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生归来-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十分钟的时间弹指即逝。

    “原来如此。”忽然间南山大师一声大笑,蘸着墨汁在金云龙笺上奋笔疾书。

    “不愧是名动天下的国学大师,竟然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众精英纷纷赞叹,同时目光有些凝重。

    今日来此的书画大家并不多,可大家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体面人,国学底蕴大多不错。

    民国同时精通于楷书和水墨画的大师就那么多,这随便猜也应该有机会蒙中吧?

    南山大师落笔之后,挑衅的望了姬林一眼,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小客厅喝茶。

    “如拨乌云见青天。”韩炎赫然大笑,自信满满的在金云龙笺上写上答案。

    “为人不识韩公举,刷尽‘博’客亦枉然,先生大才。”众人惊叹,韩炎亦是如沐春风,认为自己猜的没错。

    “郭老师,要不你也写个名字吧,反正都是一场游戏,何必当真。”

    眼见郭小二有些尴尬,董熏儿含笑点头。

    “多谢董小姐。”

    闻言郭小二如同打了鸡血般一脸“潮”“红”,唰唰唰在金云龙笺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

    “姬林啊姬林,老子第一次虽然猜错了,可这第二次绝对不会错。”将笔一扔,郭小二以优雅的四十五角度仰望天空,脸上优越感爆棚。

    时间,自一分一秒中流逝,转眼又过了十分钟。

    此时时针已经指向晚上八点整,窗外已是烟花璀璨万家灯火,好一幅盛世繁华。

    “姬老师,你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大家都封笔了,你还一字未写?”

    当众人都走向小客厅后,眼见唯独姬林一人站在原地,负手望着书画发呆,郭得意阴阳怪气的声音响彻全场。

    ps:新书如婴儿般稚嫩,需要诸位道友的帮助才能成长,求推荐票,收藏,各种求。

    推荐票越多,有动力,更新自然会越快,每天多更都不是事儿,只要诸位道友肯支持,飘渺晚上辛苦点也不算啥。

第二十二章 颜筋柳骨

    “我不喜欢用金云龙笺。”姬林微微一笑,气度卓然。

    “金云龙笺这么好的纸张你都不用,难不成你要用镶金玉纸?”郭得意一脸不屑。

    “姬先生,我私藏了很多上好纸张,不如你挑选一张好了。”董熏儿打了个响指,两名保镖提着一个厚重的箱子走过来。

    “我写字习惯用上了年份的生宣,不知道董小姐可有?”姬林也不看箱子,淡淡说道。

    “自然是有。”董熏儿点点头,将一个小木盒子打开,露出一张洁白如玉的生宣。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宣纸至少也有百年历史呐。”南山大师用手一摸一抖,忍不住发出了惊叹。

    “这张宣纸乃是采用‘泾’县沙田稻草和青檀皮,辅以当地独有的甘醇山泉水制成,价值自然不菲。”黑衣老者捻了捻白须,望向生宣的目光一片火热。

    参加这场聚会的人都是书法爱好者,自然明白一幅好的宣纸,对书法的增幅是何等巨大。

    “董小姐,这张生宣至少也是清朝之物吧?用来写字是不是太奢侈了一些?”郭得意一脸不爽,酸溜溜的说道。

    “姬先生国学底蕴深厚,我相信他的字定然不凡,所谓宝马增英雄,上好的生宣自然要以完美的字迹来衬托。”董熏儿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清末距离今世不过百年,这张宣纸虽然贵重,但以董家的浑厚财力,董熏儿还真不觉得有啥。

