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泽”!
“夫君,我如此冰雪聪明又体恤于你,可有奖励?”太平公主像条水蛇儿一样的,缠到了薛绍身上。
“赏你一场缠绵,如何?”
“嘻嘻,那快点来嘛!”
第 430 章 天大的玩笑
薛绍转身要走的一瞬间,艾颜浑身一颤下意识的伸出了手,却突然又忍住了没有去拉薛绍的衣袖,只是生生的定在了半空,最终自己握成了一个拳。
薛绍走了,大步流云,身影很快消失在了玄武殿的大门处,也消失在了艾颜逐渐模糊的视线之中。
“薛绍,我不怪你。只怨天意作弄,你我生来就是敌人。”
“若留中原,纳我为媵。”
“已许邦国,再难许卿。”
“这两句话,我会永世铭记!”
“但愿……你不后悔!”
“我也……不会后悔!”
七日之后,左羽林大将军程务挺之子程齐之大婚,迎娶宰相裴炎之女裴氏。这一场婚礼虽然远远不及薛绍与太平公主的大婚之规模,但也非常热闹。
一个是当今朝堂炽手可热的侍中宰相,一个是风头正劲的军队新魁大将军,这两家的联姻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也引来了许多的议论。
大唐是个非常讲求门第与出生的时代,闻喜裴氏是当世豪门大姓,程家却是一个小姓。按照世俗的观念来说,这两家是门不当户不对,是不宜通婚的。
但是武后执政之后为了打破这个传统的观念,新颁了《姓氏录》,强行规定天下的姓氏等级按在朝官员的品级而论。按这个说法,裴炎与程务挺两家联姻,恰是正当。
细心的人都看出来了,裴炎与程务挺一政一军两个大人物如此高调联姻,非但是有明显的“强强联合”的政治用心,也有公开拥护《姓氏录》并向武后邀宠的意思在那其中。这也就意味着,两人是在公开向天下人宣布自己的立场。
但有件重要的事情却只有“局中人”才知道了,那就是:裴炎仍是只将一名媵妾生的庶女嫁给了程齐之。这其中的用心,就真的非常之微妙了!
薛绍与太平公主一同受邀参加他们的婚礼。
到了现场薛绍发现,这场婚礼的举办模式倒是与自己的大婚有异曲同工的“反常”之处,
那就是——嫁女的比娶媳的要办得更加盛大和热闹。再加上裴炎嫁出的只是一名庶女,这个反差就更加强烈了!
尽管如此,程家仍是兴高采烈喜庆无比。
但不是说程家父子都是奴颜婢膝的吹须拍马之人,怪只怪大唐的“门第观念”实在是太过深重,就连朝廷强行颁布的《姓氏录》也一时无法扭转人们的惯性思维。在天下人看来,程家这样的小姓就算做到了三品大将军,能娶到一名家道中落的闻喜裴姓女都已是万幸之幸,成亲之时程家还得要献上一笔数目可观的“赔门财”,以非常谦卑的姿态公开表示自己的门第不及女方——更何况,程齐之娶的还是宰相之女?
所以成婚之日程齐之是风光无比,那劲头活像是自己已经光宗耀祖了。就连他的死党兄弟程伯献与左奉宸卫的顶头上司周季童上前道贺时,程齐之都忍不住要炫耀几句。同僚们也给足了程齐之面子,纷纷表示自己的恭贺与嫉妒。
只有当薛绍带着太平公主到来时,程齐之就马上收敛了起来。裴家的女儿再如何尊贵,那还能贵得过大唐皇家唯一的嫡女——太平公主殿下么?
薛绍算是彻底明白了,大唐就是一个比门第比出身、拼爹又拼妻的时代。
盛装出行的太平公主,刚一亮相就成了满场焦点。她的公主身份固然是个重要的加分点,更加令她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倾城容颜和一身无人可及的雍容贵气。
薛绍都感觉,自己仿佛有那么一点喧宾夺主了。于是他早早的就带着太平公主躲到了待客厅里,只叫了程伯献、周季童和薛楚玉这几个亲密同僚一同饮宴叙旧。
闲谈之中大家很自然的聊起,怎么好兄弟刘冕今天没有来参加程齐之的婚礼。周季童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显然他是知情却是不方便说。
程伯献是个火热耿直之人,再加上多喝亚喝了几杯酒更是藏不住话,因此到处打听反复追问刘冕去了哪里,还骂骂咧咧的说他不够意思,兄弟的大婚都敢缺席。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周季童才低声对众人说,刘冕是被密派离京,执行重要公务去了。
众人心中同时一醒神,刘冕可是刘仁轨的亲孙儿,更是天子贴身卫率的重要将领,能将他派出去执行的“秘密公务”绝对不简单,说不得那就是国家机密!
于是,众人都非常识趣的不再追问,自然也就没人再怪刘冕了。
薛绍心中有所醒悟。他悄悄的将周季童请到秘处,问道:“表兄,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只须答说是,或者不是。可以么?”
