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的亲事,老太太就是不想把林黛玉表姐嫁过去,那么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吧?怎么对自己的孙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便宜了那薛家的薛宝钗,这薛宝钗虽然外祖家是高门,可是根子里却还是商家女,能值什么?居然也说的是个柳家的嫡子,虽然不是袭爵的长房,但是起码是嫡子,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亲婆婆怎么也好相处的。
这商家女都说到嫡子了,自己去要嫁个庶子,这贾探春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何况这不只是一口气的问题,是一辈子的命运问题。
贾探春如何的不愿意也没办法,没人问她的意见。但是贾老太太还有些对孙女的疼爱,这不就和王夫人商议:“这甄家的婚事,你怎么看啊?“
王夫人当然说:“媳妇以为咱们两家门当户对又是世交,倒是般配,三姑娘嫁过去,甄夫人看在两家交情的份上,也不会亏待了她的。就是不知道那甄家这三少爷相貌品行如何,媳妇不敢擅自定夺,还是看老太太的您的主意。”
王夫人认为这婚事可取,但是也不是非成不可的,毕竟探春还是个拿得出手的,这甄家为之求亲的也不过是个庶子,能有多少作为?这样的女婿也没多少利益,不过是和甄家两家姻亲的名头。所以就平心静气的分析,最后还似乎很孝顺的把决定权教给了老太太。
贾老太太是人精,起码在这些小事上都是人精,哪里不明白王夫人的心思。但是她自己想的和王夫人想的一样,这婚事成也不错,但也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过甄家都说出来了,这么多年的老交情——关键是这么多年的利益共同体,不答应也不是合适,不是扫甄家夫人面子么?
不过话不能直接说,贾老太太就说:“你想的周到,这甄家少爷的相貌品行还是先打听出来的好。这三丫头一直养在你跟前,你也看她和宝玉一样,自然不会亏了她的。”
把皮球踢回去,虽然这事不大要紧,自己决定也不是不行,可是自己想要决定的事,这媳妇就推三阻四,死活不上路,这等对她不打紧的事,就想起孝敬婆婆了,让婆婆决定了?这么一想,贾老太太就心里不舒服,就又把皮球踢回去了。
如果贾探春知道自己的婚事已经不打紧到,贾老太太和王夫人都“谦让”决定权的情景,会不会气死?好像没有,她还挺着。
那边贾老太太和王夫人表面和气的相互“谦让”着扯皮。这次和林黛玉和柳芳的事不同,贾府里已经传的满城风雨了。
这不紫鹃刚从二门找人帮她买东西回来——顺便说一句,二门外头的婆子们都得了消息,不过一个婆子说:“这二姑娘还没说亲,怎么倒先给三姑娘说了?”
“不是先给三姑娘说了,是人家甄家太太看中三姑娘了,请人来探问的。”一个小厮纠正。
又一个婆子说:“不管怎么看中了,就是定了婚事也得等二姑娘先出门啊。”
“那就是以后的事了,不影响现在的定亲啊。成亲的时候,妹妹自然要在姐姐后面,可是定亲不用的。”一个看着利落的媳妇说。
紫鹃一边听了,心里想这难道因为探春的婚事,迎春的婚事也要提前,这样的话,迎春是不是可能不嫁给那中山狼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真是一件好事。不过迎春这性子到了人家家当家做奶奶,怕是撑不起来的。
紫鹃办完了事,回大观园的路上还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结果刚进大观园的门,又差点撞上一个人,而碰巧的这个人正好又是赵姨娘,更巧的是赵姨娘又是泪流满面的。