    更为重要的是,董熏儿对姬林有一股莫名的期待,虽然董熏儿也不明白,自己这股期待来源于何方。

    “姬老师,董小姐都如此厚待你了,怎么你还不下笔?莫非是觉得自己的字迹太丑,无法见人不成?”眼见姬林依旧望着水墨画发呆,南山大师不屑说道。

    “姬老师是米国归来的,他能知道一些民国典故就很不错了,大家就别指望他的书法能多好了。”郭得意嘿嘿一笑,一记冷刀不着痕迹的捅过来。

    “姬先生,你莫非是觉得毛笔不行?”董熏儿心中一动,试问问道。

    其实姬林这种举动,在董熏儿看来不算什么,越是在书法上有造诣的大家,对于文房四宝的要求就会越高。

    甚至于董熏儿看到过一些吹毛求庇的书法大家,他们写字前还要沐浴更衣,写字之时还要让人击乐伴奏。

    和他们一比,姬林这点“洁癖”真的不算什么。

    姬林有洁癖吗?那自然是没有的。

    要是这些人知道姬林平日里写字用的宣纸,乃是唐朝年间的宫廷御制的话,真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精英,会不会心生自己是“土鳖”的感想。

    姬林曾随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但王羲之只是让姬林意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仅此而已。

    真正将姬林带入书法殿堂的人,是颜真卿!

    唐、宋这两个朝代,是神州历史上文化最辉煌璀璨的两个时代。

    在唐朝的盛世繁华中,一批批书法大家横空出世,震铄古今!

    仅以楷书而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五名楷书大家,排名不分先后,依次是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这五个人。

    但在姬林看来,这五人之中,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三人书法造诣固然不俗,但也仅仅是王羲之、王献之二圣的继承人罢了。

    唐五大家中,让姬林最为佩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这二人的书法,被后人合称“颜筋柳骨”,影响力极为巨大。

    颜筋柳骨如果要分一个先后的话,姬林个人认为应当是以颜真卿为冠。

    之所以如此,乃是姬林觉得唐朝的书法,应该是自颜真卿开始,这才有了历史性的创新。

    “我听闻昔日颜公每逢提字前,都会三省吾身,然后以最上乘的文房四宝完成书法创作,莫非姬先生你也有此雅好?”眼见姬林久久不语,这一次是白衣老者说话了。

    众人都已经完成提字猜人名的游戏,唯独姬林一人“卓尔不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偏生大美女董熏儿,又对姬林青睐有加,此事让众人颇为不爽,这其中也包括白衣老者。

    白衣老者这话一出,姬林明锐的感觉到,一道道凌厉的目光,正如刀锋般射向自己。

    “小子何等何能,又岂能和颜公媲美。”迎着一片灼灼目光,姬林淡淡说道。

    这话发自内心,绝无半点虚假之情!

    长生五千年,姬林结交名人高士无数,但能够让姬林佩服的人却不多,而颜真卿绝对算是其中一个。

    姬林对文房四宝的执着,其实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只不过姬林本人也没有意识到罢了。

    “今日得蒙董小姐馈赠泾-县百年生宣,如果小子用一般的毛笔的话,那就是对纸张的玷污。”姬林微微一笑,手中赫然多了一只,看似毫不起眼的黑色毛笔。

    这支笔是姬林为上课而准备的,因为没有回家的原因,所以顺手带了过来,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此笔虽看似有些年生,但外形丑陋粗鄙不堪,姬老师你用此笔来着墨,还真的看的起董小姐。”郭得意扫了一眼姬林手中的毛笔后,嘴角忍不住噙起一抹嘲讽的冷笑。

    “如果老夫没猜错的话,此笔的制造年份应该是清末,虽然年代能和董小姐馈赠的生宣匹配,然则这品质……呵呵。”捻了捻白须,南山大师话虽然没有说完,可话中的鄙夷不言而喻。

    “姬老师温尔尔雅,乃是如古之君子般的人物,为什么他会拿一只毫不起眼的毛笔出来呢?”林露露和鲁玉凤面面相觑,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姬先生,可否将笔借给老夫一观?”忽然间,一名穿着黄袍的老者,拄着拐棍走过来,望向姬林手中毛笔的目光一片灼热。

    “凤老竟然要看这支笔?莫非此笔真有什么讲究?”南山大师瞳孔一缩,脸色有些不好看。

    凤老书法造诣并不高,可在全国书法界都非常有名气。

    凤家世代皆为制笔大匠,到了凤老这一代,制笔之术更是登峰造极青出于蓝。

    如此制笔名匠,望向姬林手中破笔的目光居然一片激动,莫非此笔还是个宝贝不成?

