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士卒再一次像打了鸡血一样,鼓起余勇,狂吼着跟随王陵向城外冲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生死之地
秦军冲出西门之后,走了不远就立刻折道向南,准备渡过沙河,和白起的主力大军汇合。
沙河并不宽广,只不过属于一条内陆小河,它起于教与山,蜿蜒曲折的流进巨野泽。它的很多地段水都不是很深,遇到天旱的时候,甚至都会出现断流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秦军来的时候也没有花时间去对它进行侦查。他们现在拥有的信息,完全都是之前军事情报司交给他们的情报。
王陵这个时候再不敢托大了,抵达沙河之后,一面组织队伍准备渡河,一面派出斥候侦查周围的敌情,生怕遭到赵军的半渡而击。
他转头看了一眼周围显得狼狈不堪的秦军将士,心里面不禁隐隐作痛。当初带出来的五万铁骑,如今能够跟他逃出来的,还不及一半,其中大部分人还从骑兵变成了步兵,而剩下的都血洒平乡城了。
“报将军,周围三十里并无敌情!”
王陵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行军司马,立刻率领骑兵渡河,过河之后,立刻向东西两翼警戒。”
行军司马应了一声,立刻率领骑兵开始渡河,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等到赵军反应过来,立刻就会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追击,现在的时间浪费不起。
大军缓缓的渡过大河,王陵一直都高度关注着周围的情况,生怕这个关键时候赵军会追上来。
看到大军过了一半之后,他的精神一松,重重地出了一气,“大家加快速度,快一点过河。”
神情松懈下来之后,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突然大脑中念头一闪,刚刚平复下去的心情,又一下子提了起来:赵军这次组织如此严密。策划如此周详,就连无孔不入的军事司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难道赵军的部署就仅仅只有平乡城吗。
赵军的部署当然不只只有平乡城,那么这条回去的路上定然还有埋伏,而这一路上最好的埋伏地点不就是这条沙河吗。
王陵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他是赵军主将的话,也决然不会放过沙河这个绝好的地方。
“快!传令!所有的军士立刻组成军阵,准备迎接赵人的突袭!”
他的话音未落,河对岸就隐隐传来沉闷了的马蹄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赵军的埋伏是在南岸,难怪他在北岸镇查不到敌情。
“快!拦截赵军的骑兵!”
当大家听到马蹄声的时候。赵军骑兵已经到了眼前了。原来赵军为了不被秦军过早的发现,为了达到突袭的效果,早已经用布把马蹄给包裹起来了。
王陵现在已经是睚眦欲裂,如果在平乡城是赤*裸*裸的打脸的话,在这里那就是将他王陵的那张老脸摘下来,摔在地上狠狠的踩两脚,还在上面唾了一口唾沫。
他大喝一声,“该死的赵人,爷跟你们拼了!”说着拍马就要冲过河去跟赵军拼命。
还没等到他冲到河岸。身后的又响起了轰隆隆的马蹄声和刺耳的号角声。王陵此时的心简直就沉到了谷底,赵人一点都没有要放过他们的意思,恐怕是准备将他们一口吃掉啊。
在沙河南岸,行军司马没有片刻犹豫的率领秦军骑兵。迎着赵军的冲锋,冲了上去。双方没有丝毫悬念的又一次绞杀在一起。
秦军经过大半夜的厮杀和逃难,早已经疲惫不堪了,要不是仅存在心里的那一点对生存的渴望和那份作为天下第一强军的尊严。恐怕他们早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秦军一开始都是在拼命,赵军也不是弱者。秦军骑兵占有马具方面的优势,不过再好的工具。也代替不了体力上的不支;而赵军却是生力军,人数比秦军多几倍,再加上战局有利,士气高昂,一开始就打得秦军节节败退。
好在秦军骑兵的阻拦,总算是延缓了赵军的攻势,秦军步兵也赶紧在各级将领的带领之下组成了简易的军阵,只不过他们原来是骑兵,缺少了步兵军阵应有的那些武器,首先弓弩箭阵就没有。
沙河北岸,王陵发现后面赵军骑兵的这么快就追来之后,立刻就爆发了。老子南征北战数十年,向来都是欺负别人的,老子何曾被别人这样欺负过。
既然你们要玩,老子就陪你们玩大的,王陵毫不犹豫的调转马头,准备要回过头去和后面的赵军拼命。
“儿郎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不怕死的随我来,阻住敌人的追兵,护持大军过河!”
王陵还没有来得及冲出去,立刻就被护卫千夫长抱住了,“将军,情况危急,你赶紧率领大军过河,南撤吧,否则等到赵军合围,大事去矣!”
王陵一下子就被定住了,是呀,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突围,赵军既然设下了这个陷阱,后续的兵马肯定会陆续到达。到那个时候,再想突围,就是做梦了。
不过泥人也有三分火性,况且咱陵爷从来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如今一再被赵军算计,庶可忍,庶不可忍,难道你们当爷是软柿子,好捏啊,拼了!
