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道长笑,“果然是懂事了,现在知道孝敬师父了。”
唐惜春过去坐下,笑,“我早就懂事的了不得好的好。”将东西自托盘中取出来,指了指喷香的炸酱道,“我刚刚炸的,里面放了牛肉丁,炸的时候放了些饴糖,香甜香甜的。”煎得两面焦黄的胡饼,中间已经用刀分开。唐惜春取了半片胡饼,先抹上牛肉酱,再放上黄澄澄的煎鸭蛋,两片薄薄的火腿,些许生嫩的山菜,再用另半片胡饼压在山菜上面,双手递给青云道长,“师父尝尝看。”上辈子破产后,日子多么艰难,烙了饼没肉,只得用大酱裹青菜,有时连青菜都没有,只得就着大酱吃;后来连酱都买不起,便干吃饼子;最后,饼都吃不起了。
唐惜春没什么大本领,奈何人生得好,用他那双修长白皙玉管水葱一样的手,裹出来的鸡蛋火腿胡饼似乎也格外漂亮,令人食欲大增。青云道长接来咬一口,点头称赞,“很不错。”
沈博忽然就很想尝尝了,偏生他是个要面子的人,刚刚都拒绝了,怎么好意思再说要吃。何况,只是个胡饼罢了,回去叫厨下做来,要多少有多少!沈博正胡思乱想,唐惜春就递了一个给他,笑眯眯地,“知道你是个不实在的家伙,说不要吃,肯定是要吃的意思。吃吧,不用跟我客气啦。”
要是接了这饼,岂不是坐实了唐惜春说他不实在的话了么?
一个胡饼的诱惑,沈博还是忍得住的。
正想 第 124 章 操,你可要坚持哟。”说着,还自作聪明的对着沈博挤眉弄眼,那德行,甭提多招人厌了。
沈博道,“你还是闭嘴吧。”
唐惜春径自傻乐,跟青云道长道,“要是以后子渊跟阿湄好了,师父你不就是子渊的公公么,我勉强也算个小叔子。”
青云道长都给唐惜春引得一笑。
见沈博脸又阴沉起来,唐惜春忙哄他,“说笑啦说笑啦,师父也可以做你岳父,你当我小舅子是一样的。总归都不是外人啦,吃饼吃饼!”
沈博刚要说话,见自己侍卫带着另一个风尘仆仆的侍卫进来,沈博正色问,“怎么了?”
那风尘仆仆的侍卫恭身禀道,“老爷命属下来寻大公子,叫大公子快快回府,月中有日食。”
唐惜春眉毛一动,沈家好快的消息。
沈博没说话,却是看向唐惜春。唐惜春也瞧向他,就听沈博问他,“日食的事,准吗?”
唐惜春立刻摇头,“我不能说的。”
看来是准的,沈博颌首,起身道,“道长,那我先告辞了。”
青云道长道,“不送。”
沈博匆匆离开,青云道长赞叹的看向唐惜春,“现在太妃就让你参与这样机密的事了?”
“师父什么都肯教我。”唐惜春一时忘了谦逊,郑重道,“她就像我娘亲一样。”
素来淡定的青云道长一口茶喷了出来,唐惜春不是没有优点哪,就这死皮赖脸的劲儿,天底下就没几人比得上。
唐惜春在青云观住了几日,观内老少爷们儿的伙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连带皓月也给唐惜春打理的白白嫩嫩,与往日的小泥猴子不可同日而语。唐惜春下山时,大家对他那叫一个依依不舍,难分难离,极力叮嘱他,下个月一定还要来……给他们改善改善伙食。
反正,唐惜春的自信心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回了上清宫的时候,与侍卫万诚扛了许多山杏野果,一路险些累瘫,都是青云观的师兄弟们送的,礼轻情谊重。
用蜀太妃的话说,不值三五个铜板。
唐惜春叫厨下做成蜜饯果酱吃。
唐惜春问,“师父,你有心事么?”