周季童仿佛是猜到了薛绍要问什么,身为天子御前近卫大将,“保密”是他的首要任务。但无奈自己实在欠了薛绍太大的人情,只好硬起头皮答道:“兄弟,你问!”
“刘冕,是不是去了北方?”
“……”周季童狠狠咬牙的沉默了片刻,一点头。
“多谢表兄了!”薛绍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你放心,我只是想要自己心中有个数。我不会泄露任何事情出去的。”
“我信得过自己的兄弟!”周季童将胸脯拍得扑扑作响。
薛绍马上与周季童分开二处,暗自重叹了一声,又摇了摇头苦笑,心说:艾终究还是走了,由御前近卫将领刘冕秘密护送,去了北方草原执行朝廷交予的“秘密任务”!……这算是她的选择,和给我的答复么?
参加了男方的“贺郎宴”后,薛绍将太平公主送回了家,自己和周季童、程伯献等人充当了程齐之的男方亲友团成员,去裴炎家里迎亲。
若非是与程齐之同僚一场,又与程务挺有着出生入死的大交情,薛绍是抵死也不想再踏足裴炎家里半步的。
裴家远比程家还要更加热闹,满朝文武仿佛都非常默契的颠倒了黑白,把主要的注意力投到了裴家,现场热闹非凡人声嘈杂。薛绍只想早点迎娶了新娘子出门完成这趟使命便好。不料裴家的门槛实在太高,程齐之费尽了周折、男方亲友团使唤尽了浑身解数,裴氏女仍是躲着不肯出来。
程齐之急了,这要是拿不出象样的“绝活儿”,今天这台阶还就下不了了。周季童与程伯献等人乱七八糟的给程齐之出主意,无一能够行得通。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一条“小道消息”,说裴家门第极高,新郎官儿想要娶走新娘,非得借一条“天梯”来不可。
言下之意,非得要找一个十足尊贵的人来做个引婚媒人,敲开新娘子的闺房大门。
众人一同把眼光投向了薛绍,“薛驸马,这非得是你来出面不可了!”
“我?”薛绍一愣,搞什么飞机,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薛驸马,算我求你了!”程齐之哭丧着脸,就差给薛绍磕头了。
薛绍苦叹了一声,“好吧,为了兄弟你的幸福,我只好卖一回脸了——就怕人家姑娘仍是觉得我的面子不够啊!”
“你还不够,我们就更不够了!肯请薛驸马,不妨一试!”
“行!”
在一群人的簇拥和大呼小叫之下,薛绍硬着头皮来到了裴氏女住的闺院,拍起了大门,“新娘子,我是汾阴薛绍,代为兄弟程齐之来央请姑娘出阁下嫁了!”
众人一片欢呼,喜庆又热闹。
良久,院内没有反应。
薛绍已是极不耐烦,但碍于颜面只好再度拍门央请,前后一共三次。
门仍是未开。
这下场面可就有点难堪了,现场突然变得有些静悄悄的。
薛绍咬着牙没有发作,对程齐之一摊手,“兄弟,没办法。我是爱莫能助了!”
“哎……这可如何是好!”程齐之垂头丧气,直跺脚。
这时,院内传来一个冷嗖嗖的中年女声,“我裴家的女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请得出阁的。”
显然,这是裴氏女的母亲,程齐之的丈母娘在发话了。
程齐之倒是好耐心,连忙上前对着大门就跪拜下来,“肯请岳母大人明示,小婿该要请谁来迎亲叩门?”
“就方才那位郎君的——夫人,即可!”
此言一出,满场惊哗!
薛绍的夫人,不就是太平公主殿下?
裴炎的庶女要出嫁,却要太平公主来迎亲,好大的口气!!
薛绍面不改色,心中已是怒火中烧:裴炎,你是故意要当众给我难堪,打我的脸是么?
跪拜于地的程齐之扭过头来两眼发直的看向薛绍,冷汗涔涔脸都白了。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到了薛绍的身上。
薛绍深呼吸,上前一步用力将程齐之从地上拉了起来,说道:“兄弟你要明白,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看在你父亲的颜面和你我兄弟的情份上!”
薛绍话音一落,现场气氛几近凝滞。大家都听出了薛绍的弦外之音——我只给你们程家父子的面子,裴家关我屁事!
不等大家回过神来,薛绍推开人群转身就走。
正在这时,闺院的大门却打开了。两名清丽媵人扶着一身鲜红嫁衣的新娘子站在门内,院里深处却暗传来一记浑厚悠长的男声——
“薛驸马何以如此冲动,竟受不起一点婚礼之上的言语玩笑呢?”
在场大多数人都很熟悉这个声音——裴炎!
薛绍马上站住了脚,回身呵呵一笑,“程兄弟,你的岳父岳母不过是逗趣而已!——你还不快快娶走你的新娘?”
众人顿时醒神,程伯献带头大家一同大声欢呼,掩盖了这一场近乎于短兵相接的尴尬冲突。
薛绍站在喧腾的人群之中冷冷的看着院子里,心说:裴炎,这一场玩笑你仿佛是开得太大了一点。我薛某人的脸,恐怕不是那么好打的!
