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致点了点头,凑近他的耳边轻声道:“昨夜我们都睡了之后,姨娘还一个人在厨房中烹制今天的菜肴,不知多久才睡。”
余长宁奇怪地问道:“酒肆中不是由大哥掌勺吗?为何这次竟要姨娘出马?”
“唉,你以为我愿意吗?还不是没办法的事。”余长致语气中竟是说不出的苦涩:“你也知道你大哥笨,学什么都学不好,总是让姨娘cāo心,今天我只做黄金鸭一道菜便可,其余的菜都是姨娘来做。”
“姨娘的厨艺很好吗?”
“反正比我强上不少,不过那肖大人出身贵胄,什么珍馐美味没尝过,姨娘做的菜不知能否入得了他的法眼。”
余长宁了解地点点头,也没有闲聊的心思,索xìng闭上眼假寐起来。
在一片磷磷隆隆,摇摇晃晃中,余长宁只觉睡意沉沉,视线渐渐朦胧,也随之进入了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当再次睁开眼睛时,身上搭着风雪斗篷,车厢内已是空无一人。
掀开车帘一看,外面早已天sè大明,卸了马匹的马车停在一间小小的院子内,屋廊下堆满了整齐的货物麻袋以及劈好了的木柴,四周空荡荡的毫无人声。
余长宁认得这是自家酒肆的后院,利落地翻身跳下了车辕,刚向里间走了数步却蓦然停下,稍事一怔,又调转脚步折回来从后门走了出去。
原本从里间也可以直接进入酒肆,不过因为以前很少来这里,所以他想绕到正面去瞧瞧酒肆全貌。
;
第八章 宾满楼
() 顺着小巷曲曲折折走到长街,环顾一看,街面宽约三十来米,全由尺寸统一的青砖铺成,车道、马道、人行道截然分开,极为整肃。
街上高车磷磷穿梭,行人密集如织,加之又位于长安城两大商贸区之一的东市之内,两旁店铺林立,摊贩繁多,既井然有序,又热闹繁华。
长街中段,一座造型典雅的三层木楼拔地而起,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粗壮高耸的朱红廊柱,黑底金字的巨大匾额,匾额上大书“宾朋楼”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四开间大门宾客入流进进出出,既富贵华丽,又有吞金流玉之势,只看得人闭不上眼来。
“他nǎinǎi的,原来我家酒楼这么阔气,如果是放到现代,连那些五星级酒店都要比下去。”
余长宁沾沾自喜地看了半响,四顾一望正要举步入内,突见一名青衣小厮抱着菜篮从身旁走过,他认得是家中的仆役,便一拍小厮的肩头笑道:“阿武,你刚买菜回来吗?”
“啊,是二少爷。”青衣小厮面sè一喜,随即奇怪地问道:“二少爷,你站在人家宾朋楼的门口干什么,我们的酒肆可在对面。”
“什么,对面?”
余长宁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下来,错愕地转身一看,身后果然也有一座三层木楼,中间匾额上书“宾满楼”三个厚重朴实的黑字,然则门面、排场却比这“宾朋楼”寒酸逊sè不少。
“二少爷,你莫不是许久未来,走错了地方吧?”小厮阿武猜到了一个可能,想也没想便已脱口而出。
“笨蛋,少爷怎么可能走错地方。”余长宁抬起手便在他头上敲了一个爆栗:“我见这宾朋楼开在咱们酒肆对面,而且装修阔气,财大气粗,一看便不是一个善主,必定抢走了我们不少生意,所以少爷才来偷偷地刺探一番,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少爷高见。”阿武顿时满脸钦佩之sè,一听他是偷偷前来刺探,嗓门不由低了许多,贼兮兮地问道:“那少爷可查探出个一二三来?”
余长宁沉吟了一下,随口敷衍道:“嗯……他们老板很有钱。”
“那当然。”阿武原本压低的声音突然又高拔了些许:“对方可是中原四大豪商之一,自然是腰缠万贯富甲天下,比我们余家可有钱多了。少爷还查探出了什么?”
余长宁突然发觉这个家伙很有卖萌的潜质,绷紧了脸询问道:“阿武,你今天很闲吗?”
“不是啊,二夫人让我到市集去买青菜萝卜,我很忙的。”
“那你还站在这里干嘛?要不要我告诉二夫人你做事偷懒啊?”
“二少爷我不敢了。”阿武大惊失sè,急忙一溜烟的去了。
余长宁摇头一笑,转身走进了自家的宾满楼,刚一踏进门槛,正在柜台前打算盘的矍铄老者蓦然抬头:“有客到,小二……咦,是二少爷。”
“福伯你好。”余长宁微笑着拱手一礼。
福伯以前是余家的大管家,从小余长宁就没少让他头痛,这些年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便调到酒肆当上了掌柜,两人已是许久未见。
福伯眯着眼睛对他好一通打量,喟然叹息道:“像,长得和老爷真像,二少爷是来找二夫人和大少爷的吗?”
“对,姨娘和大哥在何处?”