蜀太妃笑,“怎么这样问?”
“觉着你跟别的时候有些不一样。”唐惜春其实只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依他的本事,并不能从蜀太妃的神色上发现有何不同。唐惜春大都靠直觉说话行事。
蜀太妃笑,“我有个新的想法,非常有趣,只是,恐怕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我在想要不要做。”
唐惜春本就是个非常好奇的人,蜀太妃这样一说,他忙问,“什么事啊?”
蜀太妃温声道,“惜春,平日里你是怎么分东南西北的?如果你忽然迷了路,要如何辩别方向。”
唐惜春道,“这还不简单,白天看日初,晚上看北极星,都可以辩方向啊。”
“如果是精准的方向呢?如果不是在6地上,而是在茫茫大海上,如何辩别方向。你不仅要辩别方向,还要在未知的海域开辟一条海路,并且详细的记录下这条海路。”蜀太妃问,“四周都是茫茫海水,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东西,要如何记录?”
唐惜春一时没办法回答,他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不过,在自己的领域,他向来有着过人的机敏,他立刻反应过来,问,“师父是说,用星象来记录吗?”
蜀太妃赞许一笑,“我想过许久,你说的太阳自东而起,其实,这只是个模糊的方向概念,毕竟,太阳只是一个点,而一个点所对应的方向,只是一个模糊的范畴。惜春,如果在茫茫海上,星象将是唯一的,最准确的辩别方向的工具。而如果想在大海中记录下航程的方位,也唯有星象。”
“这种法子,要借助星象。但是,我们缺少一种工具,一种将星象与航程联系起来的工具。”蜀太妃眸中光芒灼灼,“如果我们能想出一种用星象位置记录海上航线的法子,这将是前无仅有的发现。”
唐惜春道,“师父,现在朝廷不是禁海的吗?”每年海盗扰边什么的,唐惜春这样不关心时事的人都有所耳闻。有时官员要是被派到沿海的地界儿做官,那真是提着脑袋拜着菩萨过日子,好的好全看天意。
蜀太妃淡淡道,“禁海是朝廷最愚昧无知的决定,朝廷禁海,是因为沿海总有海盗来犯,而朝廷海防薄弱。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我朝东南离海不远,委实有几个岛国,对我朝的贸易依赖非常大。但是,朝廷因些许海盗便禁海贸。岛国所需得不到满足,便有更多的人铤而走险,成为海盗。其实,大海盗断不会上岸打杀抢掠,抢能抢得几个银钱?海盗们是靠沿海走私暴富!”
唐惜春似懂非懂,却很灵光的问,“既然海盗们能来咱们这里,他们靠的是什么法子呢?”
蜀太妃道,“那些小国离咱们才多远?有限的一点航程,游也能游过来。如果是远航呢?真不知大海尽处是何风景哪!”蜀太妃悠然神往,唐惜春道,“我听说什么蓬莱仙岛什么的,都在海外。师父,你说,如果到了海外,能看到神仙不?”
蜀太妃笑,“你当是给秦始海寻仙药呢。这件事你也想一想,待日食之后,我想着手来做。不过,还是那句话,谁都不能说。包括你爹!”
唐惜春立刻保证,“师父只管放心,我保证谁都不说!前几天在山上,子渊家里给他送信儿,说有日食叫他回家去。子渊问我是不是有日食,我啥都没说。”
蜀太妃笑,“这就好。”
唐惜春问,“师父,你说,要是咱们想出这个用星象确认航程的法子,咱们能不能去海上走一遭?”