这次不比上次,紫鹃没有剧透君帮忙了,从小佳的事之后,这剧情好像开始脱离的《红楼梦》小说的轨道了,当然小事,比如赵姨娘借衣服还是一样,但是贾家姑娘们的婚事开始变化了,那才是大事。
以紫鹃的想法,越脱离《红楼梦》小说的轨道自然越好。那小说里,林黛玉是个悲剧女主,紫鹃自己是个炮灰,而且按小说里的一步步推进,作为一个侍女的紫鹃能做的,能改变的太少了,很有些无能为力的感觉。就是林黛玉现在明白了,也不比紫鹃能做的多。
如果脱离了小说的轨道,那么就可能有缝隙。变故对于希望改变的人来说,是最好的环境。
“姨娘您又迷眼了?我送姨娘一程吧?”紫鹃虽然没有剧透君了,但是想也推测的出,必然是赵姨娘知道了探春的婚事的消息就去找探春,至于找探春有什麽能说的就不知道了,或者赵姨娘根本没想说什么,就去了。
结果这样冒失出现的赵姨娘,当然是正好成为郁闷中的探春的发泄的口子了。探春现在正恨的莫过于自己庶出的身份了,偏赵姨娘还不知趣的往她跟前凑,结果自然是赵姨娘泪奔了。
“是紫鹃啊。”赵姨娘对这个大观园里难得对自己十分友好的大丫鬟还是实话实说的:“是我自己没用,想不出法子帮着三姑娘,偏还打扰了三姑娘想事情。”
三姑娘想事情?探春果然不肯坐而待毙?她要做什么?(未完待续)
☆、88、紫鹃试玉
贾三姑娘探春想要做什么,紫鹃还不知道,或者说她自己可能也还没想出来,总之紫鹃安慰了几句赵姨娘,赵姨娘就告辞出去了。
紫鹃回到稻香村,刚到门口,就看见贾宝玉童鞋了,贾小白看见紫鹃,天真烂漫的过来说:“你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看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你们房里就越发难了。”这话,这话多么的熟悉啊!这不就是红楼梦小说里紫鹃试玉的前传么?终于进入剧情了。
紫鹃眼疾手快拉着了贾宝玉要摸到自己身上的前爪,说:“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不光我们屋里,别处也是一样,眼看三姑娘都要做亲了,都是大了。”这话套的不错吧?
宝玉果然有些愣,本来按雪雁的说法,春天里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贾宝玉自然在这个时节分外的呆,一时才喃喃的说:“果然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好好的女儿家却非要嫁人。”
“宝二爷这话可说不得,三姑娘要做亲是喜事,哪里说什么眼泪?再说哪里有不嫁人的?史大姑娘是早就定了人家的,这回三姑娘也要定亲了,”紫鹃一边说一边观察宝玉,没什么情绪波动,继续:“上次薛大姑娘也差点定亲呢,可惜没成。”
有变化了。贾宝玉之前早知道史湘云定亲的事,不过他对史湘云的定位不过一个童年玩伴而已,估计和探春差不多,所以没感觉,就是探春不过感慨一下好好的女儿要嫁人实在是暴殄天物。不过薛宝钗要嫁人的消息,他还第一次听见,不由呆了。
有戏!紫鹃再接再厉:“那柳家三爷听说也是好的。王家舅太爷很是欣赏,偏偏没成,薛大姑娘也不知道心里是不是会难受?”没成非要有可能是紫鹃本人的功劳。但是她还是表现的无比惋惜沉痛悲。
贾宝玉却反应上来:“那是那人没福,我早说不定什么有命的才能消受宝姐姐她们主仆。”
看起来,贾宝玉只是把薛宝钗当做姐姐。连惋惜她终归要嫁人都没有,薛大姑娘你混的也太惨了。
“是啊,宝姑娘这么好的人,自然不用担心了,又有薛姨妈和薛大爷,现在还有薛二爷在,自然帮她留心的。倒是我们姑娘,大老爷上次给相中了柳家大爷,却也没缘分。”紫鹃最后还是说到了黛玉。紫鹃试玉么?不说林黛玉怎么试玉?
