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至今,体检的医生告诉他,这种病不仅当兵不行,也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另外,外公家的地主成分,使他在政审时也没有过关。哀莫过于心死。此后,他便把自己的内心彻底的封闭了,除了劳动吃饭以外,就窝在自己的小窑洞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与人沟通,就连父母亲也很少交流。所有这些,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当务之急,是必须先给他治好病,可是,爷爷奶奶近几年相继去世,已欠不少外债,想要住院治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此,他从心底里更恨这个家,恨自己的父母了!倘若不是生在这个家里,当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面对这种情况,不仅无可奈何,也是无能为力。他在心里发誓,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走出大山,离开这个家,就永远不想再回来了。
人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年冬天的一个中午,他的父亲在挖煤时,发生了事故,让煤块把腿砸骨折了。当进手术室的那一刻,父亲却坚持不愿治疗,一再给煤矿的领导说:“我已经是40多岁了,给我点钱,我回家静养”。煤矿领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故,以往伤者不好彻底都不出院,从来没有像他这样的不愿治疗。在一再的追问下,他的父亲哭求着说:“求求你们了,给我简单包扎一下,我不用住院,回家休养。把省的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他的病已经影响到他的前途了,不能再拖了,我儿子太可怜了,我不能对不起我的儿子。”当在场的医务人员和工友明白了原因之后,都为这伟大的父爱所感动。煤矿领导第一次破例同意为父子二人同时做了手术。他在手术七天拆线之后就可回家,而父亲还需数月才能恢复。但父亲固执地认为,已经给煤矿增添了太多的麻烦,在家里也方便母亲照顾,千恩万谢之后,父子两便同时出院回家了。此后在家的一天晚上,当他正欲推门进入父母的窑洞时,听见父母正在争吵。只见母亲说道:“你真傻,哪里有人故意把自己的腿弄骨折的。”躺在炕上的父亲说道:“不那样做,哪里有钱给孩子治病。”母亲接着说道:“儿子的病以后还能想办法,可是你的腿永远就瘸了。〃只见父亲又说道:“我皮实,不妨事,矿上比我严重的人多了,我休养一段,以后就正常去矿上上班,可孩子的病拖不起啊。还有一点,必须记着,就是这件事,只能是我们两个人知道,千万不能让矿上和孩子知道。”母亲答道:”我知道。”至此,他才恍然大悟。眼里一热,转身回到了自己住的窑里。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对他来说,父爱是痛,母爱是泪。他无法面对母亲额头上的那道伤疤,更无法面对父亲瘸了的那条腿。。。。
就在他招工无门、当兵无望时,突然有一天,喜从天降。人生,真是无常。有时候灾难来临时,让你措手不及,可有时候幸运来临时,同样会让你猝不及防。就是次年清明节的下午,在当地一个公社当革委会主任的王伯伯突然再次来访,这个王伯伯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他的大伯舍身相救的人,王伯伯是在烈士陵园祭奠之后,专程来他家的。他详细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和他的处境,看了他在学校时写的几篇作文,对他的作文和字赞不绝口。他的父母也不失时机地给王伯伯说道:“我们庄户人家,外面没有什么人,您是我们接触的最大的官和最熟悉的人了,如果有机会,麻烦能不能给我儿子谋求一个差事,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王伯伯说道:“他的大伯和我在朝鲜战场不仅是同乡,还亲如兄弟,你们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王伯伯接着说道:“我们公社缺一个刻蜡板的,我看勇仓的字写得不错,也有一些文字功夫,但工作比较辛苦,给钱也不多。不知道愿意不愿意。”父母听了之后,感激涕零,就只差跪下磕头谢恩了。王伯伯吩咐勇仓第二天去公社办理有关手续,便不顾全家人的挽留,饭也没有吃,就回公社去了。
',!'