“朝廷禁海呢。”
“偷着去也不行?”唐惜春身为官二代,对于朝廷法纪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故此,根本没当回事。
蜀太妃笑,“到时再说。”
待过了日食,唐惜春回了家一趟,原本以为刘家人该早搬走才是,不想还在唐家住着呢。唐惜春问其缘故,唐老太太叹气,“房子已是收拾好了,前些天好端端的晴天白日突然日头就不见了,把你外祖父吓个倒,这几日请医延药,才好些。”
唐惜春道,“这有什么好怕的。”还是他算出来的。
唐老太太道,“是啊,你爹都提前跟家里人说了哩。你外公平日里瞧着胆气颇壮。”关键时刻这样不抵用,真是……
抚摸着孙子的鬓角,唐老太太笑,“既回来了,一会儿过去看看。”
叹口气,唐惜春应了。
67冯云
唐惜春很坏心眼儿的怀疑:刘太爷的病是不是装的。
但是;当他真正看到刘太爷的时候,便明白自己真的是冤枉了刘太爷。
刘太爷的确是病了;两眼凹陷;面容憔悴;神色极差。如今刘家人都在侍疾,见到唐惜春,刘太爷也没什么精神;唐惜春简单的同刘太爷说了几句话,见他精神不济,便出去了。在外间难免又问起吃什么药得什么病大夫如何说的之类的话;其实唐惜春对医术一窍不通,问也是礼貌上问一问罢了。
唐惜春叹道,“要用什么药,只管跟我爹说。外公远路奔波而来,先时外婆水土不服,外公体格壮不显罢了,这乍然受了惊吓,积的火就出来了。慢慢调养才是。”
刘大舅亦是一脸愁容,“是啊。现在只得慢慢养着了,外甥怎么回来了?”
唐惜春道,“在上清宫日久,家中长辈也惦记,便回来看看,以慰长辈之心。”
刘大舅道,“很该如此。阿春长大了,越发懂事。”
略说了几句话,唐惜春便告辞了。
晚上唐盛回来,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团圆饭。唐惜春与唐盛到书房说话,唐盛道,“这次回来的倒快。”
“现在我跟师父不忙,前些天我还去青云观住了几日。”唐惜春很有些幸灾乐祸,“外公怎么给日食吓着了。”
“人老了,胆子便小,这有什么稀奇的。”唐盛皱眉训道,“你这是什么模样?那是你外公,老人家病了,你非但无忧愁之色,反是面露欢容,你是怎么回事?”虽然唐盛也不喜欢刘家人,不过,刘家也是正经亲戚,更是唐惜春的外家。唐惜春这幅模样,叫外人看到必有闲言。
唐惜春依旧是喜笑颜开的模样,“我琢磨着兴许是造谣我亲事的事心里发虚,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外公这模样,明显是做了亏心事啊。”凭刘太爷的品性,想必亏心事还没少干呢。
唐盛见他不受教,面色蓦色一沉,就要教导唐惜春。谁知唐惜春现在油滑无比,先一步揽住老爹的颈项,亲呢无比的,“我一回来就为个外人给我脸色看,爹,你忘了一件事吧?”
“忘了揍你?”说着敲了唐惜春额角一记,笑斥,“给我坐稳了。”
“不行不行,日食的事准的吧?”唐惜春不满,“你都回来这么久了,怎么也不见你赞我一赞?”
“准也是太妃算出来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唐盛想到唐惜春信上那一通啰嗦,问,“太妃有没有为难你?”
“没。师父只是告诉我,以后不准再跟你说星象的事了,说这样会害了咱家。”唐惜春想了半日才想到那句话,“皇上忌讳。”
唐盛笑,“不说也没关系。倒是太妃娘娘,当真是好本领,钦天监都没算出的东西,她算的真是精准。”唐盛很是在巡抚总督面前露出回小脸儿,当然,他是将事情私下透露给巡抚知道,两人才去跟总督讲的。蜀中提前做了准备,成都府太平无比,现在大家都觉着,唐惜春去上清宫学星象,绝不只是面儿上好看啊,真有实惠的事。
“那是,钦天监的本事能跟我师父相比么。”唐惜春面上满是自得,“钦天监都是嫉贤妒能的,我师父算出日食,告诉皇上知道,钦天监根本就算不出来。”
想一想蜀太妃有这样的本领,儿子跟着她学,将来到了钦天监起码专业能力是无庸置疑的。若再加运作,不愁唐惜春在钦天监没有地位。唐盛道,“在外头还是要谦虚,钦天监有钦天监的用处,你莫太过自大。”
“有什么用处啊,他们手里的历法根本就不准的。”唐惜春嘟囔,“真不知道陛下怎么不叫人重修历法。”哪怕不叫他师父去,也当另请能人,不然现在守着部不准的历法,这不是误事么?
