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战事胶着正打得非常的艰苦。现在西北边防空虚,再加上大唐的皇帝即将驾崩,朝廷即将陷入一场空前的动荡。北方大漠上的突厥人将会极有可能趁此机会,再度发动反叛。
薛绍心想,大唐的内乱将很有可能引发外患。我倒是很想提前带兵去西北布防……但是朝廷,会放我走么?
内忧外患,大唐的多事之秋很快就要降临了!
。
【求票】
第542章 风起云涌
阅兵尚未结束,杨思勖突然来到了洛水大营找薛绍,说给公主传些口信。军营纪律森严,营门卫士将杨思勖拦在了大营之外,只来向薛绍通报。
薛绍知道,若非是禁中有大事,太平公主不会叫杨思勖这位心腹来传话。军营里面人多耳杂,薛绍亲自到了营门外来将杨思勖叫到了僻静之处,问他何事。
杨思勖告诉薛绍说,太子与裴炎已于昨日经到了洛阳,今日入宫觐见。二圣在禁中私秘接见了他二人,很有可能皇帝陛下已经做出了传位与托孤这些后事安排。事罢之后,皇帝陛下兴许是放下了一颗心头大石,心气由此溃散病情突然恶化,马上就陷入了昏迷之中至今未醒,看来随时可能驾崩!
太平公主让薛绍,做好一切随机应变的准备!另外,太平公主说为了安全起见,除非有她送出来的准信,否则叫薛绍暂时不要急于回洛阳!
薛绍不由得心中很是一紧,太平公主的提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皇帝陛下真的要驾崩了,那么洛阳城外的二十万野战军足以控制整座洛阳城,足以改变大唐的历史与国运。这么强大的力量,裴炎这位劲敌怎么可能不顾忌?万一这时候自己仓促入城落入了裴炎的圈套,不说被他谋害了性命,被他夺去兵权的可能性将是极大!
“请回复公主殿下,我就当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管在洛水练兵。”薛绍说道,“一但朝中有变,务必尽快把消息告知于我,我会随机应变!”
“是!”杨思勖郑重应诺,拜辞欲走。
“等一下。”薛绍叫停了他,叮嘱道,“让公主殿下,务必小心,务必保重!”
“小人知道了!”
杨思勖走了,薛绍的神经斗然崩紧——步步紧逼,来得好快!
薛绍没有想到自己上任右卫大将军不到三天,皇帝陛下就将要驾崩了。
他仿佛看到,洛阳的上空正在风起云涌。大唐,终于是要变天了!
稍后,薛绍独自一人行走在军营外,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潜心思考。他自忖道,一但皇帝陛下驾崩,朝中的势力肯定会分化为三方。
一方是即将继位的新君李显,一方是即将成为“太后”的武则天,再一方就是托孤的宰相与先帝留给新君的顾命大臣,裴炎。
毫无疑问,这三方人马都会特别重视薛绍这一位,手握二十万野战大军的右卫大将军。
那么薛绍自己,该要何去何从?
仗兵起势控制朝廷?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虽然薛绍现在是这二十万大军的统帅,但他只有统兵练兵之权,没有调兵和用兵之权。更重要的是,西军征这样的正义王师绝对不会忠于某一个个人,他们只会忠于公德、忠于正义!
在军队里面,“人心?人心所向”非常的重要。
现在西军征的将士之所以对薛绍非常的拥护,是因为薛绍是裴公的门生,是曾经的副大行军总管,将士们热切的希望薛绍能率领他们去杀敌报国、继续裴公生前没有完成的遗志。
如果现在要西征军跟着薛绍倒戈去对付朝廷,或许不用等着朝廷出招对付,西征军的将士就已经瞬间哗变把薛绍擒下,送给朝廷法办。绑下薛绍的那个人,甚至有可能会是薛楚玉本人!
于是,这个“乱臣贼子”的念头只是在薛绍的脑海里稍稍一闪,很快就消失无踪。薛绍摇头自嘲的笑了一笑,心想——原来权力的诱惑,比金钱、美色这些东西的诱惑都要来得致命!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天使与魔鬼,好在我没有利令智昏铤而走险。妄想成为政治暴发户的代价,很有可能是粉身碎骨、祸及满门、遗臭万年!——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
妄自起兵做暴发户看来是绝对行不通了,那么薛绍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一个,在三股势力当中选择一方与之结盟!
裴炎,此人不用多想,薛绍第一时间将他排除。
李显?……这位即将成为新皇帝的太子殿下,薛绍实在想不出跟随于他有什么好结果。哪怕自己现在手握二十万野战王师了,但这支军队的根仍然是被朝廷握在手心里。换句话说,朝廷能让薛绍平步青云统领二十万大军,也能让他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而这些要害之事,显然不在李显的掌握之中!
那么,就只剩下天后了!
想到此处薛绍不由得“嗞”的吸了一口凉气儿!——我说那天我领旨谢恩的时候,天后为何笑得那么坦然、那么大方,那样心满意足并且对我充满期待!原来她早就想得很清楚,一但皇帝陛下驾崩,我就只剩下她这唯一一个盟友可供选择!