 ;。。。 ; ;
第五章
王伯伯走后的第二天,他就急忙从公社拿回了推荐表格。到家后,认真地把推荐表填好,便兴高采烈地去了大队书记吴满堂家。走进屋里,只见村书记在堂屋的椅子上坐着,翘着二郎腿,正在喝茶,他高兴地说道:“满堂叔,今天我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办理。”书记斜仰起头,看着他说道:“什么事?”他接着说道:“党庄公社需要一个会刻蜡板的社办人员,请你给这个推荐表上盖上大队的公章。”紧接着小心翼翼地把推荐表双手递上。满堂看了一下推荐表,顺手把表向桌子上一放,头都没有抬说道:“好事嘛,谁推荐你去的?”他就把昨天王伯伯为什么来他家,又是怎么样让他去公社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情。”村书记抬起头接着说道:“你先回去吧,这事容后再议。”他着急地说道:“怎么了,满堂叔,人家还着急要人呢。”然而,不管他再怎么样说,村书记愈发不耐烦地挥着手,做着让他走的手势,然后,以需要休息为名,闭上了房门。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一头倒在床上,为什么自己办事这么难?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好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束缚着自己。这种东西是什么,他想不明白,总不会又是外公家的成分吧?这是他最担心而又最无奈的,一股无名的怒火已在心中燃烧,看来,自己是无法逃得出这个无形的魔咒了。这时候,母亲已经几次叫他吃饭了,他都没有答应。当父亲站在他的床头时,他就把没有盖章的事讲给了父亲,父亲说道:“像你这样去多少次,都办不成。”“为什么?”父亲接着说道:“满堂是什么人,你不知道?他就是一个造反派起家的混混。”接着,父亲给他讲了满堂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满堂去新华书店买**像。店员刚听他说一个买字,双眼一瞪说:“主席像只能说请,不能说买!”满堂一听,赶忙向她认错。店员又说:“不是向我认错,是向**认错。”满堂连忙向**认错。接着毕恭毕敬从店员手里接过**像,转身就走。店员急了,叫住他说道:“你怎么没有给钱就走了呢?”满堂回过头来反问她:“给什么钱?”店员又说:“怎么给什么钱?你买东西为什么不给钱?”只见满堂说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店员又说道:“你买东西为什么不给钱?”满堂反问道:“我买什么了?”店员不耐烦地说道:“你买**了。”满堂马上指着店员说道:“你是反革命,竟敢说**是东西。**像只能说是请,你怎么能说买呢?”店员听他这么说,再也不敢说什么了,眼睁睁地看着满堂把**像拿走。父亲说完,他不相信地说道:“真有这样的事?”父亲说道:“千真万确,满堂还经常给人说呢。”父亲接着说道:“你求人办事,两手空空,怎么能行,等我一会再去。”当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瓶食用油给了满堂家后,不一会就回来了。还没有等他们开口,父亲气愤地说道:“这个满堂,真不是东西,明明在窑后头的床上睡觉,可他老婆就是说人不在,东西给了,连人都没有见到。”
第二天,父亲临去矿上之前,一再叮咛母亲,想办法一定要找到满堂,把事情办了。在父亲走了之后,他的母亲就去了满堂家,满堂一看桂芬终于来了,连忙迎了出来:“桂芬妹子来了,真是稀客。”接着便把她让进了偏房里。一双色;眯;眯的眼睛,在桂芬身上就没有离开。桂芬自从和吴根成结婚以来,满堂一直垂涎三尺,千方百计接近桂芬,但桂芬不但不给他机会,还让他好多次在大众面前下不来台。软的不行,就利用她娘家的地主成分做文章,逼其就范。可桂芬就是软硬不吃。人常说,拒绝是最好的诱惑。桂芬越是拒绝,满堂越是想得到她。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当了爷爷的人了,但满堂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桂芬。他就不信,你党桂芬就没有求我的时候!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很清楚,这就是她的软肋,这一次要让她自觉地投怀送抱。一进房门,他就从后面抱住桂芬,在桂芬脸上头上吻了个遍。当他欲行不轨时,桂芬严厉说道:“如果这样,我就喊人了。”他无奈地放开桂芬说道:“说吧,你有什么事?”“你明知故问,把我家勇仓的那个表的章子盖了。”满堂答道“你是皇后?让我盖我就盖,我要是不盖呢?”桂芬气愤地问道:“那总该有个理由吧?”他微笑着说道:“理由,那多了,既然是推荐表,那为什么没有经过我们推荐呢?再说了,你要去的是党庄公社,又不是我们公社,我们凭什么就会推荐勇仓呢?如果勇仓去了党庄公社,那他每年的劳动工分谁给他记呢,还不是我们村吗?还有,如果真的推荐,怎么会推荐到勇仓呢?”满堂站起来严厉说道:“他们忘记了,难得你把你娘家的成分也忘了吗?!”
