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师之道-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寸进尺。”上谷公主睨她一眼,自顾前行。楚离在后面跟着,又听到她说,“本宫已经着人在公主府摆了流水宴,宴请百官世族为国师庆贺,这份谢礼够不够?”

    “哎——”楚离愣了愣,原来上谷公主都已经替她做了。她一时心头一阵暖,几步跟上去,倒是主动牵上了拓跋迪的手,“公主,你真好。”

    “哼。”

    哼虽哼,却没有甩开楚离的手。

    玉手纤纤,冰凉入骨。楚离握着那滑腻柔软,一句话脱口而出,“公主,你的手真软。”

    拓跋迪一僵,看向她的眼神顿时就染了温度。楚离毫无所觉,捏了捏她手指,又低头看了看,“真漂亮。”那双手白皙柔软,骨节分明,显见的养尊处优。只是虎口处有些暗伤,应该是常年使用兵器所致。

    “楚国师——”拓跋迪顿住脚步,眯了眸子看她,“你在干什么?”

    楚离抬头看着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拓跋迪,茫然地答,“没干什么啊。”看上谷公主神色古怪,她反倒皱眉了,“突然发现你的手很好看,就这样啊。”

    “……”拓跋迪抽出手来,紧了紧手掌,哼一声径自走了。

    “公主?!”楚离眉毛拧成一团,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她。

    “申时一刻,公主府。”远远只听见这几个字,楚离眨眨眼,一声长叹,“女人心,海底针啊。公主的心思比师姐还难猜……”她哭丧着脸,想起自己到现在还没吃早饭呢。抬头看了看日头,肚子更饿了。

    “师姐!我好饿!”委委屈屈地嘀咕两句,默默摸了摸唱起空城计的肚子,楚离这会儿更想家了。

 ;。。。 ; ;
第18章 【钗头凤】18
    退朝后楚离还是云里雾里的。

    这头回上朝上的,跟看戏似的。楚离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她又想不通其中利害关节。还没刚出大殿呢,身后呼啦围上一圈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楚离一下懵了。她刚听见这人说了点,那边又有那人说话,这么多人一起说,杂乱无章的让楚离觉得脑子不够用。不过她看看这些说话之人的神色举止,好歹是明白了,估计都是在说些奉承话。楚离木着一张脸,不知该如何应对。她虽然不惧与上千人谈佛论道,但对于这种明显不知真情假意的人情应酬,显得乏力而又无措。

    于是只能木着一张脸,万年的面瘫脸此刻发挥了极致的作用——安神。

    百官见此情景,只觉得这个小国师不知礼数,心里更加不喜欢她了。可是这表面功夫又不能不做足,一个个仍然满脸堆笑的夸赞不休。

    直听得楚离双足攒动,都有点想逃了。

    耳边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围在楚离周围的声音顿时弱了下去,楚离转头就看见高平公李顺歪鼻横眼地斜睨她,五官就凑成了俩字——不屑。原本正在讨好楚离的官员,一见这情形,连忙低头告辞,眨眼的功夫就鸟兽散去。楚离大大松了口气,看看高平公的神情,忍了忍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

    高平公闻得这笑声,两条眉毛顿时拧做一团,眼睛里透着深沉的光芒冷哼一声,和楚离擦肩而过。

    楚离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还是不由莞尔。她才不在乎被无关紧要的人看不起,甚至这姑娘尤爱看这种人情绪波动。她心如磐石,铸就了铜墙铁壁,旁人伤不到她。所以她才能始终不卑不亢,上不谄媚,下不欺民。

    “国师在笑什么?”

    楚离闻声抬头,不知何时崔浩站在她身侧,眸含笑意饶有趣味的看着她。

    “崔司徒。”楚离拱手作揖,“刚才在殿上,多谢崔大人。”

    “嗯。”崔浩道,“李尚书看你不顺眼,日后势必要为难你,你要小心。”

    楚离看了她一眼,“……崔司徒看我顺眼吗?”