她才不怕宝玉发疯,倒是宝玉疯闹一回。王夫人就想要尽早把林黛玉嫁出去了。趁着贾老太太还硬朗,林黛玉赶紧出门是最好,要不贾老太太一归西,林黛玉的命还不是捏在王夫人手里,那王夫人是吃斋不吃素的主儿啊。
其实紫鹃看来。林黛玉的婚事也不一定非要那柳家一样的高门世家,门第低些也无妨。林黛玉现在也是明白的,自然也不会太计较,倒是门户低些,对嫁妆的要求也少,对林家的资产状况也不了解。这样贾府也好蒙混过去的人家,估计也是同意的。
要说如今林黛玉手上的嫁妆也不算少的,古董珍玩颇有些,字画珠宝也丰厚,家具没有新的,但几辈子留下的也都是精品,压箱银子么?得看贾老太太的良心和贾家的经济状况了,所以还是越早越好,贾家的情况绝对是每况日下的。
就是缺少田契房契,不过贾老太太敢把林家数代媳妇的嫁妆单子给紫鹃收着,就是说林黛玉母亲,祖母,曾祖母的奁田应该还得给黛玉的,就是不知道能给多少,应该也能混过去。
这么想来,紫鹃还是对林黛玉的婚事前景报乐观态度的,现在的关键就是怎么找个这样的合适人选了。这不能指望贾赦和贾珍了。不过紫鹃有自己的打算。
事在人为,要不是紫鹃劝黛玉和贾赦一方走近,又在邢夫人处诉苦,贾赦如何想起来给林黛玉说亲?这亲事虽然没成,但是成果还是不错的,林黛玉现存的嫁妆就是因为这件事终于到了林黛玉自己手里了,这可不容易。
而且这次也算探路了,知道了贾老太太的底线,下边也好有个方向不是。紫鹃的性格是越挫越勇,断然没有放弃一说,定要为自己和黛玉杀出一条生路才是。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没有像原著那么发展,所以清醒的不止一个林黛玉,还有贾宝玉,他听了紫鹃的话,倒是楞了半晌。
紫鹃盯着他等着看他“一头热汗,满脸紫胀”,“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偏贾宝玉眼神明显暗了下来,却长叹一声:“罢了罢了,都嫁了吧。”
这么看还清楚的很,正常的紧,紫鹃就接下说:“宝二爷说的轻巧。也罢,要不我们姑娘回南边去,林家的女儿总的从林家门里出阁的。”
“正好,我也不忍见妹妹出阁。”贾宝玉童鞋看起来真的和林黛玉没什么男女之情了。
紫鹃心里有些悲伤,毕竟林黛玉虽然对贾宝玉情种不深,也是有的,很有一番挣扎的,只是还有一丝理智,可能王夫人的态度,知道情势比人强,才强力克制自己忍痛放弃。偏这贾宝玉如此潇洒,紫鹃怎么能不悲伤。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这就是区别吧?
“既然这样,宝二爷也不用去见我们姑娘了,相见争如不见,省了宝二爷不忍心。”紫鹃怕宝玉在林黛玉跟前口无遮掩,把自己刚才探试的话,说给黛玉。
这可不是这个时代可以讨论的话题,所以紫鹃万万不想人知道的,不如先打发了贾宝玉,反正他一时就忘了。以后再提起,自己死不认账,以贾宝玉的一贯习性,人们自然以为他犯了呆病,不会疑心的。
贾宝玉的性子,一时间听了这么多周围的女儿要嫁人的消息,也不是能马上消化的,心里自然闷闷的难受,也没有心情去见黛玉了,听了紫鹃的话,就真的竟去了。
紫鹃以为没戏了,谁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未完待续)
☆、89、可怕的猜测
不过第二天天亮就听说贾宝玉病倒了,不是红楼梦小说上的那种无知无觉的状况,而是浑身发热,满嘴胡话的那种发病。
这次没人找紫鹃的原因了。一来可能是不想红楼梦小说上一样,紫鹃试玉的时候被晴雯看个正着,这次没有人证的,这个紫鹃可是小心了的,悄悄观察了四下无人才“试玉”的,她那些话自然怕人听见的。
二来有探春要定亲一事,自然不会疑心到黛玉身上,哪里就想到黛玉的丫鬟紫鹃了。断没有紫鹃说了一句府中人人皆知的事,就让宝玉发病的,所以就是宝玉据说去了稻香村回来发病的,也没人问起紫鹃。