若非如此,她岂会同意皇帝擢我为右卫大将军?如果她不同意,病重的李治纵然有心,又岂能如愿实施?
薛绍不由得惊叹出声——“真是老谋深算!”
思虑已清,薛绍连忙返回军营在中军帅帐里召集众将,并对他们下达了自己正式上任右卫大将军之后的,第一道军令——“勤加操练,随时备战!”
众将只当是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因此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纷纷表态一定竭尽全力操练军队,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晚饭过后,薛绍正准备派几个斥侯趁夜进入洛阳城打探一下情报,营门卫士再度来报,说有兵部侍郎兼同中书生门下平章事岑长倩,奉中宫之命带着大量的羊肉与果酒前来犒军。
“来得好快!”薛绍不由得惊叹了一声,岑长倩肯定是奉天后之命而来!
思忖片刻之后,薛绍下令道:“李多祚将军,你去收仡交割那批犒军物资。另外有请岑相公,中军帅帐奉茶!”
“是!”李多祚郑重应诺,出去办差了。
“众位兄弟,都请暂避。”薛绍让其他的人都暂时回避了,听一听岑长倩会要说些什么。
片刻之后,岑长倩就来了。他带人抬着几口盛装宝剑的精致剑箱,满面春风的对薛绍抱拳道:“恭喜薛少帅,贺喜薛少帅!”
薛绍笑呵呵的迎上去,对这位昔日的顶头上司抱拳回礼,“岑相公,薛某喜从何来呀?”
岑长倩笑道:“短短时隔三月,薛少帅就荣膺右卫大将军之职,麾下统领二十万大军,这还不是可喜可贺吗?”
“薛某一介武夫,只知带兵打仗。将军官职无论大小,皆是为国效命为君分忧,何喜之有呢?”薛绍笑道,“倒是岑相公,一别三月就已经登阁拜相领袖朝堂,这才是真正的可喜可贺啊!”
“哈哈!”岑长倩大笑,“我这个小小的兵部侍郎能被二圣破格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得以入阁参政议事,还不是托了你的鸿福?”
“哦,这话从何说起?”薛绍有点好奇的问道。
岑长倩笑了一笑,说道:“薛少帅莫非忘记了,你整顿北衙军纪、发起北衙讲武、后又平定白铁余并在征募西征军的时候,用‘讲武法’迅速征得二十万募兵。这些可都是很大的功劳啊!——岑某忝为你的上司,当然也就跟着沾光被记了一些功劳上去。年初时吏部四善二十七最考评,岑某侥幸居然得了‘中上’之评。后来我又厚颜获得二圣嘉许,这才得以破格提拔,入阁议事!”
薛绍大笑不已连声恭贺岑长倩,和这位昔日的顶头上司相谈甚欢。
其实严格来说,大唐真正的宰相只有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这几个人。二圣迁都洛阳之时把中书令薛元超、侍中裴炎和尚书左仆射刘仁轨都留在了长安辅佐太子监国,其实就是暂时把他们给“架空”了起来。
随后到了洛阳,二圣马上就着手提拔了几位品衔并不太高的新人进入政事堂,让他们挂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职,以“副宰相”的名义打理军国大事。其中有两位中书侍郎郭正一和王德真;另有裴炎在门下省的副手黄门侍郎刘齐贤和吏部尚书魏玄同,再一位就是薛绍曾经的顶头上司,兵部侍郎岑长倩了。
岑长倩嘴上说“沾了薛绍的光”才得以入阁拜相,其实薛绍心里很清楚,岑长倩等一些新提拔的“副宰相”蒙受君恩,当然会在政事堂里积极的为二圣效力、为二圣帮腔说话。二圣的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重振中宫皇权,分化与削弱长安的那三位重臣宰相的权力与影响力。
“闲话说了许多,却险些忘了正事。”叙谈一阵后,岑长倩说道,“我奉命来到洛水大营,一为犒军,二为颁赐——薛少帅,这些东西都是天后娘娘赏赐给你的,你赶紧收下吧!”
说罢,岑长倩就叫人把那些抬来的剑箱整齐的摆在了薛绍的面前。
薛绍好奇道:“天后所赐,莫非是兵器?”
“这可不是一般的兵器。”岑长倩意味深长的微笑道,“天后娘娘请动圣旨,特赐薛少帅班剑二十,以表彰薛少帅护国安民累建军功!”
班剑二十?
薛绍不由得略微吃了一惊,“班剑”其实是一种仪仗用的装饰剑,是君王用来赐给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或是功高社稷的护国元勋,让他们的亲随仪仗们随身佩带,用以彰显地位崇高、功劳显赫并且蒙受君王恩宠。
“裴公生前,都没有被颁赐过班剑!”薛绍连忙拒绝道,“还望岑相公回复天后,就说薛某手无寸功,不敢受赐!”
“薛少帅,你还是收下吧!天后赐你班剑二十,自有用意。”岑长倩凑得近了一些,小声的劝道。
薛绍微微一皱眉,“还望岑相公点拨,天后有何深意?”
