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望舒回京的第二天,打扮了一番,跟着李允堂进宫了。
夫妻俩先一起去跟太后请了安,然后卫望舒留在太后那里说话,李允堂去找皇上。
李允堂到临渊阁的时候,正好见着镇北将军池季良从里头出来,池将军是镇守漠北西峪关的老将,李允堂在他手下呆了五年,自是相熟。
池季良出来的时候,正想着心事,也没看到李允堂,李允堂喊住他:“池将军!”
池季良一愣,转过来,“九王爷!”
池将军不只是位高权重,而且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李允堂刚去漠北那会儿也没少跟他对着干,后来上了战场,出生入死一路走来,就打心底被他的气概征服了。
李允堂喜道:“您是回京述职来了?”
池将军顿了顿,说:“是啊,王爷近来可好?。”
李允堂笑道:“刚去西峪关那会儿不适应那里的艰苦,回来以后,倒也不大适应京城的繁华了。这感觉就像是穿梭于两个世界中。”
池将军大约情绪有点沉重,叹了口气说:“边境守不好,京城的繁华都是过眼云烟啊。唉,不多说了,老夫公务在身,得先走了。”
李允堂忙问:“池将军何时离京?不如来我府里叙叙?”
池将军道:“老夫马上要离京,公务在身拖不得。”然后叹了口气,也似有点遗憾,“九王爷,来日方长,有机会的。”
李允堂拱手道:“一定。”
告别了池将军,李允堂进了临渊阁,见皇上坐在桌前闭目养神,高崇德站在他身后为他揉太阳穴。
“皇上。”李允堂行了个礼。
皇上睁开眼睛,瞧了他一眼,说;“来了啊,坐。”
“嗯。”李允堂坐下,说:“方才见池将军来了。”
皇上叹了口气,“是啊,北边又要不太平了。”
李允堂一惊,忙问:“怎么了?”
刚才池将军并没有多说什么,想来有些军情机密,他不敢随便告诉外人。
曾经李允堂是“自己人”,如今卸去军中职务,可不就是外人了么。
皇上对高崇德摆摆手,说:“南方刚进贡了一些新鲜的龙眼来,给老九拿些来吃。”
高崇德领命退下,皇上缓步走到李允堂边上坐下,说:“去年跟戎族酋长订了和解协议,你也是一起参与了的。今年早些时候,酋长意外身故了,四部落乱了一阵,死了些人,如今被隆达齐控制住了。”
戎族本有东、南、西、北四个部落,后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十分强大的北戎部落,以北方部落首领为酋长,建立北戎国。北戎部落盘踞在大晋西北边陲,一直以来都对大晋虎视眈眈,边境上的部落人也经常骚扰大晋边民。
大晋的正北面包括北戎部落的东北面,都是强大的蒙古人的地盘,再过去才是东北部以女真人为主的建州、海西等各个部落,这些都是威胁着大晋的外患。
北戎部落上任酋长叫勒多,来自四个部落中最强大的北方部落,他是一名睿智的老者,强大果断。多年前南方部落为骚扰大晋经历了很多战役,就是在他的斡旋之下才跟大晋签署了停战协议,而后他就被举荐为四部落酋长。之后便听说北戎建都苍宁城,北戎国成立。
可如今才过了不到两年,勒多酋长竟然死了。
李允堂皱了下眉,说:“隆达齐原先就是南方部落的,一直是主战派,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皇上颔首,叹了口气,说:“他跟蒙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少不得有勾结啊,就希望不要再起战事了,否则遭殃的还是百姓。”
李允堂经历过边疆战事,对那边的情况再熟悉不过,打仗打多了,见多了死人,心是会绝望的,昨日躺在身边的战友可能明日就阵亡了,这种感觉真是太难受了。便也叹了句:“是啊,希望隆达齐不要撕毁勒多酋长的停战协议书才是。”
皇上见他有些沉重,笑着说:“也别太担心,那些部落都没那么好说话的,隆达齐短时间内是顾不得跟大晋交战的,北戎内部的事就够他担心的了。他可以杀人篡位,也就会担心别人也杀他篡位。而且勒多所属的北方部落本身就强大,难说会为勒多报仇呢。”
李允堂点头,“也是,不过还是要好好防范,那些游牧部落做事可不讲规矩。”
皇上想了想,刚要开口说什么,小柱子匆忙跑来,站门口说:“皇上,南平急报!”
皇上顿了顿,说:“进来回话,南平怎么了?”