“他们在后面的厨房,二少爷跟我来便是。”
福伯说完颤巍巍地绕过了柜台,笑着对余长宁招了招手,便慢慢走在前面领路。
酒肆一楼颇为宽敞,二十余张方正的八仙桌分为左右两厢,排列得整整齐齐,中间形成了一条铺着红毡的甬道,直达到上二楼的木制楼梯。
然而可惜的是,不仅酒肆内食客寥寥无几,就连门前也是门可罗雀,毫无人进来光顾,生意极是惨淡。
两人顺着偏门走了出去,穿过一条两旁栽满花草的回廊,走入了一座小院之内。
小院不大,种着几颗老槐树,围墙边一片小小的假山水池,正中则是一排青砖大屋,缕缕炊烟从屋顶的烟囱中腾升而出,袅袅绕绕直上蓝天,正是酒肆的厨房。
福伯带着余长宁走进大屋,里面青烟缭绕,气味呛人,密匝匝的切菜声“咚咚咚咚”地响个不停。
十余个服饰各异的男女正在屋内忙忙碌碌,有做菜的,有切菜的,有洗菜的……人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动作极是熟练。
罗凝正站在炉灶前盯着锅中的竹制蒸笼发呆,秀丽的娥眉拧成了一团,显然是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听到门响,她恍然抬起头来,眼见是余长宁时美目不由一亮,迎上前来拉着他的手道:“怎么不多睡一会,冷着了吗?”
算起来罗凝只比他大上六、七岁,突然被她拉住了手,余长宁只觉心头一跳,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脸上却是微笑道:“刚刚睡醒,说好来酒肆帮大哥的忙,却在路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当真惭愧。”
罗凝淡淡一笑,眉宇间的神sè却让人觉得特别温暖:“你先在这里坐一会,我给你做一碗汤面来。”说罢,抽手便去忙碌了。
余长宁坐在桌前愣愣地注视着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心中竟是一片温暖。
二十六七岁的女孩放到现在,正是躲在男朋友怀中撒娇的年纪,而眼前的罗凝,每天不仅要早出晚归打理整座酒肆,更要cāo劳家中的事务,以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整个余家,才使得他们兄妹四人在无风无雨的环境中长大。
这样既坚强又能干的女子,想想便让人觉得钦佩不已。
思绪正在纷乱间,罗凝已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走了过来,放在桌上柔声道:“快趁热吃,姨娘还有很多事儿,就不陪你了。”
余长宁用力地点点头,端着汤面便呼哧呼哧地吃了起来。
唐朝汤面的作法与现代的刀削面颇为相似,不过形状却类似于猫耳朵,一碗热腾腾的面皮,面汤里飘荡着绿莹莹的小葱段儿,直让人是胃口大开。
不消片刻,热乎乎的汤面便已囫囵下肚,余长宁的额头竟冒出了涔涔细汗。
稍事歇息,他起身来到忙碌的人群中,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想要帮衬一下却又插不上手,只得站在余长致身旁看他调制一种黄颜sè的酱料。
余长致显然十分专注认真,酱料成分的配量都用一旁的小秤称得极是jīng准,看似容不得多一点或少一点。
待到所有要加的配料齐全后,他拭了拭额头细汗又长吁了一口气,在酱汁上淋上了一种散发着辛辣味道的液体,用长柄汤勺搅拌起来。
余长宁好奇问道:“大哥,这是什么酱料,制作竟要如此jīng细?”
余长致这才察觉到身边有人,扭头一看笑道:“当然是配制黄金鸭的酱料,你别可小看这些东西,蒸熟的鸭子拌上这些酱料,摇身一变便成了黄金鸭,所以成败得完全靠它,半点也马虎不得。”
“有这么神奇?”余长宁的表情却是有些不信。
听他如此语气,余长致的表情首次郑重了起来,正sè开口道:“不错,这酱料的配方是爷爷无意中发明的,后面又传给了爹爹,我们余家全靠它才兴旺了起来。”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你都知道的,爹爹突兀去世,酱料配方也是为之失传,我虽看爹爹做过几次,然而记xìng差人又笨,老是记不住,酱料做出来却是差了很远,黄金鸭也没了以前的味道,所以生意才会一落千丈。”说到后面,余长致的口气中已满是遗憾。
;
第九章 萧驸马的视察(一)
() 余长宁颔首一叹,想要出言安慰他,却不知说什么才好,此时正巧罗凝走过来问道:“长致,鸭子可有蒸熟?已经快到午时了。”
余长致颔首道:“放心吧姨娘,鸭子我搁在蒸笼里了,现转为小火慢蒸,这样肉质才会特别松嫩。”
罗凝慢慢地点头,一望窗外的天sè,对余长致道:“时候也差不多了,萧大人身份尊贵,我们先去换一身干净的衣衫,到店门外等着他,可不要失礼于人。”
说罢,她又叮嘱余长宁道:“长宁,你年纪轻不懂事,待会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开口乱说话,知道吗?”