    崔浩一愣,哈哈笑了两声,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楚离,要想做好一个国师,只有仁心是远远不够的。”

    说罢,悠然踱步而去。

    “可是,我并没有做好一个国师的打算。”楚离望着崔浩的背影,默默道,“只求快点找回寇天师,好让我离开。”

    但是在这之前,就让她安安静静地做个所谓的国师好了。最好谁都不要来打扰她,让她孑然而来最后也能孑然而去。

    ===========

    拓跋焘在御书房着人拟旨,内侍见他龙颜大悦,不由得胆子大了几分,低声道,“皇上,那个新国师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嗯?”拓跋焘满意地御笔拟旨毕,噙着深深的笑意,“就是要不知天高地厚才好。”他又看了一遍圣旨,笑道,“好,还是年轻好。满朝文武不敢说不愿意说的,朕的国师都敢说,好!好!哈哈!”

    “崔大人难道也不敢说?”内侍很是不解。

    拓跋焘冷笑,“崔浩那个老油条,历经三朝,会明哲保身的很。什么能说能做,怎样恰到好处的捧摔,他都拿捏十分准。指望他,哼!”言语中甚是不满。

    内侍答,“那不还有李尚书吗?李大人和崔大人又是姻亲,可算是一家人……”

    “呵呵,”拓跋焘阴阴笑了声,“一家人,倘若他们是一家人,朕早除了他们了。”

    吓得内侍一哆嗦,再不敢多言。

    拓跋焘看他一眼,“怕什么?朕不会跟你们这些人计较。也就你们这些一无是处只会伺候人的太监能陪朕聊两句了。”

    内侍忙道,“是,皇上说的是。奴才们能伺候皇上,是天大的福分。”

    “去宣旨。”

    内侍领了圣旨前往尚书李顺府邸。

    李顺接了圣旨,脸色愈发阴沉。嫡妻问,“大人,怎么了?”

    高平公冷笑,“小子命不久矣。”

    “谁?”

    “国师。”高平公不屑的吐出这两个字,嫡妻一惊,“大人何出此言?听说这个小国师可是方外高人。”

    “高人?”高平公捏着圣旨扫了嫡妻一眼,“小小年纪,纵有几分才能,又如何比得上崔浩那个匹夫?”

    嫡妻道,“大人不是素来看不惯崔司徒?”

    “哼。”高平公道,“老匹夫仗着有些许本事,搏尽天下清名,也不过是个趋炎附势之辈。”

    谁不知道东郡公崔司徒是出了名的神童才子,玄象占卜无一不精,随军出征屡建奇功。虽然崔司徒的弟弟娶了高平公之女,硬生生比高平公矮了一辈,但在天下人眼中,高平公李顺远远比不上东郡公崔浩。崔浩年轻时就是雌雄莫辨的美男子,才貌皆属上上品。高平公却只是能征善战而已,相貌虽然也算上乘,但不过如同百官一样五官端正,风姿威仪,跟崔浩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如今两人都年过半百,崔浩还是个不老美男,高平公却已经鬓染白发,两人站一起,高下立现。高平公由来就看不惯崔浩,如今更是不喜他。一个娘娘腔,处处压他一头就算了,还总是跟他作对。姻亲又如何?高平公极为厌恶崔浩,如同崔浩不喜他。

    嫡妻讷讷不接话,怕高平公发怒,只好转移话题道,“如今有了那小国师,听说也是才貌俱佳的人物,大人何不多走动走动,免得被崔大人占了先。”

    “呵,”高平公不屑地勾唇,“什么小国师,不过被推出来做耙子的替死鬼罢了。”

    “哎,此话怎讲?”