第 429 章 七尺之躯
深夜,在享受了一番激情**之后,太平公主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的蜷在薛绍的怀里美|美睡去,而是拿着那个空空的锦盒一直在看,闷闷发呆。
薛绍在外面忙碌了一天这时已经有些困累了,劝她一起睡觉。太平公主却是直摇头,“薛郎,母后为何赏赐这样一件东西,她老人家究竟是何用意呢?”
“这有什么可琢磨的?”薛绍笑道,“往好了想,是她老人家想赏我,却不知赏什么才好,因为她最心爱最珍贵的掌上明珠都已经嫁给我了。”
太平公主嘻嘻一笑在薛绍脸上亲了一口,再又道,“那往坏了想呢?”
“那也坏不到哪里去。”薛绍淡淡一笑,说道,“大概是她老人家在劝诫我,不要说空话、管闲事,免得吃力不讨好。”
“咦?”太平公主连连眨动眼睛,“你又惹祸了?”
“什么叫‘又’惹祸?”薛绍直撇嘴,“难道我惹过很多祸吗?”
太平公主倒是不紧张,掩着嘴儿吃吃的笑,然后顺手就将锦盒儿扔到了一边,一翻身抱住了薛绍,“罢了,不想了!抱着夫君睡大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到十秒钟,太平公主酣然入梦。
薛绍轻抚着怀里美人儿光洁的香肩,暗自轻叹一声闭上了眼睛……武则天的意思恐怕就像大哥说的那样,鼓励我的耿直上谏、肯定我的忠诚之心,但是,最多只把我的谏言当作是一个参考。
没办法,毕竟武则天没亲自到过边疆前线,也不是了解历史走向的穿越者,我也无法拿出充分的证据向她证明,我的判断和预言是正确的。在我这个官场新人半吊子将军和老谋深算的心腹宰相之间,武则天当然更有理由采信宰相的意见!……什么时候,我薛绍才能成为当朝一言九鼎的首辅宰相?
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着这些,薛绍昏昏睡去。但是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薛绍因为太平公主自然的翻身惊醒了好几次。
每清醒一次薛绍的脑子里?
??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思考草原的问题。到最后薛绍发现,自己真的是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完全把自己当作是大唐帝国的一员了。因为以往,薛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像历史上的薛绍那样只做一个短命驸马。现在他觉得,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要从军队着手,还要从朝堂着手。最终,自己的这些行为都将无可避免的影响到大唐军队的气象与朝堂的格局——这不等于就是要改变历史么?
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联之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无非就是这种心境了。
次日,长安东市街口架起了一个刑场,宰相裴炎亲自监斩,朝廷在此公开处决阿史那伏念等一众突厥俘虏,共计三百余人。
这件事情非常的轰动,无数的长安百姓前去观刑。早在多日以前朝廷就已经开始大造声势,让伏念等人的罪恶行径在长安城里广为传播,说得要多邪恶有多邪恶,要多该死有多该死。甚至有些版本的传言将伏念说成了剖杀孕妇煮食婴儿的恶魔,长安百姓无不咬牙切齿恨不能生食其肉。
大唐的百姓是单纯而充满正义感的,他们对朝廷的官方言论向来是深信不疑。主张处决伏念等人的宰相裴炎,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与大唐的英雄人物。刑场之上,百姓们对伏念等一干人犯极尽唾骂诅咒之能事,却在裴炎登堂亮相之时集体欢呼、跪地膜拜。
这一场大秀裴炎做得相当之成功,非是一般的春风得意。他不仅仅是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挤走了自己深为忌惮的裴行俭、打压了政敌薛元超,还赢得了无数百姓的赞誉与呼声。
薛绍没有去观刑。
虽然他对伏念没什么好感,但也深知伏念罪不致死。为了尽快平息草原战火、减少流血与战争,伏念还是做出了贡献的。更重要的是,薛绍无法直视朝廷的夷的大刀愚蠢的砍下伏念的头,从而种下一颗隐患无穷的罪恶种子。
眼睁睁的看着错误的发生自己却无力阻止,这让薛绍感觉非常的不好。人微言轻的悲哀,薛绍现在是深刻领悟到了!
在讲武院里忙碌了大半天之后,有宦官来请薛绍入宫前往玄武殿,那里还有一批公用物资的点算需要他亲自画押。
薛绍便进宫去了玄武殿,发现这里仍有一些人手驻防,但不再是羽林军,而是换成了宫里的武婢射生手和宦官们。虽有些好奇,但薛绍的心情不那么美妙因此懒得多管闲事,只把管事宦官叫来准备在字据上画个押了便要走人。
正要落笔之时,薛绍凭借敏锐的职业警觉发现,楼上似乎有个人在一直盯着他看。蓦然一仰头,他刚好和一对乌黑湛亮的眸子四目相对。
这对乌黑湛亮的眸子里投射出非常复杂的神色,让薛绍看了一眼就再也移不开——因为它们,属于阿史那艾颜。