照顾她的日常起居。

    翠云的性子安静,年纪比宝珍大两岁,宝珍礼貌地称她一声“翠云姐”,而且,平日里但凡是自己能独立做的事情,绝对不会去麻烦她。

    这天午后,宝珍才喝过汤药,外面就突然下起了小雪,她单手抱着枕头,侧靠在榻上望着望着香炉发怔,渐渐地,便觉得生出了几分困意。

    刚要阖眼睡着的时候,翠云正捧了新柑,从外面掀起帘子进来了。待见她歪着那里,赶忙柔声道:“姑娘既困了,怎不去床上躺一躺。”

    宝珍应声而起,歪头看向她道:“我这样天天躺着也酸得很,还不如坐着舒服些。”

    翠云闻言,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道:“姑娘,也别心急,往后养好了伤,就能和往常一样出去走动了。”

    “翠云姐,我不是说了,咱们都是宫女,你就直接叫我的名字好了。”

    翠云闻言,没吱声,挨在她的身边坐下道:“这是十四阿哥今儿新赏的柑橘,我剥给你吃。”一边说,一边三下两下地就剥好了一个。

    宝珍将那个橘子掰成两份,才拈过一瓣要入口,却见又有小宫女进屋,冲着她道:“宝珍姑娘,德妃娘娘要见你。”

    宝珍闻言,忙应了一声儿,由着翠云帮她理了理头发,穿好衣裳。

    待进到厅堂,宝珍发现除了德妃娘娘,还有芳姑姑站在她的身边,正凑在她的耳边轻声地说着什么。

    宝珍福身请安道:“德妃娘娘万福金安。”

    德妃闻言,目光悠悠的在她的身上一转,和颜悦色道:“起来吧。”

    宝珍应声而起,只见,芳姑姑朝着屋里的春香扬了扬颌,春香连忙带着其他的宫女们退了下去。于是,屋中只剩下了她们三人,宝珍颇感有些意外,却依旧垂眸不语。

    谁知,德妃伸手指了指自己身旁的位置,温和道:“你坐过来说话。”

    宝珍有些意外的愕然,然后福身行礼道:“奴婢不敢。”

    德妃安闲笑道:“你不用拘谨,本宫只想问你几句话,你就坐过来吧。”

    宝珍诚惶诚恐地坐下去,也不敢坐得太实,只轻轻地搭了一个边儿。

    德妃睨她一眼,微微含笑道:“本宫听芳姑姑说,你绣的荷包很特别,所以想亲自看一看。”

    宝珍闻言,忙站起身来解下腰间的荷包,递过去道:“奴婢愚笨,手艺不精,让娘娘见笑了。”

    德妃伸手接过,仔细一瞧,眉毛不禁微微扬起,道:“嗯,这针法确实不常见。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回娘娘的话,奴婢是跟家母所学。”宝珍说完这话,眼皮子突然一跳。好端端的,德妃娘娘怎么突然会问起这个。

    德妃笑着点了点头,睨视着身边的芳姑姑:“你快去给她寻一套合身的新衣服和鞋子,本宫要带她一起去给太后请安。”

太子卷 第二十七章 身世(下)

    宝珍一怔,似是不能相信,抬眼看向德妃娘娘,犹豫道:“娘娘,这。。。。”此时此刻,她完全猜不透德妃的用意,心里着实觉得有点慌,有点乱。

    德妃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芳姑姑在旁继续道:“姑娘,请随我来吧。”

    一路随着芳姑姑退下,宝珍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德妃的亲善态度和突然提议,都是完全不合常理之事,这究竟是为何呢?

    思来想去,宝珍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冒冒失失的“顺从”,于是,忽地停下脚步,轻轻拉住芳姑姑的衣袖:“姑姑,请等一下。”

    芳姑姑展颜轻笑:“姑娘,拜见太后的时辰,可不能随意耽搁。”

    宝珍顾不得那么多了,神情认真道:“姑姑,奴婢身份卑微,岂敢如此贸贸然拜见太后,还请姑姑能明示其中的缘由。”

    芳姑姑闻言,唇边绽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姑娘心细是好事儿,但实在不用如此处处防备。这会,有德妃娘娘带着你一道儿去,姑娘只管放宽了心吧。”

    芳姑姑历来嘴严心细,看来,想从她的口里套话是不可能的。宝珍在心里暗叹一声:现正,自己安安静静地随她去了。

    宝珍生平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细心打扮,粉绿色的宽襟大袖长袍,图案吉祥讨巧,在领口、和掖襟上面绣着几道彩色牙子,在外头还加一件对襟的兔毛坎肩。

    一切妥当之后,宝珍盯着铜镜里那个陌生的自己,心神有些恍惚,然而眼波一转,待见芳姑姑含笑的眼睛,微微低下了头。

    德妃对宝珍的这身打扮很是满意,随即,便带上她和一并随从赶往宁寿宫。

    一路无语,待到宁寿宫之后。德妃方才得知,此时,宜妃也正巧在太后这里闲叙话。

    仁宪皇太后虽不是康熙的生母,却深得康熙皇帝的恭顺和尊重。自从,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太后更是成为了康熙尊重的唯一长辈了。所以,纵使一生无儿无女的太后,也能在宫中备受尊崇,甚至有时候,她的懿旨可以与皇帝的谕旨相提并论。

    太后仪态安详,眸中依然闪着睿智的精光,完全没有因为岁月的沉淀而黯然。此时,坐在她旁边的宜妃,衣饰华贵,整个人就犹如一株盛开的月季,娇艳无伦。

    德妃领着宝珍缓缓进殿,两人一前一后,德妃先是屈膝行了一礼,道:“臣妾给太后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宜妃眼尖,侧首看见跪于德妃身后的宝珍,微微挑了挑眉。这是个她未曾见过的女子,这会,宝珍已经将满心的不安放到了一边,恭恭敬敬地俯身叩头道:“奴婢给太后娘娘请安,给宜妃娘娘请安。”

    太后见此,蓦然一笑:“都免礼吧。”他一向比较喜欢德妃这个人,性格温顺,知书达礼,虽然出身不高,但却识得大体,进宫伴君这么多年,从未因为争宠而做出半点出格的事情。

    虽然,宜妃和德妃同为皇妃,却因为德妃比她略长两岁,所以,先行欠身向她请安问好。

    德妃微微颔首:“许久不见了。宜妃妹妹可好?”两人的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德妃生辰那天,距今也有快两个月了。

    宜妃点点头,温软笑道:“劳烦姐姐挂记,一切都好。”两人陪着太后又说了一小会儿的话,宜妃听出来些话里话外的端倪,便立马寻了个合适的理由回宫。

    宜妃走后,太后指了指自己跟前的位置,轻声道:“你过来坐下。”

    德妃屈膝行了一礼,缓缓来到太后跟前,恭顺道:“臣妾早该来向太后娘娘请安的,奈何最近身子一直不爽利,怕过来之后失礼于人。所以,臣妾今儿一来是向太后请安,二来也是向您请罪的。”

    太后听着这话,心里受用道:“德妃啊,都是一家人,哀家还怎会计较这些虚礼。再说,你们能有这份心就行了,不用费力再特意跑一趟。”其实,她早就注意到了宝珍,心知,德妃不会随随便便带个人见自己。于是,望着德妃问道:“那孩子是谁啊?”

    德妃闻言,先是看了宝珍一眼,跟着笑道:“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