    “寇天师离开,按理说,最有资格担任国师的人,除了崔浩那匹夫再无第二人选。”高平公不满的说,“皇上宠信那妖道,老匹夫又会些妖术,还是寇天师的亲传弟子,天下百姓又信服他,由他来继任国师才是最合理的。可是,偏偏不是。反倒不知道从哪儿弄出一个贱民来,小小年纪推到了国师的位子上,还没有半点眼色。这其中必有蹊跷。”

    “可妾听闻,那小国师确是才学了得,清凉峰辩法,可是驳倒了天下人。”

    “才学倒是有几分,可入朝做官,才学有什么用?”高平公道,“布衣出身,不通官场机巧,一下被捧这么高,小小贱民还当真以为自己了不得了。”

    “大人,国师并不算朝臣吧?”

    “哈哈,即使不算朝臣,可这虚衔也不是谁都能当得起的。”高平公眯了眯眼睛,“寇谦之能做上国师,除了他自己确实有本事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乃天师道的掌门,门下弟子无数,就算不是各个才学出众,但也能人巧士辈出。他背后的力量才是他能安安稳稳做国师的根本原因。可那个乡野丫头有什么?贱民出身,身无长物,无所依仗还全无眼色。清凉峰时就得罪了不少权贵,今日上朝又说了反教的话,”高平公嘲讽地笑叹,“如今满朝文武,信佛者十之有七,信道者有三,上品贵族也无外乎此。她倒好,一上来就敢说反教。还敢进言禁教,殊不知几乎天下大半寺院都有朝中权贵为依傍,平时寺庙经营所得,自己留七分,也要供身后的大佛三分哪。”

    “就连寇谦之都不敢谈及此事,老奸巨猾的崔浩更是从不提,这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说罢了。”高平公重重叹气,“偏偏皇上还如此宠信她。我跟随皇上这么多年,此事只怕并没有那么简单。怕只怕宠信是假,借刀杀人是真。”

    嫡妻听得目瞪口呆。

    “现在,只怕整个大魏权贵都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了。”高平公无所谓地道,“还去拉拢她?就怕拉回一身祸端。就让那些蠢货去巴结吧,到时候诛九族可跟咱们没关系。你们过去好找寇天师问道,但是从今日起,告诉府上任何人都不许和国师府有往来。”

    “……大人,此事当真?”

    “呵呵,不信你们大可看看崔浩那老匹夫,他今日虽然在朝堂上替那贱民说了话,可不过是看皇上心思说事罢了。我敢打赌,他一定不会去拉拢那贱民。”高平公搂住了嫡妻,“现在,那个小丫头可是众矢之的,脑袋能在身上待几天还不知道呢。就算皇上如今要保她一段时日,但是她得罪的权贵可容不了她。无知贱民,命悬一线还不自知,真是可怜。”

    他口中说着可怜,面上却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我们哪,隔岸观火就行了,免得惹火烧身。”

    打开圣旨仔细看了看,高平公皱起了眉头,“看来,皇上确实是要动手了。”

 ;。。。 ; ;
第17章 【钗头凤】17
    刚万分不舍地送走昙无成,国师府里又来了人。

    不过这次来的人,可就没有昙无成那样让楚离欢喜了。因为来的是个宣旨太监,召楚离入宫觐见。还送了官服来。

    楚离一看,这官服也真是奇特,竟是一身藏青的锦绣道袍。楚离嘴角抽动,她又不是道长,穿什么道袍啊。

    楚离不愿意穿。她早饭还没吃呢,就让她换官服上朝,心里是一千一万个不乐意。更何况,原来也没见寇谦之穿什么官服啊。宣旨太监等得久了,不由得催了两句,楚离只当听不见,慢慢磨蹭就是不理。她对皇宫可没什么好感。

    等到东边日头大亮,楚离才正正衣冠,慢慢踱步晃了出来。宣旨太监一看,心里老大不开心。这个小国师竟然还没换衣服!可他也不敢再耽搁了,要是再让楚离回去换衣服,指不定得换到什么时候呢。只怕到时候早朝都下了,那时皇帝怪罪下来,他可担待不起。索性由着楚离去,反正不穿官服,有罪的是楚离又不是他。