“好,我一定遵从姨娘的意思。”余长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心头却想:“姨娘只是不让我乱说话,却未让我不说。”
三人在酒肆外等了小半个时辰,便见四名仆役抬着一顶红sè的官轿从街口缓缓而来,前面还有一名骑马的带刀衙役开路,虽然没有多少随从,然则一看这架势便知轿中之人非富即贵。
“说不定是萧大人。”罗凝低声提醒了一句,率先走下了三尺台阶准备迎接。
果然,那四名仆役在宾满楼前停下了脚步,稳当当地落下轿子,为首的一人低声说道:“大人,宾满楼到了。”
话音落点,轿帘微微一动被人从里面掀开,一个身着官服的年轻人从轿中大步跨出,一双大袖潇洒一甩,已是站在那里负手而立,炯炯有神地目光望着牌匾上“宾满楼”三个大字,却不说话。
这年轻官员头戴乌纱幞头,身着绯sè官服,腰系乌角革带,脚蹬黑sè皂靴,不仅身材修长挺拔,生得也是面容冠玉,唇红齿白,尤为俊朗。
“这唐朝的小白脸怎么都生得如此俊俏。”余长宁默默地想了一句,脑海中不由浮现了元宵节晚上遇到的白衣公子。
罗凝走到年轻官员身前盈盈一礼:“民妇余氏罗凝,见过萧大人。”
年轻官员的目光从牌匾上收了回来,默默地打量了罗凝半响,突然笑道:“余夫人,本官觉得你宾满楼的招牌也应该换换了。”
罗凝听他口气不善,芳心不由为之一紧,神态却是镇定从容,不卑不亢地开口道:“民妇愚钝,请萧大人明示。”
那萧大人负手缓缓踱着步子,看似随意地说道:“记得小时候爹爹常带我来这里吃你们余家的黄金鸭,那时候食客多得还经常坐不到桌子,而且黄金鸭也不是现在这个味儿,看来余老爷过世之后,宾满楼已非以前的宾满楼了,难道还不该换招牌吗?”
闻言,罗凝俏脸微微变sè:“敢问萧大人的令尊是?”
萧大人面露傲然之sè,朗声回答道:“家父乃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大唐宋国公。”
罗凝娥眉一挑,郑重问道:“大人令尊,莫非是萧瑀萧大人?”
萧大人点头笑道:“不错,家父致仕多年,早已不问庙堂之事,想不到你一个市井妇人倒有些见识,还听说过他的名号。”
罗凝强颜笑道:“宋国公大名如雷灌耳,民妇虽身在市井,然却又岂能不知?”
余长宁见这小白脸傲慢无礼,且言语中对余家和罗凝多有轻慢侮辱,心头不由起了几分怒气。
他对唐史了解虽浅,然而对于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萧瑀,却还是知晓。
萧瑀乃西梁皇族,世宗皇帝萧岿之子,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同胞姐姐,因为人骨鲠正直而被隋炀帝疏远,归唐后深受高祖李渊的信任,封宋国公,尚书左仆shè,行丞相大权,可谓位高权重。
“然而得罪我姨娘的,管你老爹是萧瑀还是李刚,我都要好好教训你一番。”
打定主意后,余长宁心中一动,从罗凝身后大步走至萧大人面前,大声喝斥道:“大胆狂徒,竟敢当街出言不逊,可知有罪!”
一语落点,全场皆惊,唯有郎朗嗓音回荡耳畔。
被这突兀出现之人一句莫名其妙的喝斥,萧大人不由愣怔错愕了,显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回过神来后,又惊又怒地高声道:“哪里来的刁民,竟敢当街侮辱朝廷命官?来人,将他给我抓起来。”
“是”站在一旁的官差仆役齐声应命,便要上前拿下余长宁。
罗凝先是一呆,显然余长宁此等举动将她吓得不轻,当听到萧大人命人要拿下他之时,立即脸sè大变,疾步上前拽住余长宁的衣袖将他护在身后,颤抖着嗓音道:“大人,长宁不是这个意思,你千万不要误会。”
萧大人咝咝喘息了数下,黑着脸道:“误会?骂本官是大胆狂徒,难道还有误会可言?余夫人,你认识这个刁民?”
眼见这萧大人铁了心要追究此事,罗凝俏脸已是惨白,急忙道:“长宁乃我余府二公子,大人,他年少无知,一时间也不知撞了什么邪才会出言顶撞,请大人恕罪。”
“对啊对啊。”余长致也上前帮腔道:“我二弟平常人很老实的,请大人就绕过他这一次。”
萧大人生xìng慈仁,听到余家人道歉已是面sè稍霁。
不料此时余长宁却是淡淡一笑,对着罗凝道:“姨娘你跟他低声下气干什么,我既然说他出言不逊,必定有确凿的证据。”
萧大人怒极反笑,冷冷开口道:“好,既然有确凿的证据,那么本官就洗耳恭听,若一切是你凭空捏造,休怪本官治你诬蔑朝廷命官之罪。”
余长宁毫无畏惧地一笑,拍了拍罗凝拉住他的手,示意她不要担心,走到萧大人身前笑问道:“大人,时才听你说令尊乃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大唐宋国公,可有此事?”
萧大人怒道:“是又怎么样,难道你还以为我骗你不成。”
“是就好办了。”
余长宁笑容说不出的j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