第541章 新的狼王
送走程务挺,薛绍并没有在衙门里多作停留。他带上吴铭、牛奔和郭安等一群斥侯亲随,由独孤祎之与沙咤忠义领路,去了洛水河畔的二十万野战军大营。
朝廷迁都,二圣随行从长安带来了万余北衙禁军和五万余上番的府兵。到了洛阳之后为了巩固新都,朝廷曾经下令征召东都附近的军府派兵前来上番,但是应者寥寥。正巧这时候裴行俭去世西征被迫停止,西征军就被拉到了洛阳来,兼负起了巩卫东都的使命。
其实按照大唐一惯的作法,只有在发生了重要的战事而且府兵又不足以应付的时候,才会募兵。当年太宗征讨高句丽时开了这个先河,薛仁贵一介白衣应募投军一战成名,他就是大唐的第一批“雇佣军”。
从此以后,大唐曾经多次发起兵募应付战争,但是每逢战争结束,募兵的“合同”也就算是到期了,军队也会解散。比如上次裴行俭领军的北伐,王师回归之日就是解散之时,将军归于朝班府兵散于军府,花钱雇佣的募兵也就失业了。
但是这一次,二十万西征军在没有了战事的情况之下却依旧没有解散,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还要拿军饷,大唐的朝廷需得支付一笔无比庞大的军费开支。这幸亏是在洛阳,钱赋与粮食都十分的充足。若是停留在闹起饥荒的长安,恐怕这支军队也就只有解散的命运了。
薛绍心想,如今皇帝病危朝廷需要维稳,大唐的边疆也不太平可能随时需要中央派兵远征或是驰援,这才使得裴公生前带过的最后一支远征军,得已保存至今。但是薛绍认定,这支西征军注定是属于边塞与沙场的。洛阳,只是他们暂时的歇脚之地而已!
洛水大营,到了。
巨大的营地虎踞龙盘,一望无垠气势磅礴。
“少帅,李多祚将军与薛楚玉将军,从来就没有懈怠过。至从到了洛阳的第一天开始,他们每天都会练兵。”独孤祎之如此告诉薛绍,“说来惭愧……我们这些人和李、薛二位将军相比,真像是废了一样!”
薛绍淡然一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在少帅回来了,不用说,咱们都知道该怎么干!”沙咤忠义接过话来,大声吼道,“好歹要把之前荒废了的时日,全都补起来!”
“那我拭目以待。”薛绍很满意他们的这股精气神,抬手往大营一指,“独孤将军,你去通报!”
“末将遵命!”
片刻之后,洛水大营里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鼓点号角之声,很快旌旗翻滚烟尘漫天,无数骑兵发出大声的呐喊与呼啸,列队出迎!
迎面一骑飞奔而来,赤马白甲如风如电。
薛绍看到他,就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lt;。
来人奔到薛绍面前还有二十步的地方停住,飞快甚至有些仓皇的滚鞍下马跑到薛绍身前,单膝跪地低头纳拜,“末将,右卫亲府中郎将薛楚玉,率领麾下跳荡军众将弁,拜迎……大将军!”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薛楚玉的声音有点哽咽。
他身后的跳荡军骑兵将士,陆续都在翻身下马走上前来,一同拜迎薛绍。
“薛将军,免礼,请起!”薛绍骑在马上,双手抬起,“众位兄弟,都请免礼!”
“末将……不敢起!”薛楚玉低着头,非但没起身甚至不肯抬头。
薛绍皱了皱眉,小声道:“军中礼数到了即可。你我兄弟之间,又何必如此见外?”
“末将惭愧……没能带好少帅的心血精锐千骑部众!却被小人,窃而取之!”薛楚玉低着头说道,“末将有罪,末将无颜面见少帅!”
薛绍笑了,“傻话!朝廷的官职更迭不是你能决定的,你何罪之有?再说了,千骑可不是我的,那是皇帝陛下的。你这么说,是想害我吗?”
薛楚玉一愣,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薛绍。
薛绍笑道:“行了,起来吧!别像个娘们儿似的,矫情!”
独孤祎之等人都笑了。
薛楚玉顿觉有点尴尬,这才站了起来,满副欢喜之色难以言表,神情非常的激动。
这时,李多祚也带着一大群的将佐出迎了。他见了薛绍的激情与开心可一点也不亚于薛楚玉,叙礼罢后的第一件事情,李多祚就是如释重负的长吁了一口气,“终于物归原主——我总算可以落得轻松了!”
“你想得美!”薛绍笑道,“军中的大小事务,还得由你负责操持。这个大将军只负责上朝开会、衙门议事和发布命令这等鸡毛蒜皮之事。”
“反正少帅你一回来,我这儿可就真的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李多祚满副轻松的用手指戳着自己的胸甲,笑道,“以后哪怕再忙再累,我都可以每天睡上一个安稳大觉!——这三个月,李某真不知是如何熬挺过来的!以李某这种本事德性,也就只能在裴公的身边担茶倒水,做个护卫亲随之流。因此,以后打死李某也绝对不再单独带兵了,尤其是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