倒是探春听说了此事,心中大喜,以为可以利用之。偏宝玉说的是:“都去吧……各人得各人的眼泪……谁又流泪葬我……曾经以为能同生共死的,原来也不是的……南边去吧,我是不愿看见的……”都得没得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这话别人听不懂,只当是疯话。探春听了半日也没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连一句三妹妹出嫁的事都没提——其实是有的,只是探春和别人一样听不懂。
倒是黛玉身体最近好了,带了紫鹃去看望宝玉,倒听了几句是之前宝玉念叨过的,所以当周瑞家的说:“宝二爷这怕不是中了邪,被什么东西扑了,所以说的都是不懂的话。”
贾老太太和王夫人刚要相信,林黛玉就说:“有些话确实不懂。不过有些话是之前宝玉也说过的。”
袭人害怕贾宝玉治疗不当出了事,也着急,也赶紧说:“是啊,之前宝二爷也说过‘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之类的话呢,虽然不懂,但是真的说过一样的话。”
贾老太太听了就说:“那便不是被扑了,还是再找太医来吧。”
王夫人同意。这时候探春突然说:“既然这样,二哥哥总说去南边去南边的,有什么缘故啊?”探春姑娘啊。你太擅长利用时机了。
可惜不是谁都能领悟探春姑娘的盘算,说出她希望的话,比如“难道是宝玉为了三姑娘要嫁到南边去的事病的”这样的美好的话。反倒是惜春接了句:“莫非二哥哥是梦到金陵了。”
“他长这么大都没去过金陵,怎么会梦到金陵啊。”王夫人不同意。
贾老太太却想到:“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家的根子在金陵啊,他是我们家的嫡孙却一直没去过金陵,没亲自上过祖坟。难道因为这个才病的?”
紫鹃也不明白宝玉怎么就病了,自己当时试玉的时候,他分明好好的,不会回来才发作?不太可能啊,要是发作也不应该这个状况啊?应该不是自己试玉的缘故,那么这是闹那一出啊?关键是怎么利用一下啊。
宝玉这病实在奇怪。现在也找不到个病根子,看太医也没办法的样子,应该是虽然看起来不如《红楼梦》小说上写的凶险,但是却没个解法,怕是更加严重。紫鹃虽然想要为黛玉牟利。但是贾宝玉这样的小白,就是伤害过别人,也是多半无心的,这么一命呜呼了也够可怜的。
不过他真的一命呜呼了,对林黛玉倒是件好事。紫鹃又觉得这么想有些过分,毕竟贾宝玉也不是什么天愤人怒的大恶人。就是个脑袋里能养鱼的特殊小白品种罢了。没事咒人死,还是过了。
这里紫鹃胡思乱想,反正也没她什么事,就在黛玉身后头站着不动就行了。这时候,探春姑娘再接再厉:“二哥哥这病总应该有个源头。找到由头了,就好治了。”
“去宗祠里拜拜吧。”贾老太太哪里顾得上探春姑娘的小心思,一门心思到底的认为怕是祖宗怪罪。
你们家祖宗对贾宝玉好着呢,为了他还买通了警幻仙姑,偷换了林黛玉的太虚幻境公费旅游名额。要不然以林黛玉的聪明和当时对贾宝玉情种不深的状况,怎么可能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花落人亡两不知,难怪都说这红楼梦里的诗词都有暗示意义,可不是,林黛玉就是因为被剥夺了知情权死掉的么。
好在现在的林黛玉虽然被侵占了自己的知情之旅的名额,还是没头昏脑胀的死心塌地的爱上贾宝玉。
拜了宗祠,贾宝玉也没见好转,贾探春又暗示了几回,偏大家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真的没听懂,反正也效果,每一人提和探春的婚事的关系,探春自己当然不能说,只能干着急。
不过听周姨娘的丫鬟的消息,这周瑞家的却在王夫人跟前提了一提,“不是三姑娘要嫁到南边去,宝二爷就想到南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