李允堂的心也悬了起来。南平县位于江南以南靠海的地方,历来遭受倭寇骚扰,倭寇上岸抢劫的事时有发生。
小柱子进门,躬身,手里举着一封信,回道:“南平县内发生地震,上游河道部分被堵,眼下正值雨季,河水回灌进了南平县城,整个周边的乡镇受灾了。”
李允堂走上前接过信封,递给皇上。皇上展开信件,神色凝重,没说话。
李允堂问:“受灾可严重?农田淹了吗?眼看就要秋收了,这会儿发生这事,不说死去多少人,就是活着的,也难过了。”
小柱子回道:“急报是十天前发出的,由南平知县报给府台、道台,再到巡抚,再入京,眼下还不知道怎样了。”
皇上看完信件后递给了李允堂,对小柱子说:“你去把金尚岚叫来。”
“是。”小柱子领命后,一溜烟跑了出去。
信件内容不多,简要描述了一下灾难的情况,其实地震影响还不算大,大的是水灾!本来夏季水位就高,南平县又临江,地震引起了河水倒灌,对百姓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皇上回头对李允堂说:“派你做钦差负责南平赈灾,可否?”
皇上的表情很认真,这回不同于上回扶风的任命,可以讨价还价、嬉笑怒骂。
李允堂哪敢怠慢,这时候就算不想去也得硬着头皮上!于是站起来抱拳道:“臣弟领命!”
皇上点了点头,“回去收拾,明日一早就出发。”
李允堂又一次觉得做皇上真不容易,跟别国外交要管,天灾要管,臣子作乱要管,后宫女人要管,儿子也要管。
他回了太后那边,南平受灾,自己要去赈灾的事情简略跟太后说了一下,就把媳妇儿领出来,匆匆回了王府。
因为是去救灾的,倒是不用带太多东西,李允堂本来就想着自己去,谁知卫望舒兴致很高,非要嚷着一起去,说顺道可以回江南,绝不给他添乱。李允堂提醒她这次会急速赶路,十分辛苦,见卫望舒一点没放心上,也就随她了。
卫望舒在东北军营长大,从小就学骑马射箭,比起一般女子要强硬许多,这些李允堂都是知道的。而且去南平确实要途径江南,想着到时候让她回家就是。
皇上找了户部尚书金尚岚商量了一下这一批要支援去南平的物资和粮食,就让他下去安排了,连夜整装,天一亮就交给李允堂出发去南平。
金尚岚一听李允堂做钦差,着实愣了一下,但没说什么,只去办了。金大人在户部那么多年深得皇上重用是有理由的,他办事效率很高,一晚上就装好了粮食二十车,救灾物资二十车,又由兵部协助从京师兵营里头调了一支小分队做护卫,浩浩荡荡出发了。
卫望舒也不坐马车,昨夜特地去卫家马场把黑马“逆袭”牵了出来,这会儿跑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幸亏她还有点做女人的自觉,头上带了顶纬纱帽,不然在这群护卫兵里头跑来跑去,李允堂的脸就要绿了。
卫望舒骑马骑够了,才把逆袭交给揽橙照料,自个儿钻进了马车。赶车的人正是上回受了“胁迫”的牛春根。
因为带了卫望舒,所以马车也换成了六匹马拉的豪华宝顶大车,李允堂正斜躺在里头看风景,春蝉在一边给他剥葡萄吃。待卫望舒进了马车,拢翠才赶忙放下马车上的白纱帷幔。
“王妃累不累?可要吃些葡萄?”春蝉问。
李允堂嗤笑了一声,看着卫望舒说:“你瞧她一脸高兴的,怎么会累。不知道的人还当是去踏青呢,哪像是赈灾的。”
卫望舒确实骑马骑得一脸红晕,这不好久没活动筋骨了么。
“葡萄,给我。”卫望舒点点春蝉手里剥好的葡萄,把嘴张开。
春蝉配合地给她递过去。
卫望舒眉头皱了一下,说:“怎么有点点酸。”
春蝉笑道:“九爷就喜欢吃甜中带酸的葡萄,全是甜的不带酸的,他还不爱呢。”
“是嘛,真是怪人。”卫望舒笑着往李允堂那里挪过去,说,“你闪开点,我要躺会儿。”
李允堂本来舒舒服服地斜躺在软垫上,这会儿只好起来挪开了些让她一起坐,没想到卫望舒直接躺倒了,脑袋枕在了他的大腿上。
“我睡一会儿。”说着,她掏出一块手帕,盖到了脸上,一本正经睡着了。
李允堂愣了愣,这种自然又亲密的感觉……好生奇怪。见她呼吸平缓,像是真睡着了,到底也没有动了,继续吃葡萄看风景。可是坐着一动不动,腿就麻了……
他是要动一下呢,还是不动呢?动了会不会吵醒她?不动又好难受……李允堂纠结上了,要说女人就是麻烦啊!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做梦,王爷归来写完了,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啊,好热血沸腾啊!结果醒来,仗都还没开打呢。。。。。心里头就四个字:我了个去!