    一时间,所有名流的目光,集中在姬林手中毛笔上。

第二十三章 传世绝笔

    “请。”闻言姬林点点头,优雅的将手中破笔递给凤老。

    笔墨纸砚此乃文房四宝,自古以来便是神州读书人必备之物,长生五千年,姬林虽没有刻意收集,麾下却拥有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珍贵之物。

    “软硬适人手,百管不差一,好一只绝佳的百年宣笔!”凤老接过毛笔一番摩挲,忍不住赞叹喝道。

    “凤前辈,您虽是我神州有数的制笔名匠,但终究年纪大了一些老眼昏花,要不您再仔细瞧瞧?”郭得意有些发傻,不甘心问道。

    “凤兄你家学渊源,制笔技艺自清末到如今已经传承一百多年,你可切莫一时打眼,砸了自家招牌。”不爽的望了一眼姬林,南山大师脸色有些不好看。

    “莫非此笔真的大有来头?”众精英名流一阵“骚”动,议论纷纷。

    “老夫年纪是大了没错,但这眼睛却是一片雪亮,还是能分清是非曲直。”凤老一脸骄傲,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宣笔。

    这越看,凤老的眼睛睁的越大,到最后就连握着放大镜的手也在颤抖,布满褶皱的老脸上出现了一抹红晕。

    “苍天有眼,竟然让老夫看到这只宣笔问世。”凤老一脸“潮”红,浑身开始颤动。

    “老爷。”一名仆从慌忙上前,摸出一粒药丸给凤老服用,十几秒后,凤老的气色开始恢复。

    “老夫身体抱恙,一旦激动就会病情发作,让诸位见笑了。”凤老对着众人拱手,有些不好意思。

    人年纪大了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出岔子,凤老自然也不例外。

    可在场凡是了解凤老的人都知道,凤老已经十年没有因为激动而犯病了,今日居然为了区区一只看似毫不起眼的宣笔激动发病,莫非此笔乃是传世之笔?

    “老先生,您能给大家说说这只宣笔的来历吗?”董熏儿盈盈一笑,说出了众人最关心的问题。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这四句话便是此笔的真实写照。”凤老一脸唏嘘,说出了众人震动的话来。

    这四句话,乃是唐朝白居易《紫毫笔歌》中的诗句,凤老居然对姬林的“破笔”如此高的评价,这是不是也太扯了一些?

    “凤老,您刚才不是说此笔成笔不过百年时间,它又焉能得此赞誉?”郭得意酸溜溜的说道。

    “宣笔历史渊源久长,距离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这只宣笔采取所用的材料非常考究,用料精准入微,堪称鬼斧神工。”凤老解释说道。

    “可即便如此,此笔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精品,焉能当得《紫毫笔歌》如此赞誉?”南山大师一脸不服。

    “若仅仅是以材料而论,此笔虽然不俗,却只能算是精品,但此笔的制法乃是已经失传两千年的凤舞九天技法,普天之下独一无二,当为传世绝笔。”

    哗!