    朝堂之上,拓跋焘一眼看见仍旧粗布麻衣不改的楚离,脸就阴沉下来。楚离离得远,又不能正眼看皇帝,自然就看不见他神色。文武百官却是偷偷瞄着皇帝脸色呢,满朝文武本来就对楚离着装不满,如今看见皇帝神色,心中无不暗自嘲讽。这无知贱民,怎可堪当国师大任!更何况还是个女人。就只等着皇帝发怒,让这个小姑娘吃些苦头离了这里。

    哪料拓跋焘阴沉之色只是一闪而过,竟对楚离笑道,“国师免礼,怎么这样就上朝来了?”

    楚离道,“启禀皇上,民女……微臣看那官服,竟似道教着装。可微臣既非道教中人,怎可穿它门中服饰?所以没穿。”

    群臣哗然。

    拓跋焘问,“爱卿不是道教中人?”

    “自然不是。”

    “那也当不是佛门中人。”

    “也不是。”

    拓跋焘顿了顿,“可是出家人?”

    “算不上。”

    一番问下来,群臣议论纷纷。

    高平公李顺李尚书道,“皇上,以女子为国师,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何况这小女子又非出家人,何德何能堪为国师?”深受皇帝宠爱的尚书一开口,朝中大臣立刻分成三派,不少人跟着李顺进谏,“请皇上三思!”

    拓跋焘没说话,一旁东郡公崔浩崔司徒上前一步道,“李尚书此言差矣。楚离年纪虽小,然则月前清凉峰辩法,文武百官所共见,敢问诸位有谁能与她一辩?女子之身又何妨?李尚书博学多识,岂不知,殷商之时女将军妇好上阵杀敌,不输人后。东汉有女史班昭,世人尊为‘大家’,汉和帝多次召入宫中为皇后和贵人之师,邓太后临朝后,她还曾参与政事。女子只要有才德,哪里输了我们这些儿郎?”崔浩又转而问楚离,“何况国师虽非出家之人,但必是方外之人。下官所言,是也不是?”

    看起来这个崔浩像是在帮自己……楚离想了想,答道,“是。”

    崔浩满意地笑了,对皇帝说,“皇上,国师一职,应为天下之师,解天下之惑,却并非只有出家人才可担此重任。楚离是寇天师延请的方外高人,又是天师认定的国师,出任国师乃是顺理成章,再合适不过了。”

    咦……楚离听着奇怪,竟然说她是寇谦之认定的国师?难不成这是拓跋迪为了给自己洗脱罪名糊弄了崔浩?楚离抿唇不语,心想一定是这样。不然,怎么能洗脱自己的嫌疑呢?多亏了拓跋迪。只是不知道寇谦之到底怎么样了。

    崔浩说罢,也有一小波人跟着道,“皇上,崔司徒言之有理。既然是寇天师认定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还有一些人始终不说话。连楚离都看出来了,这文武百官不是以李顺为首,就是以崔浩为首,剩下那些大概是中立派。

    李顺道,“没想到崔司徒不仅人长得像女人,连心地也都向着女人呢。”

    崔浩脸色立变,“李尚书什么意思?”

    “好了!”皇帝拓跋焘及时开口,“两位爱卿不必再争,你们本是姻亲,该和睦亲爱才是。”

    李顺和崔浩二人停止争辩,脸色都不大好看,只得答道,“谨遵皇上教诲。”

    拓跋焘又道,“至于楚离出任国师,朕圣旨已下,不容更改。”顿了顿,接着说,“楚离之能,诸位爱卿冬祭之时,已亲眼所见。这无须再议。楚离,”拓跋焘转而问她,“你既然非佛非道,那么师从哪方?”

    楚离想了想,“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该是出自道家。但对我来说,只是倾向于道家。实际上,诸子百家皆有可取处,我主张海纳百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