第58章 赈灾途上也逍遥
17。
这次的南行与上回从京城去江南完全不同,上回因为有静太妃,走的都是大道;只为舒适不求速度。这回可不一样;赈灾如救火,慢了可就耽搁大事了;所以是马不停蹄地走;能绕近道的就绕近道走。
从京城到江南的范围内,其实路都好走;沿边城镇多,歇脚的地方也多。他们的队伍从天亮就出发,到天黑才歇下,只中午停下来吃个饭而已。毕竟就算人可以不休息,马也得吃些粮草。
这么紧赶慢赶了七天,终于到了江南地界,也算回到吴亲王封地了。
天黑之前,大队人马赶到了扬州城外;知府卢大人早就听说了吴亲王带着赈灾队伍要在今日抵达扬州城;早做好了迎接的准备。请大家十分舒坦地吃了顿好的,又给安排了舒适的客栈入住。
女眷在一处吃饭,随行的其他人员在一处吃饭,卢大人则亲自陪同李允堂和户部跟着过来负责赈灾的办事官叶行双。
上回从京城到姑苏的时候路过扬州城,卢大人就招待过李允堂和静太妃,静太妃对热情的卢大人印象还不错呢,临走时还赏了一对镯子给卢夫人。所以这回再见面,也算是熟人了。
吃饭的时候,李允堂问卢大人:“从扬州到南平县最近的路是哪条?”
李允堂本来是想把卫望舒先送回姑苏的,但是想想折回姑苏好像会绕点路。
卢大人回道:“往南,过湖州、成州、锦州、旺州,再到南平,是最近的路。不过如果走这段路,过了成州以后就有些荒了,走半天也找不到一家酒馆茶肆的。”
李允堂又问:“这倒不怕,只是路好走吗?这次带了四十车东西,要是路不好走,恐怕也会耽搁了。”
卢大人道:“那倒不会,虽然比不得去京城的官道那么宽敞,但路都还算平整,就是往成州过去后要进山,客栈和酒楼都很少,隔开好多里路才有一个驿站。要说快,这是最快的一条路了。”
叶行双本来想说,既然是赈灾,肯定得走这条最快的道了,可是想到李允堂出行竟然还带着夫人,话到这当口就没说出来了。虽然这几天赶路并没有因为带着女眷而速度减慢,可叶行双总觉得吴亲王这也太不靠谱了!
叶行双年纪只比李允堂稍稍大了几岁,性子比较耿直,小时候就听说过李允堂的斑斑劣迹,心想皇上让他当个顺天府扶风混混也就算了,怎么能派他当钦差呢?结果不出所料了吧,这糊涂蛋亲王竟然带上了女眷一起南下!
不想李允堂却问:“走成州的话,要几天能到南平?”
卢大人回道:“快的话,六天能到。”
李允堂想了想,说:“嗯,那就从成州方向走吧。”
叶行双抬眸看了李允堂一眼,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头还是有点不满。这带着女眷也能六天到么?
卢大人笑道:“这些天吴亲王想必辛苦了,瞧着人都清瘦了,来多吃点菜!”说着亲自给李允堂夹菜,并吩咐边上伺候茶水的婆子说:“再去添几样菜过来。”
婆子微微躬身,退下了。
等了半天,菜却没有上来,卢大人正想把掌柜的叫进来发火,被李允堂拦下了。
“够了,吃得差不多了,早点回去歇着吧。”李允堂说着也站起来了。
卢大人赶忙起身陪着一并出去了。
卢大人把李允堂跟卫望舒请到了自己府上歇息,虽然卢府比不得人家王府,但总是比外头的客栈要好太多了。
李允堂跟卫望舒也好几天没舒舒服服地泡澡了,这会儿两人一人一个大桶,李允堂吃着春蝉剥的葡萄,卫望舒吃着拢翠切的桃子,好不惬意。
李允堂说:“本来想着把你先送到姑苏的,但赈灾的事情一天都耽误不得,还是得把东西先送过去,要不我让卢大人派些人护送你回姑苏?”
卫望舒摇头:“不要,我跟你去南平。”
李允堂皱眉,“那有什么好去的。”
卫望舒笑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
要按着以前,李允堂一定对她爱看书这一点表示不屑,不过这会儿他倒是有点低落,说了句:“你说我是不是也该多看点儿书。”
卫望舒愣了愣,笑起来,“怎么了,你不是一看到文字就想睡觉么。人别活那么累,逼着自己去看书多没情调。啊,倒是我愚钝了,你就是这么一说吧,也没有要看的意思吧。”
李允堂不乐意了,“怎么没那个意思了?就是有这个意思才说的!”不带这么瞧不起人的!
卫望舒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那也就是只有一点儿意思吧,没打算落实行动吧。”
李允堂翻了个白眼,娶了个太了解自己的媳妇还如何好好玩耍?
卫望舒吃完一个桃子,对拢翠和春蝉说:“你们先出去吧。”
拢翠和春蝉知情趣地退下了。
李允堂眯了眯眼,“你又想干嘛?”
卫望舒动作妩媚地从自己的木桶里头出来,滑进了李允堂那个木桶,木桶里头的水泼了好些出来。
木桶不算大,但也够两个人待着的,卫望舒双腿分开坐在李允堂的大腿上,人贴了上去,细嫩的胳膊抱住了他的脖子,轻咬了一口他的喉结。
“你问我要干嘛,这‘干’不是用想的,是用做的。”卫望舒声音略微有些嘶哑,听起来痒痒的,跟羽毛似的挠在人的心上,加上她软得跟棉花似的身子腻歪在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