他转过头来大声吼道,“命令各级将领,带领各自的队伍,寻机突围!其他人跟随本将杀上去,一定要拖住赵军!”
这个时候,全军突围已经不可行了,赵军会像苍蝇一样扑上来,赶都赶不走。只有分成多股小部队,使得赵军无从追击,这样逃出去的人才会多一点。
千夫长一下子抱住王陵的大腿,“将军,由末将来抵挡赵军,你赶紧突围吧!”
王陵大喝一声,一脚把千夫长踹开,“跟我杀!”
千夫长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留下一个千人队,护送将军过河,其他人随我上!”
周围的护卫连忙上前抓住王陵的胳膊,拉住他就要过河。王陵在那里急得大吼大叫,“王八蛋。你敢抗命,老子斩了你!快放开我!”
可惜护卫一点都没有听命行事的觉悟,连拖带拽的将他拉过了河。
王陵好不容易挣脱了护卫的拖拽,抖了抖双手,大喊着又冲上去和赵军厮杀成了一团。
赵军的冲击使得秦军损失惨重,但因为秦军一个个都死战不退,赵军也一直都没有机会全歼秦军。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沙河两岸已经乱作了一团,到处都在厮杀,到处都是死尸。
秦军已经厮杀了大半夜。刚开始的彪悍,已经随着体力的不支,而逐渐消散。形势对赵军越来越有利,秦军已经被压缩到了河岸两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被消灭已经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不远处的山谷中,又一队赵军骑兵从里面钻了出来。冲在前面的正是昨晚围攻秦军营寨的那个赵军裨将,其实他早都到了,之所以没有发动进攻。都是在等秦军疲惫,士气低落的这一刻。
“秦贼已是强弩之末,儿郎们,随我冲!杀光秦贼!”
王陵再次听到号角声。转头才发现又一队赵军冲过来了。眼见疲惫的秦军被赵军像割麦子一样,一茬茬的割倒。心里面犹如血在滴,“不怕死的随我来,一定要挡住他们!”
王陵座下的战马早已经体力不支。倒地身亡了,现在也不得不靠着自己的双腿走路。他越过几个身边的护卫,迎着赵军裨将的战马就冲了过去。
身边的护卫生怕有失。连忙跟了上去护在他的左右。
“呛!”重剑和骑兵的战刀一记撞击,王陵因为体力已经耗尽,被撞的连连后退,脚下不注意就绊住了一个尸体,轰然一下子倒了下去。
赵军裨将的也被王陵的彪悍一击,震得手臂发麻,连战马也停住了脚步。“你就是秦贼王陵?”
“本将就是王陵,你是谁?”
赵军裨将一提手中的战刀,“王陵,你记住了,杀你者,赵国李牧!”说完就再次迈开马蹄,向王陵冲了过去。
王陵用尽全力才从地上站了起来,周围的护卫眼见主将危急,连忙不顾一切的向赵军撞了过去,希望能用这种飞蛾扑火的方式,为主将争取少许的时间。
王陵摇摇头,这次恐怕过不去这一关了,死就死吧,反正自己南征北战,杀人如麻,这个时候死,也不算亏了,“小子,看你毛都还没长齐,想要杀老子,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王陵又一次冲上去,狠拼了一记,可惜终究是拼不过生龙活虎的李牧。虽然命保住了,代价却是周围的几个护卫几乎被李牧屠杀殆尽,就连自己身上也再添了几道伤口。
“嘟——”一阵阵长长的号角声从南边传了过来,随后一大团扬起的尘土,缓缓逼近战场。
秦军士兵兴奋的叫喊起来,“将军,我们的援军到了!”
王陵也松了一口气,失去了意志力支撑的身体差点就倒了下去。这时只感觉一股危急袭身而来,他只是本能的俯身往地上一滚,可惜终究是慢了一步,背上被李牧狠狠的划了一刀。
李牧又冲上去准备要击杀王陵,可惜周围的护卫反应过来了,立刻冲过来护卫着他。
李牧叹了一口气,看来终究是不能够彻底歼灭这支秦军了。他咬着牙下令道,“传令,撤军!”