    凤老这话一出,全场一片震动,就连董熏儿也是瞪大了眼睛,望向宣笔的目光一片凝重。

    “老爷,何谓凤舞九天技法?”眼见众人无不激动,荆月好奇的望向姬林。

    “凤凰是飞天之王,能使百鸟朝宗,凤舞九天技法乃是秦朝名将蒙恬所创,以此技法辅以‘泾’县兔肥毫长,能使宣笔刚柔并济,下笔如有神助。”

    “当年赵高假传始皇遗诏,和李斯助胡亥登基为皇帝,赵高唯恐蒙恬拥兵自重,假传圣旨赐死蒙恬,此技法从此失传。”姬林声音虽不大,却清晰的传入了众人耳中。

    凤老一脸激动,走过来对姬林一揖到地:“没想到姬先生您对凤舞九天技法如此熟悉,有些东西甚至连老夫都不清楚,佩服佩服。”

    “凤老,既然凤舞九天技法自秦朝而失传,那这只宣笔成笔不过百年时光,试问它又怎么可能是传世绝笔?”郭得意恰到好处的蹦哒出来,望向姬林的目光充满鄙夷。

    “凤舞九天技法老夫也是略有耳闻,传说当年蒙恬将军祭天制笔,人称将军笔,此笔后被唐朝颜真卿所得,所以颜公能下笔惊天地,落笔镇鬼神,终成千古书法名家。”南山大师补充说道。

    郭得意和南山大师看似在解释“凤舞九天技法”,但言谈之中对姬林的鄙夷不言而喻,摆明的暗指姬林的宣笔空有其名华而不实。

    “本来有些话老夫是不愿意说的,可既然大家都提到这个问题了,那么老夫说说也是无妨。”

    “其实凤舞九天技法为先祖凤保生所得,当年先祖穷一生之力,终成紫毫宣笔一只,也就是诸位眼前这一支宣笔。”

    嗡!

    凤老这话一出,全场无不倒吸了一口冷气,就连南山大师也是一脸震动,望向宣笔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

    凤保生乃是清末制笔名匠,其人虽在正史中鲜有记载,但却在书法界名动一时,被当时的书法家称之为“神笔凤。”

    “老先生,既然您祖上有幸得到失传两千年的蒙恬秘法,为何您不以此法制笔呢?”董熏儿有些不解。

    “说来惭愧,自先祖凤保生之后,这百年来我凤家再无一人能参悟此法,此笔名点兵笔,此笔成笔之后被大千居士赠予毕加索,没想到今日能在姬先生手“中”出现。”

    凤老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后,全场沉默,郭得意望向宣笔的目光也是一片灼热。

    凤保生、张大千、毕加索、蒙恬、失传两千年的制笔技法,这些字眼单独一个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眼前这只看似不起眼的宣笔居然如此来头,当真是“笔”不可貌相呐。

    “凤前辈,即便点兵笔乃是传世绝笔,但你又焉能确定眼前之笔不是高仿山寨品?”郭得意有些不爽姬林“小人得志”,尝试着最后挣扎。

    “不错,点兵笔既是以蒙恬将军的凤舞九天技法所造,又是清末神匠凤保生穷一生之力所制,又怎么可能区区百年就破损成这样?”南山大师附和说道。

    “诸位有所不知,点兵笔神韵俱足,个中妙处不足为外人道,只要姬先生下笔成书,此笔是真是假即便是老夫不说,诸位也能分辨一二。”捻了捻白须,凤老将目光转向姬林。

    “姬先生,请。”董熏儿亲自走过来为姬林研墨,美眸中满是期待。

    “好。”姬林点点头,在众人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将宣笔握在手中。

第二十四章 书法三境

    大美女荆月铺开宣纸,蜀地名媛董玉儿亲自研墨,姬林提笔蘸墨,窗外一道七彩烟花璀璨升起。

    当姬林在纸上写出第一个字的时候,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大漠之中,一股苍凉厚重的远古气息扑面而来。

    书法如人,高明的书法大家写字之时能感染旁人,比如刚才南山大师以九酷泼墨技法写字之时,众人便感觉到了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

    南山大师提笔气势和姬林一比,简直如米粒和皓月之区别,让人无不倒吸冷气,脑袋集体短路。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辈,书法竟能如此气势?这……怎么可能?”

    “提笔大漠苍茫,运笔苍鹰翱翔,此乃浑厚雄壮之风骨,此子在书法上的造诣,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