唐盛笑,“朝中的事,你不必操心。跟着太妃把本事学好是正经。”修不修历法唐盛并不关心,但是,唐盛是绝对不希望现在修历法的。起码等他儿子把蜀太妃的本事学个七八成,再修历法才好。介时便有现成的功劳去捞,若能参与历法修订,唐惜春的官场之路定能平坦。
唐惜春道,“你就等着吧,师父还要教我学算命呢。”
唐盛险没一口老血喷出来,问,“学什么算命?难道以后要去做算卦先生?”真正没用的事情!
“学来也没什么不好吧,我觉着挺好的。”唐惜春根本没有要接受老爹意见的意思,他转而问,“爹,沈家不就是蜀平侯府的姻亲么?听说沈太老夫人出身秦楼楚馆,小时候被卖,走了狗屎运给老亲王生了儿子才一步登天。想来,沈家没啥出身啊。他家怎么这样大的本领啊?我头一天给爹你发了信,转天沈家侍卫便寻沈博寻到山上,沈家便已知道了日食的消息。”
唐盛问,“你跟沈博一道去的青云观吗?”
“他去上清宫给我师父请安,听说他要去青云观,我就与他一道走的。”唐惜春道,“他那人,可小气了了,还很不实在,又很会憋。不过,学问也不错。”
唐盛轻轻一叹,“沈家虽只是蜀平侯府的姻亲,他家老太爷却是个再精明强干不过。传到沈博这代,也有四世子孙了。蜀平侯府一日日由亲王府没落至此,倒是沈家日见显赫。我虽是父母官,沈家却是地头蛇。”
“他家没人做官,难道也称得上显赫?”
“你怎知沈家子弟没有做官的?”
“要是沈家真这般神通广大,为什么还要联姻没落的蜀平侯府呢?”唐惜春问,“他家有什么大官吗?”
唐盛笑,“沈家本家出自扬州沈氏家族,原本不过是小门小户,他家的确是因女人晋身,不过,沈太老夫人你也见过了,那实在是个除了美貌一无是处的女人。当初那女人也是荒年被父母卖的,如今的沈老太爷是她的弟弟。自从这女人咸鱼翻了身,一家子便鸡犬升了天。不过,沈家人的确是精明强干。沈老太爷不必说,如今成都府的沈氏基业都是他打下来的。当中即使有借蜀平侯府之力,也有沈家人自己能干。现在淮扬还有沈家族人,淮扬沈氏,已是有名的大盐商。这些年,沈家修桥铺路,捐助书院,得过他们好处的书生不计其数。若干年后,这些书生参加科举,官场拼搏,哪怕官职不高,难道不是助力。也有些平步青云的,再者,沈家自己的子弟也在念书科举,如淮扬沈家便有个极出挑的子弟,叫沈东舒的。沈东舒与我同科,当年名次极好,我自翰林出来谋得外任,沈东舒则一直在翰林当差,如今已是陛下的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论品级不过正五品,却贵在御前近臣,谁敢得罪?”唐盛出身寻常,岳家亦非显赫人家,若在帝都熬资历,不知要熬到何时?唐盛索性谋得外任。沈东舒不同,盐商有的是银子,只管叫他悠悠哉的在翰林院熬呗。沈东舒本人精明强干,手里又有银子,人财双全,他本身在淮扬便拜得名师,科举时的座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