接下来,赵军骑兵蜂拥着过了沙河,缓缓向北退去,秦军也没有追击的意思。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大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白起用兵行险的同时,也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次派王齮率军来支援,不过就是防止意外发生罢了。不过王齮终究是晚了一步,等他来到王陵的身边的时候,王陵已经昏了过去。
王齮恨恨的看了一眼逐渐远去的赵军,连忙下令搜寻秦军的受伤的将士。忙了一通之后,也带领部队缓缓南撤。(未完待续。。)
ps: ; ;谢谢‘劳拉乌克鲁泽’的打赏,谢谢大家。一路相伴,幸好有你们。
第八十二章 合纵再起
当秦军的残兵败将回到大营的时候,白起也反应过来了,这支赵军定然就是代地的驻军。
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赵国的精锐部队就是廉颇率领下的那支主力大军。一直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赵国各地的城邑驻军。
待到这支大军覆灭之后,秦军上下都以为赵国的大局已定,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却是忘记了代地的赵军一直都在和胡人作战,他们也是一支不输于任何一支部队的铁血之师。
王陵军大败的消息传回秦国,嬴荡勃然大怒,这群骄兵悍将不好好收拾一下,看来是不行了,他们就快要翻天了。五万大军北上,回来的还不到一万人,四万多忠勇的将士被他们的轻敌大意给葬送了。
很快,嬴荡的旨意抵达了赵国前线,一起来的还有负责监军的右丞相范雎。
其实,自从嬴荡登基以来,就从来没有在军队中设过监军一职,可见他对手下的大将是何等的信任。只是这一次,前线出的篓子太大了,不表达一下心中的不满,实在是不舒服。
范雎作为宠臣被派到前线来,其实也是知道自己的角色应该是干嘛的。军事指挥的事情,那是决然不能插手的,一旦插手了,等回到咸阳定然会吃不了,兜着走。
他不过就是代表嬴荡来敲打敲打这些骄兵悍将,顺便提醒他们注意一下相关问题,比如说杀俘的事情。秦军向来都有杀俘的传统,经过嬴荡多年的整顿,这种现象已经好多了。不过一旦前线损失太大的话,这群杀红了眼的恶狼,立刻就会举起他们血淋淋的屠刀,不顾一切的实施杀光政策。
嬴荡的旨意之下,前线的各级将领都没有跑掉。自白起以下,将军以上的各级将领,统统被削爵一级。
王陵就更惨了,身上的伤还没有好完全,本身就被包的跟粽子似的,还要被押上囚车,跟随护送范雎抵达前线的禁卫军士卒返回咸阳,等待他的还是未知的命运。
在白起的带领之下,大家都跑出来送别王陵。一个个虎目含泪,一副兔死狐悲的表情。今天是王陵,明天说不定,不小心就成了自己。
各级将领中,反而是王陵最为淡定,那么多忠勇的将士都倒下了,他能活到现在都算是幸运的。可惜的是,不能洗刷这次战败之耻了,不能再上战场,去打败那个该死的赵军裨将李牧。为死去的袍泽报仇了。
王陵走了,秦营中却是留下了淡淡的哀伤。范雎最近发现,那一个个军官将领总是对他怒目而视,好像他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似的。可能这就是当监军的坏处吧。
不过这关他什么事儿啊,事情又不是他搞出来的,可惜现在就算他有冤也无处去申,只得苦笑着摇摇头。罢了。反正该管得事情,就管个三分,不该管得事情。一点都不要去碰就行了。
秦军此次大败,使得白起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他采用了廉颇的策略,先用堡垒政策将赵军围困起来,再步步逼近,将他们予以歼灭。
这样的话,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赵军临死前的拼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赵军彻底困住,好将他们全部歼灭,也防止他们逃到其他地方去,继续捣乱。
不过围困的战术毕竟要花去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白起也不可能像廉颇那样,将堡垒修得跟铁桶似的,只要能够困住赵军就行。就算赵国还有一支强军,但这支强军的数量必然不会很多,况且代地的赵军大多数都是骑兵,让他们来攻打堡垒,那真是难为他们了。
可惜,白起不是一个政治家,不知道他的这种做法会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范雎倒是知道一点,只不过现在他不敢多说话。在秦军中,白起的声望一点都没有收到这次大败的影响,他依然是那个当之无愧的战神。范雎要是敢上去说他的布置不妥,铁定会被那些将领用黑布蒙起来,毒打一顿。
魏王宫,齐国使臣苏代正在款款而谈,“魏王陛下,自当今秦王荡登基以来,屡屡东侵,统一天下之勃勃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已经侵占了赵魏韩三国,以及楚国的大片土地。秦人凶残,杀人盈野,屠人城池之事,数不尽数,馨竹难书。此时不趁其虚弱,将其锁回函谷关,今日的赵国就是他日魏国的榜样。”
魏王坐在王座上,一言不发,对苏代的话不说认可,也不说反对,反正就是任他说下去,看你能不能说出一朵花儿来。
信陵君也连忙补充道,“王兄,秦国日益强大,再不将其遏制住,恐怕大魏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魏王的眼神迷惘了一下,这些道理他何尝不知,可现在的魏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魏国了。要是寡人还有当年的七十万大军,都不用你们来说,寡人早都出兵了。可惜现在,就那么二十多万军队,要是再损失了,都不要秦国来打,现在都完了。
其实真不是人家魏王不给力,实在是历次合纵太令人伤心了,魏国一次更比一次的损失惨重。就这二十万大军,都早已经被秦人吓破了胆,把他们拉出去,就连秦国驻扎在河东的那八万大军都未必打得过,还把秦人锁回函谷关,不怕风大闪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