桂芬来得时候,只想到满堂可能会对他动手动脚,另外一想,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再说又是大白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多,听了满堂的话,还真的把她给唬住了。无奈地哀求道:“那该怎么办呢?你一定要帮帮我们啊。”满堂见鱼已上钩,就拉着桂芬的手说道:“只要你听我的话,其余的事情都交给我,不要你操心了。”现在她明白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眼前这个男人一手操纵的。她问道:“我要是不听你的呢?”满堂立马答道:“你以为你是谁,以为我离不开你吗,想我的女人多了。如果你不愿意,那你现在就走,你儿子的事情永远也别想,老老实实在农村呆一辈子!”人在无奈的时候,会做一些有违良心的事情,事后而受人指责,那一定是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那种抉择的痛苦和艰难。她面对的是一个两难推理,不论怎么样选择,结果都会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事已至此,还能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不论怎么样,儿子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儿子不能像父母一样,卑微得就像路边的一棵草,受人蹂;躏。为了儿子,自己愿意承受他一生中所有的苦难和屈辱,想到这里,她只好闭上眼睛,仰起了头,顺势倒在了炕上,两行热泪顺着脸上流了下来,满堂则猴急地扑了上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当桂芬把盖好章的推荐表拿回家的时候,五味杂陈,心里面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此后,关于母亲的传言在村子里不胫而走,让他对母亲的感情由从小最初的爱,到逐渐长大后的恨,现在则是鄙视了。母亲似乎也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觉察到了什么,贾平凹说过:“做人都不容易,尤其是做得不像个人的时候。”在一次和父亲的激烈争吵后,母亲趁家中无人时,竟然悬梁自尽,辛亏被放心不下的父亲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大错。真的,不要以为我们了解父母的感情,不要以为我们可以读懂这个世界上的爱,你永远都做不到。总有那么一种爱,躲在你的身后,温暖着你,保护着你,不要以为一切都顺理成章,不要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人生中每一扇为你敞开的大门,后面都有一个给你开门的人。可能有一种爱,你永远都无法明白。一如他的母亲,一个自恃清高,恪守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一个原本可以主宰自己、循规蹈矩的人,却因为一种如同使命一般强大的责任而被迫交出手中的盾牌,俯首就擒,任人宰割。心甘情愿地被亲人抛掷于荒无人烟的角落,在屈辱与孤独中忍受人生的清凉。
',!'
 ;。。。 ; ;
第六章
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声祝福、一句提醒,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或许,当初你并不以为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其特殊的意义。可是,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遭受到挫折或者失败以后,事后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直击你的心灵,在温暖着你记忆的同时,也给你以强烈的震撼。
他清楚的记得,就在他当年离家准备去公社的前一天,外公风尘仆仆的一大早特地赶来,送给他一只英雄牌钢笔。一起吃过早饭之后,外公带他特意去了山下的文庙。
文庙就是孔庙、夫子庙,是历代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城是文史之乡,自古以来就有尊礼崇文的文化传统。义士程樱、史圣司马,近代作家杜鹏程等等,都是汉城人。可谓人才济济、圣贤辈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但文庙保存完好。院内古柏参天,这里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发散出来的浓郁文化气息,令人强烈地感受着历史文化在此沉淀的氤氲。在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里,外公指着大殿内高悬着的:“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两块烫金的匾额问道:“勇仓,你知道这两块匾额的来历吗?”他说:“不知道”。外公随即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下后对他说:“今天我就给你说说这两块匾额的故事”
外公接着说道:“这两块匾额,分别是清代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赐给我们这里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我们庙后村的清代第一状元王杰。〃他好奇地问道:“这个王杰是干什么的?两位皇帝为什么都要赐匾给他呢?”外公接着说道:“司马迁的故事无人不晓,可王杰的事迹却鲜有人知〃外公又问道:“和阒缆穑俊彼鸬溃骸笆遣皇抢飞夏母鲎畲蟮奶肮俾穑俊蓖夤担骸岸裕褪撬D悄阒朗撬押瞳|送上断头台的吗?”他答道:“不知道:”外公说道:“他就是我现在给你要说的王杰。”
外公接着讲道,王杰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但聪颖好学,深受司马先贤精神感召,不仅满腹经纶,文采拔萃,而且继承秦人秉性,生性耿直,品德超群,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为乾隆皇帝钦定状元。初到京城时,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教皇子读书。王杰对皇子要求非常严格,如有差错,便严加管教,甚至罚跪罚站,丝毫不留情面,不会因为他是皇子而网开一面。有一次,乾隆皇帝遇见皇子被罚跪,很不高兴,就让皇子站起来,对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听后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皇帝听后非常震惊,随即又让皇子跪下,并对王杰说:“我把皇子托付给你,就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你手里,你若能把皇子铸成大器,是大清之福,也是万民之幸〃
自此以后,王杰备受乾隆赏识,在朝40多年,历经乾隆嘉庆两个皇帝,历任五部侍郎,官至宰相。王杰身居要职,权倾朝野,又深得皇帝宠爱,但他非常谨慎,清正廉明,他住的宰相府,不仅面积小,陈设极其简单,平时饮食朴素,粗茶淡饭,经常给家里人说:“吾先人严谨节约,予伊等以不饥,足矣!”平时出门,不坐官轿,不带随从,骑一头毛驴,与老百姓一样。王杰多次主持考试,担任主考,这是许多大臣梦寐以求的差事,更是借机敛财的大好机会。可王杰秉公执法,不收贿赂,他说:“今若受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